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析《呼啸山庄》中凯瑟琳的悲剧 (2)

浅析《呼啸山庄》中凯瑟琳的悲剧 (2)

目录摘要 (1)一、凯瑟琳婚姻和爱情的悲剧 (2)二、男权社会压迫下的悲剧 (4)结论 (6)参考文献 (7)致谢.............................................. 错误!未定义书签。

浅析《呼啸山庄》中凯瑟琳的命运悲剧浅析《呼啸山庄》中凯瑟琳的悲剧摘要《呼啸山庄》是英国著名小说家艾米莉·勃朗特的作品,是英国19世纪文学中的一朵奇葩。

小说中女主人公凯瑟琳的爱情悲剧给读者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

本文主要通过论述凯瑟琳的悲剧选择,和英国当时的男权社会状况结合到一起,来剖析和探讨凯瑟琳的悲剧。

关键词:凯瑟琳男权社会悲剧选择叛逆精神凯瑟琳为爱而生,为爱而死。

她爱的真切,不顾一切后果可最终却郁郁而终。

通读小说我深切感受到了女主人公凯瑟琳的娇蛮、任性,她旷世的爱情悲剧牵动着读者的心弦。

凯瑟琳的智慧和美貌让我们欣赏至极;而她的自残、早逝又让我们叹息不已。

在男权社会的压迫下的婚姻和爱情,注定成为凯瑟琳命运中的悲剧。

一、凯瑟琳婚姻和爱情的悲剧凯瑟琳想要获得爱情的自由,可她的悲剧就在于她错误的选择,因为这个错误的选择,她不但没有得到婚姻的幸福,反而还失去了爱情的幸福。

希斯克里夫是老恩肖去利物浦谈生意的时候带回来的一个又黑又瘦的吉普赛小男孩,并给他取了这个名字。

老恩肖的儿子辛德利从希斯克里夫来到家里的那天起,就开始欺负他。

辛德利一直都只把希斯克里夫当成仆人,从来都看不起他。

但老恩肖却格外疼爱希斯克里夫,这种疼爱让希斯克里夫忘记了身份差异,每天和凯瑟琳一起嬉戏、疯闹,渐渐的希斯克里夫和凯瑟琳产生了爱情。

可老恩肖死后,凯瑟琳的哥哥成了家里的新主人。

作为一家之主,他开始处处约束凯瑟琳的行为,用了各种办法想把凯瑟琳变成淑女。

辛德利又把希斯克里夫重新贬为仆人,并且从中百般阻挠凯瑟林和希斯克里夫两人的爱情。

这种男权社会强加给女性的社会观念,拆散了凯瑟琳与希斯克里夫柏拉图似的爱情。

一次意外凯瑟琳闯进了埃德加·林顿的庄园,因为被狗咬伤,凯瑟琳在画眉山庄休养了一段时间。

在这段时间里,凯瑟琳被他们改造的越来越像一个淑女。

于是变成淑女后的凯瑟琳再也不能无条件的容忍粗野、一无所有的下人希斯克里夫。

更不能贬低身份,抛开一切嫁给希斯克里夫。

在这种男权至上社会背景的压迫下,凯瑟琳最终还是选择了妥协。

再加上邻居阔少爷林顿的出现,他对凯瑟琳的爱慕使得凯瑟琳选择了温文尔雅、有钱的绅士埃德加·林顿。

最终抛弃了希斯克里夫嫁给了林顿,成为画眉山庄的女主人。

后来希斯克里夫离家出走,在离家出走后的第三年,他返回了呼啸山庄,这个时候的他已经是一个富翁。

凯瑟琳极其热情的欢迎希斯克里夫的归来,并没有顾及林顿的心情和想法,旧情复燃终于惹怒了埃德加·林顿,三个人最终发生了冲突。

这场冲突又牵连了林顿的妹妹伊莎贝拉,最终导致了凯瑟琳一病不起。

