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如何进行通信规划

如何进行通信规划

如何进行城市通信工程规划第一节城市通信工程规划原则与内容一、城市通信工程规划原则1.城市通信工程规划要纳入城市规划,依据城市发展规模和布局,进行城市通信工程设施规划。

2.城市通信工程规划要以社会信息化的需求为主要依据,考虑社会各行业、各阶层对基本通信业务的需求,保证向社会提供普遍服务的能力。

通信工程要符合国家和通信相关部门颁布的各种通信技术体制和技术标准。

3.通信工程规划要充分考虑原有设施的情况,充分挖掘现有通信工程设施能力,合理协调新建通信工程的布局。

规划必须论证方案的技术先进性、网络的安全、可靠性、工程设施的可行性和经济合理性,同时还要考虑今后通信网络的发展,以适应通信技术的智能化、数字化、综合化、宽带化和通信业务的多样化的发展趋势。

4.城市通信工程的规划要综合考虑,避免通信基础设施的重复建设,通信业务的开放经营和竞争趋势。

5.城市通信工程规划要考虑电信设施的电磁保护,和其他为维护电信设施安全的安全措施;也要考虑元线通信设施对其他专用元线设备的干扰。

6.城市通信工程的规划要按近细远粗的原则进行。

二、城市通信工程规划的内容与深度1.城市通信工程总体规划内容与深度(1)城市通信工程总体规划的主要内容①依据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城市性质与规模及通信有关基础资料,宏观预测城市近期和远期通信需求量,预测与确定城市近、远期电话普及率和装机容量,研究确定邮政、移动通信、广播、电视等发展目标和规模。

②依据市域城镇体系布局、城市总体布局,提出城市通信规划的原则及其主要技术措施。

③研究和确定城市长途电话网近、远期规划,确定城市长途网结构、长途网传输方式、长途局规模的选址、长途局与市话局间长市中继方式。

④研究和确定城市电话本地网近、远期规划,含确定市话网络结构、汇接局、汇接方式、模拟网、数字网(IDN)、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及模拟网向数字网过渡方式,拟定市话网的主干路规划和管道规划。

⑤研究和确定近、远期邮政、电话局所的分区范围、局所规模和局所选址。

⑥研究和确定近、远期广播及电视台、站的规模和选址,拟定有线广播、有线电视网的主干路规划和管道规划。

⑦划分无线电收发讯区,制定相应主要保护措施。

⑧研究和确定城市微波通道,制定相应的控制保护措施。

(2)城市通信工程总体规划图纸①城市通信工程现状图表示城市现状的邮政局所、广播电台、电视台、卫星接收站和微波通信站,还表示其他通信线路、干线分布位置和敷设方式、微波通道位置等。

通信种类多、量大,复杂的城市可按邮政、电话、广播电台、无线电通讯等专项分别出现状图。

通信种类少而简单的城市可将城市现状通信图与城市总体规划中其他专业工程现状图合并,同在城市基础设施现状图上表示。

②城市通信工程总体规划图表示城市邮政枢纽、邮政局所、电话局所、广播电台、电视台、广播电视制作中心、电视差转台、卫星通讯接收站、微波站及其他通讯设施等的规划位置和用地范围;无线电收发讯区位置和保护范围,电话、有线广播、有线电视及其他通讯线路干线规划走向和敷设方式,微波通道位置宽度高度控制。

③市域通信工程现状图表示市域范围现状的邮电局所分布,电话长途网、本地网分布和敷设方式,以及现有广播电视台站、电视差转台、微波站、卫星通讯收发站、无线电收发讯区等设施。

④市域通信工程设施规划图表示市域内邮电局所规划分布长途电话网规划,本地网及敷设方式;表示广播电视台、电视差转台、微波站、卫星通讯收发站等设施分布,以及无线电收发讯区。

