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0年高考化学 第4章卤素测试卷 人教版

2020年高考化学 第4章卤素测试卷 人教版

第四章卤素测试卷试卷说明: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请将第Ⅰ卷各小题的答案选出后填涂在答题卡上,第Ⅱ卷各题答在试卷的相应位置上,满分110分,答题时间100分钟。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N-14O-16F-19Na-24Mg-24 S-32Cl-35.5Ca-40Fe-56Br-80Ag-108I-127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6个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48分)。

1.化学反应常伴随着颜色变化,下列有关反应获得的颜色不正确的是() A.蛋白质遇浓硝酸——黄色B.溴化银见光分解——白色C.淀粉溶液遇到单质碘——蓝色D.氢气在氯气中燃烧时的火焰——苍白色【解析】溴化银见光分解,有黑色物质生成,B错。

【答案】 B2.在淀粉-碘化钾溶液中加入少量KClO溶液,一段时间后,溶液逐渐变蓝,在上述溶液中加入足量的亚硫酸钠溶液,蓝色逐渐消失。

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氧化性:ClO->I2>SO2-4B.漂白粉溶液可使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C.向溴水中加入Na2SO3溶液,溴水褪色D.在水溶液中,NaClO可以与Na2SO3共存【解析】溶液变蓝,说明KI中I-被KClO氧化成单质I2,再加入Na2SO3溶液,蓝色消失,说明碘被Na2SO3还原为I-,则KClO氧化性强于单质碘,单质碘氧化性强于稀硫酸,A项正确;漂白粉中含有次氯酸钙,有强氧化性,能将碘化钾氧化为单质碘,B项正确;单质溴的氧化性强于单质碘,向溴水中加入Na2SO3溶液,溴被还原为HBr,溴水褪色;NaClO 能将Na2SO3氧化,故二者不能大量共存,D项不正确。

【答案】 D3.在氯水中存在多种分子和离子,它们在不同的反应中表现出各自的性质。

下列实验现象和结论一致且正确的是() A.加入有色布条,一会儿有色布条褪色,说明溶液中有Cl2存在B.溶液呈黄绿色,且有刺激性气味,说明有Cl2分子存在C.先加入盐酸酸化,再加入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有Cl-存在D.加入NaOH溶液,氯水黄绿色消失,说明有HClO分子存在【解析】氯水使有色布条褪色是因为其中含有HClO具有强氧化性;由于加入盐酸酸化的过程中引入Cl-,所以无法说明氯水中是否存在氯离子;又氯气、HCl、HClO均能与NaOH 溶液反应,所以加入NaOH溶液时颜色消失不能说明其中含有HClO。

【答案】 B4.某卤素X2与热的浓NaOH溶液反应,生成A、B两种盐,往A盐的浓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另一种卤素Y2的水溶液又可生成X2,且X2不能使淀粉溶液变蓝,则X2、Y2可能是() A.Cl2、I2B.Br2、Cl2C.Cl2、Br2D.I2、Cl2【解析】X2与热的NaOH溶液反应,生成两种盐,X2一定不是F2,A盐能与Y2反应生成X2,则氧化性Y2>X2,X2又不是I2,那只能是Br2,Y2只能是Cl2。

【答案】 B5.HClO4·H2O的结构为H3O+ClO-4,下列叙述最符合这种结构的证据是() A.是极强酸B.有强氧化性C.遇热分解D.有4个相同的键【解析】若HClO4·H2O的结构为H3O+ClO-4,则ClO-4中4个Cl—O键完全相同,故D对(可与NH+4进行类比)。

【答案】 D6.下列关于卤素的叙述正确的是()①卤素的钾盐中,最容易被氧化的是氟化钾;②溴中溶有少量氯气,可以采取加入溴化钠溶液再用汽油萃取的方法提纯③溴化银具有感光性,碘化银不具有感光性;④某溶液与淀粉-碘化钾溶液反应出现蓝色,则证明该溶液是氯水或溴水;⑤氟气跟氯化钠水溶液反应,一定有HF和O2生成;⑥氯气跟水反应时,水既不是氧化剂也不是还原剂。

A.①③⑤B.②⑤⑥C.②④⑥D.①③④【解析】在卤素单质中,F2的氧化性最强,对应的F-的还原性最弱,①不正确;Cl2+2NaBr===2NaCl+Br2,Br2易溶于汽油不易溶于水,②正确;AgCl、AgBr、AgI都具有感光性,③不正确;使淀粉变蓝色是因为有I2生成,凡可氧化I-成I2的氧化剂皆有此现象,④不正确;显然⑤正确;由Cl2+H2O===HCl+HClO知反应前后H、O元素价态不变,⑥正确。

【答案】 B7.在一含Na+的澄清溶液中,可能还存在NH+4、Fe2+、I-、Br-、CO2-3、SO2-3六种离子中的几种。

①在原溶液中滴加足量的饱和氯水后,有气泡生成,溶液呈橙黄色;②向呈橙黄色的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时无沉淀生成;③橙黄色溶液不能使淀粉溶液变蓝色。

根据上述实验事实推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溶液中一定存在Br-、CO2-3B.溶液中可能存在NH+4C.溶液中一定不存在Fe2+、I-、SO2-3D.溶液一定呈碱性【解析】饱和氯水中存在着许多种粒子,具有多重性质,在原溶液中加入足量氯水后有气泡产生,再加入BaCl2溶液无沉淀生成,说明一定有CO2-3,一定没有SO2-3(若有SO2-3,加入过量氯水会有SO2-4生成),则一定没有Fe2+,溶液呈橙黄色,不能使溶液变蓝色,说明一定有Br-,一定不存在I-;NH+4可能有。

