部编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十课绽放生命之花10.1 感受生命的意义导学案第四单元生命的思考第十课绽放生命之花第一框感受生命的意义温故互查生活中的挫折是我们生命成长的一部分,我们如何发掘生命的力量?设问导读第一环节生命的追问阅读教材111-112页,思考以下问题:1、“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交流讨论人为什么活着?2、结合课本112页“探究与分享”思考交流怎样的一生是值得的?第二环节发现我的生命阅读教材113—114页内容,思考如下问题:1、结合课本113页“探究与分享”说说你的生命历程中,曾经发生过哪些重要的事情?这些事情对你有什么影响?2、结合自己的经历,谈谈你做过那些有意义的事情?这些经历对你的生命有怎样的意义?自我检测:1、人,为什么活着?为了思念,为了活下去,为了活得更长,还是为了离开。
5个台湾人,平均年龄81岁,一个重听,一个得了癌症,三个有心脏病,每一个都有退化性关节炎,他们扔掉了药片,拔下了针头,驾起了蒙尘多年的摩托车,六个月的准备,环岛l3天,l l39千米,从北到南,从黑夜到白天,只为了一个简单的理由——dream!这个真实的故事告诉我们人活着 ( )①要勇于追求自己的梦想,为自己的理想而奋斗②要到处走走,去领略生命中潜藏的景观③要任性,不顾一切追求梦想④要让生命有意义A.①②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④2.“残年风烛,发出微弱的光,苍老的手,在人间写下了大爱。
”91岁的高龄老人刘盛兰拾荒助学的感人事迹诠释了生命的意义。
下列关于生命意义的叙述正确的是()①能够活出自己的人生,实现自我价值②在看到别人的需要时付出自己的爱心,无论事情大小,都能承担起自己的责任③将个人追求建立在人类共同需要的基础上④要使自己的生命有意义,就必须放弃个人的全部利益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3.也许你想成为一名政治家,那么你是否拥有果敢的意志?也许你想成为一名哲学家,那么你是否拥有深邃的思想?也许你想成为一名科学家,那么你是否拥有缜密的思维……无数个也许,无数个愿望,它启示我们每个人:实现生命的意义和个人的价值()A.需要师长的支持和帮助B.需要自己发现和创造C.需要稳定的环境和条件D.探索生命的意义和价值4.关于生命的意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生命是独特的②探索生命的意义,是人类生命的原动力之一③生命的意义需要自己发现和创造④明确生命的意义让我们满怀信念去奋斗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5.下面能体现“使生命更有意义”的选项是()①沉醉网吧,抵制不住不良诱惑②向灾区小朋友捐款送温暖③帮助残疾同学克服困难,共同提高④定期到社区参加志愿者服务活动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巩固提升1.下列诗句不能体现人的生命的意义与价值的的是()A.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B.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C.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D.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2.焦裕禄在任河南省兰考县县委书记时,决心同全县人民一起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
为了摸清兰考自然灾害的情况,他亲自到灾区调查,掌握了第一手资料。
后来,他知道自己患了癌症,但仍然坚持工作,直到生命最后一刻。
焦裕禄的事迹告诉人们()()①生命的意义不在于长短,而在于内涵②为社会作出贡献、让后人受益无穷,就能延伸自己生命的价值③延伸生命的价值,就是尊重他人的生命④生命的价值既不在于长短,也不在于奉献,而在于职位高低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3.在某社区学习中心,一批志愿者坚持每个周末来教社区里的老人和儿童学习英语。
当被问及为什么要参加这项活动时,他们有着不同的回答。
公司职员小王说:“我觉得一周中有五天是在为别人打工,只有这两天,我是在为自己做事。
”大学教师小刘说:“我上学时得到过好多好心人资助,现在我也想多帮忙别人,回报社会。
”这则材料告诉我们()①生命是独特的,生命意义是具体的②生命的意义需要自己发现和创造③我们要热心公益、服务社会④我们要增强责任感,在奉献中提升生命价值A.①②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4、张骏,一个敢于解悟生命、勤于解悟生命、善于解悟生命的画家。
他曾投笔从戎23载,这23年的军旅生涯,有15个春秋是在世界屋脊西藏度过的。
西藏那一方圣土,净化了他的灵魂,升华了他的笔墨。
张骏的人物画,充满着对人生价值、人生意义的思考。
这种思考,表现在张骏的创作上。
他在艺术中寻求到了人生的意义。
阅读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张骏在艺术中寻求到了人生的意义,你认为什么样的人生才是有意义的人生?(三个方面)(2)为“感受生命的意义”,我们可以参与哪些志愿服务活动?(两项即可)拓展探究生命是什么,生命是风的轻盈岁月,生命是雨的淋漓尽致,生命是有着许多和音的交响乐,生命是有着一颗感恩而快乐的心,生命是能够每日快乐洋溢的幸福,生命给予了我们无限多的东西,我们唯一能回报生命的只有珍爱生命。
(1) 你对生命是如何认识的?(2)生命之于我们只有一次,我们应如何珍爱生命?第十课绽放生命之花10.1 感受生命的意义导学案答案自我检测1、D2、A3、B4、B5、D巩固训练1、B2、A3、D4(1)能够活出自己的人生,实现自我价值;在看到别人的需要时付出自己的爱心,无论事情大小,都能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将个人追求建立在人类共同需要的基础上。
(2)去敬老院献爱心;为希望工程捐款;参加“保护母亲河”活动;进社区参与宪法宣传活动;等等。
