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复习题[1]

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复习题[1]


或改革自己风俗习惯的自由。”
1.据 2000 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我国人口在十万人以下的少数民族共有 个。
2.民族识别是确定我国民族数量和称谓的需要,到 1954 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前夕,
经过识别、确认,我国少数民族数量已达
个。
3.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认为:民族消亡只有在阶级消亡、国家消亡之后才能实现。也就是说,人类
9.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认为,根据民族的
,可以把民族
划分为:奴隶制民族、封建主义民族、资本主义民族、社会主义民族等基本历史类型。
10.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国家培养少数民族干部的方针为:“大力培养‘四化’所需要的、具
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少数民族
和专业技术人才,为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主义现代化
建设服务”。
二、名词解释 民族: 民族问题: 民族同化: 自治机关的自治权: 民族团结: 民族强迫同化: 民族权利: 民族互助: 民族关系: 民族分化: 民族自治地方: 民族和谐: 民族利益: 民族融合: 民族共同心理素质: 民族观: 民族自然同化: 民族风俗习惯: 民族区域自治:
族成员之间相互交往中表现出来的民族关系;有以
为依托表现出来的国与国之间的民族
关系;有以国家与民族地区关系形式表现出来的民族关系。
9.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认为,从民族社会发展程度和社会性质,可以把民族划分为:奴隶制民族、
封建主义民族、
、社会主义民族等基本历史类型。
10.我国《宪法》明确规定:“各民族都有
三、简答题 试述马克思主义民族平等的基本内容。 试述国家对民族发展的作用与功能。 试述现阶段我国民族问题的特点。 试述民族问题产生的自然原因。 试述民族问题产生的社会原因。 试述我国民族区域自治的地位。
四、论述题 试述我国社会主义时期各民族共同因素增多的表现。 试述培养少数民族干部的重要意义。 试述我国各民族共同因素增多的原因。 试述少数民族干部在民族地区革命和建设中的特殊作用。 为什么说社会主义时期是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时期。 试述我国民族区域自治的内容和实质。 试述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重要意义。 试述我国民族区域自治的特点。 试述民族发展的基本动因。 试述我国各民族共同因素增多的意义。
自己风俗习惯的自由”。
1.据 2000 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我国人口在十万人以下的少数民族共有 个。
2.1979 年确认的居住在云南西双版纳的
族,是我国 55 个少数民族中最后一个经国
家识别确认的少数民族。
3.民族由
阶段向
阶段发展是民族探索,为我国找到并确立了一条解决
社会进入
社会以后才能实现。
4.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关于民族问题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明确提出了“三
个离不开”的思想,即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
,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
5.邓小平同志在中央书记处 1980 年 4 月召开的西藏工作座谈会上指出: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以后,我
国的民族关系基本上是各民族劳动人民之间的关系。因此,所谓民族问题的实质是
渡而开始的。”
8.民族关系有多种表现形式,有以民族群体(或其部分)相互交往中表现的民族关系;有以 ___
_
相互交往中表现出来的民族关系;有以国家为依托表现出来的国与国之间的民族关系;有以国家与
民族地区关系形式表现出来的民族关系。
9.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认为,从民族社会发展程度和社会性质,可以把民族划分为:

题的提法是错误的。
6.当代民族问题的基本特性为:民族问题具有普遍性、长期性、复杂性、
和重要性。
7.现阶段我国民族问题的特点表现为:经济问题与政治问题交织在一起,现实问题与历史问题交织
在一起,民族问题与宗教问题交织在一起,
交织在一起。
8.民族关系有多种表现形式,有以民族群体(或其部分)相互交往中表现的民族关系;有以不同民
族成员之间相互交往中表现出来的民族关系;有以国家为依托表现出来的国与国之间的民族关系;
有以
与民族地区关系形式表现出来的民族关系。
9.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认为,从民族社会发展程度和社会性质,可以把民族划分为:奴隶制民族、
封建主义民族、资本主义民族、
等基本历史类型。
10.我国《宪法》明确规定:“各民族都有保持或
交织在一起,民族问题与宗教问题交织在一起,国内问题与国际问题交织在
一起。
8.列宁指出:“在资本主义的发展过程中,可以看出在民族问题上的两个历史趋向。第一个趋向是民
族生活和民族运动的觉醒,反对一切民族压迫的斗争,
的建立。第二个趋向是民族之间各种联系的发展和日益频繁,民族壁垒的破坏,资本、一般经济生
活、政治、科学等等的国际统一的形成。”
间的对立是随着野蛮向文明的过渡、部落制度向国家的过渡、
向民族的过渡而开始的。”
6.当代民族问题的基本特性为:民族问题具有普遍性、长期性、
、国际性和重要性。
7.现阶段我国民族问题的特点表现为:经济问题与政治问题交织在一起,现实问题与历史问题交织
在一起,
交织在一起,国内问题与国际问题交织在一起。
8.民族关系有多种表现形式,有以民族群体(或其部分)相互交往中表现的民族关系;有以不同民
一、填空题
1.据 2000 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我国 55 个少数民族人口之和占全国总人口数的
%。
2.我国少数民族中,人口在一千万以上的民族有壮族和

