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古代文论B加资料答案 作用不大分析

古代文论B加资料答案 作用不大分析

四川师范大学省考课考试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课程 试卷B (课程代码:00814) 本试卷共5页,6个大题,满分100分,120分钟完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目要求,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1.孔子所说《诗经》“思无邪”体现的文艺思想是 ( A )。

A .中和 B .文质彬彬 C .尽善尽美 D .诗无达诂 2. 孟子用“揠苗助长”寓言说明的观点是 ( B )。

A .知言 B .养气 C .知人论世 D .以意逆志 3. 《诗大序》专门论述的对象是 ( A )。

A .《诗经》 B .《楚辞》 C .五言诗 D .赋 4.把文学比做“经国大业”、“不朽盛事”的是 ( B )。

A .《左传》 B .曹丕 C .庄子 D .孔子 5.陆机所谓“精骛八极,心游万仞”主要说的是( D )。

A .直觉B .情感C .构思D .想象 6.中国第一部自成体系的文学理论论著是 ( B )。

A .钟嵘《诗品》 B .刘勰《文心雕龙》 C .王昌龄《诗格》 D .皎然《诗式》 7.“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出自于《文心雕龙》的篇目是(B ) A .《原道》 B .《神思》 C .《体性》 D .《知音》 8.“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诸舞咏”,钟嵘这一学说可以概括为 ( B )。

A .滋味说 B .感物说(物感说) C .直寻说 D .风力说 9.白居易把自己的诗歌分为四类,他最看重的是( D )。

A .闲适诗 B .杂诗 C .感伤诗 D .讽喻诗 10.提出“思与境偕”的文论家是 ( D )。

A .韩愈 B .皎然 C .柳宗元 D .司空图 11.第一部提出“意境”概念的著作是( C )。

A .《诗式》 B .《金针诗格》 C .《诗格》 D .《文镜秘府》 12.唐代刘禹锡在《董氏武菱集纪》中最有贡献的诗歌理论是( C )。

A .兴趣 B .兴象 C .意境 D .性灵 13.“点铁成金”这一主张的提出者是 ( C )。

A.苏轼B.吕本中C.黄庭坚D.严羽14.《词源》的作者是( D )。

A.杨万里B.范成大C.姜夔D.张炎15.明代提出“今真诗乃在民间”的诗人是(B )。

A.李贽B.李梦阳C.汤显祖D.钟惺16.《艺苑卮言》的作者是(D)。

A.李东阳B.袁宏道C.汤显祖D.王世贞17. “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提出者是( B )。

A.袁宗道B.袁宏道C.袁中道D.李贽18.提出“凡文以意、趣、神、色为主”的篇章是(B )。

A.徐渭《西厢序》B.汤显祖《牡丹亭记题词》C.汤显祖《答吕姜山》D.徐渭《南词叙录》19.清代倡导“格调”说的是(D)。

A.翁方纲B.王士祯C.袁枚D.沈德潜20.《艺概》的作者是(C )。

A.龚自珍B.梁启超C.刘熙载D.王国维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在括号内。

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21. 以下属于魏晋时期文论著作的是(BCD)。

A.《毛诗序》B.《文赋》C.《文心雕龙》D.《典论·论文》E.《与元九书》22.以下属于陆机提出的文艺作品艺术美的标准有(ABC)。

A.悲B.艳C.和D.高E.古23. 皎然在《诗式》中提出的理论主张有(ABD)。

A.“兴观群怨”B.“诗有五格”C.“干之以风力,润之以丹采”D.“假象见意”E.“诗有别材,非关书也”24.以下文论家以评点见长的有(BCDE)。

A.王若虚B.金圣叹C.毛宗岗D.脂砚斋E.张道深25. 以下属于清代的诗学主张有(ADE)。

A.格调说B.妙悟说C.童心说D.肌理说E.神韵说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26. 知言养气孟子提出的文艺观点。

(1分)所谓“知言”是指了解说话(作品)的意图(含义),所谓养气是指培养主体的仁义道德之气。

(1分)这二者之间的关系是:养气是知言的基础和前提,知言是养气的结果。

27. 发愤著书司马迁提出的观点。

(1分)意思是著书立说都是作者由于受到社会等不公正待遇而产生怨愤,从而形成创作的动力。

(1分)发愤是著书的前提,著书则是发愤的结果。

(1分) 28. 诗缘情而绮靡 陆机提出的观点。

(1分)认为诗歌根源于人的感情,同时又具有精妙的语言。

这是陆机给诗歌下的定义,形成了后世著名的缘情说。

29. 境生于象外 唐代刘禹锡提出的观点。

(1分)这里的“境”指意境,全句的意思是意境产生于作品所描写的表层形象之外。

(1分)这一说法推进了对意境的认识。

(1分) 30. “因文生事” 清代金圣叹提出的观点。

(1分)这是他比较《史记》和《水浒传》的高低时所说。

所谓“因文生事”是指《水浒传》借助于语言文字编造故事情节,这实际上是看到了小说的虚构性。

四、判断分析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15分)判断正误,请将正确的划上“√”,错误的划上“×”,并简要分析理由。

31. 儒家和道家文艺思想完全对立,两者不能互补。

(× ) 答:该说法错误。

(1分)主要理由是: 第一,儒家和道家在文艺思想上的确存在着一些对立,或者说某些主张截然相反,如儒家十分强调文学艺术的政治道德的教化功能,而道家则强调自然真实,等等;(2分) 第二,儒家和道家的文艺思想并不是完全对立,两者之间还是有很多相通之处,比如强调虚静对创作和审美的重要作用,都强调审美的价值等。

