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抗生素的合理使用 ppt课件
抗生素的合理使用 ppt课件
4. 需长程治疗,但病原菌易对某些抗菌药物产生耐药 性的感染,如结核病、深部真菌病。
5. 由于药物协同抗菌作用,联合用药时应将毒性 大的抗菌药物剂量减少,如两性霉素B与氟胞嘧 啶联合治疗隐球菌脑膜炎时,前者的剂量可适当 减少,从而减少其毒性反应。联合用药时宜选用 具有协同或相加抗菌作用的药物联合,如青霉素 类、头孢菌素类等其他β内酰胺类与氨基糖苷类 联合,两性霉素B与氟胞嘧啶联合。联合用药通 常采用2种药物联合,3种及3种以上药物联合仅 适用于个别情况,如结核病的治疗。此外必须注 意联合用药后药物不良反应将增多。
(四)给药次数:为保证药物在体内能最大地发挥
药效,杀灭感染灶病原菌,应根据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 相结合的原则给药。
(五)疗程:抗菌药物疗程因感染不同而异,一般
宜用至体温正常、症状消退后72~96小时,特殊情况, 妥善处理。但是,败血症、感染性心内膜炎、化脓性 脑膜炎、伤寒、布鲁菌病、骨髓炎、溶血性链球菌咽 炎和扁桃体炎、深部真菌病、结核病等需较长的疗程 方能彻底治愈,并防止复发。
主要用于耐青霉素葡萄球菌所致的各类感染。
也可用于耐青霉素葡萄球菌和链球菌的混合感染。
总结
抗菌活性为:双氯西林>氟氯西林≥氯唑西林>苯 唑西林。
耐酸、耐青霉素酶,一般只用于产青霉素酶的葡 萄球菌的感染。
食物影响吸收,宜空腹口服。
不易透过血脑屏障,因此不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 感染。
3、广谱青霉素
药物:青霉素V、 非萘西林等。
特点:耐酸,可口服。抗菌谱与青霉素G相 同,抗菌活性较青霉素G弱。
约60%在十二指肠吸收,约50%在肝代谢, 主要经肾排出,其中原型药占20~35%。
用途:G+球菌引起的轻度感染及风湿热的预 防。
2.耐酶青霉素类:
药物:苯唑西林、氯唑西林、氟氯西林及双 氯西林等异噁唑青霉素。
(六)抗菌药物的联合应用要有明确指征:
单一药物可有效治疗的感染,不需联合用药。
仅在下列情况时有指征联合用药:
1. 原菌尚未查明的严重感染,包括免疫缺陷者的严重 感染。
2. 单一抗菌药物不能控制的需氧菌及厌氧菌混合感染, 2种或2种以上病原菌感染。
3. 单一抗菌药物不能有效控制的感染性心内膜炎或败 血症等重症感染。
危重患者在未获知病原菌及药敏结果前,可根据 患者的发病情况、发病场所、原发病灶、基础疾 病等推断最可能的病原菌,并结合当地细菌耐药 状况先给予抗菌药物经验治疗,获知细菌培养及 药敏结果后,对疗效不佳的患者调整给药方案。
三、按照药物的抗菌作用特点及其体内过 程特点选择用药
各种抗菌药物的药效学(抗菌谱和抗菌活性)和人 体药代动力学(吸收、分布、代谢和排出过程)特 点不同,因此各有不同的临床适应证。临床医师 应根据各种抗菌药物的上述特点,按临床适应证 正确选用抗菌药物。
抗生素的分类
β-内酰胺类抗生素 (-lactam antibiotics)
β-内酰胺类是一类结构中含有-内酰胺环 的抗生素。
包括: 青霉素类
头孢菌素类
其他-内酰胺类
青霉素G抗菌谱
主要作用于G+菌和G-球菌,此外对螺旋体、 放线菌也有很强的作用。
G+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肺炎球菌、草绿色链 球菌、不产酶的金葡菌等。
二、尽早查明感染病原,根据病原种类及 细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用抗菌药物
抗菌药物品种的选用原则上应根据病原菌种类及 病原菌对抗菌药物敏感或耐药,即细菌药物敏感 试验 (以下简称药敏)的结果而定。因此有条件的 医疗机构,住院病人必须在开始抗菌治疗前,先 留取相应标本,立即送细菌培养,以尽早明确病 原菌和药敏结果;门诊病人可以根据病情需要开 展药敏工作。
2.螺旋体引起的感染:钩端螺旋体病、梅毒、 回归热等。
3.G+杆菌引起的感染:如破伤风、白喉、炭 疽病,应与相应的抗毒素合用。
不良反应
过敏反应:一旦发生过敏性休克,应保持 气道通畅、吸氧、使用肾上腺素和糖皮质 激素等。
青霉素脑病:脑脊液中药物浓度过高导致 的抽搐、肌阵挛、昏迷及严重精神症状, 多见于婴儿、老人和肾功能不全者。
代表药物:阿莫西林、氨苄西林 特点:1.抗菌谱广,对大多数致病的G+、
“千手观音”背后的牺牲-滥用抗生 素
2005年中国抗生素应用指南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是否正确、合理,基于 以下两方面:
(1)有无指征应用抗菌药物;
(2)选用的品种及给药方案是否正确、合 理。
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的基本原则
一、诊断为细菌性感染者,方有指征应用 抗菌药物
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及血、尿常规等实验室检 查结果,初步诊断为细菌性感染者以及经病原检 查确诊为细菌性感染者方有指征应用抗菌药物; 由真菌、结核分枝杆菌、非结核分枝杆菌、支原 体、衣原体、螺旋体、立克次体及部分原虫等病 原微生物所致的感染亦有指征应用抗菌药物。缺 乏细菌及上述病原微生物感染的证据,诊断不能 成立者,以及病毒性感染者,均无指征应用抗菌 药物。
特点:耐β-内酰胺酶、耐酸、可口服。 用途:用于耐药金葡菌感染及需长期用 药的感染。
苯唑西林抗菌特点
抗菌谱窄 对产青霉素酶的葡萄球菌抗菌活性强。
对青霉素敏感的葡萄球菌和各种链球菌的作用比 青霉素弱(相差10倍以上)。
对化脓性链球菌、肺炎链球菌、不产青霉素酶的 金葡菌、淋球菌、脑膜炎球菌、和常见的厌氧菌 (脆弱拟杆菌除外)有一定抗菌作用。
G+杆菌: 白喉杆菌、炭疽杆菌等。
G-球菌:脑膜炎球菌、淋球菌。
G+厌氧杆菌:产气荚膜杆菌、破伤风杆菌、难辨 梭菌、丙酸杆菌、真杆菌、乳酸杆菌等。
其它:梅毒螺旋体、钩端螺旋体、回归热螺旋体、 放线菌
青霉素适应症
1.链球菌感染:咽炎、猩红热、蜂窝织炎、 化脓性关节炎、产褥热、肺炎、脑膜炎、 心内膜炎和败血症等。
赫氏反应:Leabharlann 疗梅毒、钩端螺旋体时症状 反而加重的现象。
(二)、半合成青霉素
将青霉素G的主核6-APA分离出来,用化 学方法加上不同侧链,获得一系列半合成 青霉素, 分别具有耐酸、耐酶、广谱等优点, 从而扩大了青霉素的应用范围, 但与青霉素G有交叉过敏反应,对青
霉素过敏者禁用。
1. 耐酸青霉素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