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知识传统节日国学常识文体常识The document was prepared on January 2, 20212017年书法知识、传统节日、国学常识、文体常识整理2017年中考书法知识整理一、书写工具“文房四宝”即“笔、墨、纸、砚”。
1. 笔:指毛笔,由兽毛制成。
分硬毫、软毫、兼毫三种。
挑选毛笔时诀巧则为毛笔的所谓“四德”,即“尖、齐、圆、健”。
我国最有名的笔是出自浙江和河南的太仓毛笔以及河北的侯店毛笔。
毛笔有大小之分:最大的是楂笔,其次是提笔、斗笔;大、中、小楷笔。
2. 墨:常见的有三种。
一种是松烟墨。
第二种是油烟墨。
第三种是混合墨。
3. 纸:最适合书画用的是宣纸(原产地为中国安徽省,古时属于宣州府,因此称为"宣纸")。
宣纸按其性能分为:生宣、熟宣,半生半熟宣。
生宣最适宜创作书法作品。
熟宣适宜工笔画。
4. 砚:按做材料的不同,可分为砖砚、石砚、陶砚、瓷砚、玉砚等。
按产地分有:中国四大名砚:广东肇庆的、安徽的歙(shè)砚、甘肃洮(táo )州的、山西的澄(dèng)泥砚。
二、写字姿势写字的姿势分坐势、立势两种。
坐势:要求:头下、身直、臂开、足平。
立势:做到:头俯、身躬、臂悬、足站稳。
三、执笔方法五指执笔法:即:压、勾、格、抵五法。
同时还应记住八个字,“指实掌虚,腕平掌直”。
四、关于用笔用笔的过程,可分为起笔、行笔、和收笔三个阶段。
起笔、收笔有“藏、露、方、圆、转、折”等的分别;行笔有中锋、侧锋两种方法;整个运动过程提按交替、抑扬顿挫,富于节奏。
五、汉字的演变过程甲骨文(商)→金文(周)→小篆(秦)→隶书(汉)→楷书(魏晋)→草书→行书六、汉字的基本笔画横、竖、撇、捺、点、钩、挑七、书法临习临习方法:(1)读帖(2)摹帖(3)临帖临帖要求:字帖应放置于左上方。
砚台放在右上方,练习用纸正对自己。
书法格式为从上到下竖写,先右后左。
八、书法作品1.一件完整的书法作品通常都有正文、落款、印章三个方面构成。
印章分类:1、朱文:白底红字。
笔划少的用朱文。
2.白文:红底白字。
笔划多的用白文。
2.章法是指书法作品中线结构的组织,它包括单字中对点画的组织和作品中对单字的组织。
3.书法作品格式:立轴、屏条、中堂、横幅、长卷、扇面、斗方、楹yíng联。
九、汉字造字法——六书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十、楷书1.楷书也叫真书、正书。
《辞海》解释说它"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可作楷模。
故名楷书。
始于汉末,通行至今。
2.楷书四大家(颜真卿[颜体]、柳公权[柳体]、欧阳询[欧体]、前三者唐朝,赵孟頫fǔ[赵体]元朝)书法特点:颜体:端庄雄浑,气势开张,骨力遒劲,气概凛然。
柳体:活健苍劲,结构严谨,笔法精妙,笔力挺拔。
欧体:结构独异,法度严谨,笔力险峻。
赵体:圆润清秀,端正严谨,又不失行书之飘逸娟秀。
图片:颜柳欧赵十一、书法名家1.王羲之:字逸少,东晋书法家,又称王右军,被后人尊称为“书圣”。
代表作:《兰亭集序》(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
人物故事:墨池、书成换白鹅、坦腹东床、入木三分2.张旭:唐代书法家,字伯高,一字季明。
善草书。
其草书当时与李白的诗歌、裴文的剑舞并称“三绝”。
3.张芝:字伯英,家,后人尊称他为“草圣”,其书法被称为“今草”。
4. 怀素:唐时人,字藏真,僧名怀素,他的草书称为“狂草”,与唐代张旭齐名,人称“张颠素狂”或“颠张醉素”。
5.启功,中国书法家,书画鉴定家。
字元伯,一作元白。
满族。
姓,雍正帝九世孙。
6. 当代硬笔书法家:庞中华、田英章、席殊、司马彦、邹慕白2017年中国传统节日习俗及相关诗句整理【春节】时间:农历一月初一一方面是庆贺过去的一年,一方面又祈祝新年快乐、五谷丰登、人畜兴旺,多与农事有关。
习俗:燃鞭炮、贴春联、挂年画、耍龙灯、舞狮子、拜年贺喜。
诗句: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
【元宵】时间:农历正月十五习俗:赏花灯、猜灯谜、吃元宵。
诗句: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时间:四月五日或六日。
习俗:有扫墓、踏青、荡秋千、放风筝。
诗句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端午】时间:农历五月初五。
习俗:有喝雄黄酒、挂香袋、吃粽子、插花和菖蒲、等。
诗句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
【乞巧】时间:每年七月初七。
又称少女节或七夕。
习俗:趁织女与牛郎团圆之际,摆设香案,穿针引线,向她乞求织布绣花的技巧。
在葡萄架下,静听牛郎织女的谈话。
诗句: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中秋】时间:农历八月十五习俗:有赏月、祭月、观潮、吃月饼等。
诗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时间:农历九月初九习俗:登高望远、赏菊赋诗、喝菊花酒、插茱萸等。
诗句: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腊日】时间:农历十二月初八。
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的成道之日。
习俗:吃腊八粥【除夕】时间:农历十二月三十日晚习俗:全家团聚吃“年饭”“守岁”。
诗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2017年中考必备国学常识1.三纲五常: "三纲"是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即仁、义、礼、智、信。