2.城市通信工程分区规划内容与深度(1)城市通信工程分区规划的主要内①依据城市通信工程总体规划和城市分区规划,对分区内的近、远期电信、邮政作微观预测。

②在城市通信工程总体规划的基础上,确定分区长途电话规划,含分区内国内、国际长途电话自动拨号、非话业务和数据通信的发展目标,市话局至长途局间长市中继方式等。

③勘定新建邮政电话局所,包括模块局和郊区分区的集线器(远端模块)的位置,确定分区内近、远期局所的配合关系以及交换区界。

④明确在分区内近、远期广播、电视台站规模及预留用地面积。

⑤明确分区内无线电收发信区范围,控制保护措施。

⑥明确分区内微波通道宽度,控制高度及控制保护措施。

⑦确定分区电话、有线广播、有线电视近、远期主干路和主要配线路由以及电信管道的管孔数。

(2)城市通信工程分区规划图纸①分区通信工程现状图内容反映分区范围现状通信工程设施规模、分布及用地范围等。

②分区通信工程规划图内容表示规划的邮政、电话局所、网点分布(包括郊区分区的集线器,远端模块和中小城市的模块局)、用地范围;分布于分区内广播电视、设施和微波卫星通讯等设施位置、用地范围;无线电收发讯区位置和保护范围;所有通信主干管道、主要配线管道、架空电缆线路的位置、敷设方式;微波通道位置、宽度和高度控制。

3.城市通信工程详细规划内容与深度(1)城市通信工程详细规划的主要内容①计算规划范围内的通信需求量;②确定邮政、电信局所等设施的具体位置、规模;③确定通信线路的路电、敷设方式、管孔数、管道埋深等;④划定规划范围内电台、微波站、卫星通信设施控制保护界线;⑤估算规划范围内通信线路造价。

(2)城市通信工程详细规划图纸通信工程详细规划图内容表示规划范围内邮政、电话局所的平面位置,电话、有线电视、广播等管线的位置及敷设方式、埋深和管孔数等。

4.城市通信工程专业规划内容与深度(1)城市邮政工程专业规划的主要内容①研究城市邮政通信的发展规律,依据城市经济、社会目标,制定邮政事业发展方向和目标。

②预测城市邮政通信业务量。

③制定城市邮政通信的技术经济标准和规定。

④研究邮政通信网现状和未来发展的结构,确定城市邮政通信网发展重点,进行能力配置。

⑤合理配置与布局各级邮政工程设施。

⑥研究实施规划的条件,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和建议。

(2)城市电信工程设施专业规划的主要内容①根据城市经济及社会发展情况,进行电信基础设施、电信业务现状的分析;预测城市电信业务量、包括话机数、主线数、电话普及率、主线普及率、移动电话用户预测和用户分布预测,确定城市各发展阶段的发展目标。

②电信枢纽(局楼)与电信营业厅的规确定电信枢纽(局楼)一电信营业厅数量、布局(位置),各电信枢纽(局楼)的功能、通信能力规模、通信任务;电信营业厅的功能、规模、电信业务的宣传能力、电信新业务的演示种类等。

③无线移动通信的基站站址的设置、数量、分布、天线高度;发射无线信号的功率及无线信道的容量;数字地图的制作仆十算机辅助话务密度计算及预测,频谱分析及各种制式的用户分布预测。

