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中语文_写作 写人要抓住特点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语文_写作 写人要抓住特点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写人要抓住特点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文章”的本义。

2、掌握人物描写的基本格式
3、围绕主题,进行描写
二、文与章
青与赤谓之文,赤与白谓之章。

――《周礼·考工记》注
文,错画也,象交文,今字作“纹”。

——《说文解字》
文章:错杂的色彩或花纹。

孔子曰:“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杜甫:语不惊人死不休。

贾岛: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三、人物描写的格式
(一)基本格:人+话
——杜小康居然说:“我不去放鸭了,我要上岸回家……”
(二)迭加格
1、一次迭加格:人+动作+话
——杜雍和从儿子手中接过还有点温热的蛋,嘴里不住地说:“下蛋了,下蛋了……”
2、二次迭加格:人+动作+表情+话
——杜小康惊喜地跑过去捡起,然后朝窝棚大叫:“蛋!爸!鸭蛋!鸭下蛋了!”
3、三次迭加格:人+动作+表情+心理活动+话
——现在,占据杜小康心灵的全部是前方:还要走多远?前方是什么样子?他盘腿坐在船头上,茫然地望着一片水。

(三)强调格
1、表情强调
她笑得两个眼睛变成两弯月牙儿,嘴角上翘化为优美的弧线,深深的酒窝盛满她的快乐,爽朗的笑声银铃一般传入周围人的耳朵,惹得人也不禁想跟着她一起笑。

2、动作强调
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支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

四、练笔
1、周一上课,我却忘了带语文书和作业本。

老师告诉我,妈妈在校门口等我。

我跑过去,妈妈把课本和作业递给我说:“以后可别再忘了。

”我高兴地说:“妈妈,你来得太及时了,谢谢你!”然后我跑回了教室。

要求:你能让我更美丽吗?
2、下雪了,我很高兴。

学情分析
初中作文以记叙文为主,辅以其他文体。

记叙文写作上经常出现中心不突出、语言不鲜活、描写不细致、结构不清晰、条理不清楚、内容不丰富、记事不清楚、感悟不深刻、材料不新鲜、感情不真挚等问题。

一方面是因为学生平时对生活观察不够敏锐,积累素材不够多,也缺乏感悟。

另一方面,是因为学生没有找到合适的方法和技巧,处于一种无序、无法的茫然状态。

再者,就是老师没有对记叙文写作教学做系统研究并采用适宜的作文教学方法。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初中学段的写作目标:“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

写记叙文,做到内容具体;写简单的说明文,做到明白清楚;写简单的议论文,努力做到有理有据;根据生活需要,写日常应用文。


可见,会写、写好记叙文是学生的语文学习任务之一。

学生在写记叙文时要达到中心突出、内容丰富、感情真挚、条理清楚、结构完整、材料鲜活、详略得当、文从字顺、感悟合理等。

以范例为引导,让学生在欣赏范例中借鉴迁移,达到学以致用、举一反三的效果。

本课通过三个目标,让学生掌握人物描写的基本格式,能够围绕主题抓住人物特点,进行恰当的描写
效果分析
1、鼓励学生不要局限于已有的文本,自由发挥创作,真正做到郭沫若说的“无法之中求其
法,有法之后求其化。

”也就是我们平常说的“死去活来”,只有掌握了死的规律方法,才能达到灵活运用。

2、在不同的格式上为学生提供富有文采的范文,学会欣赏和积累专题句子;或者老师自己
写范文,指导学生怎样增添不同元素的内容以及对同一元素怎样进行强调
3、学生能够掌握人物描写的基本格式,并且能够利用这些格式,抓住人物特点,围绕主题
进行片段性写作或修改
4、对作文进行系统性训练,有效提高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教材分析
初中阶段的作文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关注生活,关注自然。

如七年级的“我爱我家”、“成长的烦恼”、“感受自然”,八年级的“献给母亲的歌”、“到民间采风去”、“寻觅春天的踪迹”,九年级的“雨的诉说”、“脚踏一
方土”、“岁月如歌”等。

2、写真事,抒真情。

如七年级“这就是我”、八年级“献给母亲的歌”、九年级“岁月如歌──我的初中生活”等内容,都能体现出这一点。

3、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如同是写学生成长,七年级安排的是“这就是我”、“成长的烦恼”,而九年级则是“青春随想”、“岁月如歌”。

4、以记叙文为主,兼顾其他文体。

教材上36次作文训练,有22次可以写成记叙文(贯穿于初中学段始终),可见,记叙文的写作训练是整个初中写作训练的重点,说明文和议论文的写作只是初步涉及。

5、缺乏专门的作文教材,也没有“教参”。

有关写作教学的技能训练,散见于课本中,无严格的序列,又缺乏操作性。

现有的作文参考资料,绝大多数属于文选型,或者属于文选评析型,不适宜在作文教学课堂上进行指导性训练,学生阅读虽有好感,但不宜于内化为学生写作能力。

随着语文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作文教学越来越受到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的重视,但作文教学的现状仍然不容乐观,处于一种低效徘徊的状态。

老师做简单的指导后学生写作,但评改后没有全班交流反馈;教师的指导过于笼统,缺乏系统性和可操作性。

以专题为突破口,通过系列化的专题训练,最终实现整体教学目标的达成。

1、课堂练习:
周一上课,我却忘了带语文书和作业本。

老师告诉我,妈妈在校门口等我。

我跑过去,妈妈把课本和作业递给我说:“以后可别再忘了。

”我高兴地说:“妈妈,你来得太及时了,谢谢你!”然后我跑回了教室。

要求:运用人物描写的格式,抓住人物特点,对细节进行描述
2、课后练习
主题:下雪了,我很高兴。

要求:通过景物描写和人物描写,表达自己的喜悦之情
反思
1.通过本节课,我首先意识到必须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划分不同的层次,针对层次水平设计难易程度不一的作业;提问要具有广泛性,深刻挖掘各个学生的潜力,记住每个孩子都是蓄势待发的猎豹。

2.鼓励学生不要局限于已有的文本,自由发挥创作,真正做到郭沫若说的“无法之中求其法,有法之后求其化。

”也就是我们平常说的“死去活来”,只有掌握了死的规律方法,才能达到灵活运用。

3.在不同的格式上为学生提供富有文采的范文,学会欣赏和积累专题句子;或者老师自己写范文,指导学生怎样增添不同元素的内容以及对同一元素怎样进行强调
与名家共舞,与优课共舞,不断丰富自己,提升自己,拓展自己。

自己牢牢握住满满一桶水的目的,不是给学生一瓢水而是指引学生寻找一条属于自己的河流。

课标分析
一、《语文课程标准》对作文内容的要求
1、“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


作文的第一要求:真实。

2、“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
“捕捉事物的特征”讲的是所写作文必须能抓住事物的总体和个性特征。

“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讲的是所写的文章内容要充实。

3、“.写记叙文,做到内容具体”。

叙述清楚、条理,内容具体生动
4、“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

”“有创意”和“独特感受”讲的是所写的文章内容要有新意。

这些都是写作内容的基本要求:真实、充实、具体、创意。

初中作文尤其是记叙文写作上经常出现中心不突出、语言不鲜活、描写不细致、结构不清晰、条理不清楚、内容不丰富、记事不清楚、感悟不深刻、材料不新鲜、感情不真挚等问题。

本课通过三个目标,让学生掌握人物描写的基本格式,能够围绕主题抓住人物特点,进行恰当的描写。

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运用联想和想像,丰富表达的内容。

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修改时能借助语感和语法修辞常识,做到文从字顺。

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