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灵璧县禅堂中学曹一翔一、教材分析在质量守恒定律中,教材不是从定义出发,把质量守恒定律教给学生,而是首先提出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质量同生成物的质量之间存在什么关系的问题,让学生思考,然后通过作出假设、实验探究、交流讨论、得出结论等探究方法,设计并实施一些实验方案,指导学生观察、思索,使学生从自己亲身观察到的事实中,经过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思考,得到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一规律。
然后教材又给出了【实验 5-1】、【实验 5-2】两个实验,比较反应前后质量变化情况,并讨论发生变化的原因,进而较深刻地认识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结合前面的教材的学习,为进一步学习化学方程式埋下了伏笔,质量守恒定律的教学能够让学生从原理上理解化学方程式,为以后化学方程式的学习以及有关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打下理论基础。
二、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教学理念】:将科学探究作为教学的突破口,将“以知识为本”的传统教学转移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课程目标融为一体的化学教学价值观。
在整个过程中,教师作为教学的组织者,提供一个探究方向;作为教学的促进者,为学力较低同学提供必要的帮助;作为教学的合作者,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和动手实践中。
教学方式】:采用小组为单位的合作学习机制。
采取“科学探究”的教学方式,具体采用“问题情景导入一一讨论猜想一一提出假设一一设计验证方案一一实验验证一一得出结论(质量守恒定律的涵义)一一多媒体课件微观演示,从微观解释质量守恒定律一一拓展反思、迁移应用”的课堂思路。
使每一个学生都是“动脑、动手、动口耳”地学习知识,采用口头交流的方式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评价同学、评价探究方案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2)从微观角度分析在一切化学反应里质量守恒的本质原因。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自己设计的实验方案,动手实验,初步培养学生定量研究化学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科学实验研究的方法增强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2)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3)在小组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学习与他人合作共同学习。
四、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质量守恒定律的涵义及其运用;教学难点: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解释和迁移应用。
五、教学方法:激励情趣、实验探究、逻辑推理、拓展练习六、教学用品1、多媒体课件;2、仪器:托盘天平、锥形瓶、烧瓶、镊子、坩埚钳、酒精灯、石棉网3、药品:白磷、铁钉、硫酸铜溶液、氢氧化钠溶液、盐酸、碳酸钠、镁条、蜡烛。
【激励】老师给大家来讲一个故事,故事发生在1756年的某一天,俄国化学家罗蒙诺索夫[展示图片]在实验室里做实验,他把锡放在密闭的容器中煅烧,看见生成了白色的物质,他突然想起来,我干吗不来称一下容器和容器里物质的质里呢?这不称不要糸,一称不得了,一个伟大的定律诞生了。
他发现在煅烧前后总质量并没有发生变化,经过反复的实验,都得到同样的结果,于是,他认为在化学反应中物质的总质量是守恒的。
可惜的是,这一发现当时并没有引起科学家的重视,直到1777年,法国的化学家拉瓦锡[展示图片]做了类似的实验,也得到了同样的结论,这一定律才获得了公认。
认真倾听引用化学史资料创设学习情景。
【分析】学生思考,同组议论。
学生培养学老师就上面的资料提出两个问题:进行表达,得出结论。
生合作1、他们的研究工具是什么?1、研究工具是天平;学习,以2、他们的研究对象是什么?2、研究对象是化学反应及进行前的质量和化学反应语言表后的质量。
(有些难度,达的能教师加以引导)力。
【师】“真金不怕火炼”,真理要经得起实探究课题:化学反应前的质培养学践考验的。
今天我们要沿着两位科学家的足量和化学反应后的质量关生敢于迹,对化学反应的质量关系进行研究;我们系。
提出问要亲自验证质量寸恒疋律。
课题研究的条件:教师给以题的能【板书】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提示和界定,“在密闭的容力。
