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消弧线圈

消弧线圈

利用自耦励磁技术控制铁心的饱和 程度实现对补偿电流的连续调节 优点:连续无极可调 缺点:响应时间大于20ms,调节 原理复杂,容易故障
高短路阻抗消弧线圈
变压器的一次绕组作为工作绕组接入配 电网中性点,二次绕组作为控制绕组由2 个反向连接的晶闸管短路,通过调节晶 闸管的导通角来调节二次绕组中的短路 电流。
通);

• 2、检查接线的正确性;

• 3、检测回路电缆和端子的绝缘;

• 4、模拟阻尼电阻短接试验;

调压器缓慢升压,开始时工装的指示灯微亮
或不亮,可控硅正常导通试验指示灯会突然
变亮,用万用表监视变压器二次侧的电压,
此时约为120V左右,试验指示灯每一个灯表
示一只可控硅的通断,可以作为可控硅是否
工作正常的标志,如果只有一个灯亮,说明
• 在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禁止用刀闸断开消弧线圈,因为消弧 线圈是经刀闸与变压器中性点相连接的,在系统接地情况下,拉开 中性点刀闸,将会造成带负荷拉刀闸。
• 不能将消弧线圈同时接于两台变压器中性点上运行,只能接于一台 变压器中性点上运行,若消弧线圈需要从一台变压器中性点,转入 另一台变压器中性点上运行时,应先将消弧线圈从原运行变压器上 断开,再投入到另一台运行中变压器上
消弧线圈异常处理
• 中性点位移电压在相电压额定值的15%-30%之间,允许运行时间不 超过1小时
• 中性点位移电压在相电压额定值的30%-100%之间,允许在事故时 限内运行
• 发生单相接地必须及时排除,接地时限一般不超过2小时
• 当中性点位移电压超过相电压1/2时,如需要将消弧线圈退出运行, 应采用变压器高压侧开关,将变压器和联接在变压器中性点上的消 弧线圈一起退出运行。
t
消 弧 装置
目录
contents
1 消弧线圈作用
2 原理及事项
PART 1
消弧线圈作用及相关标准
小电流接地系统单相接地危害
1、造成弧光接地过电压 当出现间歇性电弧接地时,产生弧光接地过电压,可达相电压的3-5倍或更高, 持续几小时,击穿电网薄弱环节,对整个电网绝缘都有很大危害 2、接地电流引起爆炸 杂散电流可能引起火花,引燃瓦斯爆炸 3、造成接地点热破坏及接地电网电压升高 单相接地电容电流过大,使接地点热效应增大,对电缆等设备造成热破坏, 使整个接地网电压升高,危害人生安全。 4、交流杂散电流危害 电容电流流入大地后,在大地中形成杂散电流,产生电化学反应,腐蚀水管 等地下金属管线,当有人误触碰带电部位时,由于受大电流的烧灼,加重人 员伤害。
优点:无极调节
缺点:反应速度慢、不能瞬时补偿、谐 波污染
调容式
调匝式
• 接地变:用在中性点绝缘的三相电力系统中,用来为这种 系统提供一个人为的中性点,该中性点可以直接接地,也 可以经过电抗、电阻器或消弧线圈接地。
• 阻尼电阻:但当系统未发生接地故障时,因感抗值与容抗 值接近,那么就极易使系统发生谐振过电压,为了防止这 种情况的发生一般会在消弧线圈的一次侧回路内串联一个 阻尼电阻进去。
5、中电阻试验 a、中电阻投切试验:消弧线圈在运行状态下,施加位移电压量大于25V,中电阻投入,1S内中 电阻退出。 b、中电阻保护试验 1#中电阻保护试验 (1)1S延时保护:短接1#控制器中电阻投切输出接点,中电阻投入,延时 1 S中电阻切除; (2)3S延时保护:将1S延时定时器整定值由1S改为1M,短接1#控器 中电阻投切输出接点中电阻投入,延时 3 S接地变开关跳开。 注意:试验完成后确定相应定时器时间设定分别为1S、3S、5-10M。 6、手动试验 手动调档:由1→最大档和最大档→1,另外,在1档不能下降, 最大档不能上升
• 并联中电阻:消弧线圈并联中电阻,综合了中性点谐振接 地和电阻接地两种接地方式的优点。电阻接地可以准确选 线的优点,又可以减少接地点残流,限制弧光接地过电压, 确保10kV系统单相接地之后带故障运行2小时
消弧线圈原理
谐振接地电网单相接地故障时电流分布图
• 脱谐度
• 消弧线圈的脱谐度������表征偏离谐振状态的程度可以用来描述
档位
脱谐度 电容电流 中性点电流 中性点电压 残流
7、报警、远动遥信、通讯试验
1#报警信号:1#控制器内部故障、 1#控制器外部故障、 I段母线接地、1#交流电源消失、1#投中电阻超时 结论: 1#报警信号正常。 1#遥信信号:1#控制器内部故障、 1#控制器外部故障、 I段母线接地、1#交流电源消失、1#投中电阻超时 结论: 1#遥信信号正常。
有一只可控硅没有被触发;如果有一只灯在
加电的过程中一直很亮,此时则要用万用表
测量可控硅是否被击穿。
• 四.电压、电流测试:
• 五、选线功能的试验
• 1、检查各馈线零序电流回路与控制选线装置联线是否正确。 □
• 注意:保证回路一点接地,控制屏汇总接地时,电流互感器端不再接地。零序CT的L(K1)端和N(K2) 端在接线时不能混接。
调匝式消弧线圈原理 采用有载调压开关调节电抗器的抽头以改变电感值。 调节方式:有档调节、预调式 优点:容量大 缺点:调节速度慢、精度低
调容式消弧线圈
消弧线圈的分类
调容式消弧线圈在绕组的二次侧并联若干组用真空开关或晶闸管通断的电容 器,用来调节二次侧电容的容抗值,以达到减小一次侧电感电流的要求。
优点:调节范围大
消弧线圈容量的确定
• 消弧线圈容量
• 消弧线圈应根据系统单相接地故障时电容电流的大小确定, 并应留一定裕度。