儒家和道家文艺思想之间还有很多互补的地方。

32. 陈子昂的诗歌革新主张开启了唐朝一代诗风,他的主张没有缺陷。

(× ) 答:该说法错误。

(1分)主要理由是: 第一,陈子昂的诗歌革新主张——风雅兴寄和汉魏风骨——的确为唐代的诗歌创作树立了正确的旗帜,为唐代诗风的良好发展奠定了基础; (2分) 第二,陈子昂的诗歌主张也有缺陷,一是以复古形式倡导革新,二是有比较浓厚的儒家诗学味道。

(2分) 33. 严羽以禅论诗揭示了诗歌自身的特殊审美性质。

(✔)答:该说法正确。

(1分)主要理由是:第一,严羽在中国诗学史上比较突出地借鉴禅宗的语言和思维方式来论述诗歌的特征,即所谓“以禅论诗”、“以禅喻诗”;(2分)第二,严羽认为作诗者须“熟参”汉魏晋唐之诗,然后“妙悟”到诗歌所具有的特殊“兴趣”和“别材别趣”,都很深刻地揭示到了诗歌自身的审美特征。

五、简述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34. 简述兴观群怨说的内涵。

答:第一,“兴”就是说诗歌有感发人的精神的作用,可以引起人的联想;“观”就是说诗歌可以起到观察社会现实的作用,能看到世风的盛衰得失;“群”就是说诗歌可以使人们交流感情,达到和谐,起到团结人的作用;“怨”就是说诗歌可以干预现实,批判黑暗的社会和不良的政治。

(4分)第二,孔子的“兴、观、群、怨”说是对文艺功能、作用的综合认识,对后世影响极大,成为后世文学批评的一个标准,影响了我国文学中现实主义传统的形成。

(1分)评分说明:解释说明“兴、观、群、怨”中每一词语给1分,说明是关于文艺功能的认识给1分。

要点清楚,阐述恰当,给满分。

意思正确即可酌情给分。

35.简述曹丕的文气说。

答:第一,其内涵:首先,所谓“气”是指在禀性、气度、感情等方面的特点所构成的一种特殊精神状态在文章中的体现。

文章中的“气”是由作家不同的个性所形成的。

(1分)其次,提倡“文以气为主”,强调作品应当体现作家特殊的个性,要求文章必须有鲜明的创作个性。

(1分)另外,由于作家个性的不同,“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文章的风格也必然会不同。

这就说明了文章风格的多样性的原因。

(1分)第二,后世许多文论家、诗论家常以气论诗、论文,当或多或少是受到了曹丕“文以气为主”说的影响。

(2分)评分说明:解释说明“文以气为主”给3分,说明这一认识的意义给2分。

要点清楚,阐述恰当,给满分。

意思正确即可酌情给分。

36. 近代元好问的诗歌主张有哪些?答:第一,写诗要有真情实感;(2分)元好问认为发自内心的真情实感是诗歌具有感染力的根本。

“不诚无物”,如果心口不一,言不顾行,写出来的作品想要去打动别人是不可能的。

第二,崇尚清新自然之美;(2分)他十分向往陶渊明诗歌的朴素真淳、自然天成的风格:“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

南窗白日羲皇上,未害渊明是晋人。

”认为能达到陶渊明这样天然真淳的境界,才是诗的极致。

他还盛赞谢灵运,说谢的“池塘生春草”是“万古千秋五字新”。

第三,崇尚雄浑刚健的风骨之美。

(1分) 评分说明:每一要点各给1分,对其中任何两个要点加以解释说明各给1分。

要点清楚,阐述恰当,给满分。

意思正确即可酌情给分。

37. 明代袁宏道的诗学主张有哪些? 第一,独抒性灵,不拘格套说;(2分)所谓“性灵”就是作家的个性表现和真情流露。

强调文章要“真”,要有真知灼见、真情实感;要“个性”,要是属于自己独有的、别人无法取代的性格。

第二, 文学进化观(文学革新论);(2分) 第三,重视民间文学。

(1分) 评分说明:每一要点各给1分,对要点的说明分析给2分。

意思正确,即可酌情给分。

六、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38. 《毛诗大序》论述的主要观点。

答:《毛诗大序》论述的主要观点有: 第一,言志说。

这是继承先秦《尚书》以及《左传》等著作的观点并做了进一步发展,即强调“情志统一”和“发乎情,止乎礼义”。

(4分) 第二,讽谏说。

这是对孔子“兴观群怨”、荀子《乐论》、《礼记》等观点的继承和发展,强调诗歌对社会现实政治的干预。

(4分) 第三,六义说。

这是继承《周礼·春官》等说法,对《诗经》的内容和表现手法进行分析和概括。

(2分) 评分说明:第一点、第二点各给4分,要点给2分,分析给2分;第三点给2分,要点给1分,分析给1分。

主要理由成立,即可酌情给分。

39. 论王夫之的诗学思想及主要贡献。

答:王夫之的诗学思想及贡献主要有: 第一,诗歌的抒情本质。

(2分)分析自己写 第二,情景说。

(4分)他的“情景说”源远流长,在前人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一套“情景说”理论,其对“情”与“景”的论述尤为全面,许多方面在继承前人的同时又突破了前人的局限。

第三,现量说。

(2分)王夫之是明末清初重要的诗论家,对诗歌的创作心理规律有精深独到的见解。

他借用“现量”二字来阐释自己诗学理论中“心目相取”、“即景会心”的观点,并认为这是诗歌创作中不可逾越的“铁门限”。

第四,欣赏理论。

(2分)分析自己写 评分说明:第一点,给2分,其中,要点给1分,分析给1分;第二点给4分,要点给2分,分析给2分;第三点、第四点各2分,要点给1分,分析给1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