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闻评论写作整理

新闻评论写作整理

新闻评论写作第一章新闻评论的特点和作用第一节新闻评论的地位新闻评论概念:是一种政论的新闻体裁,它是针对新近发生的,具有普遍意义的新闻事件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发议论、讲道理,直接发表意见的文章。

它包括社论、评论员文章、短评、编者按语、专栏评论、述评、杂文、等体裁,是报刊、通讯社、广播电台、电视台等新闻媒介的评论文章和节目的总称。

新闻报道和新闻评论在表现方法和写作特点上有明显区别,新闻以报道客观事实为主,而评论则是在客观事实的基础上发议论,讲道理。

新闻评论的地位新闻报道主要是传播信息,提供事实,作者的倾向、情感、意见是包含在事实的叙述中。

新闻评论和新闻报道相互配合,可以鲜明地强调报道的主题思想,指出新闻事实的思想政治意义,进而准确地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第二节新闻评论的特点1、现实的针对性:即在选题和立论上有的放矢。

一、新闻性2、较强的时效性:即对现实做出及时的反映。

1、鲜明的政治立场和态度新闻评论特点二、政治性2、从思想、政治、理论高度分析问题1、面向广大受众三、群众性2、吸引群众参与评论工作一、引导的作用新闻评论的功能和作用二、监督的作用三、表态的作用四、深化的作用第二章新闻评论的选题和立论首先,就评论写作的过程而言,一般包括两个步骤一是构思阶段的选题和立论二是提笔阶段的论述和说理选题和立论的重要意义其次,就衡量评论作品的标准而言,选择和评价一篇新闻评论优劣的最重要的标准是选题立论是否有针对性和迫切性。

再次,就写作思维而言,论题选择得好,立论又有独到之处,评论写作就有了明确的目标,有助于提高写作质量。

其一,是当前的客观形势、舆论动向和宣传任务,以及最近中央发布的重要决定,工作部署和最新的政策精神。

论题从哪里来其二,是实际生活中层出不穷的新情况、新变革、新矛盾、新风险,以及来自广大群众和社会基层的呼声和要求。

其三,是重要的新闻事件和新闻典型。

1、针对时弊,对症下病一、立论的针对性2、正视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矛盾3、善于触及社会性的思想问题及其实质1、论题的新颖2、见解的独到立论的基本要求二、立论的新颖性3、输入新鲜的事实材料作为由头或论据4、选取新的立论角度5、交锋中闪现亮点1、论点的准确、包括概念、论断、提法和分寸把握的准确2、论据和引导的准确三、立论的准确性3、完整、准确地阐明党和政府的方针和法规4、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力戒浮夸和武断1、重提示四、立论的前瞻性2、洞察力3、预见性1、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和要求调查研究的方法和途径2、要敢于正视矛盾,虚心听取不同意见3、收集材料与分析研究相结合1、博学善学,注重知识、材料、情况的积累2、博采众议,多谋善断搞评论工作如何进行调查研究3、注意阅读记者、通讯卫星和读者来信,从中获取各种信息,了解各方情况以及实际生活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4、经常钻研党和政府的政策、决定和有关文件5、做专题调查研究。

其方法有:全面调查、典型调查、抽样调查、问卷调查、信件调查等。

第三章新闻评论的标题1、制作目的不同新闻报道与新闻评论标题的区别2、表现手法不同3、结构方式不同4、写作要求不同1、概括论题范围评论标题的主要功能2、昭示中心论点3、表明作者态度4、吸引受众注意1、题文一致2、意向鲜明评论标题的要求3、言简意赅4、生动引人:转换句式、语气;活用成语、俗语;巧用修辞手法1、所用的符号不同不同媒介评论标题的区别2、所起作用不同3、制作要求不同第四章新闻评论的说理论述论点1、论据和论点的结合。

