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六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六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级情况分析本班共45人,其中男生31人,女生14人。

从新课程的角度来讲,班级人数比较多,可从二年级一直到六年级,都是自己带过来的,所以对学生的情况了解比较充足。

上期期末考试有一人不合格,优生率也还有待提高。

班上有个别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学习情况不稳定,学习自觉性不高。

况且大部分孩子的父母文化水平不高,对孩子的学习不能进行有效的辅导;其中还有20名留守儿童、5亲家庭孩子,他们的学习根本没有家长进行辅导和监督。

因此,本学期重点还是抓好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教学,在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创设愉快情境教学,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进入最佳学习的动态。

二、教材简析1.教材的基本结构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容:位置,分数乘法,分数除法,圆,百分数,统计,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在数与代数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分数乘法、分数除法、百分数三个单元。

分数乘法和除法的教学是在前面学习整数、小数有关计算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分数四则运算能力以及解决有关分数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分数四则运算能力是学生进一步学习数学的重要基本技能,应该让学生切实掌握。

百分数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掌握百分数的计算方法,会解决简单的有关百分数的实际问题,也是小学生应具备的基本数学能力。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位置、圆两个单元。

位置的教学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现实的数学活动,让学生经历初步的数学化的过程,理解并学会用数对表示位置;通过对曲线图形——圆的特征和有关知识的探索与学习,初步认识研究曲线图形的基本方法,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在统计方面,本册教材安排的是扇形统计图。

在前面学习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基础上,学会看懂扇形统计图,认识扇形统计图的特点,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生活和解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分数乘法和除法、百分数、圆、统计等知识,教学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假设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进一步体会用代数方法解决问题的优越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材的编排①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密切数学与现实的联系,并注重学习情境的创设。

②展现知识的产生和应用过程,体现了学生科学合理的学习方式。

③以活动为线索安排教材容,促使孩子在活动中主动参与。

④体现了自主、合作与交流的契机。

关注了孩子的情感体验。

⑤知识由浅入深,要求逐步提高。

关注孩子发展的层次性。

⑥教材的编排给我们的教师提供了更加开放的空间,加强了数学与科学、社会的联系,体现了数学的作用。

3.教材的主要特点①改进分数乘除法的编排,体现数学教学改革的新理念,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②改进百分数的编排,注意知识的迁移和联系实际,加强学生学习能力和应用意识的培养。

③提供丰富的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容,注重动手实践与自主探索,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④加强统计知识的教学,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逐步形成从数学的角度思考问题的思维习惯。

⑤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⑥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渗透于数学教学中,用数学的魅力和学习的收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在动机。

三、教学目标本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1)理解分数乘、除法的意义,掌握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比较熟练地计算简单的分数乘、除法,会进行简单的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2)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3)理解比的意义和性质,会求比值和化简比,会解决有关比的简单实际问题。

(4)掌握圆的特征,会用圆规画圆;探索并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能够正确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

(5)知道圆是轴对称图形,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能运用平移、轴对称和旋转设计简单的图案。

(6)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表示位置,初步体会坐标的思想。

(7)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比较熟练地进行有关百分数的计算,能够解决有关百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8)认识扇形统计图,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

(9)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0)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假设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

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1)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2)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各单元教学目标是:第一单元:①能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

②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

第二单元:①理解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会进行分数乘法计算。

②理解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分数乘法分数同样适用,并会应用这些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③会解答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

④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第三单元:①理解掌握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会进行分数除法计算。

②会解答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实际问题。

③理解比的意义,知道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并能类推出比的基本性质。

能够正确地化简比和求比值。

④能运用比的知识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第四单元:①认识圆,掌握圆的基本特征,理解直径与半径的相互关系;学会用圆规画圆。

②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掌握圆周率的近似值,理解和掌握圆的周长与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地计算圆的周长与面积。