毋庸置疑,凯瑟琳和希斯克里夫是深爱彼此的。

其实凯瑟琳在嫁给林顿之前,就意识到嫁给林顿,其实也和到天堂一样无所谓,天堂不是她的家,她在梦中伤心的哭着要回家,她的家在荒野中间。

嫁给林顿之后,她远离了荒野,就远离了苦苦追寻的自我。

她在灵魂的煎熬、痛苦和绝望中挣扎,经历着自我的分裂与撕扯,一步步滑向疯狂的深邃。

即使在走向疯狂的时候,她也在清醒地意识到自己是一个陌生人的妻子、成了一个流浪汉,一个弃儿……在她已经答应嫁给林顿之后还说过:“我这么爱他,并不是因为他长得英俊;而是因为他比我自己更像我自己,不管我们的灵魂是什么做的,他的和我的是完全一样的。

在这个世界上,我最大的悲痛就是希斯克里夫的悲痛,而且我从一开始就注意,并且互相感受到了。

在我的生活中,他是我最强的思念。

如果别的一切都毁灭了,而且他还留下来,我就能继续活下去;如果别的一切都留下来,而他却给灭了,这个世界对于我就将成为一个极陌生的地方”。

希斯克里夫也发自内心地说过:“我不能离开我的生命而活着!我不能没有灵魂而活着!”希斯克里夫在凯瑟琳死后,疯狂复仇,或许这是凯瑟琳作为一个女性无法做到的。

但我们可以说这或多或少也是凯瑟琳内心隐秘的愿望,希刺克厉夫不仅为自己遭受的屈辱复仇,同样也为死去的凯瑟琳复仇。

复仇充满了血腥味,充满了病态。

凯瑟琳和希斯克里夫的人生中枢即为“情”,他们为情而生,因情复仇,为情而死,最终又为情而追求灵魂的合一。

对他们而言日常生活只有一个情字,别无其它。

而他们如此强烈的爱情,就像暴风骤雨,又如浓烟烈火。

但是,这样轰轰烈烈的爱情依然在爱恨交织中以悲剧而结尾。

在嫁给林顿之后,凯瑟琳多么希望回到过去,“我真希望我是在门外!我希望我又是一个小姑娘,像个小野马似的,鬼神不怕,自由无羁,受了伤就大笑过去,绝不给他们压得发疯!我肯定只要我是在那边山野间的荒野里边,我就会变回我自己。

”嫁给林顿的这个选择进一步加深了凯瑟琳的痛苦,徘徊于希斯克里夫和林顿之间的凯瑟琳承受着鱼和熊掌不能兼得的巨大痛苦。

但是她也清楚,再一次给自己选择的路绝不会有,自我与社会的冲突也不可调和,所以她以绝食的方式选择的自我毁灭,在生下女儿小凯瑟琳后就离开了人世,通过死亡向世人抗争。

最终,怀着对希斯克里夫的爱恋、对社会的憎恨、对命运的无奈,凯瑟琳离开了人世,变成孤寂游荡的鬼魂,在呼啸山庄游荡着。

二、男权社会压迫下的悲剧凯瑟琳在为自己爱情抗争的同时,也在为自己的命运做着抗争。

小说的女主人公凯瑟琳·恩肖是呼啸山庄的小姐,她叛逆、任性并且随心所欲。

凯瑟琳从小就野性十足、倔强大胆,身上充满了反叛精神。

老恩肖死后,就由他的哥哥辛德利掌控了呼啸山庄。

凯瑟琳虽然贵为小姐,但是作为女性,在家庭中除了做乖女儿、乖妹妹,顺从忍让之外,没有任何地位和出路。

结婚前,依附父亲;结婚后,依附丈夫。

辛德利盼望妹妹和林顿联姻,以此来给他门上增光添辉。

而代表理性和财富体面的林顿家族也对她构成了威胁和诱逼。

凯瑟琳的性格是有两面的,她一方面是狂暴、坚强和独立的;可另一方面她又是无奈、脆弱和无助的,在传统习惯势力的穷追猛打之下,她最终还是选择了妥协,因为社会根本不会容许这样的离经叛道,等级秩序和已有的社会规范也不会轻易放过她。

