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闻评论写作精华简答题

新闻评论写作精华简答题

选题:就是解决写什么的问题。

对新闻评论来说,就是选择评介事物、评论对象、论述问题、论述范围。

立论:评论的主要论断或结论,是作者的主要见解,是贯穿全文的中心思想,起统率全文所以观点和材料作用选题的要求:评论对象范围具有迫切意义和普遍引导作用又能配合整体新闻宣传部署问题来源:一,客观形势、舆论动向和宣传任务。

以及近期中央发布的重要决定、工作部署、政策精神。

二,生活中四新(新情况、新变革、新矛盾、新风险。

)基层和群众呼声和要求。

三,重要新闻事件和典型。

利用此舆论关注的热点来引导舆论发挥教育功能。

立论的基本要求:一,针对性(表现1,针砭时弊,对症下药。

2,正式迫切要解决的实际矛盾。

3,善于触及社会性的思想问题及其实质。

)二新颖性(论题新颖,见解独到,作为由头或者论据的事实材料新鲜。

立论角度新。

交锋中闪现亮点。

)三,立论的准确性(论点,论据和引语,准确完整阐明党和政府方针政策和法规。

,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力戒浮夸武断)四,立论的前瞻性(洞察矛盾和预测将会出现的矛盾,探寻事物内在规律及发展趋势,找出解决矛盾的办法和途径。

以便引导舆论,推动事物发展。

表现为洞察力,重提示,预见力)选题和立论的前提:从实际出发,调查研究。

(1,政策、法律、实际情况、材料都离不开调研。

2,通过调研才能形成正确结论和认识,才能避免和客服片面性,产生实事求是的科学论断。

3,调研过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可以预防武断、主观。

提高评论质量。

4,了解读者的心里和思想疙瘩必须调研。

)总之调研是选题立论的前提,没有调研就没有发言权。

新闻评论的标题。

一,新闻报道与评论标题不同:传播事实性信息/传播意见性信息(1,制作目的不同,2,表现手法不同,隐形态度/鲜明态度。

3结构方式不同,报道结构复杂/结构简单。

写作要求不同报道内容具体/内容抽象。

)二,标题功能:1,概括论题范围,2,表面作者态度,3,昭示中心论点,4,吸引受众注意。

)三,标题要求:1,题文一致2,意象鲜明3,言简意赅4,生动引人。

(转换句式语气/活用成语俗语/巧用修辞手法。

)新闻评论的说理论述一,说理论述的基本要求1,论据和论点的结合。

2,虚与实的结合3,破和立的结合4,严肃和生动的结合)二,论点就是作者对所论述的论题的见解、主张及所持的立场、态度。

论据就是阐明论点的材料,说明论点的证据,判断和推理的基础。

三,论据包括事实性论据和理论性论据。

前者是直接或间接证明论点的典型的人或事。

历史资料,统计数据后者是1,经典作家所揭示的业经实践证实的为人们所公认的结论论断理论原理2,党和政府的政策决议3,现行的法令条例4,公认的道德规范,5,哲理性的格言、谚语。

6故事、典故。

运用论据注意两点:1,正确真实恰当。

具有典型性和科学性。

2,选择论据要考虑写作背景和读者特点。

四,论据和论点的统一1,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2,正确处理两者的辩证关系(构思阶段材料在先论点在后。

由材料引出论点。

表述阶段,论点处于统率地位,论据要为论点服务。

论据贵在精而不在多,力求于论点统率之下,寓论点于论据的分析之中,二者恰当融合)。

3掌握论证具体方法有助于二者统一,增强说服力。

(例证法、引证法、反证法)例证法的有效性:通过事实和论点的联系从众多事实中选出最有说服力的事实来论证论点自然最有效。

注意两点:1,事实真实有代表性,用古代事例更需结合现实。

2,注意论点和论据内在联系,分析说理切实有效,防止观点加例子的简单化和表面化。

五,虚实结合是评论的基本方法和原则原因:务虚务实两类,两类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实际就是现象和本质感性和理性政治和业务的结合,也就是说理论述应该在理论和实践结合的基础上提出分析解决问题。