拓展探究14.(1)生命特点、生命有接续、生命意义、守护生命等等角度解答。
(2)守护生命。
爱护身体,养护精神,增强生命的韧性,发掘生命的力量10.1感受生命的意义【知识目标】1.懂得探索生命意义的重要性。
2.懂得生命是独特的,生命的意义是具体的,明晰自己生命的意义。
【能力目标】1.增强选择过有意义的生活的能力。
2.增强运用自己的品质实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感受生命的丰富和美好,体会生命的价值。
2.愿意去探索和创造自己生命的意义。
重点懂得探索生命意义的重要性。
难点明晰自己生命的意义。
一、新课导入人生的意义不在于何以有生,而在于自己怎么生活。
你若发愤振作起来,决心去寻求生命的意义,去创造自己的生命的意义,那么你活一日便有一日的意义……生命无穷,生命的意义也无穷了。
生命本没有意义,你要能给他什么意义,他就有什么意义。
与其终日冥想人生有何意义,不如试用此生做点有意义的事。
——胡适《人生有何意义》生命的意义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走进第十课第1课时《感受生命的意义》。
二、探究新知(一)生命的追问教师提问:(1)人为什么活着?(2)怎样的生命才有意义?组织学生阅读教材第112页“阅读感悟”材料。
组织学生进行教材第112页“探究与分享”活动,并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引导和总结。
展示知识点:怎样的一生是值得过的?能够活出自己的人生,实现自我价值,这样的一生是值得的;在看到别人的需要时付出自己的爱心,无论事情大小,都能承担起自己的责任,这样的一生是值得的;将个人追求建立在人类共同需要的基础上,这样的一生是值得的。
(二)发现我的生命组织学生进行教材第113页“探究与分享”活动,并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引导和总结。
展示知识点:探索生命意义,是人类生命的原动力之一。
只有人类才可能驾驭自己的生活,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
生命是独特的,生命意义是具体的。
每个人的生活不尽相同,我们都是在自己的生活经历中一点一点地建构自己,形成人们所说的“我的人生”。
组织学生进行教材第114页“探究与分享”活动,并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引导和总结。
展示知识点:生命的意义需要自己发现和创造。
我想要过怎样的生活?我该如何创造我想要的生活?通过认真地审视这些问题,我们会更加明确生命的意义。
组织学生进行教材第114页“拓展空间”活动,并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引导和总结。
三、布置作业·10.1 感受生命的意义【教学设计思路】课标分析生命是由无数瞬间构成的,青少年时期是人生最为宝贵的阶段。
因此,要教会学生珍惜自己的生命,珍惜生命的分分秒秒。
使学生懂得人生是一个创造的过程,生命的意义是通过自己脚踏实地的实际行动来实现的,人生的价值要靠今天的努力学习和将来的积极工作来创造。
一言以蔽之,要使学生意识到生命意义与内涵的创造要从日常的点点滴滴做起,从今天做起。
生命的宝贵,在于生与死给生命规定的界限是那样的短暂。
每个人降临到世上,都有生的基本权利。
作为有意识的特别是有独特自我意识的生命体,人要时时做出如何生的重大抉择。
正是通过这种抉择和行动,人的有限生命释放出了它应有的光和热,树立起了生命的丰碑。
在等级社会中,通常以出生的家庭背景和个体的社会地位来划分生命的贵贱,而社会主义社会,则把维护每一个生命体的天赋平等作为基本原则。
因此,要教会学生善待生命,包括自己的生命和他人的生命。
把不自杀和滥杀,作为一种关于对待生命的限制性的“善”的基本要求。
同时,还要使学生明白,善待生命还包括在人生的实践中不断地追求自我完善。
因为人的一生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开放过程和不断提升的完善过程,这正是人的生命的高贵所在。
但追求自我完善,并不是要用同样的崇高标准去要求每一个人,而是要求每一个人在认识“今日之我”的基础上,去创造一个较“今日之我”更为完善的“明日之我”;追求自我完善,并不是如同古人一样闭门思过、静心养性,而是在积极的人生实践中,不断地学习、反思、重构、再实践;追求自我完善,也并不是洁身自好、远离社会,而是用发展性的生命去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实现幸福的人生。
尤其在中国已进入小康社会的今天,人们的物质生活条件得到了很大的改善,无论生产、工作和生活,对人的体力付出、生活艰苦等方面的挑战越来越少,在这种情况下,使学生体会人生的意义和生命的价值,不断地追求自我完善,保持人生精神上的奋发向上的追求就具有更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按照课程标准的上述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该达到如下基本要求:正确理解生命的含义,懂得人的生命不仅有时间的长短之分,更有质的差别。
要学会从自己日常的点滴小事做起实现人生的意义,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创造生命的价值。
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应该努力做到:积极关注学生的日常生活,观察他们对身边小事的态度;立足于学生的生活世界,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事件出发,采取多种灵活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体会生命的意义,使教学过程真正成为学生生命成长的过程和意义提升的过程。
学情分析通过前面“探问生命”和“守护生命”两课内容的学习,学生虽对生命的知识有了一定的掌握和了解,但对于中学生来说,“怎样的生命才有意义”“如何活出生命的精彩”依然是十分陌生的问题。
因此通过本课内容的学习,要使学生对有意义的生命有更加清晰的了解,在自己的生活经历中一点点地建构自己,发现和创造生命的意义,活出生命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