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传热学第五版课件完整版_图文
传热学第五版课件完整版_图文
接触热阻的定义:
接触热阻的影响因素: 粗糙度
挤压压力 硬度匹配情形 空隙中介质的性质
减小接触热阻的措施: 表面尽量平整 增加挤压压力
两表面一软一硬 涂导热姆
第七节 二维稳态导热
应用领域:房间墙角,地下埋管,矩形保温层,短肋片
二维稳态导热微分方程: 二维稳态导热问题的研究手段:
解析法 数值法 形状因子法
第i层与第i+1层之间接触面的温度:
二、第三类边界条件
常物性时导热微分方程组如下:
根据第一类边界条件时的结果: (此时壁温tw1和tw2为未知) 与以上两个边界条件共三式变形后 相加,可消去tw1和tw2,得:
单层平壁的热流密度:
多层平壁的热流密度:
第二节 通过复合平壁的导热
应用领域:空心砖,空斗墙
并解出其通解为 :
代入边界条件求出c1和c2,并代入通解,得出特解 :
等截面直肋的温度分布:
肋端过余温度:
肋片散热量:
当考虑肋端散热时,计算肋片散热量时可采用假想肋高 代替实际肋高 l
一维温度场假定的检验 :
请同学们思考一个问题:
肋高越大,肋的散热面积越大,因而采用 增加肋高的方法可以增加肋的散热量。这 种方法在实际换热器设计中是否可行?若 可行,是否会有某些局限性?
一、等截面直肋的导热
一维简化的假设条件: 肋片的高度l远大于肋片的厚度δ, 因而厚度方向温差很小,
负内热源的处理方法—— 将y方向的对流散热量 等效转化为负内热源
断面周长: 断面面积:
进行负内热源处理后等截面直肋导热微分方程组如下:
(假定肋端绝热)
定义 :
令
—— 过余温度
:
使导热微分方程齐次化 :
律
纯物质>有杂质物质
纯金属>合金
导热系数的主要影响因素:温度、压力
气体的导热系数:
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由于分子运动速度和比定容热容增大), 压力对其影响不大(密度增大但自由程减小)
液体的导热系数:
非缔合和弱缔合液体: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由于密度减小); 强缔合液体:不一定(因为温度升高时密度减小,但缔合性减弱,使分子碰撞几 率增加)
1.各种稳态导热问题的数学模型 和求解方法
2.临界热绝缘直径问题
3.肋片性能分析
第三章 非稳态导热
导热微分方程:
非稳态导热过程
当非稳态时:
无内热源时常物性、非稳态导热微分方程:
瞬态导热 周期性导热
导热过程随 时间而变化
瞬态导热的例子
体温计
淬火
烹饪
周期性导热的例子
建筑外围护结构
第一节 非稳态导热的基本概念
第三节 通过圆筒壁的导热
应用领域:管道
蒸汽管 热水管(95 ℃ ~70 ℃ ,60 ℃ ~45 ℃ ) 冷冻水管(7 ℃ ~12 ℃ )
蒸汽管道保温层
请同学们动脑筋思考:
管道保温层越厚,保温效果一定越好吗?
一、第一类边界条件 1.单层圆筒壁:
一维简化的假设条件—— 长度远大于壁厚,温度场轴对称
常物性时导热微分方程组如下:
上式对x求导,得到 :
三类边界时具有内热源平壁的热流密度:
当h趋于无限大时,得到
: 一类边界时具有内热源平壁的温度分布:
第五节 通过肋壁的导热
肋壁的作用:加大散热面积,增强传热
应用领域:冷凝器、散热器、空气冷却器等
肋片的类型:
肋片散热器
肋片置于管道外侧的原因:
换热器或管道内侧流体一般多为流速较高的液体, 而换热器或管道外侧流体多为流速较低的气体, 大多情况下外侧对流换热热阻最大, 对整个传热过程起支配作用
二、第三类边界条件
常物性时导热微分方程组如下:
根据第一类边界条件时的结果: (此时壁温tw1和tw2为未知) 与以上两个边界条件共三式变形后 相加,可消去tw1和tw2,得:
单层圆筒壁的单位管长热流量:
三、临界热绝缘直径
有绝缘层时的管道总热阻:
当dx增大时:
增
减
大
小
可能增大 亦可能减小
, 应具体分析
积分一次,得: 再积分一次,得:
代入边界条件解出C1和C2:
将c1和c2代入导热微分方程,得到:
单层圆筒壁的温度分布:
通常更多情况下用直径代替半径:
将第一次积分的结果 : 代入傅立叶定律 :
得到 :
单层圆筒壁的热流量:
长度为l的圆筒壁的热阻 :
单位管长单层圆筒壁的热流量:
2.多层圆筒壁——可看作数个单层圆筒壁相互串连 n层圆筒壁的单位管长热流量:
二、肋片效率 提出此概念的目的——衡量肋片散热的有效程度
肋片效率的定义:
其中肋片表面平均温度 :
肋片表面平均温度tm下的实际散热量 假定肋片表面全部处在t0时的理想散热量
