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鸟的天堂目标确定的依据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1)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
(2)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喜爱、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
2、教材分析《鸟的天堂》是著名作家巴金先生的作品,选作课文时有改动。
作者记叙了他和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的所见所闻,具体描写了傍晚静态的大榕树和第二天早晨群鸟活动的景象。
宽阔清澈的河流,充满生机的大榕树,活泼可爱的小鸟,构成了一幅高雅清幽的风景画,展示了一派美丽动人的南国风光,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生命力的热爱和赞美。
3、学情分析《鸟的天堂》选自人教版五年级上册23课,五年级学生对于语文学习已有一定的基础,而且学生在四年级时已经学过这篇课文,所以对这篇文章会相对来说比较轻松,但是由于教学目标以及单元主题、所要训练的语文能力也不一样。
所以教学时,在学生充分朗读的情况下,引导学生质疑问难,提出不懂的问题进一步交流。
引导学生对大家提出的疑难问题进行自由讨论,并相机引导学生关注课文的题目,思考并交流:“天堂”是什么意思?“鸟的天堂”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课文中有的“鸟的天堂”加了引号,有的没有加引号?最后再引导学生初步感受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
学习目标1.认识“浆、桩”等三个生字,会写“桨、榕”等十个字,会写“陆续、白茫茫”等个词语。
2.朗读课文,懂得为什么说“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3.能说出“鸟的天堂”在傍晚和早晨不同的景色特点,初步感受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能用不同的语气和节奏朗读相关段落。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课文中描写“鸟的天堂”里人与自然友好相处的和谐之美,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难点通过阅读,理解课文内容,领悟作者的描写方法。
评价任务1.通过提前布置预习任务,课上开火车读、齐读完成目标一。
2.通过讨论交流、“赞”天堂环节完成目标二。
3.通过“看”天堂、“赞”天堂等环节完成目标三。
教学过程一、说“天堂”。
1.人们喜欢把最美好的地方称为“天堂”。
“天堂”是一个快乐的、幸福的、美好的地方,那么,你怎么理解“鸟的天堂”呢?(让鸟儿自由自在生活的,无忧无虑生活的,快乐幸福生活的地方)2.过渡。
能让鸟儿自由生活、无忧无虑的究竟会是一个怎样的地方呢?今天,我们就跟随现代著名作家巴金爷爷的脚步,一起走进《鸟的天堂》,去看一看那是一个怎样的地方。
设计意图从课题入手,谈话激发兴趣,调动学生情绪,创设氛围,引入新课。
1、字词。
2.二、预习检测:1、字词。
2.思考:你跟着作者去了几次“鸟的天堂”,分别是什么时候,看到了什么?3.交流。
生1:第一次:黄昏——大榕树。
生2:第二次:清晨——鸟儿。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树、鸟)4.两次去看鸟的天堂,看到的却是不一样的景象,请问你对哪一次看到的印象更深刻一些?对树的印象更为深刻的举手,课文的哪些自然段写到了树?(第5~9自然段)鸟呢?哪些自然段写到了鸟?(第12~13自然段)三、看“天堂”。
请你再去读读课文,你看到的是一棵怎样的树和一群怎样的鸟?喜欢树的同学请你去研究研究树,喜欢鸟的同学请你去研究研究鸟。
1.交流。
树:(学生回答句子)树的大:(学生回答句子)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
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
一部分树枝垂到水面,从远处看,就像一棵大树卧在水面上。
(1)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树木的大。
(2)是的,这是一棵巨大的榕树。
猜一猜,这棵树有多大?(3)教师简介,高15米,整棵树占地面积18亩,约1万平方米,相当于1所学校那么大。
(4)听了老师的介绍,你有什么感受?读一读,用朗读来展示榕树的大。
2.树的茂盛。
(学生交流汇报)。
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儿缝隙。
(1)圈出“堆”字,你认为还可以换成什么词语?(压、叠、盖……)读读原句,你认为这是一种怎样的“堆”?(重重地堆着,厚厚地堆着,堆得——严严实实、不留一点儿缝隙)(2)咱们一起来读一读,读出绿叶的多。
3.过渡。
绿叶的浓密让我们体会到了榕树的茂盛,你还能从什么地方体会到树的茂盛呢?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1)“明亮、闪耀”表现出颜色很绿,绿得发亮,绿得让人觉得耀眼。
(2)绿是生命的颜色,看着这样的绿色,作者觉得似乎……(学生接读)你怎么理解“新的生命在颤动”这句话?(3)也许是风吹,也许是鸟动,也许是嫩叶缓缓地生长,这一切都让作者浮想联翩,来,拿起我们的书,我们就是这充满生机的榕树,尽情展示我们的生命力吧!齐读两段话。
过渡:这样茂盛的、充满生机的榕树,你们看过吗?作者呢?看着这棵榕树,难怪作者从心底里发出深深的赞叹,引读:这美丽的南国的树!南国的树是美丽的,那么南国的鸟呢?又是怎样的呢?谁来说说你看到的鸟儿是怎样的?鸟多:(学生交流汇报)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
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
(1)“到处”说明鸟很多。
