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6抗病毒免疫课件

2016抗病毒免疫课件


对病毒的适应性免疫应答
T细胞参与的宿主防御
无胸腺裸鼠(缺乏成熟T细胞)皮肤感染单纯疱疹 病毒(HSV)后,病毒扩散到中枢神经系统,小 鼠死亡。 若感染后不久输注HSV特异性T细胞,则可保 护小鼠。
抗体和补体可限制病毒扩散和再感染
1.针对游离病毒的抗体 中和抗体(neutralizing Ab):能与病毒结合,是消除病毒 感染能力的抗体。病毒的任何蛋白都能诱发抗体产生,但 只有针对病毒表面蛋白或感染细胞膜上的病毒蛋白的抗体 才能控制感染。 血液中的中和抗体可通过中和游离病毒颗粒,抗再感染。 粘膜表面的SIgA可防止病毒的再感染。 2. 针对病毒感染细胞的抗体 通过NK细胞、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的ADCC作用。 3.补体具有抗病毒作用,但可被替代 补体能破坏病毒包膜,引起病毒裂解。 补体缺陷个体并不宜患严重病毒感染。
持续感染,连 乙型肝炎病毒,EB病毒, 续或断续感染 巨细胞病毒 持续性慢发感 HIV,麻疹病毒 染 朊粒(羊瘙痒病和CJD)
对病毒的天然免疫应答
感染的早期常是一场病毒和宿主防御系统之间的竞 争,一旦机体表面完整性被破坏,天然免疫分子和 细胞就变得活跃。 干扰素(IFN):干扰病毒的复制 自然杀伤(NK)细胞: 杀死感染病毒的细胞。 巨噬细胞
干扰素抑制病毒复制
实验证实: 用特异性抗体去除小鼠体内的干扰素后, 小鼠对病毒易感性增加,这一体内实验强调 了干扰素的重要性。
干扰素分类和抗病毒机制
分型 Ⅰ型 分类 IFN α IFN β Ⅱ IFN γ 染色体 第9号 第9号 第12号 抑制病毒复制 提高免疫应答能力 激活邻近细胞 增强MHC-Ⅰ类和 产生抗病毒蛋 Ⅱ类分子表达; 白 活化巨噬细胞和NK 细胞
CD4
CR2(补体受体Ⅱ) 唾液酸受体 细胞间黏附分子-1 (ICAM-1) 脊髓灰质炎病毒受体
Th细胞
B细胞 呼吸道上皮细胞、红细 胞等 上呼吸道上皮细胞等 神经元
CD46 上皮细胞、白细胞、成 (膜辅助蛋白,MCP) 纤维细胞等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 (ACE2) 肺、心、肾和胃肠道等 组织器官的上皮细胞和 血管内皮细胞
0 10 20 30
血清抗体 骨髓浆细胞
脾浆细胞
365
0
10
20
30初次Leabharlann 染感染后天数二次感染
T细胞介导的数种抗病毒免疫方式
在病毒感染的局部聚集着大量的CD8+细胞毒性T细胞和 CD4+ T细胞 1. CD8+细胞毒性T细胞(CTL) 可识别MHC-Ⅰ分子提呈的病毒多肽。 小鼠巨细胞病毒(CMV)复制过程中产生早期蛋白pp89, 该蛋白中的九肽被感染细胞的MHC-Ⅰ分子提呈给CTL细胞, 是T细胞识别的表位,产生杀伤作用。 用含pp89的疫苗免疫小鼠,可以预防由CMV引起的疾病。 然而CD8+T细胞缺乏时, CD4+ T细胞或其他机制能进行代 偿而将感染控制。
2.宿主抗病毒机制的具有多样性。
病毒的结构
HIV-1 病 毒 结 构 示 意 图
流感病毒的基本结构
外膜
逆转 录酶 p24
gp120 gp41
衣壳
外膜
RNA p17
RNA
表面蛋白
不同病毒通过不同受体感染不同细胞
病毒 受体 感染细胞类型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EB病毒 甲型流感病毒 如H1N1 鼻病毒 (rhinovirus) 脊髓灰质炎病毒 (poliovirus) 麻疹病毒 (Measles virus) 人疱疹病毒6型 SARS病毒
抗体的抗病毒作用
靶子 游离病毒 结合的免疫物质 抗体 抗病毒机制 阻止病毒与细胞结合 阻止病毒进入细胞 阻止病毒脱壳 破坏病毒包膜 封闭病毒受体 抗体依赖细胞介导的细胞 毒作用(ADCC) 病毒感染细胞裂解 调理吞噬病毒感染细胞
抗体+补体 病毒感染细胞 抗体 抗体+补体
NK细胞杀伤病毒感染细胞,需要感染细胞上少量病毒抗原,结合103 抗体IgG
杀伤病毒 感染细胞

IFN活化巨噬细胞和NK细胞
NK细胞对病毒感染细胞有细胞毒性
证据: 1.病毒感染的2天内可检测到活化的NK细胞 2. NK细胞是针对疱疹病毒和巨细胞病毒的主要效应细胞 3. NK细胞缺失常发生巨细胞病毒感染。 如人 Chdiak-Higashi综合征、beige突变小鼠 可能的杀伤机制: 正常细胞表面表达的MHC-Ⅰ分子可以抑制NK细胞的杀伤 而病毒感染细胞表面的MHC-Ⅰ分子表达下降可被NK细胞 识别和杀伤。
病毒进入宿主的常见部位是粘膜表面,另一 条途径是刺破皮肤 病毒的复制常在上皮表面,然后某些病毒形 成病毒血症,感染其他组织
病毒感染的不同类型
类型 急性感染 原发感染 急性 结局 痊愈,病毒消 失 举例 流感病毒,轮状病毒
潜伏性感 急性 染
慢性感染 慢发病毒 感染 急性 非急性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单纯 潜伏,再激活, 释放病毒 疱疹病毒
2.CD4+ T细胞的抗病毒作用 单纯疱疹病毒1型(HSV-1)感染上皮表面,引起免 疫应答, CD4+ Th1细胞通过激活巨噬细胞;巨噬 细胞产生NO,杀伤病毒感染的细胞。
抗CR3:阻止巨噬细胞向感染部 位移动
抗IFNγ:阻止激活巨噬细胞
1.抗体的中和作用 2.补体+抗体,裂 解感染细胞 3.CD8+Tc细胞,杀 伤感染细胞 4.NK细胞,ADCC作 用 5.巨噬细胞,释放NO 和TNFα 6.Th细胞,活化巨噬 细胞
抗感染免疫

抗病毒免疫 抗细菌免疫 抗真菌免疫 抗寄生虫免疫
抗感染免疫概述
皮肤粘膜屏障
屏障结构
非特异性免疫 (天然免疫) 抗 感 染 免 疫 特异性免疫 (获得性免疫)) 吞噬细胞 体液因素
血脑屏障
胎盘屏障
补体
溶菌酶
抗菌肽
体液免疫
细胞免疫
抗病毒免疫
1.病毒是细胞内寄生微生物 病毒种类多,结构和遗传复杂多样 病毒在宿主中的感染力、持续性和原发性疾病呈高 度多样。
而要补体形成膜攻击复合物,在感染细胞表面需要高密度病毒抗原(5×106/cell)
抗 体 的 抗 病 毒 效 应
巨噬细胞 上皮细胞
A 调理吞噬
C 中和作用
NK
靶细胞
补体C1
B ADCC
D 经典途径激活补体
病 毒 感 染 过 程 中血 清 抗 体 的 来 源
病 毒 特 异 性 抗 体 或 浆 细 胞 水 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