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析《呼啸山庄》中希斯克利夫的悲剧人生

浅析《呼啸山庄》中希斯克利夫的悲剧人生

浅析《呼啸山庄》中希斯克利夫的悲剧人生摘要:英国女作家艾米莉·勃朗特的《呼啸山庄》塑造了被畸形社会扭曲了人性的希斯克利夫主人公形象。

在深刻分析原作的基础上,揭示了希斯克利夫的悲剧人生既是社会的悲剧又是爱情的悲剧,更是个人性格的悲剧。

关键词:社会爱情性格悲剧艾米莉·勃朗特唯一的小说《呼啸山庄》一直被认为是英国文学史上一部“最奇特的小说”,是一部“奥秘莫测”的“怪书”。

原因在于它一反同时代作品的伤感主义情调,而以强烈的爱、狂暴的恨及由之而起的无情的报复,取代了低沉的伤感和忧郁。

同时,该小说也是一部备受争议的作品,评论界从未停止过对这部作品的关注。

小说中的主人公希斯克利夫那奔腾呼啸的激情,鲜明强悍的爱恨意识以及残酷无情的报复手段深深地吸引着读者,他也成为英国小说史上最为复杂的人物之一,可谓“集人性与兽性于一身”。

希斯克利夫的人生悲剧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即当时的社会阶级压迫,爱情的背叛以及个人性格共同塑造了这样一个复杂矛盾的形象。

(一)社会的压迫《呼啸山庄》讲述的是在英国北方约克郡荒原上两个山庄(呼啸山庄和画眉山庄)里两代人之间的复杂情感纠葛。

在维多利亚时代,财富的分配始终不均,贫富分化非常严重。

人们的生活水平成两极分化,一个社会中存在着天堂与地狱的鸿沟。

于是人们对金钱的追求与膜拜达到了磨灭人性的程度,希斯克利夫正是这样一个被资本主义社会扭曲的灵魂。

他是被呼啸山庄的老主人恩肖先生从利物浦大街上捡回来的一个无名无姓的流浪儿,而他黝黑的肤色使得确认他的民族都相当困难。

这样一个地位低下,身无分文的孩子一到呼啸山庄,就激起了绝大多数人的反对和歧视,他的苦难生活由此开始。

社会地位低下的希斯克利夫在那个时代是注定与幸福无缘的。

到了呼啸山庄之后,希斯克利夫开始就没有受到呼啸山庄众人的欢迎,而恩肖先生对他的疼爱又引起恩肖先生儿子辛德莱对他产生仇恨的敌视心理,因为辛德莱痛恨他夺走了自己父亲和妹妹的爱。

尽管如此,希斯克利夫还是第一次感受到了家的温暖与恩肖先生的宠爱。

更重要的是,现在的希斯克利夫已经不再是那个街头的流浪儿,而是贵族家庭的一员了。

在某种程度上,他的社会地位提高了,生活也有所改善。

如果这种情况一直持续下去,那么希斯克利夫很可能就不致于复仇,悲剧也不会发生。

但是恩肖先生死后,外出读书的辛德莱回来作了山庄的主人,终于找到机会开始发泄对希斯克利夫的宿怨。

[1]不仅在身体上折磨他——强迫他像佃农一样劳动,甚至早起晚歇、从不间断,动不动就给他一顿鞭打,还进一步在心理上压抑他,剥夺他受教育的权利,禁止他接近书本,最终扑灭了他的求知欲望。

希斯克利夫就这样在羞辱、嘲讽和敌意中慢慢长大,他的性格变得越来越孤僻,越来越不近人情,仇恨在他的心中积淀。

希斯克厉夫作为平常的人,得不到家庭成员的尊重,就连最基本的精神需求都得不到满足,日积月累形成人格方面的缺失,他才会成为恶魔式的人物。

同时也为他后来的疯狂行为埋下了复仇的种子。

从而使他的人生第一次走上歧途。

(二)爱情的背叛希斯克利夫在呼啸山庄的生活中,恩肖夫人讨厌他,辛德雷歧视他,只有年幼的凯瑟琳喜欢他、亲近他,两人成为一对青梅竹马难舍难分的好伙伴,他们共同反抗“暴君”辛德莱。