2.建安三曹:曹操、曹丕、曹植3.四书:《论语》、《中庸》、《大学》、《孟子》4.五经:《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5.汉字六书:象形、指事、形声、会意、转注、假借6.唐宋古文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7.江南三大古楼:湖南岳阳楼武昌黄鹤楼南昌滕王阁8.岁寒三友:松竹梅9.科考三元:乡试,会试,殿试和自的第一名(解元,会元,状元)10.殿试三鼎甲:状元榜眼探花11.科考四级及录取者称谓:院试-秀才乡试-举人会试-贡生殿士-进士12.中国三大国粹:京剧中医中国画13.三山五岳:东海里的三座仙山:瀛洲、蓬莱、方丈;五岳: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14.北宋四大书法家: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15.楷书四大家:唐-颜真卿柳公权欧阳洵元-赵孟頫16.书法四体:真(楷)草隶篆17.文房四宝:湖笔微墨宣纸端砚18.古代秀才四艺:琴棋书画19.国画四君子:梅兰竹菊20.七大古都:北京西安洛阳开封南京杭州安阳21.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22.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23.十二生肖: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犬猪24.中医四诊:望闻问切25.戏曲四行当:生旦净丑26.民间四大传说:牛郎织女、孟姜女寻夫、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与许仙27.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主要流派及代表:儒家:孔子孟子法家:韩非子道家:庄子、列子墨家:墨子28.世界文学作品中四大吝啬鬼:葛朗台、夏洛克、泼溜希金、阿巴贡。
29.中国吝啬鬼的典型:严监生。
30.:牡丹〖河南洛阳〗、水仙〖福建〗、菊花〖浙江杭州〗、山茶〖云南昆明〗31.常见借代词语:桑梓:家乡桃李:学生社稷、轩辕:国家烽烟:战争巾帼:妇女丝竹:音乐须眉:男子伉俪:夫妻32. 不同的朋友关系之间的称谓:金兰之交:情谊契合,亲如兄弟的朋友。
刎颈之交: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
忘年之交:辈份不同,年龄相差较大的朋友。
竹马之交:从小一块长大的异性朋友。
33.古代年龄称谓襁褓——不满周岁黄口——本指雏鸟,后比喻幼儿,10岁以下。
总角、孩提——幼年泛称。
垂髫(tiáo)、始龀(chèn)——童年泛称。
幼学——10岁束发——15岁左右豆蔻年华——女子13、14岁时。
弱冠——20岁而立之年——30岁不惑之年——40岁知命之年——50岁花甲之年——60岁古稀之年——70岁耄耋(màodié)之年——80、90岁期颐(jīyí)之年——100岁[古文体裁]【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叫“铭”。
如《陋室铭》(刘禹锡)【记】记是是古代的一种文体。
主要是记载事物,并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岳阳楼记》(范仲淹)、《醉翁亭记》(欧阳修)、《小石潭记》(柳宗元)【序】古代送别各以诗文相赠,集而为之序的,称为赠序。
《送东阳马生序》(宋濂)【说】通常借某一事物说明道理,既可以说明议论,也可用来抒发感情。
既可以发表议论,也可以记事, 都是为了表明作者的见解,说明寄寓的道理。
《杂说》(韩愈)【表】古代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
《出师表》(诸葛亮)【书】古代书信的一种。
《答谢中书书》(陶弘景)[古代文体]1、古体诗、近体诗唐朝人把唐朝时盛行的格律很严的律诗、绝句称为近体诗,把唐以前的格律不严、形式较为自由的诗称为古体诗。
现在一般把律诗和绝句称为近体诗,而把其他的统称为古体诗。
古体诗有四言、五言、七言、杂言,《诗经》、《乐府》也属于古体诗。
近体诗分为律诗和绝句两种,又有五言和七言之别。
律诗共八句,分四联:一二句为首联,三四句为颔联,五六句为颈联,七八句为尾联,偶句押平声韵,中间两联的上下两句要讲究对仗。
绝句共四句,其格律要求大体上与律诗相同。
2、辞、赋、骈文辞即楚辞,属诗歌。
篇幅、句子较长,句式参差错落,形式自由,多用“兮”字,以抒情为主,有浓厚的浪漫色彩,以屈原的《离骚》为其代表。
赋,源于战国后期,句子大体整齐押韵,间杂散文句式,着力铺陈事物,是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
代表人物为司马相如。
骈文,源于汉魏,形成于南北朝,全篇基本上用对偶句构成,讲究用典,词藻华丽,因大多用四字句和六字句,又称“四六文”,也是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
《朱元思书》便是此种文体。
3、词、曲词萌芽于南朝,形成于唐,盛行于宋。
是诗歌的发展,故称之为“诗余”。
它有多种词牌,各种词牌都有其固定的格式,包括字、句多少,平仄押韵等。
其句式长短不一,又称为长短句。
按字数的多少可分为长调(91字以上)、中调(59字至90字)、小令(58字以下)。
曲,盛行于元代,故称“元曲”,也是配乐的诗。
包括散曲和杂剧。
散曲是清唱曲,杂剧是演出曲。
散曲又可分为小令和套曲两类,其中小令由一支曲子组成,套曲也叫套数,由多支曲组成。
杂剧有完整的故事情节。
4、史传文属历史散文编年体(以年代为线索编排的有关历史事件)(如《左传》、《资治通鉴》)、国别体(以国家为单位分别记叙的历史)(如《国语》、《战国策》)、纪传体(通过记叙人物活动反映历史事件)(如《史记》、《汉书》、“二十四史”)、断代体(记录某一时期或某一朝代的历史)(如《汉书》、《后汉书》)、通史体(不间断地记叙自古及今的历史事件)(如《史记》、《资治通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