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水性脱脂剂配方组成比例,脱脂原理及技术开发

水性脱脂剂配方组成比例,脱脂原理及技术开发

水性脱脂剂配方组成比例,脱脂原理及技术开发
导读:本文详细介绍了水性脱脂剂的研究背景,理论基础,参考配方等,本文中的配方数据经过修改,如需更详细资料,可咨询我们的技术工程师。

水性脱脂剂广泛使用于各种金属表面处理,禾川化学引进国外配方破译技术,专业从事水性脱脂剂成分分析、配方还原、研发外包服务,为脱脂剂相关企业提供一整套配方技术解决方案。

一.背景
在金属材料表面处理中,脱脂是重要的工艺过程,金属制件表面的脱脂程度将直接影境问题日益突出,传统的高污染型、不易生物降解型、中温型、高温型脱脂剂逐步被限用或禁用,环保型、易降解性、低温型脱脂剂已成为行业关注的焦点。

环保型金属脱脂剂主要分为可回收反复再使用的、对臭氧层无破坏作用的、毒性小的溶剂型脱脂响到制件的后续处理质量。

据统计,在表面处理中由于脱脂不彻底而导致镀层、转化膜不良的比例,一般占60%~80%金属制件表面油脂成分比较复杂,一类是以脂肪酸甘油脂为主的皂化油,可通过与碱的皂化作用去除;另一类是矿物油(非皂化油) ,可通过乳化作用脱除。

多数高效水基金属脱脂剂的助洗剂仍以磷酸盐为主,这是由于磷酸盐在脱脂剂中既有螯合作用,又有去污作用,并具有良好的水洗性和使用成本低等特点。

但此类脱脂剂的废液排放中含有的大量磷会造成环境污染。

磷元素的排放受到环保方面的严格限制,因此适合在工业上使用的无磷脱脂剂急需得到解决。

目前随环剂,和无磷、无氮、易生物降解的水基型碱性脱脂剂两大类。

禾川化学技术团队具有丰富的分析研发经验,经过多年的技术积累,可以运用尖端的科学仪器、完善的标准图谱库、强大原材料库,彻底解决众多化工企业
生产研发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利用其八大服务优势,最终实现企业产品性能改进及新产品研发。

样品分析检测流程:样品确认—物理表征前处理—大型仪器分析—工程师解谱—分析结果验证—后续技术服务。

有任何配方技术难题,可即刻联系禾川化学技术团队,我们将为企业提供一站式配方技术解决方案!
二.水性脱脂剂
2.1脱脂原理
碱性清洗剂中纯化学脱脂作用机理中最主要的是的皂化作用、乳化作用、浸润作用(润湿作用)和分散作用。

1)皂化作用
金属表面油污中的动植物油(主要成分是硬脂酸),与金属脱脂剂中的碱或碱性盐如氢氧化钠、磷酸三钠等发生皂化反应生成硬脂酸钠和甘油,油脂被充分溶解进入碱性溶液,达到工件表面除油目的。

2)乳化作用
金属脱脂剂中常含有大量乳化剂等表面活性物质,易于吸附在工件表面的油污与溶液的两相界面上,乳化剂分子中的憎水基团对油污具有较强的亲和能力,面向金属基体表面的油污发生吸附反应,亲水基团面向溶液方向与水分子亲电结合,使金属与溶液间界面张力大大降低,在液体流动、搅拌、喷射、超声等外力辅助作用下,油膜破裂变成细小的珠状,形成水包油的乳液小微粒,使得油污脱离金属表面,达到油污溶解和除油的效果。

3)浸透作用(润湿作用)
皂化与乳化作用是主要从油污表面逐步进行的,要使碱性溶液浸透到油脂内部,达到润润工件表面,达到增进脱脂除油的效果和表面高度清洁的效果,这就是表面活性剂的浸透作用(润湿作用)。

通过表面浸润作用,可以使皂化和乳化清除油污后金属表面,进一步溶解,达到表面高度清洁,对精密部件水基除油剂而言,清洗剂的质量优良性能主要体现在表面活性剂的浸润作用方面。

