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服攀比心理,保持心理平衡,做快乐的人
肖红云
某机关有一位小公务员,过着安分守己的平静生活。
有一天,他接到一生高中同学的聚会电话。
十多年未见,小公务员带着重逢的喜悦前往赴会。
昔日的老同学经商有道,住着豪宅,开着名车,一副成功者的派头。
这位公务员重返机关上班,好像变了一个人,整天唉声叹气,逢人便诉说心中的烦恼。
“这小子,考试老不及格,凭什么有那么多钱?”他说。
“我们的薪水虽然无法和富豪相比,但不也够花了吗?”他的同事安慰他说。
“够花?我的薪水赞一辈子也买不起一辆奔驰车。
”公务员愤愤得跳了起来。
“我们是坐办公室的,有钱也犯不着买车。
”他的同事看得很开。
但这位小公务员却终日郁郁寡欢,后来得了重病,卧床不起。
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习惯于把自己和别人相比:与邻居比,与朋友比,与亲戚比,甚至与兄弟姐妹爱人比。
越比越不平衡,越不平衡越生气,“人比人会气死人”就是着汇总攀比心理的真是写照。
其实人比人并不会气死人,如果一个人客观地和别人比较的话,结果肯定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对于任何一个人来说,都是如此。
而会气死人的,只是因为自己拿自己的缺点跟别人的优点比,却忽略了自己的优点,比别人差不地方看的很重,比别人好的地方觉得很普
通,甚至忽略看不到,甚至会这么说:人怎么可以和比自己差的人比呢?要比,当然是与比自己好的人比了。
这句话很有道理,有些人往往看到别人好的地方之后,并不是开始好好学习和努力,而是不断地埋怨自己,甚至认为自己该死。
其实没有一个人的生活是完美无缺的,或多或少存在着不足。
有人夫妻恩爱、月收入数十万,却又不孕症;
有人才貌双全、能干多才,情字路上却坎坷难行;
有人家财万贯,却是子孙不孝;
有人看似好命,却是一辈子脑地空空;
每个人的生命,都被上苍划上了一道缺口,你不想逃它,它却如影随形。
劝你不要再去羡慕别人如何,好好数数自己的优点,换位思考,你就会发现你所拥有的绝对比没有的要多出许多,而缺失的那一部分,虽不可爱,却也是你生命的一部分,接受他并善待它,你就会坐上人生的幸福快车》一首诗中写道:“世人纷纷说不齐,他骑骏马我骑驴。
回头看到推车汉,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生活的差距无处不在,因此给人生的快乐大打折扣。
但是,如果我们能换一种思维方式,不要拿自己的短处去和别人的长处比,放低眼光,学会俯视,多往下比一比,生活自然会多一份快乐,多一份自足。
艳羡别人,不如欣赏自己的生活田园。
俗话说,人生失意无南北,宫殿里也会有悲恸,茅屋里同样也会有笑声。
只是平时生活中无
论是别人展示的,还是我们关注的,总是风光的一面,得意的一面,这就像女人的脸,出门的时候个个都描眉画眼,涂脂抹粉,光艳亮丽,全是给别人看的。
回家以后,一个个都素面朝天。
于是,站在城里,向往城外,而一旦走出了围城,就会发现生活其实都是一样的,所以,我们根本没必要将自己的眼光一直投放到别人的生活上,多关注一下自己,欣赏一下自己的人生才能让你彻心体会到生活的快意。
有这么一个故事:一青年总是埋怨自己时运不济,生活不幸福,终日愁眉不展。
这一天,走过一个须发俱白的老人,问:“年轻人,干吗不高兴?”
