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期中测试卷(含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期中测试卷(含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期中测试卷卷I(选择题)一、选择题(每题 2分,共计60分)1.国家统一始终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

下列结束长期分裂局面、实现国家统一的四个封建王朝,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①秦朝②隋朝③西晋④元朝A.②①③④B.①④②③C.①③②④D.③①②④2.“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中“河”的中心就是现在的()A.北京B.洛阳C.杭州D.南京3.美国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古代中国创立了世界上最早的考试制度,这一考试制度使中国的行政提高了效率,增强了稳定性。

“这一考试制度”指的是()A.世袭制B.郡县制C.科举制D.行省制4.唐太宗说:人要照见自己,一定要有明镜;皇帝想要知道自己的过错,一定要借助忠臣。

因此他()A.重视教育B.倡导节俭C.轻徭薄赋D.虚心纳谏5.唐玄宗统治前期,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唐朝进入全盛时期。

史称()A.“文景之治”B.“光武中兴”C.“贞观之治”D.“开元盛世”6.乾陵武则天陵墓前立有著名的“无字碑”,传说是武则天想让后人来评定自己的功过是非。

以下对她的评价不正确的是()A.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B.励精图治,使唐朝进入贞观盛世C.重用人才,重视发展生产D.改国号为周7.“水车如纺车,以细竹为之,车首之末,缚以竹筒,旋转时,低则舀水,高则泻水”。

上述史料介绍的农用工具应该是()A.纺织工具B.灌溉工具C.交通工具D.耕作工具8.下列工具由唐代农民改进而成的是()9.下列属于两宋时期豪放派词人的是()①苏轼②李清照③辛弃疾④陆游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③10.隋唐时期的一系列制度和技术创新为社会发展注人活力,铸就当时的繁荣时代。

隋唐时期的制度和技术创新是()①曲辕犁和筒车②科举制③行省制度④雕版印刷术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11.万国尽征戍,烽火被冈峦。

积尸草木腥,流血川原丹”这是杜甫在《垂老别》一诗中描绘的安史之乱造成的惨状。

下列关于安史之乱说法正确的是()A.使得唐朝的中央集权得到加强B.使唐朝的藩镇割据局面得到缓解C.是由黄巢和部将史思明发动D.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12.宋太祖为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采取什么措施?()A.设通判B.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C.重文轻武政策D.分化事权13.澶渊之盟在客观上所起的重要作用是()①削弱了契丹势力②维持了辽宋之间的和平关系③辽宋之间开展了经济文化交流④消除了民族矛盾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③14.下列五代、辽、宋、夏、金时期民族政权对立示意图,正确演变顺序是()A.①②③④B.④②③①C.③④①②D.①③④②15.概括归纳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请概括归纳我国古代辽、宋、夏、金时期最显著的阶段特征。

这一时期的阶段特征是()A.统一的多民族国家B.诸侯争霸C.民族政权并立D.中华文明的起源16.“自秦以下,文莫盛于宋。

”出现这种历史现象主要是由于()A.实行重文轻武的国策B.独尊儒术C.始设进士科D.统一文字17.宋辽之间、宋夏之间、宋金之间“议和”的不同点是()A.结束了双方大规模的战争状态B.客观上有利于双方和平相处C.宋朝要向它们交纳岁币D.导致南北对峙局面正式形成18.“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体现哪位南宋抗元将领的崇高气节()A.文天祥B.韩世忠C.寇准D.李纲19.北宋时兴起,后来成为我国著名瓷都的是()A.杭州B.开封C.景德镇D.南京20.“朝廷……实仰东南财富”;“丝、棉纺织业、造纸业中心及对外贸易港口多集中在南方”;“苏湖熟,天下足”。

这些现象最早出现在()A.南北朝时期B.隋唐时期C.两宋时期D.明清时期21.宋朝时,我国造船业发达的城市是()A.广州和泉州B.泉州和杭州C.杭州和刘家港D.广州和浏家港22.“□□的统一,结束了300多年来几个政权并立的局面,成为中国历史上疆域最为辽阔的朝代。

”“□□”处应填写()A.隋朝B.唐朝C.元朝D.明朝23.元朝是我国第一个统一全国的少数民族政权,下列事件发生在元朝的是()①铁木真统一蒙古②回族形成③建立行省制度④经济重心南移A.①②B.②③C.②④D.①③24.“夫外之郡县,其朝廷远者,则镇之以行中书省。

