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件+抗日战争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件+抗日战争
那么,当年这部著作的反响如 结论:
二、敌后战场的开辟与游击战争的发展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主张和平解决 西安事变?
共产党为什么会做 刘伯承后来说, 出如此主张呢?一是中 共产党人要把祖国和 国面临着‚灭亡整个民 人民的利益看成最高 族的外国威胁‛;二是 的利益。现在大敌当 共产党‚有了表示他们 前,国家民族危在旦 提出统一战线纲领具有 夕,我们要把阶级的 诚意的机会‛。-斯诺 仇恨埋在心里,和国 民党合作抗日。
押往屠场的中国人 2.侵华日军的严重罪行 从20世纪30年代初到40年代中, 第一,制造惨绝人寰的大屠杀 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企图灭亡中国的侵略 战争。在神圣的中华大地上,野蛮的侵略 者制造了一幕幕人间罕见的惨剧: 日军屠杀我同胞 下面反映的只是日本帝国主义屠杀中 南京惨案死难者 300000 国人民的若干侧面......
一、日本灭亡中国的计划及其实施
1937年7月7 日,日军发 动了“卢沟 桥事变”, 开始了全面 进攻中国。
日军通过卢沟桥
“卢沟桥事变”
2.卢沟桥事变后,日本开始进行全面侵华战争
卢沟桥事变标志着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 开始。日本动员了几乎全部的军事力量,采 取‚速战速决‛的战略,向华北、华东、华 中地区发起战略进攻。
对于国民党的片面 抗战路线费正清评价说 ‚只要日本一打起来, 恐怕什么也挽救不了国 民党中国的失败。有一 个因素是确定无疑,就 是国民党领导层采取的 方针。‛
2.为什么采取持久战的战略方针?
1938年5、6月间,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的讲 演,系统阐明了持久抗战的总方针。
毛泽东指出,中日战争是‚半殖民地 半封建的中国同帝国主义的日本之间在二 十世纪三十年代所进行的一场决死的战 争‛。这是全部问题的根据。 在这场战争中,中日双方存在着互相 矛盾的四个基本特点: 日本: 强国 对比 中国不能速胜 中国: 弱国 日本:小国、退步、寡助 中国:大国、进步、多助 对比 中国不 会亡
第一,国民党片面抗战路线造成的。蒋 第三,国民党军队派系林立,各为己 第二,在战略战术上,国民党军事当 介石集团在决心抗战的同时,却又实行片 谋。在战斗中往往为了保存自己的实力, 局没有采取积极防御的方针,而是进行 面抗战的路线,即不敢放手发动和武装民 不能协同作战甚至互相倾轧,常常因援军 单纯的阵地防御战。由于兵力分散,又 众,将希望单纯寄托在政府和正规军的抵 不能及时赶到而贻误战机。再加上国民党 缺少强大的预备队,一旦被敌突破一道 抗上,因而没有强有力的力量。 军队纪律松弛,内部腐败,部分高级将领 防线,就会引起全线动摇和崩溃。 畏敌如虎,毫无斗志,闻敌即溃,弃职而 逃。
日军在徐州会战中将被 俘的中国军人刺死。 (印有日本军方‚不许 日军731部 可‛发表字样) 日军731部队鼠疫 队冻伤实验 南京大屠杀 患者尸体解剖
向井敏明(左)、野田毅(右)
潘家峪惨案
第二,疯狂掠夺中国的资源与财富
目 的
内容 农业 方式或手段 危害
以 战 养 战
(1)强占耕地 (2)低价收购农产品 沦陷区 (1)利用殖民机构直接控 大量的 工矿交 制:军事管理、委托经营 工矿资 通运输 源被掠 (2)‚中日合办‛ 夺榨取, (1)抢占银行、掠夺金银、给沦陷 现款 (2)开设金融机构, 区人民 金融 滥发纸币、军用票(3)增 带来巨 加苛捐杂税 大的灾 难。 劳动力 疯狂掠夺劳工
被日本人屠杀后抛于野外的成堆的中国人尸体
南京惨案
第一,战后,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和中 国审判战犯军事法庭,对南京大屠杀 案进行了正义的审判,它已成为历史 近年来,日本右翼势力不断散布 证明。 ‚南京大屠杀是虚构的‛,‚南京大屠 第二,日本的自我暴露和战后陆续透 杀人数没有30万‛等谬论,并一再修改 露的事实也说明了南京大屠杀的真实 历史教科书,否定日本的战争责任,为 情况。 日本法西斯的侵略行径辩护,为战争罪 第三,国际舆论对日军暴行的揭露和 犯涂脂抹粉。那么,南京大屠杀到底存 谴责。 在不存在呢?
李宗仁在台儿庄车站
一、战略防御阶段的正面战场
4、武汉会战
1938年6月,40万日 军、120艘舰艇,300架 飞机进攻武汉,中国参 战部队达130个师,约 100万人,与日军展开了 大规模会战,日军死伤 20万,中国军队死伤40 万。
在武汉会战中,中国海军中山舰被日机击沉
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是比较积极的, 但是,除了台儿庄战役取得胜利外,其他 战役几乎都是以退却、失败而结束的。国 民党正面战场为什么退却、失败了呢?