提出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器中”问题需请同学们提出今天的研究问题。
【ppt投要“想象影】“在密闭环境中进行实验,化学反应前、化学反应后各物质质量总和的关系。
”与创造”情景引入分析资料提出问题(3)制 定 实 验 方 案 【师】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因此,在 实验前我们应制定计划,同学们可参照课本 90页【活动与探究】,设计出实验方案。
今天我们的研究工具主要是托盘天平,请 同学们想一下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然后制 定本次实验方案。
分 组 实 验 探 究【师】“凡事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实验” 把全班同学课前分成 9个小组,其中每 个小组为一个大组,一个大组分别完成一个 探究实验;本节课教师提供三个探究实验。
分别是: 【投影】 (1) (2)白磷的燃烧;铁钉放入硫酸铜溶液中;硫酸铜溶液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中学生分组讨论,相互补充得 出: 主要实验步骤:1、 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 平衡;2、 称量反应前各物质质量 总和;3、 使反应发生;4、 称量反应后各物质质量 总和;5、 比较反应前后各物质质 量总和的关系。
实验记录表实验探究,记录实验现象, 完成表格填空。
(学生分三个大组,九个小 组,分别做三个实验)制定实 验计划, 注意托 盘天平 的使用。
培养动 手能力、 观察能 力,严谨 的治学 态度。
教师让学生按照三个表格完成三个实验的表达交流。
教师引导,最终用归纳总结的方法得出结论。
表达交流一宀k J左:硫酸铜与铁钉;右:硫酸铜与氢氧化钠方案一白磷的燃烧反应前质量103.2g反应后质量103.2g反应现象白磷燃烧,产生浓重的白烟,气球开始膨胀,随温度降低,气球恢复原状二组:方案二铁钉+硫酸铜反应前质量80.7g反应后质量80.7g反应现象溶液由蓝色变为浅绿色,铁钉上有红色物质生成三组:方案三硫酸铜+氢氧化钠反应前质量99g反应后质量99g反应现象有蓝色絮状沉淀生成一组:得出结论笔记,理解含义【板书】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针对于化学反应多媒体解释展示精心准备的多媒体(Flash)课件, 从微观角度演示化学反应的过程一一化学反应中,分子破裂,原子重新组合。
以氧化汞分解或者以水分子的形成和通电分解为例。
形象比喻:班内同学调换座位,班级组成没有变化,形象比喻化学反应的质量守恒定律。
理解:化学反应变化的实质是原子重新组合。
原子种类、原子数目没有变化,所以化学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化。
通过比喻深刻理解。
理原时学应最解子化反的小微粒,【板书】原因: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均没有改变。
教师在做演示实验:Na2CO3和HCI反应。
首先让学生进行猜测,并记录。
同学深入思考,合理表达;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更深入。
拓展反思反应文字表达式碳酸钠+盐酸7氯化钠+水+二氧化钠反应前质量90g反应后质量86.7g反应现象剧烈反应,有大量气泡生成要求同学对反应现象做出解释。
同学们的猜测和实验事实有反差。
镁带的燃烧实验。
拓展反思反应文字表达式反应前质量反应后质量反应现象40g(有石棉网)38.9g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白光,生成大量的烟首先让学生用质量守恒定律进行猜测,并记录。
【练习11 .a克KClO 3与b克的MnO2混则升O2 的质量合后,充分加热,得剩余固体c克,氧气的质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克,KCI为针对两次拓展反思实验的二次反差深刻反思,并用科学探究的方法,从注重实验事实出发给与解释。
建立化学反应的微粒观。
质量守恒定律的外延从封闭体系到开放体系。
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注重严谨的科学态度。
迁移应用【练习21 .嫦娥一号卫星实现了中国人几千年的探月梦,在运载卫星升空的火箭推进剂中装有液态肼(用X来表示)和液态双氧水(H2O2),它们混合时的反应方程式为:2H2O2+X==N 2+4H2O,则肼(X )的化学式为:()A. N2H6B. N2H4C. NH2D. N2H4O2学生思考、讨论、交流、回答培学的析理力解问养生分推能和决题能力七、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 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原子的种类不变、 原子的数目不变 原子的质量不变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原子的重新组合一、 内容: 总和。
二、 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