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经脉(4)原文
经脉(4) 【注释】[1]心系就是指心脏与其他脏腑相联系的脉络。
[2]锐骨就是指掌后尺侧部隆起的骨头。
[3]嗌干嗌,音易,就是指食道的上口。
嗌干,就是指食道上口之咽喉部有干燥的感觉。
[4]臂厥就是指因手臂的经脉之气厥逆上行而导致的病证。
【白话解】心的经脉手少阴经,起始于心中,从心出来以后就联属于心的脉络,然后就向下贯穿横膈膜,而联络于与本经相表里的脏腑--小肠腑;它的支脉,从心的脉络向上走行,并挟行于咽喉的两旁,此后再向上行而与眼球连络于脑的脉络相联系;它直行的经脉,从心的脉络上行至肺部,然后再向下走行而横出于腋窝下,此后再向下沿着上臂内侧的后缘走行,且循行于手太阴肺经和手厥阴心包络经的后方,一直下行而至肘内,再沿着前臂内侧的后缘循行,直达掌后小指侧高骨的尖端,并进入手掌内侧的后缘,再沿着小指内侧到达小指的前端,而与手太阳小肠经相衔接。
手少阴心经之经气发生异常的变动,就会出现咽喉干燥,头痛,口渴而想要喝水等症状,这样的病证就叫做臂厥证。
手少阴心经上的腧穴主治心脏所发生的疾病,其症状是眼睛发黄,胁肋疼痛,上臂及下臂的内侧后缘处疼痛、厥冷,掌心处发热、灼痛。
治疗上面这些病证时,属于经气亢盛的就要用泻法,属于经气不
足的就要用补法;属于热的就要用速针法,属于寒的就要用留针法;属于阳气内衰以致脉道虚陷不起的就要用灸法;既不属于经气亢盛也不属于经气虚弱,而仅仅只是经气运行失调的,就要用本经所属的腧穴来调治。
属于本经经气亢盛的,其寸口脉的脉象要比人迎脉的脉象大两倍;而属于本经经气墟弱的,其寸口脉的脉象反而会比人迎脉的脉象小。
【原文】小肠手太阳之脉,起于小指之端,循手外侧上腕,出踝[1]中,直上循臂骨下廉,出肘内侧两筋之间,上循牖外后廉,出肩解[2],绕肩胛,交肩上,入缺盆络心,循咽下膈,抵胃属小肠;其支者,从缺盆循颈上颊,至目锐眦,却入耳中;其支者,别颊上颐[3]抵鼻,至目内眦,斜络于颧。
是动则病嗌痛颔[4]肿,不可以顾,肩似拔,牖似折。
是主液所生病者[5],耳聋目黄颊肿,颈颔肩脘肘臂外后廉痛。
为此诸病,盛则泻之,虚则补之,热则疾之,寒则留之,陷下则灸之,不盛不虚,以经取之。
盛者人迎大再倍于寸口,虚者人迎反小于寸口也。
【提要】本段介绍了小肠经的循行路线,所属之是动病、所生病,以及其经气盛、经气虚时的症状表现和治疗方法。
【注释】[1]踝即指手腕后方尺侧部隆起的骨头。
[2]肩解就是指肩关节后面的骨缝。
[3]颛音拙,是指眼眶下的部位,其中还包括彭骨所连及的上牙床的部位。
[4]颔音汗,指下颌骨正中下方的空软部位,即平常所说的下巴
颏。
[5]是主液所生病者小肠为受盛之官,承接胃所腐熟醛水谷,并泌别清浊,使其精华营养全身,其糟粕归于大肠,其水液归于膀胱。
小肠有病,则水谷不分,清浊难别。
是故小肠可以调节水液的产生,而其所络属的经脉--小肠经也就可以调治水液方面所发生的病证。
【白话解】小肠的经脉手太阳经,起始于手小指外侧的末端,沿着手夕的后缘循行而向上到达腕部,并出于腕后小指侧的高骨,由此再沿着前臂尺骨的下缘直行而上,出于肘后内。
侧两筋的中间,再向上沿着上臂外侧的后缘,出于肩后的骨缝处,绕行肩胛部,再前行而相交于肩上,继而进入缺盆,深人体内而联络于与本经相表里的脏腑--心脏,此后再沿着食管下行并贯穿横膈,到达胃部,最后再向下行而联属于本经所属的脏腑--小肠腑;它的一条支脉,从缺盆部分出,沿着颈部向上走行而到达颊部,再从颊部行至外眼角,最后从外眼角斜下而进入耳内。
它的另一条支脉,从颊部别行而出,走向眼眶下方,并从眼眶下方到达鼻部,然后再抵达内眼角,最后再从内眼角向外斜行并络于颧骨,而与足太阳膀胱经相衔接。
手太阳小肠经之经气发生异常的变动,就会出现咽喉疼痛,颔部发肿,颈项难以转动而不能回顾,肩部就像在被人拉拔一样紧张疼痛,上臂部就像已被折断一样剧痛难忍等症状。
手太肠经上的腧穴主治液所发生的疾病,其症状是耳聋,眼睛发黄,面颊肿胀,以及颈部、颔部、肩部、上臂、肘部、前臂等部位的外侧后缘处疼痛。
治疗上面这些病证时,属于经气亢盛的就要用泻法,属于经气不
足的就要用补法;属于热的就要用速针法,属于寒的就要用留针法;属于阳气内衰以致脉道虚陷不起的就要用灸法;既不属于经气亢盛也不属于经气虚弱,而仅仅只是经气运行失调的,就要用本经所属的腧穴来调治。
属于本经经气亢盛的,其人迎脉的脉象要比寸口脉的脉象大两倍;而属于本经经气虚其人迎脉的脉象反而会比寸口脉的脉象小。
【原文】膀胱足太阳之脉,起于目内眦,上额交巅[1]其支者,从巅至耳上角[2]其直者,从巅入络脑,还出别下顶,循肩膊[3]内,挟脊抵腰中,入循膂[州,络肾属膀胱其支者,从腰中下挟脊贯臀,入膪中其支[4]者,从膊内左右,别下贯胛,挟脊内,过髀枢[5],循髀外从后廉下合膪中,以下贯踹内,出外踝之后,循京骨[6],至小指外侧。
,是动则病冲头痛,目似脱,项如拔,脊痛腰似折,髀不可以曲,膪如结,踹如裂,是为踝厥[8]。
是主筋所生病者[9],痔疟狂癫疾,头囟嘲项痛,目黄泪出鼽衄,项背腰尻[10]膪踹脚皆痛,小指不用。
为此诸病,盛则泻之,虚则补之,热则疾之,寒则留之,陷下则灸之,不盛不虚,以经取之。
盛者人迎大再倍于寸口,虚者人迎反小于寸口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