CO2-3水解呈碱性,NH+4水解呈酸性,所以溶液不一定呈碱性。

【答案】 D8.浓盐酸和次氯酸钙能发生下列反应:Ca(ClO)2+4HCl(浓)===CaCl2+2Cl2↑+2H2O,用贮存很久的漂白粉与浓盐酸反应制得的氯气中,可能含有的杂质气体是()①HCl②O2③CO2④H2O(气)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②③【解析】贮存很久的漂白粉会部分变质:Ca(ClO)2+H2O+CO2===CaCO3↓+2HClO,当和浓盐酸作用时:CaCO3+2HCl===CaCl2+H2O+CO2↑。

【答案】 C9.19世纪中叶时,德国著名化学家李比希曾误将溴认为是氯化碘(ICl)。

事实上都是深红棕色液体的氯化碘与溴也极为相似,下列有关它们结构与性质的比较中,不正确的是() A.它们的固体都属于分子晶体B.它们熔、沸点相近C.等物质的量的ICl和Br2可氧化等量的SO2D.它们与水的反应,均为自身氧化还原反应【解析】ICl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ICl+H2O===HIO+HCl,是非氧化还原反应。

【答案】 D10.由于碘是卤素中原子半径较大的元素,可能呈现金属性。

下列事实能够说明这个结论的是()A.已经制得了IBr、ICl等卤素互化物B.已经制得了I2O5等碘的氧化物C.已经制得了I(NO3)3、I(ClO4)3·2H2O等含I3+的化合物D.碘(I2)易溶于KI等碘化物溶液,形成I-3【解析】解答本题时,应抓住“可能呈现金属性”这一信息,选项C中的I(NO3)3、I(ClO4)3·2H2O等化合物中,碘都呈正价,体现了金属性。

【答案】 C11.下列实验过程中,不会产生气体的是()【解析】A项,氯水经光照会放出氧气;B项,氯水与发酵粉反应有二氧化碳气体产生;C项,氯水与NaBr反应:Cl2+2NaBr===2NaCl+Br2,而Br2在常温下是液体;D项,过氧化钠与水反应产生氧气。

故选C。

【答案】 C12.测定固体样品中Br-的质量分数,可用0.2mol·L-1AgNO3溶液,当样品的质量为某数据时,消耗的硝酸银溶液为V mL,V恰好等于样品中Br-的质量分数的100倍,则该样品的质量为() A.0.8g B.1.6g C.3.2g D.6.4g【解析】设样品的质量为m,样品中Br-的质量分数为x,由Ag++Br-===AgBr↓知n(Ag+)=n(Br-),即0.2mol·L-1×100x mL×10-3L·mL-1=mx80g·mol-1,解得m=1.6g。

【答案】 B13.甲、乙、丙三种溶液中各含有一种X-(X-为Cl-、Br-或I-),向甲加入淀粉和氯水,则溶液变为橙色,再加丙溶液,颜色无明显变化。

则甲、乙、丙分别是() A.Br-、Cl-、I-B.Br-、I-、Cl-C.I-、Br-、Cl-D.Cl-、I-、Br-【解析】①卤素单质的氧化性为Cl2>Br2>I2,对应阴离子的还原性为I->Br->Cl-。

②碘单质可使淀粉溶液变蓝;溴水颜色为橙色。

甲中加入氯水和淀粉溶液后溶液变为橙色,说明甲中含有Br-;再加入丙溶液无明显变化,则说明丙中无I-。

【答案】 B14.某学生鉴定甲盐的实验过程如图所示: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甲中一定有Fe3+B.丙中一定有Fe3+C.乙为AgI沉淀D.甲一定为FeBr2溶液【解析】加入酸性硝酸银溶液,NO-3具有强氧化性,能氧化亚铁离子,故甲的溶质可能是溴化亚铁或溴化铁。

碘化银呈黄色。

【答案】 B15.把含有某一种氯化物杂质的MgCl2粉末47.5mg溶于水后,与足量的AgNO3溶液反应,生成AgCl沉淀150mg,则该MgCl2中的杂质可能是() A.AlCl3B.NaCl C.KCl D.CaCl2【解析】47.5mg MgCl2,生成AgCl 143.5mg,小于150mg,含有1mol氯元素的氯化物中,各金属元素的质量分别为:铝为9g,钠为23g,钾为39g,钙为20g,镁为12g,含氯量高于MgCl2的只有AlCl3,A正确。

【答案】 A16.某温度下,将Cl2通入NaOH溶液中,反应得到NaCl、NaClO、NaClO3的混合液,经测定ClO-与ClO-3的浓度之比为1∶3,则Cl2与NaOH溶液反应时,被还原的氯原子与被氧化的氯原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A.21∶5 B.11∶3 C.3∶1 D.4∶1【解析】假设反应中生成1mol NaClO和3mol NaClO3,则有1mol+3mol×5=16mol 电子发生转移。

由电子守恒知,必有16mol氯原子被还原。

【答案】 D第Ⅱ卷(非选择题,共62分)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共36分)17.(6分)已知氧化性ClO-3>BrO-3>Cl2>IO-3>I2。

现将饱和氯水逐滴滴入KI-淀粉溶液中至过量。

(1)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有关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