代入肋片效率定义,得到 :
肋片效率计算式:
m和l对肋片效率的影响分析: a. m一定时,l越大,Φ越大,但ηf越低
采用长肋可以提高散热量,但却使肋片散热有效性降低
二类边界的特殊情况——绝热边界 出现场合:对称边界,长肋肋端
三类边界(对流边界):
四类边界(接触面边界): 或
四种边界条件的已知条件: 一类:已知物体壁面温度tw 二类:已知穿过物体边界的热流密度qw (热流密度为0时为绝热边界) 三类:已知物体边界面周围的流体温度tf和 边界面与流体之间的表面传热系数h 四类:已知相邻物体与本物体接触面处的温 度t2或热流密度q2
传热学第五版课件完整版_图文.ppt
第一节 基本概念及傅立叶定律
1-1 基本概念:
一、温度场:t=f(x,y,z,τ) 稳态温度场、二维和一维温度场 二、等温面和等温线:
三、温度梯度 :
n为等温面法向上的单位矢量(温度变化率最大的方向)
温度降度:-gradt
四、热流矢量:
1-2 傅立叶定律
——确定了热流矢量和温度梯度的关系
保温材料保温性能的影响因素:
a.空隙度: 过小:保温性能下降(因为非金属的导热系数大于空气的导热系数) 过大:保温性能下降(因为孔隙连通导致孔隙内对流作用加强) b.湿度: 过大:保温性能下降(因为水的导热系数大于空气,且会形成更强烈对流)
第三节 导热微分方程式
研究目标:确定物体内的温度场 研究基础: 导热微分方程式=能量守恒定律+傅立叶定律 研究对象:
b.先并联再串联的计算方法:
两种处理方法结果并不完全相同,但均为合理结果 原因:将二维导热问题简化为一维导热问题,无论采取简化方法, 都必然会产生一定误差
复合平壁导热问题的注意点:
1.区域划分一定要合理,保证每个区域形状完全相同 2.每个单元的热阻必须使用总热阻,不能使用单位面积热阻 3.对于各部分导热系数相差较大的情况,总热阻必须用二维 热流影响的修正系数(教材表2-1)加以修正
第四节 具有内热源的平壁导热
应用领域:混凝土墙壁凝固
研究对象:厚度为2δ的墙壁,内热源强度为qv, 两边为第三类边界,中间为绝热边界, 取墙壁的一半为研究对象建立导热微分方程
常物性时导热微分方程组如下:
积分两次,得:
代入边界条件解出C1和C2,并代入导热微分方程,得到:
三类边界时具有内热源平壁的温度分布:
b. l一定时,m越大,ηf越低
可采用变截面肋片设法降低m
根据肋片效率计算散热量的方法(查线图法):
矩形及三角形直肋的肋片效率
从线图查出肋片效率ηf
环肋的肋片效率
第六节 通过接触面的导热
接触热阻的例子—— 镶配式肋片,缠绕式肋片
接触热阻的形成原因—— 固体表面并非理想平整 接触热阻的概念—— 接触面孔隙间气体导致 两接触面之间存在温差
右图中的六面微元体
根据能量守恒定律: 导入和导出微元体的净热量+微元体中内热源的发热量 =微元体热能(内能)的增加
在一定时间dτ内:
导入微元体的净热量: 导出微元体的净热量:
将微分的定义式:
代入上式
再将傅立叶定律代入,得出: 三个方向导入与导出微元体的净热量:
三式相加,得出: a.导入与导出微元体的总净热量:
必须通过对函数求极值来判断 总热阻的变化规律
对dx求导并令其为0:
从而得出 :
——临界热绝缘直径
a.当dx<dc时,Rl随dx 增大而减小 b.当dx>dc时,Rl随dx 增大而增大
只有在d2<dc时, 才可能存在此情况
需要考虑临界热绝缘直径的场合:
d2较小时 λ较大时 h较小时
应用实例:细管,电线 电线的绝缘层外直径小于临界热绝缘直径时, 可起到散热作用
3.物性参数λ 、 ρ 、c均为常数,稳态温度场:
4.物性参数λ 、 ρ 、c均为常数,稳态温度场,无内热源: 5.物性参数λ 、 ρ 、c均为常数,二维稳态温度场,无内热源: 6.物性参数λ 、 ρ 、c均为常数,一维稳态温度场,有内热源: 7.物性参数λ 、 ρ 、c均为常数,一维稳态温度场,无内热源:
1.瞬态导热: 以采暖房间外墙为例,在某一时刻,墙体某一侧空气
温度突然提高,墙体内部温度分布将随时间呈如下变化。 t
x
t-x坐标系
t-τ坐标系
q-τ坐标系中:
墙体得到的热量(阴影部分面积)——
q-τ坐标系
温度分布变化的三个阶段 不规则情况阶段:温度变化没有共同规律,
温度分布受初始温度分布的影响很大
q=-λgradt W/m2
(负号表示热流矢量的方向和温度梯度的方向相反
)
Baron Jean Baptlste
Joseph Fourier(1768-1830)
在三个坐标轴上热流密度分量的描述
第二节 导热系数
每种物质的导热系数可通过实验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