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读书成为习惯使书香溢满校园—白云小学校本教材《诵读经典润泽童年》序言亲爱的小朋友:当你轻轻地打开捧在你手里的这本散发着浓浓墨香和缕缕诗韵的读本朗朗上口诵读、津津有味吸口允时,你是否想到过这是白云小学的领导和老师们,为打造“三书”(即书法、书香、书院)校园、开展好以“读书伴我成长,经典浸润人生”、“让读书成为习惯,使书香溢满校园”为主题的经典诵读活动而精心选编的校本教材?你是否思考过我们为什么要从小诵读积累经典、应该怎样有效诵读积累经典?……如果你事先明白了诵读积累经典的意义、掌握了诵读积累经典的方法,就一定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真正达到“诵中华经典,塑人文素养”的目的。
为此,笔者想给小朋友们谈谈以下两方面的问题:
首先,我想给小朋友们谈谈我们为什么要从小诵读积累经典。
2014年教师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师范大学与师生座谈时要求:“要把中华优秀文化,特别是经典古诗文,从小就嵌在学生们的脑子里,使之成为终生的民族文化基因。
”我们从习总书记的教导中可以领悟到从小诵读积累经典至少具有以下几方面的意义和作用:一是诵读积累经典有利于我们从小奠定民族文化底蕴,提升思想道德素质。
因为,中华文化经典,特别是经典古诗文是中华民族文化精华,它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意存高远、隐含哲理。
比如,我们诵读王之涣的名
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可以领悟到“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深刻道理;记诵范仲淹的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可以感受到志士仁人那种先公后私、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诵读孟郊的“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能受到诗人那种热爱母亲的深情的感染熏陶……这说明,诵读经典,绝不仅仅是字词句篇的积累,同时也是思想的积累、认识的积累、智慧的积累和文化的积累,有利于思想道德素质的提升。
二是诵读积累经典有利于我们从小丰富夯实语言积累,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著名诗人郭沫若写过这样一句诗:“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钧任翕张”;宋代大诗人苏轼说过:“腹有诗书气自华”;清代学者章学诚说:“记诵者,学问之舟车也”。
这些名句都道出了诵读经典、积累语言对表达能力提升的重要意义。
小朋友们正处于背诵积累的黄金时期,古语说:“少年读书如刀刻,中年读书如磨墨,老年读书如云烟。
”著名历史学家、国学大师钱穆先生86岁后双目失明,凭着年幼时背诵的古代典籍,写出多达70万字的《晚学盲言》。
我国现代著名作家巴金曾自述:十二三岁时就能将《古文观止》倒背如流,说那二百多篇古文是自己真正的启蒙老师;他回忆自己在私塾念书时,老师平时讲得很少,而且讲得简单,唯一的方法就是叫学生多读书、多背书,读多了、读熟了,常常可以顺口背出来,
也能慢慢地体会到它们的好处,同时也就能慢慢地摸到文章的调子。
我国2012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著名作家莫言,在给青少年学生谈他的创作经验时,特别提到他在小学读书时把大部分精力和时间都用在了阅读四大文学名著和背诵经典诗文上;他说,把这些经典诵读积累多了,感悟内化了,灵巧的修辞、畅达的造句、铿锵的声韵、周密的谋篇,口诵心悟,不知不觉,就会变成自己内在的语言素养。
久而久之,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能力自然就会提高。
小朋友们平时记诵的名句“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就是讲的这个道理。
相信小朋友们在平时美美的诵读中,已经感受到童诗的灵动与稚趣,感受到古诗的厚重与典雅,感受到汉语言文字的神奇与不朽。
所以,我特别希望小朋友们,趁早并持之以恒地把一篇篇优美诗文吞进自己小小的胃里,要相信它会随着自己年龄的增长和感悟能力的提高,由当初的“不甚解”慢慢发酵、转化为自身血液中的文化因子,侵润着我们的日常言行,提升着我们的语言表达。
其次,我还想给小朋友们谈谈怎样诵读积累经典。
在这方面,古今很多名人都有深刻的体会和丰富的经验。
这里想给小朋友们介绍以下两种有效方法:
一是朗朗上口诵读。
我国宋代教育家朱熹说过:“凡读书,必须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是要多诵读遍数,自然上口,
久远不忘。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自漫浪诵读,绝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
三到之中,心到最急。
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当代著名美学家朱光潜也说过:“把数量不多的好诗文熟读成诵、反复吟咏,还要推敲出全诗的气势脉络和声音节奏,使它沉浸到自己的心胸和筋肉里,等到自己动笔行文时,于无意中支配着自己的写作思路和气势。
这就要高声朗读,只浏览默读不行。
这是学古诗文的长久传统,过去是行之有效的。
”这些真知灼见、有效方法,值得小朋友们细心领会、随时运用。
二是分门别类记忆。
诗中有自然、有季节、有情感、有哲理……如果分类整理、记忆,就会事半功倍。
比如,春天来了,可根据早春、仲春、晚春等不同时令,在注意观察住宅、广场、校园里的花草树木以及周围环境细微变化的同时,搜集整理出描写春天的名诗,如韩愈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杨巨源的《城东早春》、高鼎的《村居》、朱熹的《春日》、志南和尚的《绝句》、程颢的《春日偶成》、贺知章的《咏柳》、杜牧的《江南春》、杜甫的《春夜喜雨》、韩愈的《晚春》﹍﹍;描写春天夜晚的诗,如孟浩然的《春晓》、苏轼的《春宵》、王安石的《春夜》等;还有关于清明节的诗《清明》《寒食》等等。
在不同的时节,诵读相应的古诗词,既有利于结合所见
所闻感知诗文的意思,又有利于增强对大自然的感悟能力和热爱之情,懂得对美好春光的珍惜,还有利于扩大积累,增强语文素养和文化底蕴。
总之,我们要让经典溢满学生心田,让经典释放学生情感,让经典驱逐学生疲劳,让经典提升学生境界。
愿同学们在诵读中,汲取营养,滋养人生!愿同学们在诵读中,增知启智,丰富人生!愿同学们在诵读中,继往开来,把握人生!愿同学们在诵读中,与时俱进,开拓人生!
最后,赋一首五言小诗《诗书少年儿童》,与白云小学全校师生共勉!
年少好时光,恰逢读书忙。
诗词歌赋曲,天下好文章。
日积月累强,学问见增长。
圣贤对话中,精神底色亮。
千古美文诵,华夏文明长。
经典留醇香,书海任翱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