评价:
‚从一九三七年七月 七日卢沟桥事变到一九 三八年十月武汉失守这 一个时期内,国民党政 府的对日作战是比较努 力的。‛ --毛泽 东
第四节 中国共产党成为抗日战争的
中流砥柱
中国人民能够赢得抗 日战争的胜利,以落后的 武器装备打败经济实力和 军事装备远比自己强大的 侵略者,绝不是偶然的。 中国共产党以自己的坚定 意志和模范行动,在全民 族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 的作用。 ——胡锦涛在抗日战争 胜利60周年大会上讲话
毛泽东还科学地预测了抗日战争的 发展进程。即:抗日战争将经过战略防 御、战略相持、战略反攻三个阶段。其 中,战略相持阶段,是中国抗日战争能 否取得最后胜利的最关键的阶段。
何?它对国民党统治集团有没有触 抗日战争是持久战,最后胜 动呢? 利属于中国。 曾经在李宗仁身边工作过 的程思远先生,在他写的《我 的回忆》中披露了这样一个情 况:毛泽东《论持久战》刚发 表,周恩来就把它的基本精神 傅作义认为,抗 向白崇禧作了介绍。白崇禧深 战中的重大问题,都 为赞赏,认为这是克敌制胜的 在《论持久战》中找 最高战略方针。后来白崇禧又 到了答案,他不仅自 把它向蒋介石转述,蒋也表示 己翻阅研究,而且组 赞成。不久,即发给国民党每 织部队学习。 个军官一本《论持久战》。
1904年12月6日在中国旅顺港中弹的俄国军舰
1927年6月,日本 首相田中义一向天皇呈 递了一份秘密奏折,宣 称:‚惟欲征服支那, 必先征服满蒙;如欲征 服世界,必先征服支 那。‛这就赤裸裸地暴 露了日本妄图吞并中国 争霸世界的狂妄野心。
“帝国内部现正痛切体验……生产 力之不足,生产设备之不足,原料之 不足及蓄积资本之不足。凡此均需开 始新的战争,俾有所补充;而国内不 稳势力之高涨,罢工之狂澜,亦需发 动内外举国之战争,以期平靖‛。 —摘自三十年代日本的一秘密文件
第 中六 华章 民 族 的 抗 日 战 争
历史无言,精神不朽!
今天,我们再度回首这 段历史,是为了记住先辈们 的热血,更是为了珍惜今天 的和平 。
那些牺牲的英雄 …… 那一段悲情的历史…… 那一胜利的时刻…… 那一幕浴火中重生……
日本投降文件 杨靖宇 张自忠
重点与难点
1、比较全面抗战路线和片面抗战路线的异同 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及其意义 3、国共两党在抗日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4、抗日战争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贡献
第一节 日本发动灭亡中国的侵略战争
一、日本灭亡中国的计划及其实施
二、残暴的殖民统治和中华民族的深重灾难
一、日本灭亡中国的计划及其实施
1868年明治维新后, 日本逐步确立了以武力征 服世界的方针,逐步形成 “北进”的大陆政策和 “南进”的海洋政策为主 要内容的基本国策。
明治天皇
一、日本灭亡中国的计划及其实施
一、全面抗战的路线和持久战的方针
1. 为什么要实行全面的全民族抗战的路线? 在毛泽东看来,兵民是胜利之本。战 争之伟力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 只有动员了全国的老百姓,才能陷敌于灭 顶之灾的汪洋大海,才能弥补我之武器装 备的缺陷与不足。日本帝国主义之所以敢 于大举进攻中国,是因为日本看到中国虽 然人多,但没有组织起来,一盘散沙。一 旦中国人民组织起来,全国人民齐声吼, 日本侵略者便犹如陷入泥潭,不能自拔。
据不完全统计,战争期间,中国军 民伤亡3500多万人;按1937年的比值折 算,中国直接经济损失1000多亿美元, 间接经济损失5000多亿美元。
第三,强制推行奴化教育
日本侵略者对沦陷区人民推行奴 化教育,企图以此达到泯灭中国民众 的民族意识和反抗精神、维护其殖民 统治的政治目的。
日军侵华时期把日 语定为‚国语‛, 强迫中国学生学习
2、忻口会战
1937年10月,忻口会 战是华北战场最大最激烈 的一次战役,历时23天, 大小战斗40余次,日军伤 亡2万人,牵制了日军沿 平汉路南下的作战行动。
在忻口会战中牺牲的第九军军长郝梦龄
一、战略防御阶段的正面战场
3、徐州会战
日军占领南京、济南等 地后,先后集中24万人的精 锐部队,于1938年1月下旬 开始南北对进,夹击徐州。 徐州会战中台儿庄大捷,大 大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战意 志。
甲午战争是日本侵略中国的开始。 1894-1895年的甲午战争签订了割地 赔款的《中日马关条约》,使日本成 了“暴发户”。
伊藤博文
一、日本灭亡中国的计划及其实施
1901年《辛丑条约》日本从 中分得3479.31万两 1904-1905年日俄战争后, 日根据《朴茨茅斯和约》占 领了辽东半岛,建立一整套 殖民机构。
一、日本灭亡中国的计划及其实施
1931年9月18日晚,日本关东军炸毁沈阳北效柳条湖村 附近的南满铁路的一段路轨,突然向中国东北军北大营发 动进攻,9月19日占领沈阳城,制造了“九一八”事变。
柳条湖
1931年9月18日夜
九一八事变前后,蒋介石为什么实行 不抵抗政策? 第一,最根本的原因来自其‚攘外必先安内‛ 的总国策。 第二,在蒋介石看来,中国的力量弱于日本, 不如妥协退让以保存自己,把东北让给日本,以 换取日本不再侵略华北。 第三,国民党的政权害怕人民的力量在反侵 略斗争中成长壮大,危及他们的统治。 第四,幻想依赖国际联盟来仗义执言、主持 公道、制裁日本。
国共合作,共赴国难
1.国共两党为什么能实现第二次合作?
2.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 时局转换的枢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