”这反映出元朝为有效统治全国而创立了()A.分封制B.郡县制C.行省制D.内阁制25.成绩思汗被毛泽东誉为“一代天骄”,被美国《华盛顿邮报》评选为“千古风云第一人”下列各项活动属于成吉思汗的业绩的是()①统一蒙古各部②建立蒙古政权③发动大规模扩张战争④定国号为“元”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26.元朝中书省的职能是()A.负责全国的军事事务B.掌管全国的监察事务C.负责全国的行政事务D.掌管全国的财政事务27.宋朝时期,随着城市的繁荣,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市民的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

东京城内出现了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称为()A.市B.勾栏C.瓦子D.邸店28.史学地位与《史记》比肩,书名来源于“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这部编年体通史巨著是()A.《汉书》B.《资治通鉴》C.《三国志》D.《左传》29.美国学者罗兹•墨菲在《亚洲史》中说:“在许多方面,宋朝在中国都是最令人激动的时代,它统辖着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创新和文化繁盛期。

”以下科技发明属于宋代的是()①发明活字印刷术②改进造纸术③指南针应用于航海④火药的发明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30.我国发明的火药最早应用于军事,下列战争中不可能使用火药武器的是()A.隋末农民起义B.蒙古军队灭金的战争C.南宋将领抗击金军的战争D.文天祥抗元的战争卷II(非选择题)二、组合列举题(每题2分,共6分)31.(1)两宋时期,政府鼓励海外贸易所设立的机构是_________。

(2)宋太祖为了分知州的权力,采取的措施是在各州府设置__________。

(3)___________和马致远、郑光祖、白朴被称为“元曲四大家”。

三、辨析改错题(每题2分,共8分)32.(1)北宋时的沈括,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错误:________________ 改正:_________________(2)玄奘西游天竺并以亲身经历写成《西游记》,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

错误:________________ 改正:_________________(3)唐玄宗重用敢于直言的魏征,以帮助自己明是非、知对错。

错误:______________ 改正:________________(4)西夏是由契丹族建立的少数民族政权,定都在兴庆府。

错误:______________ 改正:_________________四、材料分析题(共26分)33.七年级某同学以“隋唐在历史上的贡献”为主题,通过网络等手段搜集到以下资料,设计出相关问题,请你与他一起进行探究。

材料一:材料二:公元6世纪80年代,在结束了200多年的分裂局面后,中国又一次走向统一,同时中国也迎来了一个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1)材料一中,大运河的起止点,①②分别是?(2分)(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大运河的开通有何作用?(3分)(3)唐朝时与很多国家友好往来。

列举与日本、与天竺友好交往事例各一例(2分)(4)请写出两例隋唐时期因重视“德治”而出现的盛世局面名称。

(2分)34.秦汉时期,我国的经济重心在北方,到了两宋时期,我国古代经济格局出现重大变化。

阅读材料,同答问题:材料一:苏湖熟,天下足。

﹣﹣南宋谚语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宋史》材料二:(1)材料一反映了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什么现象?(2分)(2)材料一反映的这种经济现象最终完成是在哪个朝代?(1分)(3)材料二“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什么货币?(1分)出现在何地?(1分)(4)宋代的现代化程度令人惊叹,请列举一例宋代令人惊叹的表现?(2分)35.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是一个国家繁荣富强的必要前提和重要保证。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材料二:元朝的统一给各族人民相互交往和学习提供了有利的环境。

当时,许多阿拉伯人、波斯人迁入中国,同维吾尔、蒙、汉等民族逐步融合,形成一个新的民族。

—摘自七年级下册课本材料三:(1)材料一体现了唐太宗怎样的民族政策?试举一例加以说明。

(2分)(2)材料二中元朝是由哪个少数民族建立的?元朝的建立者是?(2分)(3)元朝时,形成的新的民族是什么民族?(1分)(4)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元朝时,在中央设置了哪一机构进行统辖?(2分)(5)分析材料二、材料三,说出我国古代各民族之间关系的发展趋势?(1分)归纳促成这种趋势的原因(基本因素)有哪些?(至少答出两点)(2分)参考答案:31.(1)市舶司(2)通判(3)关汉卿32.(1)错误:沈括改正:毕昇(2)错误:西游记改正:大唐西域记(3)错误:唐玄宗改正:唐太宗(4)错误:契丹族改正:党项族32.(1)①:涿郡②:余杭(2)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3)鉴真东渡日本__玄奘西行天竺_(4)_开皇之治__;贞观之治_;开元盛世_34.(1)经济中心南移(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2)南宋(3)纸币;四川_(4)世界上最早的纸币诞生、造船业领先世界、活字印刷术发明等35.(1)开明;文成公主入藏(2)蒙古族;忽必烈(3)回族(4)宣政院(5)民族交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