Q=������������������
������������ 3
• Q:消弧线圈的容量,kVA;
• ������������:系统对地电压,kV; • ������������:对地电容电流,对改造构成,以实测值为依据;对新建
选线过程:系统永久单相接地——延时投并联 中电阻——纪录各零序电流——切除并联电 阻——选出故障线路
PART 3
消弧线圈的调试
• 一、接地变的调试试验
• 1、查夹件螺丝、分接开关、引出套管是否异常;

• 2、绝缘测试;

• 3、交流耐压;

• 4、变比测量;

• 5、测量绕组直流电阻;

• 6、空载损耗;
8、箱变相关设备整定、试验
(1)1#温控器上限设定 55 ℃,下限设定 45 ℃排放扇启动正常,电磁锁动作正常,箱变内部照 明正常 (2)2#温控器上限设定 无 ℃,下限设定 无 ℃排放扇启动正常,电磁锁动作正常,箱变内部照
明正常
PART ④
消弧线圈运行操作
消弧线圈的倒闸操作
• 有关消弧线圈的一切操作(包括分头调整)均需要得到值班调度员 的指令或许可后方能进行。

• 7、阻抗电压;

• 8、零序阻抗;

• 说明:第2~8项内容由用户来试验,试验标准参照设备出厂试验报
告。
• 二、消弧线圈的调试试验
• 1、检查夹件螺丝、引出套管是否异常;

• 2、绝缘测试;

• 3、交流耐压;

• 4、测量绕组直流电阻;

• 5、调匝式消弧线圈检查有载调节开关各部件是否正常;跟控制器
• 2、检查电缆接地线是否穿过零序电流互感器接地。

• 注意:电缆接地线在零序CT的安装平面上方时,应将接地线穿过零序CT接地;接地线应与电缆固定支架 及零序CT保持绝缘。

附图1
附图2
当电缆外皮接地点在CT上部时,应将接地线穿过CT接地,并且CT上部不允许再有其它接地点,如附图1所 示。
当电缆外皮接地点在CT下部时,接地线不得穿过CT接地,并且CT上部不允许再有其它接地点,如附图 2所 示。
之间作相应的联动试验;

• 6、调容式消弧线圈检查电容调节箱内的连线是否可靠;开关元件
动作是否正常;跟控制器之间作相应的联动试验。

• 说明:第2~4项内容由用户来试验,试验标准参照设备出厂试验报 告。
• 三、阻尼电阻短接试验(厂内试验)
• 1、测量电阻的阻值(自消弧线圈X端到地端,验证中间接线是否贯
缺点:需三相五柱式消弧线圈、多组电容、所需设备多、调节精度低、维护 难度大
调气隙式消弧线圈
将铁芯分成上下两部分,下部分铁芯同 线圈固定在框架上,上部分铁芯用电动 机带动传动机构可调,通过调节气隙的 大小达到改变电抗值的目的
优点:无极可调
缺点:噪声大,响应速度慢,机械要求 精度大(已经淘汰)
磁阀式消弧线圈
5CT 8CT 11CT 14CT 17CT 20CT 23CT
6CT 9CT 12CT 15CT 18CT 21CT 24CT
4、选线功能试验
⑴ 在试验通道二次回路加模拟电流(屏内端子上)电流0.5A以下即可; ⑵ 断开端子PT接来的U01/U02,模拟零序电压(大于25V)接入端子; ⑶ 注意试验时先加电流,后加电压;
工程,则应根据配电网络的规划,设计资料进行计算
• k:计算系数,一般采用过补偿取1.35
选线原理 无消弧线圈时,接地线路中流过的为各路电容电流之和,远大于非接地线路。因此,通过比较各路零序电流 大小便可以判断接地线路 加消弧线圈后,由于电感电流对电容电流的抵消作用,使得仅剩下较小的残流,前面的选线方式不再适用。 1、残流增量法:当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故障后,采集各条出线的零序电流,然后将消弧线圈的补偿度改变一 档,再次采集各条出线的零序电流,对比出各条出线消弧线圈换档前后零序电流的变化量,选出其中变化量 最大者,即为故障线路,此方法原理简单,灵敏度和可靠性较高,不受TA测量误差影响,但是此方法以增大 接地点电弧为代价 2、有功增量法(并联中电阻) 在系统中性点瞬时投入一个阻值介于高阻接地和小电阻接地电阻(称中电阻),其产生的仅流过故障线路的 有功电流就有数十安培,暂态电压幅值更大,据此进行选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