“我不明白我为什么老是这么穷。
”“穷?我看你很富有嘛!”老人由衷地说。
“这从何说起?”年轻人问。
老人没有正面回答,反问道:“假如今天我折断了你的一根手指,给你1000元,你干不干?”“不干!”年轻人回答。
“假如斩断你的一只手,给你一万元,你干不干?”“不干!”“假如让你马上变成80岁的老翁,给你100万,你干不干?”“不干!”“这就对了,你身上的钱已经超过了100万呀!”老人说完,笑吟吟地走了。
由此看来,那些老认为自己太差的人,他们心灵的空间挤满了太多的负累,从而无法欣赏自己真正拥有的东西。
其实我们不必对自己太苛求,我们怎么知道别人一定比自己好?事实上每个人都有令人羡慕的东西,也有自己缺憾的东西,没有人能拥有世界的全部。
重要的在于自己内心的感觉。
那些心态平和的人也
许生活中物质的享受并不比任何人好,只是他能接受自己,觉得自己好而已。
所以,要懂得欣赏自己的生活,让自己活得随心所欲。
你能改变什么让自己感到愉快,那就做一些改变。
不勉强自己,即使在生活中犯了错误,也要学会原谅自己。
除了不攀比,还要学会保持心理平衡。
所谓心理平衡是指不过度悲伤,也不过度欢乐,保持一种平稳心态。
然而,人生在世,不如意事十之八九,要想保持心理平衡并非易事,这里给出一些建议。
1、对自己不过分苛求。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和抱负,但有些人把自己的奋斗目标定得太高,根本实现不了,于是终日抑郁不欢,这实际上是自寻烦恼;有些人对自己所做的事情要求十全十美,往往因为小小的瑕疵而自责,结果受害者还是自己。
为了避免挫折感,应该把目标定在自己经过努力能够达到的高度,把长远的目标进行分解,逐个突破,不要急于求成。
懂得欣赏自己已取得的成就,懂得珍惜已经拥有的幸福,心情就会自然舒畅,进而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2、疏导自己的愤怒。
人处于愤怒状态时,人的心脑血管和神经系统处于高度紧张兴奋状态,经常发怒有损健康。
人处于愤怒状态时,思路变的狭窄,往往作出片面和错误的分析、判断。
人处于愤怒状态时,容易发生过激行为,具有一定的破坏性。
与其事后后悔,不如提高自己疏导愤怒情绪的能力。
例如,在你感到愤怒时,通过减缓说话的语速、降低说话的声音,身体向后倾,深呼吸,想像能够使自己平
静下来的情境,或暂时离开使你感到愤怒的环境,通过长跑等剧烈的体育运动疏缓自己的愤怒情绪。
3、适当让步。
在处理工作和生活中的一些问题时,既要敢于坚持原则,又要在非原则问题上适当妥协、让步,有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策略,以减少外界的阻力和自己的烦恼,认为自己有理时,也要考虑到对方的立场和感受,不要得理不让人。
4、暂离困境。
在现实中受到挫折时,可暂将烦恼放下,去做你喜欢做的事,如和朋友聊天、运动、绘画、旅游、欣赏音乐等,待心情较为平和时,再重新面对自己的难题,思考解决的办法。
注意:(1)暂时的放下不是为了逃避困难,而是为了休整以后更好的承担。
(2)在你心情焦虑或抑郁时,一般不要作出重大的决定。
5、找人倾诉烦恼。
生活中的烦恼是常事,把所有的烦恼都闷在心里,只会令人抑郁苦闷,有害身心健康。
如果把内心的烦恼向亲人好友倾诉,心情会顿感舒畅。
如果涉及个人隐私,不便向亲友倾诉时,可以通过写日记方式倾诉自己的烦恼,也可以求助于心理咨询师。
6、帮助别人做事。
助人为快乐之本,帮助别人不仅可使自己忘却烦恼,而且可以从中看到自己存在的意义和价值,更可以获得珍贵的友谊和欢乐。
人活着的意义,就在于为他人、为社会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7、在一段时间内只做一件事。
减轻因为同时处理很多事情而产生的无所适从、手忙脚乱的焦虑感。
8、适当娱乐。
生活中适当娱乐,发展一两项业余爱好,不但能调节情绪,舒缓压力,还能丰富自己的生活和精神世界,增长新的知识和乐趣。
9、学会幽默。
幽默可以化解误会、埋怨、愤怒、敌意乃至仇恨,更可以激发和保持一个人在困境中坚持战斗的勇气和力量。
10、不要处处与人竞争。
不要总把别人看成对手,多把别人看成你的朋友、老师或兄弟姐妹。
是否能得第一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不断超越自我。
对人表示你的善意,当别人感受到你不是威胁时,他们必然对你表示友好。
克服攀比心理,保持心理平衡,做快乐的人,那么怎样的人才是最快乐的人呢?
英国《太阳报》曾以"什么样的人最快乐"为题,举办了一次有奖征答活动从应征的八万多封来信中评出四个最佳答案:
1、作品刚刚完成,吹着口哨欣赏自己作品的艺术家;
2、正在用沙子筑城堡的儿童;
3、为婴儿洗澡的母亲。
4、千辛万苦开刀后,终于挽救了危重病人的外科医生。
要使自己成为快乐的人,
从第一个答案中,我们知道必须工作,有工作,就会使人快乐。
第二个答案告诉我们,要学会快乐,必须充满想像,对未来充满
希望。
第三个答案告诉我们,要学会快乐,一定要心中有爱--那种无私的、不记报酬的爱。
第四个答案告诉我们,要学会快乐,-定要有能力,要有助人为乐的技能。
只有这样的人,世人才会给他最美妙的报偿,正所谓予人快乐予己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