凯瑟琳在一本书上的空白页上写道:“谁要辛德莱做我们的家长!他对希斯克利夫可凶哪——希和我要反抗了——今天晚上我们要进行第一步。

”[2](P22)在反抗“暴君”辛德莱的过程中,他俩的爱飞快地发展着。

凯瑟琳以整个灵魂爱着希斯克利夫,而在希斯克利夫心目中,凯瑟琳的爱是他的唯一支柱,是他那并没有多少欢乐的生命中唯一的慰籍,是他生命中的太阳光。

希斯克利夫对凯瑟琳的爱是激烈而疯狂的。

当他听到凯瑟琳答应了林敦的求婚后,便愤然出走。

在这个世界上凯瑟琳的爱是希斯克利夫的唯一,在呼啸山庄备受虐待的时候,因为有凯瑟琳及她的爱,他坚强地忍受着一切,顽强地生存下来,日子虽不好过,但他有着完整的自我和完整的世界。

失去凯瑟琳,使希斯克利夫失去自我,不再是完整的自我,也使希斯克利夫失去了赖以生存的生命之源。

他认为林敦即使“凭他那瘦小可怜的身子,即使拚命地爱,爱上80年也抵不上我1天的爱”。

在希斯克利夫出走的那个晚上,凯瑟琳对纳莉的一番话足以让人感受到把他们分开是多么地残忍:“在我的生活中,他是我思想的中心。

如果别的一切都毁灭了,而他还留下来,我就能活下去;如果别的一切都留下来,而他却给消灭了,这个世界对于我将成为一个极陌生的地方。

”[2](P105)把他们拆开,正象耐莉所说,“这足以使一个圣人变成魔鬼”[2](P81),“他原本就内向的性格过分地变成了近乎愚蠢的孤癖”。

如果说希斯克利夫后来真成了一个“魔鬼”,这就是其中一个原因。

知道凯瑟琳死了的消息后,希斯克利夫像一个木头人似地呆呆的站在那儿,不由自主地浑身颤抖,连手指尖也在发抖。

他发出了悲痛的呻吟:“她在哪儿?……只是别把我撇在这深渊里,叫我找不到你!啊,上帝,这可是说都说不清呀!我不能丢了我的生命而活着呀!我不能丢了我的灵魂而活着呀!”[2](P218)希斯克利夫把凯瑟琳的爱当作自己的生命和灵魂。

他不能忘记她,什么都可以叫他想起她来。

地板、树木、空间、云朵,处处都嵌有她的影子,白天黑夜都出现在他眼前,整个世界成了一个可怕的纪念馆。

她是存在过的,可他却失去了她!当凯瑟琳经受不住内心的激烈冲突而死去时,他甚至打开死去爱人的坟墓,拥抱着她的尸体以至于想与爱人灵魂合一而求死。

希斯克利夫在凯瑟琳死后,把凯瑟琳的小金匣打开,扔掉了嵌在里面的林敦的头发,把自己的一绺黑发装了进去。

他还到凯瑟琳的墓地把凯瑟琳的棺木一边敲松,又盖上了土;不是靠林敦那边,等到埋葬希斯克利夫自己时留条缝,好让他悄悄溜出去……等到林敦到他们那儿来时,他已分不清他们俩哪个是哪个了。

死去的恋人凯瑟琳不时出现在他的幻想之中,在凯瑟琳死后的20年里,她的灵魂一直都在希斯克利夫的房子外面的荒野上不断地徘徊、游荡、哭泣,不停地呼喊着希斯克利夫。

“悲惨的呼喊声和哀叫声”日日夜夜从没有间断:“我回家来了!我在旷野上走迷路了!已经20年了,我已经做了20年的流浪人了!”[2](P29)痛苦、凄厉的喊声动人心魄。

当希斯克利夫听到洛克乌先生说做梦看到凯瑟琳的鬼魂时,他迫不及待地上了床,扭开窗子,一边开窗,一边涌出压抑不住的热泪,“凯蒂,来吧!啊,来吧,再来一次!啊!我的心爱的!”[2](P33)由此,我们可以感受到希斯克利夫巨大的悲痛和真挚的情感。

在这个世界上,凯瑟琳的爱已是希斯克利夫的唯一。

他爱凯瑟琳,他为了获得爱的权利和地位,希斯克利夫可以忍心离开爱人去他乡孤独奋斗3年;他可以连续几晚通宵达旦地守候在凯瑟琳的窗前;他可以成天不吃不喝地呆在房间里呼唤心上人的名字,为她祈祷祝福;他甚至几乎疯狂地用双手去刨已死去多年的情人的坟墓,只因为强烈的想念缠绕得他夜不能寐;他甚至贿赂教堂司事,算计要在他自己死后,将埃德加的尸首从凯瑟琳身边抽出来。