论述具体工作不能就事论事而是从党的方针政策思想方法和工作作风的高度做出分析。

论述理论政策问题不能空论,而是联系工作实际和读者思想进行分析。

两方面结合文章才能有血有肉。

六,破与立的结合的重要意义:1,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立就是正面提出和论证自己的观点,破就是反驳和批判错误的观点。

2,评论要说理,就得破除一种观点,树立一种观点。

3,写作规律要求破立结合才能使论述在层层矛盾中层层展开,步步深入,从而增强评论的思想性和鲜明性。

七,严肃和生动的要求:由事入理,事理相融,平易近人,礼情并茂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相互渗透,是思维缜密性和形象性结合起来。

八,说理论述的方法:据事议理(依托式配合法配合新闻报道依托新闻事实。

输入式融合法直输作者见闻为由头和论据。

夹叙夹议糅合法多层次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和要求。

)比较分析的方法(通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事物的具体分析来论证或说明论点,纵横比较法,对比法类比法)论辩交锋的方法:就是通过(思想交锋,辨正,批驳)在辨明是非的基础上讲述道理的方法。

为什么要论辩交锋,因为批驳性文章必须的,正面立论性的评论也离不开。

不通过它不把有关的模糊观点,片面认识和错误观点加以澄清,匡正,难以有正确观点,更难深入人心。

其次,写作规律也要求它只有敢于善于交锋才能达到透彻说理的途径,有充分理由和论据论述才能从事物矛盾中层层展开步步深入从而达到增强评论的思想性和鲜明性。

论辩的基本原则和要求:1,摆事实讲道理以理服人。

2,严格区分矛盾性质。

3,划清政策界限,防左防右。

4,原则的坚定性和策略的灵活性相结合。

算账说理:对数据分析、统计、推演、比较和折合计算对事物说明和判断,找出其内在联系,揭示其本质的一种方法。

(推演算账法,统计算账法,折合算账法。

)功能:1,提出问题,2,帮助说明论点和论证论点3,增强言论文化内涵,4是抽象道理生动形象。

新闻评论的结构一,三点原则:1,从评论的具体内容出发。

2,从受众的时间实际需要出发。

3,从不同体裁要求和作者的特点出发。

二,评论的结构要求:1,布局合理2,层次清晰3,逻辑顺畅三,评论的结构方式:1,归纳式(从材料到观点,先分论后结论。

)2,演绎式(从观点到材料,先结论后分论)3,并列式(总论点分成两个以上分论点,分别论证)4,递进式(由表及里由浅入深逐层分析)四,评论的开头要求与形式:1,要求以传播意见性信息为主要目的,所以应该在开头就抓住受众,吸引注意,引发兴趣。