皂化、乳化、浸透作用是相辅相成的,相互配合才能彻底清除金属表面油污。

此外表面活性剂还具有良好的分散作用,将从工件清除下来的油脂均匀地分散到脱脂溶液之中,不发生二次沉积,具有延长清洗剂使用寿命作用。

2.2水性脱脂剂配方组成
常规金属脱脂粉主要由碱金属氢氧化物、碳酸盐、磷酸盐或聚磷酸盐、乙二胺四乙酸盐(EDTA)、起渗透、乳化、分散作用的各种表面活性剂组成,碱金属氢氧化物起皂化除油作用,碳酸盐、磷酸盐或聚磷酸盐等富磷化合物具有优良的除油、缓蚀、络合能力,EDTA的富氮化合物具有优良的螯合能力,烷基苯磺酸盐、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等难生物降解的含芳环的表面活性剂也因价廉、除油效果好等特点在脱脂粉中普遍使用,由于这些物质含有较高的磷、氮等富营养化物质含有不易生物降解的表面活性剂,长期使用给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

含表面活性剂的碱性脱脂剂中常用物质如下:
1)氢氧化钠又称苛性钠,是一种强碱化合物,它在水中溶解后电离出叫,提供碱度,与动植物油发生皂化反应,生成能溶于水的甘油和脂肪酸盐,溶解分散在水溶液中。

2)碳酸钠又称苏打,是一种价格低廉的碱,它在水中水解时生成HO一,提供碱度。

因此,碳酸钠具有缓冲作用,不像强碱那样腐蚀某些有色金属。

3)磷酸三钠几缩合磷酸盐,磷酸三钠在水解时生成离解度很小的磷酸,从而获得碱度。

磷酸三钠具有软化硬水的作用和较明显的促进污垢粒子的分散(乳化)作用,它还具有较高的碱性,可通过皂化作用使脂肪类污垢溶解。

4)硅酸钠有原硅酸钠、偏硅酸钠和水玻璃,水玻璃在水中能形成稳定的胶体,形成溶剂化胶束,与表面活性剂一起使用时,有良好的助洗作用。

硅酸盐在水中会发生水解,水解生成的硅酸不溶于水,而以胶束结构悬浮在槽液中,此种溶剂化的胶束对固体污垢的粒子具有悬浮和分散能力,对油污有乳化作用,因而有利于防止污垢在工件的表面再沉积。

5)表面活性剂
阴离子:油酸钠、油酸三乙醇胺、硬脂酸钠、十二烷基硫酸钠、磺化蓖麻油、烷基醚硫酸酯钠、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烷基苯磺酸铵、甲氧基脂肪酰胺基苯磺酸钠、十二烷基醇酰胺磷酸酯、N,N一油酰甲基牛磺酸钠等。

非离子: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烷基酚聚氧乙烯醚、月桂基二乙醇酰胺等。

6)缓蚀剂
有机胺:有机胺盐、酰胺等,如油酰肌氨酸盐、苯并三氮唑、2一巯基苯并噻唑、咪唑啉系化合物、氯化烷基吡啶铵盐等;其他:亚硝酸钠、硝酸钠、磷酸盐类、硅酸钠、苯甲酸钠、铬酸盐等。

7)消泡剂:硅油、Span20、Span80等
三、实例配方参考
1)脱脂剂配方一:
组分投料量(g/L)
聚醚350~400
油酸钠50~100
油酸三乙醇胺300~400
稳定剂150~200
水余量
2)脱脂剂配方二:
组分投料量(g/L)
硅酸钠100~150
碳酸钠60~100
葡萄糖酸钠20~50
氢氧化钠10~30
表面活性剂(AH - 1) 10~30
水余量
3)脱脂剂配方三:
组分投料量(g/L)
磺化油300~400 油酸二异丙醇酰胺150~200
聚醚150~200
石油磺酸钠10~30
水余量
4)典型环保无磷水基锌件脱脂剂配方四:
组分投料量(g/L)
JFc-6 200~250
650l 200~250
cAB-30 100~150
NaAc 300~400
Na2SO4 100~150
EDTA 100~150
水余量
5)典型环保型微生物脱脂剂配方五:
A剂成分:
A组分投料量(g/L)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钠200~400
壬基酚聚氧乙烯醚400~600
脂肪醇聚氧烷基醚400~500
脂肪醇聚氧乙烯醚300~400
十二烷基硫酸钠200~400
异丙醇300~350
乙二胺四乙酸二钠10~30
偏硅酸钠400~600
水余量
B剂成分:
B组分投料量(g/L)
可溶性淀粉300~500
葡萄糖200~400
蛋白胨50~100
碳酸钙20~50
硫酸镁50~100
维生素E1~2
芽孢杆菌50亿单位/L
水余量
通过对化工产品的配方分析还原,有利于企业了解现有技术的发展水平,实现知己知彼;有利于在现有产品上进行自主创新,获得知识产权;有利于在生产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通过对化工产品的配方改进,配方研发,可以加快企业产品更新换代的速度,提升市场竞争力,因此,对于化工产品的分析、研发已变得刻不容缓!。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