在不同的年代和不同的文化当中,虽然没有地位的男性也会受压迫,但是他们是由于属于某个阶级或阶层的成员而受压迫,而不是因为是男性而受压迫。

女性则不同,除了因为某个阶级或阶层等原因外,还仅仅因为身为女性而遭受压迫。

所以,凯瑟琳所承受着的是来自社会的双重压迫,她不仅享受不到参与社会的权力,还要在经济上依附于男性,在精神上丧失了自我,并且完全认同于父权社会给女性的角色规定。

凯瑟琳在经过一番痛苦挣扎,终于还是在社会的双重压迫下妥协了。

她曾经还天真的以为通过嫁给埃德加·林顿,通过埃德加·林顿的财产可以帮助希斯克里夫摆脱她哥哥的奴役,摆脱屈辱的地位。

可是她不但没有实现单纯美好的愿望,而且把自己也吞噬葬送了。

凯瑟琳的选择应该为希斯克里夫的“恶魔化”或堕落负责任,为林顿家族和恩肖家族的灾难和不幸负责任,可是这个社会没有一个人为凯瑟琳的崩溃和死亡负责任。

在19世纪英国的维多利亚时代,凯瑟琳想要通过婚姻来改变自己命运的愿望是很平常的。

虽然那时的英国已经成为工业大国,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并没有改变女性的依附和从属地位,要么是做苦工、当女仆,一天工作十几个小时,工资却极其微薄;要么是做家庭教师,地位也相当于仆人,不仅收入少,而且毫无尊严。

除此之外,女性没有更好的谋生的职业,因而婚姻成为了她们比较好的谋生手段,把自己交给一个男人,认可自己依附从属的地位,努力做一个“家庭天使”,彻底放逐了自我。

这就是那个时代的女性的生存状态,这就决定了凯瑟琳的选择不会自由,她根本无法从爱情角度去选择婚姻,是社会的习俗和势力为她选择了丈夫。

从小说中我们可以看出她并不是不知道自己灵魂的需求,但是,没有独立经济地位的她只能放弃自我,走向世俗婚姻的道路。

凯瑟琳的悲剧,归根结底还是因为在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下,男性在社会和家庭里都是占主导地位,而女性在社会在家庭中却毫无地位可言,不得不依附于男性。

她们和无产者一样,处于被压迫的社会底层。

因此,婚姻作为女性,找到可以托付终身的男性就显得特别重要了。

所以对于她们来说,金钱、财产、地位则成为女性选择婚姻的主要条件,因为婚姻将是她们最好的归宿。

而作为凯瑟琳这样一个狂野叛逆的女性,想要与社会调和,却没有想到妥协是无济于事的,更没有想到抗争同样是无济于事的,她的命运只能是自我的放逐与毁灭。

这就是一个女性在当时男权社会的生存困境,所以最终导致了凯瑟琳抗争的失败。

结论《呼啸山庄》的笔触直指人性的深处,甚至非理性层面,向我们深刻展示了弱势群体在抗争过程中心灵的变异、人性的扭曲与丧失。

这部小说不仅给我们讲述一个爱情悲剧,更是对女性及其他弱势群体的生存困境和心灵挣扎与变异的深层关注和悲悯。

作者对女主人公悲剧命运的深入挖掘,使这部小说的悲剧主题具有深刻、博大的人类情怀和人性深度。

参考文献[1] 张同乐,毕铭《呼啸山庄》一部具有现代主义意味的小说[J].外国文学研究,1999,(01)[2] 刘再复.性格组合论[M].上海文艺出版社,1986[3] 徐薇.《呼啸山庄》男女主人公性格的双重性[J].昆明:云南财贸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3)[4] 杨静远. 勃朗特姐妹研究[M]. 北京: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5] Emily Bronte, Wuthering Heights.[M].西安:世界图书西安出版公司,1998,(01)[6] 宋兆霖.勃朗特两姐妹全集(第8卷)[M]. 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7] 艾米莉·勃朗特.呼啸山庄[M].陆扬译. 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06[8] 李银河.女性主义[M] :山东人民出版社,2005。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