因此开头要开门见山/引人入胜。

2,形式:摆出结论,提出问题,亮出靶子,交代意图,由事入题。

五,评论的结尾要求与形式:1,要求简短有力,不落俗套,不拖泥带水,避免空话、套话。

2,结尾形式:呼应开头,做出结论,提出呼吁,引发思考,举一反三。

新闻评论的文采一,新闻评论如何写的有文采:1,深入浅出(1,深入浅出是前提,2,了解群众的特点和要求,3,运用群众的语言。

)2,形象说理(1,善于运用比喻,2,形象化的语言3,巧用诗词典故。

)3,以情动人(1,有感而发2,寓感情于形象3,修辞手段的活用)4,要言不烦(1,道理实在,言之有物2,论题集中,篇幅适度。

3字斟句酌,语言规范。

新闻评论工作者的修养:一,新闻评论工作者具备的修养:1,加强思想政治修养包括两点提高政治觉悟和加强职业道德修养。

2,提高理论政策水平包括掌握基本理论加强政策观念。

3,打好知识和业务根底包括重视知识的积累和提高业务水平。

4,培养深入朴素的作风。

包括深入调查研究和作风艰苦朴素。

二,评论工作为什么要重视知识积累:1,评论写作需要用到各方面的知识,评论的对象广泛而有涉及到不同领域,这些都要求评论工作者具有广泛的兴趣和丰富的知识。

2,现代科学的发展使新的学科、新的知识不断增加,对新知识的掌握能够帮助我们旧的思想束缚,发挥更大的创造性。

社论、评论员文章一,社论(广播、电视媒体中称本台评论)是代表报刊、电台、电视台和通讯社等媒体编辑部发言的权威性言论。

它是表明新闻媒体的政治面目的旗帜。

社论的论题针对当前重大事件,重大典型和重大问题发言表态。

不仅代表编辑部发言,而且直接表达同级党委和政府的思想观点和政治立场。

具有鲜明的政策性、导向性和指导性。

其他评论文体不可替代。

二,党报社论的权威性源于:1,党和人民的重要喉舌。

2,社论内容的特殊重要性。

3,党的干部亲自写作并参与审阅党报社论的传统。

4。

传播渠道的独特优势。

三,社论、评论员文章的类型:1,阐述型。

2,评介型3,启迪型4,论辩型5,礼仪和纪念型。

四,为何精心写作是一项重要任务:1,社论尤其党报社论是党的喉舌,具有权威性。

2,只有精心写作才能发挥社论的正确导向功能3,集体研究4,草稿到定稿需要执笔者精心构思,认真写作和修改5,党委书记要参与主持写作工程,知道最后审阅定稿。

6,若干成功具有权威或文献价值的重要社论都是这样严格途径面世的。

五,如何增强社论评论员文章的可读性:1,正确运用人民群众的语言2适当引用富有哲理性的谚语、格言、成语等浅显易懂、生动形象的言语、词汇。

3,适当地运用散文笔法,力求把抽象的道理或事物矛盾讲的浅显明白、文情并茂、事理融合、平易近人。

短评:一,什么是短评1,是一种简短而灵活的评论形式,在发表时有署名或者不署名两种。

2,署名短评以个人身份发言,形式自由,手法多样,随着专栏评论的发展被纳入专栏评论中。

3不署名短评代表媒介编辑部发言内容为根据党的方针政策就现实生活或工作的问题发表议论或看法。

二,短评特点:短小精悍(篇幅短小,内容集中,结构简单,文字精炼)2,新鲜独到(选题新鲜,见解独到,角度多样,讲求实效)3,生动灵活(说理生动,文字活泼,形式多样,运用便捷)4,重在分析(就实务虚,缘事议理,依托个别,指导一般)三,短评写作的基本要求1,论题具体,一事一议。

2,长话短说,议在实处。

精心开头,简化结构,紧扣报道,理从事出3,源于报道,高于报道。

由点及面,提炼升华,补充深化,借题发挥。

编者按语。

一,什么是编者按语:是一种依附于新闻报道或文稿的画龙点睛式的简短的编者评论,是报刊、通讯社、广播、电视等各类新闻媒介的编者对新闻或文稿所加的评介、批注、建议或说明性文字,是新闻媒介专用及常用的发言方式。

二,按语的功能:1,提示说明2,评介表态3,提醒建议,4,补充强调。

编者按语的形式和特点:位置分类(文前按语、文中按语、编后)文前按语又称题下按语广播电视称编前话。

特点(1,行文提纲挈领,文字简明扼要,直接提出编者的看法。

2,以编者身份发言,通常不署名,也不拟制标题。

)文中按语是报刊独有的按语形式。

特点(1,与依附的报道互相配合、融合,编者直接评价、分析,议论的针对性强。

2,有感而发,有疑即注,有错即批,随时评点,使用方便,运用灵活。

3,文字简练,鲜明泼辣,衔接自然,便于阅读,易于理解。

)3,编后又称编余,编后小议,编辑后记,在广播电视称编后话。

特点(1,形式不同,结构完整,可以有标题,也可以署名2,写作要求不同,接近随感或短评可以分析议论,抒情联想和借题发挥。

3,功能上侧重点不同,文前强调提示,文中注释点拨作用,编后起引申生发作用4,运用上的灵活多样,不仅配合新闻报道或文稿,图片图表漫画都可配写编后。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