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财务报表编制与分析(ppt 67页)

财务报表编制与分析(ppt 67页)

(四)偿债能力分析
即教材的第四章和第五章,主要说明资 产的流动性和短期偿债能力的分析,融 资结构和长期偿债能力的分析等内容。
资产的流动速度和变现能力是衡量企业 偿债能力的标志和依据,特别是流动资 产的变现能力和短期偿债能力有着更为 密切的关系。因此,第四章紧紧抓住流 动资产的流动速度和变现能力的分析, 以此为主轴展开短期偿债能力的分析。
课程内容简介(续)
(二) 财务报表的编制 这部分是我们新增的内容,将结合统一
会计制度的要求,介绍三张报表特别是 现金流量表的编制方法,希望通过本章 的学习,使我们掌握报表编制的基本方 法及实务操作要点,为后续的分析打下 基础。
课程内容简介(续)
(三)获利能力分析 即教材的第二章和第三章,主要说明企业的收
课程内容简介(续)
(七)综合分析
即教材的第八章,主要说点是:利用多个财务指标,并 将其作为一个整体,作综合性、全面性 和系统性的分析,从而从整体上对企业 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做出全面、综合 的判断和评价。
学习方法
财务报表编制与分析工作具有如下一些 特点,即:分析工作的理论指导和思路 开阔;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编制与分 析方法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衡量、 判断、评价和预测的准确和深度。因此, 学习本课程除要认真阅读教材(包括一 些参考书目),刻苦思考问题外,还要 有科学的学习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点:
比率分析法 趋势分析法
技术方法
因素分析法
财务报告分析的主要学派
实用比率学派 财务失败预测学派 资本市场学派
资料来源:陈少华《企业财务报告理论与实务研究》
定义
比较分析法
分类
注意点:
比较分析法的定义
是指将实际达到的数据同特定的各种 标准相比较,从数量上确定其差异, 并进行差异分析或趋势分析的一种分 析方法。
北方公司共同比损益表
《企业会计制度》有关财务会计报告的 主要变动
(1)会计报表编报种类。新制度增加了两张 附表。一是增加了一张资产负债表的附表—— 资产减值准备明细表;二是利润表的附表,由 原分部营业利润和资产表改为分部报表(业务 分部)和分部报表(地区分部)两张报表。
(2)会计报表编报期。取消资产负债表、利 润表和应交增值税明细表的月报;应交增值税 明细表改为中期报告和年度报告;现金流量表 的编报期要求提高,变为(至少)年度报告。
就所有的企业组织而言,创造股东价值 最终取决于管理三大基本的决策区域:
财务/经济分析的基本目标是构筑一套合 理、连贯、有意义的数据和关系,支持 为创造价值而进行的决策。
有箭 头的 实线 代表 现金 流量, 虚线 代表 权衡 关系
企业财务报表分析的基本方法
财务报告分析的主要学派
比较分析法
财务报表分析的含义(续)
荆新 刘兴云主编的《财务分析学》的定 义:是一定的财务分析主体以企业的财 务报告等财务资料为依据,采用一定的 标准,运用科学系统的方法,对企业的 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财务信用和财务 风险,以及财务总体情况和未来发展趋 势的分析与评价。
财务报表分析的目标
财务报表分析的根本目标就 是充分利用财务报表及其分 析所揭示的信息,使之成为 决策的依据。(教材P15)
第二节 企业财务报表分析的含义、 目标和基本方法
含义
财务报表分析的目标
企业财务报表分析的基本方法
财务报表分析的含义
财务报表分析是以财务报表为主要依据, 采用科学的评价标准和适用的分析方法, 遵循规范的分析程序,通过对企业的财 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重要指 标的比较分析,从而对企业的经营情况 及其效绩作出判断、评价和预测。
课程内容简介(续)
(六)现金流量的分析 即教材的第七章,主要说明现金流量概
念、现金流量表的内容和结构、现金流 量的分析方法等内容。 现金和现金等价物是最具流动性的资产, 它涉及支付能力、偿债能力和再投资能 力等多个方面。因此,企业管理当局重 视现金更甚于其他流动资产。
课程内容简介(续)
本章着重对某一会计期间的现金流 入和现金流出情况进行分析,既着 眼于分析当期产生现金的能力,也 预测未来产生现金的能力,并对现 金的支付能力、偿债能力、发展能 力等做出判断和评价。
益性和获利能力的分析,企业成本、费用的分 析等内容。 收益性是企业的一个重要特征,以收益性为理 论基础,介绍收益结构分析、利润增减变动及 其差异分析、利润的增长趋势分析、获利能力 的比率分析等内容。 由于降低成本费用是增加盈利的重要途径,因 此把成本费用分析安排在获利能力之后。
课程内容简介(续)
学习方法(续)
正确认识本课程的特点; 认真阅读教材及参考书目; 联系实际,多做练习与案例
分析。
第一章 概论
第一节 信息·财务信息·财务报表 第二节 企业财务报表分析的含义、
目标和基本方法 参考书目