你知道这儿有多少鸟吗?猜一猜。
(有数万只鸟,有几十种鸟类呢。
)(2)想象一下树上还有什么姿态的鸟呢?(3)谁来读一读,读出鸟的多来。
我注意地看着,眼睛应接不暇,看清楚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看见了那只,另一只又飞起来了。
(4)应接不暇——鸟很多。
(5)有感情地朗读。
说说除了鸟儿多,你还觉得鸟儿在这里生活得怎么样?(幸福快乐)过渡:是的,鸟儿是幸福的,是快乐的,是无忧无虑的,播放一段有鸟叫的音乐,我们再来读读课文,体会体会鸟儿的自由与幸福吧!齐读。
5.咱们都谈了自己印象中最深刻的鸟和树,如果鸟有情,它会对树说些什么呢?如果树有灵性,又会对鸟说些什么呢?请同学们写一写。
6.是的,鸟儿与树是相依相偎,互不分离的。
这样相依相偎,互不分离的场景让我们不禁发出这样的感慨:“这的鸟儿真美丽,树真茂盛啊!”设计意图结合重点词句的理解学习,让学生体会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体会鸟的自由和快乐,表达作者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三、赞“天堂”。
我们是这样称赞天堂的,那作者又是怎样赞天堂的呢?1.齐读最后一段。
2.课件出示:“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质疑:谁来说说这里为什么要加上引号?3. 作者为什么感叹“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设计意图这部分主要采用放手的方式让学生进行学习,在交流时检测学习效果,实现“授人以渔”的目的。
通过两次说话练习,既让学生在表达中展现语言文字训练的效果,又能够考查学生对文章学习的感悟,渗透情感教育,是一举三得的好策略。
三、回顾课文,体会描写手法。
作者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第一次只看到了大榕树,并描写了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我们称为静态描写,第二次看到了众鸟欢快飞舞的壮观景象,抓住了鸟的活动来写,称为动态描写。
四、小结。
大自然赋予了榕树旺盛的生命力,使它成为鸟的天堂。
作为人类,我们也要爱护鸟类,爱护和我们一同生存的动植物,只有这样,我们的家园才会越来越美。
设计意图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让学生学会表达,所以阅读教学既要让学生通过阅读知道文章写了什么,要表达什么,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知道怎样写,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教学过程中就要认真地凭借教材这个例子逐步渗透怎样写的方法。
五、课堂小检测。
1.南国的树和南国的鸟都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2.作者为什么感叹“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3. 说一说“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两个鸟的天堂为什么一个加引号一个不加引号?板书设计《鸟的天堂》巴金我们吃过晚饭,热气已经退了。
太阳落下了山坡,只留下一段灿烂的红霞在天边。
我们走过一段石子路,很快就到了河边。
在河边大树下,我们发现了几只小船。
我们陆续跳上一只船。
一个朋友解开了绳,拿起竹竿一拨,船缓缓地动了,向河中心移去。
河面很宽,白茫茫的水上没有一点波浪。
船平静地在水面移动。
三支桨有规律地在水里划,那声音就像一支乐曲。
在一个地方,河面变窄了。
一簇簇树叶伸到水面上。
树叶真绿得可爱。
那是许多株茂盛的榕树,看不出主干在什么地方。
当我说许多株榕树的时候,朋友们马上纠正我的错误。
一个朋友说那里只有一株榕树,另一个朋友说是两株。
我见过不少榕树,这样大的还是第一次看见。
我们的船渐渐逼近榕树了。
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
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
一部分树枝垂到水面,从远处看,就像一株大树卧在水面上。
榕树正在茂盛的时期,好像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
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儿缝隙。
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这美丽的南国的树!船在树下泊了片刻。
岸上很湿,我们没有上去。
朋友说这里是“鸟的天堂”,有许多鸟在这树上做巢,农民不许人去捉它们。
我仿佛听见几只鸟扑翅的声音,等我注意去看,却不见一只鸟的影儿。
只有无数的树根立在地上,像许多根木桩。
土地是湿的,大概涨潮的时候河水会冲上岸去。
“鸟的天堂”里没有一只鸟,我不禁这样想。
于是船开了,一个朋友拨着桨,船缓缓地移向河中心。
第二天,我们划着船到一个朋友的家乡去。
那是个有山有塔的地方。
从学校出发,我们又经过那“鸟的天堂”。
这一次是在早晨。
阳光照耀在水面,在树梢,一切都显得更加光明了。
我们又把船在树下泊了片刻。
起初周围是静寂的。
后来忽然起了一声鸟叫。
我们把手一拍,便看见一只大鸟飞了起来。
接着又看见第二只,第三只。
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
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
我注意地看着,眼睛应接不暇,看清楚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看见了那只,另一只又飞起来了。
一只画眉鸟飞了出来,被我们的掌声一吓,又飞进了叶丛,站在一根小枝上兴奋地叫着,那歌声真好听。
当小船向着高塔下面的乡村划去的时候,我回头看那被抛在后面的茂盛的榕树。
我感到一点儿留恋。
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