第五单元:①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了解它在实际中的应用,会正确地读写百分数。

②能够进行小数、分数和百分数的互化。

③理解折扣、纳税、利息的含义,知道它们在生活中的简单应用,会进行这方面的简单计算。

④在理解、分析数量关系的基础上,使学生能正确地解答有关百分数的问题。

第六单元:通过实例,认识扇形统计图的特点,知道扇形统计图可以直观地反映部分数量占总数的百分比,能从扇形统计图读出必要的信息。

第七单元:①了解“鸡兔同笼”问题,感受古代数学问题的趣味性。

②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并使学生体会代数方法的一般性。

③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第八单元:通过总复习,系统、全面地复习和整理本学期所学知识,帮助学生构建合理的知识体系,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的概念,计算方法以及有关的规律性知识,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概念、空间概念、统计概念,增强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全面达到本学期的教学目标。

四、教学重难点分数乘法和除法,圆,百分数等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容。

分数乘法和除法、鸡兔同笼问题本册教材的教学难点。

第一单元:重难点:概念得到巩固,空间观念得到发展.为新学期的学习作为准备。

第二单元:重点:分数乘法的意义和和计算法则,分数乘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难点: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解答此类应用题,推导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第三单元:重点:一个数除以分数的意义及计算方法。

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

难点:推导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法则。

理解分数除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第四单元:重点:求圆的周长与面积。

难点:理解圆周率的意义,理解圆的面积公式推导。

计算公式.第五单元:重点: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了解它在实际中的应用在理解、分析数量关系的基础上,使学生能正确地解答有关百分数的问题。

难点:在理解、分析数量关系的基础上,使学生能正确地解答有关百分数的问题。

第六单元:教学重难点::通过条形统计图与扇形统计图特点及作用的对比,引导学生认识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第七单元:重难点:注重体现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不同思路和方法。

五、本册教材的课时安排一单元:位置(2课时)二单元:分数乘法(12课时)三单元:分数除法(13课时)四单元:圆(10课时)五单元:百分数(15课时)六单元:统计(2课时)七单元:数学广角(2课时)八单元:总复习(4课时)机动(用于各单元及期末复习小结等)23课时全学期共83课时六、教学措施1.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转变教学方法,将“重视结论”的教学转变为“重视过程”的教学。

2.创设愉悦的教学情境,激发孩子学习的兴趣。

提倡学法的多样性,关注孩子的个人体验。

3.做到课堂训练形式的多样化,体现课堂练习题目的层次性,重视一题多解,从不同角度解决问题。

4.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使学生切实掌握好这些基础知识。

5.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指导者,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主探究式、体验式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6.利用小组讨论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讨论中人人参与,各抒己见,互相启发,自己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

7.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使每位学生的能力有所提高。

8.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爱学、会学,教学生掌握学习方法。

9.教学与实践活动相结合因材施教,每一堂课教学容的设计都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基础上,创建教学的问题情境,属于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过程。

10.改进教学评价方法。

11.后进生的转化措施:①培养后进生的自信心,并用科学的方法教育后进生。

②对后进生多宽容,少责备。

并且要有三心:诚信、爱心、耐心。

③重视与家长的联系。

七、教学中应当注意的问题1.全面理解和把握课程目标,善于组织课堂,调控教学活动。

2.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具有课程开发的意识和责任感。

3.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要正确认识学生的个性差异,重视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学习以及交流反思过程中的个性化表现,并注重“因人施教”使每个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

4.要充分认识"评价"的重要意义,重视教学过程的评价,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5.要创造性地组织教学,根据本班学生的具体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科书、组织教学。

①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在解决问题中学数学。

②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③鼓励算法多样化。

④重视动手操作。

⑤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了解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习数学的价值。

6、注重估算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八、学生习惯养成目标行为习惯就像我们身上的指南针,指引着每一个人的行动。

随着年级的提高,我们就应该越来越严格的要求每一位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1.养成课前做好准备的习惯,上课前,要求学生把课堂上要用的东西,如数学书、练习本、草稿本、学具、笔等放在桌上一定的地方。

2.自觉学习的习惯,别人不督促能主动学习,自觉完成学习任务。

3.加强课前预习的习惯,课前预习可以提高课堂学习效率,有助于培养自学能力。

4.认真听课的习惯,上课时,不做小动作、不开小差、集中精力、积极思考、勇于探究、主动发表自己的见解。

5.养成学会倾听的习惯,要求学生举手发言,不乱插嘴,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