假如别的东西都没了,希斯克利夫还拥有凯瑟琳对他的爱,那他还能继续活下去,但假如没有了凯瑟琳的爱,那希斯克厉夫就真的是一无所有了。

他以往的生活已经忍受了太多的屈辱,是爱情给了他承受的力量。

如果说辛德莱以往对他的虐待在他的心中埋下了仇恨的种子,那么,失去凯瑟琳的爱情引爆这仇恨的导火索,也是导致他人性扭曲的直接原因。

最心爱的人的背叛则把他推入了绝境,使他成为疯狂的复仇者,他以复仇的方式和变态的行为去追忆心灵深处的爱情,去寻找那失去的另一半“灵魂”。

然而,疯狂的复仇行为及结果并没有让他得到满足,于是,他也向凯瑟琳一样走向了死亡。

在这里,“爱”统治者一切,正是受挫折的“爱”驱使着希斯克利夫干下一个接一个暴行。

(三)自身的性格性格决定命运。

造成希斯克利夫的悲剧命运的根本原因则是其个性。

希斯克利夫是一个粗野、暴躁、充满野性和精力充沛的孩子。

当他被带到呼啸山庄时,他被那里苍茫的草原、粼粼的岩石和光秃的石屋深深地吸引。

他与老恩肖的女儿凯瑟琳趣味相投,他们都是风暴之子。

两人最开心的事就是冒着呼啸的暴风雨,赤着脚在荒芜的原野上奔跑。

希斯克利夫自幼在呼啸山庄这个荒蛮古远、与世隔绝的荒原中自然形成一种充满原始野性的狂野不羁、执迷粗暴的个性。

这一个性决定了他的情感宣泄方式有如荒原上的暴风雨呼啸而来,势不可挡。

他永不屈服,有着惊人的忍耐力。

老恩肖的儿子辛德莱恨他折磨他,但每次他都以极大的承受力来忍受。

他挨着辛德莱的拳头,不眨一下眼,也不掉一滴泪。

他异乎寻常的忍耐力使他后来的报复更疯狂、更残忍。

他把自己和凯瑟琳的爱情、自尊心、人格视为生命,当爱被抢夺、自尊心被摧残、人格被侮辱时,这一切刺痛了他偏激的心灵,形成一种近乎变态的心理。

这促使他把满腔仇恨倾泻到恩肖和林顿两家人身上,以眼还眼,以牙还牙;用虐待回报虐待,用邪恶报复邪恶,把压迫和侮辱他的人曾用过的手段变本加厉,甚至将复仇扩大到两家孩子的身上。

他感到绝望、悲痛,于是自私残忍、无情。

他疯狂地复仇,人性逐步走向毁灭,同时,也要毁灭别人的人性。

的确,希斯克利夫的复仇是可以理解的,换了任何一个人都会有复仇的想法,毕竟没有什么比因贫穷而丧失尊严、丧失爱情更让人悲愤的了。

人类的原始天性如果没有受到理性的驾驭和文明的修葺,它一旦爆发,必然是盲目、极端、非理性的,其破坏力是惊人的,甚至可以毁灭一切。

遭到凯瑟琳背叛后的希斯克利夫,其原始野性的爆发,使他陷入一种疯狂恣肆的状态之中而不能自已,其性格之阴暗、变态、残暴、疯狂,远远超越了读者所能忍受的程度。

希斯克利夫由爱到恨,变成了一个人性扭曲的、行为变态的、野蛮残酷的人。

从某种意义上说,希斯克利夫对呼啸山庄和画眉山庄的复仇是向那个无情社会的强烈控诉!如果没有那个畸形社会所带来的不平等,所带来的对贫穷的鄙视,又怎会形成他倔强而残忍的个性?如果没有他倔强而残忍的个性,又怎会导致他疯狂的复仇?由此可见,希斯克利夫正是这样一个被资本主义社会所扭曲的灵魂,他的扭曲性格的形成是当时社会摧残的结果。

他的悲剧是社会的悲剧,也是爱情的悲剧,更是他个人性格的悲剧。

希斯克利夫从一个具有诸多人性美德的少年到遭受伤害后扭曲了人性的疯狂复仇者,经历了人性美好到人性扭曲,又到人性复归的过程。

希斯克利夫性格的演变,表明了当时社会等级观念与偏见对人性的伤害。

具有叛逆精神和自由思想的艾米丽,通过主人公希斯克利夫的悲剧,对当时丑恶的社会现象、世俗偏见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从而达到鞭挞时弊,开人心智的目的。

参考文献:[1]赵秦会,刘洪泉.一颗备受煎熬的心———浅谈呼啸山庄中的人物希斯克利夫[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 (1)[2]艾米莉·勃朗特.呼啸山庄[M].杨苡,译.江苏:江苏人民出版社,1980.。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