评论的三大要素论据论证:例证法、引证法、反正法说理论述的基本要求2、虚和实的结合3、破和立的结合4、严肃和生动的结合、依托式配合法据事议理的方法2、输入式融合法3、夹叙夹议式糅合法1、纵横比较法比较分析的方法2、对比法3、类比法1、思想交锋2、辨正的方法论辩交锋的方法一是用典型论据批驳错误观点3、批驳的方法二是揭穿对方论据的虚假三是澄清概念,明辨是非四是“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一是帮助提出问题1、算账说理的功能二是有助于说明和论证论点算账说理的方法三是增强言论的文化内涵四是使抽象道理生动形象2、算账说理操作方法:统计算账、推演算账、折合算账第五章新闻评论的结构1、从评论的具体内容出发评论的结构原则2、从受众的实际需要出发3、从不同的体裁要求和作者的特点出发1、布局合理评论的结构要求2、层次清晰3、逻辑顺畅1、归纳式结构评论的结构方式2、演绎式结构3、并列式结构4、递进式结构1、摆出结论2、提出问题一、评论的开头3、亮出靶子4、交待意图评论的开头和结尾5、由事入题1、呼应开头2、作出结论二、评论的结尾3、提出呼吁4、引发思考5、举一反三第六章新闻评论的文采一、深入是浅出的前提深入浅出二、了解受众的特点和要求二、运用群众的语言一、善于运用比喻形象说理二、形象化的语言三、巧用诗文典故一、有感而发以情动人二、寓感情于形象三、修辞手段的活用一、道理实在,言之有物要言不烦二、论题集中,篇幅适度三、字斟句酌,语言规范第七章新闻评论工作者的修养一、提高政治觉悟加强思想政治修养二、加强职业道德修养一、掌握基本理论提高理论政策水平二、加强政策观念一、重视知识积累打好知识和业务根底二、提高业务水平一、深入调查研究培养深入朴素的作风二、作风艰苦朴素下编第八章社论、评论员文章一、社论是表明新闻媒体政治面目的旗帜1、它是党和人民的重要喉舌社论的重要地位二、党报社论何以具有权威性2、社论内容的特殊重要性3、党和领导干部具有亲自写作并审阅党报社论的传统4、在传播渠道方面的独特优势首先,它跟社论没有严格的界限其次,就论题的重要性而言,一般说来,社论常常针对重大典型、重大事件和重大问题发言,显得特别庄重评论员文章与社论的比较再次,社论通常是独立发表的,对于新闻报道的依附性不很明显,评论员文章除了少数独立发表外,则常配合新闻事实或材料而发第四、评论员文章篇幅比社论要短些1、本报评论员文章:由本报评论员撰写或以本报评论员发表的评论员文章评论员文章的形式2、本报特约评论员文章:为评论员文章的一种特殊形式,加以“特约”,用以加重评论作者的身份,也为了标明系社外人士所写。

3、观察家评论:通常用于重要的时事评论,以观察家的身份出现,使得评论显得客观和具有权威性。

社论、评论员文章的类型:阐述型、启迪型,评介型、礼仪和纪念型任务: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阐述党的纲领、路线、任务,阐述党和政府新近制定的重要决策、决定、方针的政令的实质,以帮助各级干部和人民群众正确领会其政治意义。

阐述型社论一是善于交代国情和时代特征,说明和交代制定方针政策和有关决策的政治背景和客观形势的内在联系,以充分提示制定并执行方针的现实意义及其精神实质写作要求二是论述要突出重点,顾及全面,力求重点与全面的统一,使论述既在针对性又不致陷入片面性三是实事求是地分清政策上、政治上的是非界限和不同历史阶段的界限四是顾及政策的连续性及其关联性五、是善于依托典型来阐述政策,提示政策制定的客观依据,从而使人们加深对政策的理解,提高执行政策的自觉性六、是切忌板着面孔说教,力求说理论述深入浅出,引人入耳入脑任务:着重于针对实际工作中出现的迫切需要解决的矛盾,或者现实生活中开始出现的具有普通意义的思想、作风、领导方针方面的问题发言,从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上帮助读者从启迪型社论思想、理论和政策上提高认识,增强党的基本路线觉悟,促进全社会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建设。