3.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认为:民族消亡只有在
、国家消亡之后才能实现。也就是说,
人类社会进入共产主义社会以后才能实现。
4.“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关于民族问题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明确提出了“三个离不开”的思
交织在一起,现实问题与
历史问题交织在一起,民族问题与宗教问题交织在一起,国内问题与国际问题交织在一起。
8.民族关系有多种表现形式,有以
相互交往中表现的民族关系;有以不同
民族成员之间相互交往中表现出来的民族关系;有以国家为依托表现出来的国与国之间的民族关系;
有以国家与民族地区关系形式表现出来的民族关系。
社会进入
社会以后才能实现。
4.第三代党的领导集体,在新的社会主义实践中,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其中,关于民族
问题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明确提出了“三个离不开”的思想,即
,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
5.马克思、恩格斯指出:“物质劳动和精神劳动的最大的一次分工,就是城市和乡村的分离。城乡之
想,即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

5.邓小平民族理论中,关于民族问题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我国已经建立了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即民族关系基本上是
关系。这是对长期流行的“民族问题的实质是阶级问
题”的否定。
6.当代民族问题的基本特性为:民族问题具有
、长期性、复杂性、国际性和重要性。
7.现阶段我国民族问题的特点表现为:
奴隶制民族、
、资本主义民族、社会主义民族等基本历史类型。
10.我国《宪法》明确规定:“各民族都有使用和
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
1.据 2000 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我国 55 个少数民族人口之和占全国总人口数的
%。
2.我国人口最少的少数民族是
,主要分布在黑龙江等地区。
3.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认为:民族消亡只有在阶级消亡、国家消亡之后才能实现。也就是说,人类
我国的民族关系基本上是
关系。因此,所谓民族问题的实质是阶级问题
的提法是错误的。
6.当代民族问题的基本特性为:民族问题具有普遍性、
、复杂性、国际性和重要性。
7.马克思、恩格斯指出:“物质劳动和精神劳动的最大的一次分工,就是城市和乡村的分离。城乡之
间的对立是随着
的过渡、部落制度向国家的过渡、地方局限性向民族的过
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道路:

5.邓小平民族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我国已经建立了
民族关系,即民族关系基
本上是各民族劳动人民之间的关系。这是对长期流行的“民族问题的实质是阶级问题”的否定。
6.当代民族问题的基本特性为:民族问题具有普遍性、长期性、复杂性、国际性和

7.现阶段我国民族问题的特点表现为:经济问题与政治问题交织在一起,
9.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认为,从民族社会发展程度和社会性质,可以把民族划分为:
、封建主义民族、资本主义民族、社会主义民族等基本历史类型。
10.我国《宪法》明确规定:“各民族都有
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
1.据 2000 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我国汉族人口占全国总人口数的
% ,其他民族相对
汉族人口要少,所以,长期以来人们习惯上将其他民族称为少数民族。
2.我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民族是
,其人口总数在一千六百多万。
3.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认为:民族的产生、发展和消亡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在人类社会发展过
程中,民族消亡,比阶级、
的消亡还要久远。
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符合我国国情的一项
制度。
5.1980 年 4 月,邓小平同志在中央书记处召开的西藏工作座谈会上指出: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以后,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