第一节 信息·财务信息·财务报表
从根本上说,会计是一个以提供财务信 息为主的经济信息体系,是以利用财务 信息为管理经济服务的一个重要工具。
另一种观点:
认为会计提供财务信息经历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以会计凭证和会计账簿为
载体,运用确认、计量和记录等会计处 理方法,生成财务信息; 第二个阶段是以会计报表为载体,对账 簿记录进行整理、取舍和汇集,以报表 的形式,形成一个既有单独含义,又有 密切联系,且条理分明的财务信息体系。
另一种观点(续):
课程内容简介(续)
企业的融资结构合理与否,不仅关系着 资本收益或股东收益,而且对长期偿债 能力也有重大影响,是衡量长期偿债能 力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第五章将融资 结构分析和长期偿债能力分析统合为一 章,以加强彼此的呼应,更加深入地展 开长期偿债能力的分析。
课程内容简介(续)
(五)营运能力的分析 即教材的第六章,主要说明资产结构分
财务报表编制 与分析
课程性质
按照传统的观点,会计核算是以编 制会计报表为其终点,但在现代市 场经济条件下,经济的飞速发展造 就了对信息的迫切要求,信息量的 需求日益增多,信息种类的需求日 益广泛,要在恰当时间内将信息准 确、便捷地传递给需求的人。
课程性质(续)
正是这种外部环境的变化,使财务 报表分析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日 益显示。财务报表分析是会计报表 编制工作的必然延伸和发展,是会 计工作的重要组成内容,成为人们 认同的新观点。
析和资产管理效果分析两个方面的内容。 资产的结构合理与否和资产管理效率的
高低有着密切关系,而两者都对企业的 获利能力、偿债能力有重要影响;
课程内容简介(续)
此外,这些指标也是评价企业营运能力 和管理者的管理能力及其业绩的一个重 要方面。
因此,本章分别说明了资产结构分析和 资产管理效果分析,以期从资产管理这 个角度对获利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 力以及管理者的业绩几个方面做出分析、 判断和评价。
这个框架是:首先对三张报表特别是现金流 量表的编制进行介绍,然后以获利能力、偿 债能力和营运能力为框架,以对财务状况、 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分析为内容,并把两 者结合起来,以达到提供决策所需要的财务 信息的目的。
在这个构架下,全书设九章,可分为七个部 分:
课程内容简介(续)
(一)导论
即教材第一章,主要说明与财务报表分 析密切有关的几个重要概念,如信息、 数据、财务会计报告、财务报表分析等。 在此基础上,论述财务报表分析的目标、 基本方法、分析依据、分析程序和所必 需具有的资料等内容。本章对以上内容 都只作概括介绍,为以后各章作铺垫。
• 计算变动百分比的局限性
变动百分比的局限性
如果基数的金额为负数,将出现变动百分 比的符号与绝对增减金额的符号相反的结 果;
如果基数的金额为零,不管实际金额为多 少,变动百分比永远为无穷大;
如果基数的金额太小,则绝对金额较小的 变动可能会引起较大的变动百分比,容易 引起误解。
例:
无形资产 流动资产 固定资产 其他资产
会计报表名称 编 报 期
资产负债表 利润表
现金流量表 资产减值准备明细表
中期报告;年度报告 中期报告;年度报告
(至少)年度报告 年度报告
股东权益增减变动表
年度报告
应交增值税明细表 利润分配表
中期报告、年度报告 年度报表
分部报表(业务分部)
年度报告
分部报表(地区分部)
年度报告
资料来源:企业会计制度(2001)P281
企业的财务会计报告由会计报表、会计报表附 注和财务情况说明书组成(不要求编制和提供
财务情况说明书的企业除外)。企业对外提供 的财务会计报告的内容、会计报表种类和格式、 会计报表附注的主要内容等,由本制度规定; 企业内部管理需要的会计报表由企业自行规定。
季度、月度中期财务会计报告通常仅指会计报 表,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另有规定的除外。
例:
资产
2000 (1)
2001 (2)
增减变化
金额 (3)
百分比 (%)
(4)=(3)/(1)
货币资金 154000
167890
13890
9.02%
应收账款 16874990 12778000 -4096 990
-24.28%
注意点:
❖使用比较分析法时,要注意比较指标的可 比性,所谓指标的可比性是指相互比较的 指标,必须在指标内容、时间长度、计算 口径、计价基础等方面一致。
财务报表分析的目标 财务报表分析的具体目标:
教材P15—16
决策
管理企业的过程本质是在不断进行一系 列的经济选择,每次都涉及成本与收益 的权衡。这些选择反过来又激活支持企 业生存的特定实物资源和财务资源的转 换,最终产生现金的流动。尽管不同企 业的管理人员每天面临的问题千变万化, 他们的任务在原则上是类似的,我们可 有效地将企业所有的决策分成三大基本 部分:
半年度中期财务会计报告中的会计报表附注至 少应当披露所有重大的事项,如转让子公司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