首先,要正确理解指导写作要求其次要虚实结合,不要就事论事另外,为了增强思想引导的实际效果,还要讲究引导的艺术一、精心写作,导向正确社论、评论员文章写作的基本要求二、面向广大的读者对象三、文字表达庄重、通俗、平易第九章短评短评:是一种简短而灵便的评论形式,在发表时有署名与不署名两种。

一、短小精悍短评特点二、新鲜独特三、生动灵活四、重在分析一、论题具体,一事一议短评写作的基本要求二、长话短说,议在实处三、源于报道,高于报道第十章编者按语编者按语:是一种依附于新闻报道或文稿的画龙点睛式的简短的编者评论,是报刊、通讯社、广播、电视等各类新闻传播媒介的编者对新闻或文稿所加的评论、批注、建议或说明性文字,是新闻媒介的编者专用及常用的一种发言方式。

1、说明性按语:是编者对新闻或文稿所加的说明或提示性文字,用以介绍作者身份,交待事件背景,说明有关情况,表明刊载的目的,以引起人们的重视和兴趣,帮助人们了解新闻或文稿。

按语的性质2、政治性按语:是编者对新闻或文稿所加的评价或议论性文字,用以点明报道的中心思想,传达最新的指示精神,划清是非界限和政策界限,通过个别启示一般。

3、注释性按语:是编者对新闻或文稿中某些词语或资料所加的解释性文字,用以解释某些难懂的名词或术语,介绍中所提到的某些资料的情况,帮助读者领会文意。

1、提示说明按语的功能2、评价表态3、提醒建议4、补充强调定义:又称题下按语,在广播、电视中称为编前话。

1、行文提纲挈领,文字简明扼要,不必复述所依附的一、文前按语特点报道或文稿内容,只需直接提出编者看法和观点。

2、以编者身份发言,通常情况下不署名,也不拟标题编者按语的形式及特点定义:又称文间按语,是报刊上独有的按语形式。

、与所依附的报道既相互配合,又相互融合,编者可二、文中按语以直接评价、分析文中的内容和提法,议论的针对性强2、有感即发、有疑即注、有错即批、随时评点,使用方特点便,运用灵活,有助于避免传播中的副作用。

3、文字简练、鲜明泼辣,与上下文衔接自然,便于阅读,易于理解,适合读者的认识规律与理解。

定义:又称编余、编后小议、编辑后记等,在广播、电视中称为编后话。

1、编后在发表形式上与前两种按语不同,它位于新闻报道或三、编后文稿之后,结构上更为完整,可以有标题,也可以署名。

2、编后在写作上要求上与前两种按语有所不同,写法上更接近随感和短评,需要必要的分析议论,也可以抒情、联想。

特点3、编后在功能上与前两种按语的侧重点不同:文前按语冠于文首,大多起强调、提示的作用;文中按语穿插于字里行间,大多起注释、点拨的作用;编后置于文末,大多起引申、生发的作用。

4、编后在运用上比前两种按语灵活多样,不仅可以配合新闻报道或文稿,图片、图表、漫画等也可以配写编后一、立足依托,有所超脱按语写作的基本要求二、配合及时,运用灵活三、文字精粹,点到即止四、态度鲜明,讲求分寸第十一章专栏评论定义:是指在报纸固定版面上特定的专门栏目中发表的评论。

一、群言型专栏评论特点二、稳定性三、鲜明的时代感类型:按形式品种来分有:专栏小言化、论坛评论、经济漫谈、思想杂感等类型;就作者组成来分,则可分为群言专栏、集体专栏和个人专栏等三种类型。

定义:是指设在报纸要闻版的短小的群众性言论专栏中发表的新闻性较强的小型化言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