按期规划频率分配,无线容量测算及载频配置规划,元线网场强覆盖分析及现场场强测试。

④城市电信地下管道的规划:确定地下通信管道的布局、路由、管孔数量等。

⑤确定传输网络结构和组网方案:各种传输手段近期、中期、远期组网方案,传输容量计算、传输速率、传输容量、传输手段、路由走向、迂回保护方案、手段及安全措施。

⑥电信网节点设备的能力安排:电话(含移动电话)交换机设置、容量及布局;近期、中期、远期话务量流量流向预测;近期、中期、远期交换网的网路结构和组网方案。

传输节点的转接和落地端口数、通路组织、线路速率、节点设备和传输系统设备配置方案。

传输设备的选择及设置、数据通信及多媒体通信节点设备的技术方案(含分组交换网、数字数据网、帧中继及ATM网络设备),IP网的路由器、服务器、交换机的设置。

移动固定交换网等其他网与电话交换网连接关系及电路配置的计算。

⑦制定规划实施措施:电信局所规划的分阶段实施步骤,局所布局、网络现状向目标过渡的分段措施和方法。

第二节城市邮政局所规划一、城市邮政局所等级、标准及设置原则这是根据邮政支局、所完成的全年产品量折算成标准邮件,来确定邮政支局所等级的定量分析方法。

"标准邮件"是按照数量统计原理,将不同业务种类的产品量,转化成同一计量能力的单位。

标准邮件分别与其它各类邮件的单件工时值、面积值、重量值相比较,确定两者间的转换关系。

即人员工时标准邮件折算系数、厂房面积标准邮件折算系数、装备重标准邮件折算系数γ。

在进行邮政支局所规划时,只采用工时折算系数a i,列表如4-8-7。

通过公式W=∑Cia i可计算出支局所全完成的标准邮件数量,与表4-8-6的标准相对照即可确定等级。

式中W一支局所全年完成的标准邮件数量(标准邮件);c i一支局所全年完成的各类企业产品量(件(份、笔));a i一对应于企业产品量的"标准邮件"折算系数(标准邮件/(份、笔)。

二、城市邮政支局所选址原则1.邮政支局所应设在邮政业务量较为集中,方便于人民群众交寄或窗口领取邮件的地方,如闹市区、商业区、居民聚集区、企业工矿区、党政军机关行政区、大专院校。

除此而外,邮政所还可设在人民群众公共活动的场所如车站、机场、港口、宾馆、文化游览胜地等。

2.邮政支局所的地址面临主要街道、交通便利的位置。

这样邮运和投递车辆易于出人,能保障邮件的及时传递和邮件交接的安全性。

3.邮政支局所选址既要照顾到布局的均衡,又要有利于投递工作的组织和管理。

投递区的合理划分,投递道段的科学组划,是支局所规划中重点解决的问题。

三、邮政局所设置及服务范围1.邮政支局设置城市邮政支局的规划方法有多种多样,如经验比拟法、平均计算法、业务密度分析法等定量方法,在郊区农村则采用"标准一需要"的定性方法。

(1)经验比拟法是一种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分析方法。

在对某个城市未来的人口、面积、经济和邮政业务等因素作出发展预测后,与现实中相近的规模和发展水平的城市进行类比,并将该城市邮政支局所的数量和布局作为参照。

表4-8-9省会级城市支局所设置标准(3)邮政支局的投递功能相对于营业功能来说显得尤为重要,它的服务区域要广泛得多,涉及到外界条件也较复杂,因此邮政支局服务范围(投递区)是从投递功能角度确定的。

这就是业务密度分析法的内容。

原邮电部1998年1月1日实施的《邮电通信定员》行业标准,有关城市投递员定员标准中规定:城市技递员每周工作40h,按每日完成900个点交户,1个投递段配技递员1人。

点交户的折算方法是技递员每行程1km折算为13个点交户:内部处理邮件第7.6件(份)折算为1个点交户;开取3个信报箱(筒)折算为1个点交户。

由上述计算出现有支局每个投递段平均点交户数和投递面积,然后计算出标准条件下,每个技递段平均的投递面积。

按照《城市邮电支局所设计暂行技术规定》每个支局最多可设投递道段24个,确定邮政支局应负责的投递区面积。

由于城市的结构不同,如商业区、行政区、居居区、工厂区等,因此,投递员所负担的定额变量定会有差异,由此计算出来的标准条件下的投递区也就不尽相同了。

以城市总体规划为蓝图不难确定出邮政支局的数量及其分布。

以城市总体规划为基础,以邮政各类业务量发展为依据,密切结合相关的规范标准,是城市邮政支局所规划"业务密度分析方法"的特点,其规划方法框图(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