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重症监护病房(icu)医院感染管理指南资料
重症监护病房(icu)医院感染管理指南资料
工作人员管理
手卫生:应严格执行手卫生标准。下列情况应 进行手卫生:接触病人前、接触病人后、进行 清洁或侵入性操作前、接触病人体液或分泌物 后、接触病人使用过的物品后。建议酒精擦手 液(ABHR)消毒法作为ICU内主要的手卫生 方法。当手上有血迹或分泌物等明显污染时, 必须洗手。摘掉手套之后、医护操作在同一病 人的污染部位移位到清洁部位时,也必须进行 手卫生。有耐药菌流行或暴发的ICU,建议使 用抗菌皂液洗手。
中国重症监护病房(ICU) 医院感染管理指南(2008版)
中华预防医学会医院感染控制分会
主要内容
工作人员管理 病人管理 访客管理 建筑布局和相关设施的管理 医疗操作流程管理 物品管理 环境管理 抗菌药物管理 废物与排泄物管理 监测与监督
工作人员管理
工作人员管理
工作服:可穿着普通工作服进入ICU,但应 保持服装的清洁。不建议常规穿隔离衣,但 接触特殊病人如MRSA感染或携带者,或处 置病人可能有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 喷溅时,应穿隔离衣或防护围裙。
探视期间,尽量避免触摸病人周围物体表面。 访客有疑似或证实呼吸道感染症状时,或婴、
幼儿童,应避免进入ICU探视。 在ICU入口处,建议以宣传画廊、小册子读
物等多种形式,向访客介绍医院感染及其预 防的基本知识。
建筑布局和相关设施的管理
建筑布局和相关设施的管理
放置病床的医疗区域、医疗辅助用房区域、 污物处理区域和医务人员生活辅助用房区域 等,应相对独立。
每个ICU管理单元,至少配置2个单人房间, 用于隔离病人。设正压病室和负压病室各1 个。设置病床数量不宜过多,以8到12张床 位为宜。尽量多设为单间或分隔式病房。
建筑布局和相关设施的管理
ICU每病床使用面积不得少于9.5M2,建议 15~18M2,床间距应在1米以上;单人房 间的每床使用面积建议为18~25M2。
配备足够的手卫生设施。医疗区域包括单人 房间,必须设置洗手池。采用脚踏式、肘式 或感应式等非手接触式水龙开关,并配备擦 手纸和手套。每张病床旁须放置手部消毒装 置(酒精擦手液)1套。
不主张在入口处设置风淋。
医疗操作脉导管:置管时遵守最大限度的无菌操作要求, 包括戴口罩、帽子、铺设大无菌单、无菌手术衣、戴无 菌手套前洗手或酒精擦手。权衡利弊后选择合适的穿刺 点,成人尽可能选择锁骨下静脉。建议2%洗必泰消毒 穿刺点皮肤。更换穿刺点敷料的间隔时间,建议无菌纱 布为2d,专用贴膜可达7d,但敷料出现潮湿、松动、 沾污时应更换。对无菌操作不严的紧急置管,应在48h 内更换导管,选择另一穿刺点。怀疑导管相关感染时, 应考虑拔除导管,但不要为预防感染而定期更换导管。 由经过培训且经验丰富的人员负责留置导管的日常护理。 每天评估能否拔除导管。
工作人员管理
工作帽:一般性接触病人时,不必戴帽子。 无菌操作或可能会有体液喷溅时,须戴帽子。
工作人员管理
手套:接触粘膜和非完整皮肤,或进行无菌 操作时,须戴无菌手套;接触血液、体液、 分泌物、排泄物,或处理被它们污染的物品 时,建议戴清洁手套。护理病人后要摘手套, 护理不同病人或医护操作在同一病人的污染 部位移位到清洁部位时要更换手套。特殊情 况下如手部有伤口、给HIV/AIDS病人进行 高危操作,应戴双层手套。
医疗操作流程管理
气管插管/机械通气:严格掌握气管插管或 切开适应证。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的病人应 优先考虑无创通气。对气管插管者,吸痰时 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呼吸机螺纹管每周更 换2次,有明显分泌物污染时应及时更换。 湿化器添加水须使用无菌水,每日更换。螺 纹管冷凝水应及时清除,不可直接倾倒在室 内地面,不可使冷凝水流向病人气道。每天 评估是否可以撤机和拔管。
医疗操作流程管理
留置导尿:尽量避免不必要的留置导尿。插管时应严
格无菌操作,动作轻柔,减少粘膜损伤。对留置导尿病 人,采用密闭式引流系统。不主张使用含消毒剂或抗菌 药物的生理盐水进行膀胱冲洗或灌注来预防泌尿道感染。 悬垂集尿袋,不可高于膀胱水平。保持尿液引流系统的 完整性,不要轻易打开导尿管与集尿袋的接口。保持尿 道口清洁,日常用肥皂和水保持清洁即可,但大便失禁 的病人清洁以后还需消毒。每天评估能否拔除导尿管。
病人管理
对于重症感染、多重耐药菌感染或携带者和其他特 殊感染病人,建议分组护理,固定人员。
接受器官移植等免疫功能明显受损病人,应安置于 正压病房。
医务人员不可同时照顾正、负压隔离室内的病人。 如无禁忌证,应将床头抬高30°。 重视病人的口腔护理。对存在医院内肺炎高危因素
的病人,建议洗必泰漱口或口腔冲洗,每2~6小 时一次。
工作人员管理
人员数量:必须保证有足够的医护人员。医 师和护士人数与ICU床位数之比必须为 0.8~1:1和2.5~3:1以上。
工作人员管理
患有感冒、腹泻等可能会传播的感染性疾病 时,应避免接触病人。
预防接种:岗前应注射乙肝疫苗(乙肝指标 阴性者),每年注射流感疫苗。
每年应接受医院感染控制相关知识的培训, 尤其要关注卫生保洁人员的消毒隔离知识和 技能的培训、监督。
访客管理
访客管理
尽量减少不必要的访客探视。 若被探视者为隔离病人,建议穿访客专用的
清洁隔离衣。访客着鞋较脏,或ICU室外尘 埃明显时,建议穿鞋套或更换ICU内专用鞋。 探视呼吸道感染病人,建议戴一次性口罩。 对于疑似有高传染性的感染如禽流感、 SARS等,应避免探视。
访客管理
进入病室探视病人前,和结束探视离开病室 时,应洗手或用酒精擦手液消毒双手。
工作人员管理
口罩:接触有或可能有传染性的呼吸道感染 病人时,或有体液喷溅可能时,应戴一次性 外科口罩;接触疑似为高传染性的感染如禽 流感、SARS等病人,应戴N95口罩。当口 罩潮湿或有污染时应立即更换。
工作人员管理
鞋套或更鞋:进入病室可以不换鞋。但如果 所穿鞋子较脏,或ICU室外尘埃明显时,应 穿鞋套或更换不裸露脚背的ICU内专用鞋。
病人管理
病人管理
应将感染与非感染病人分开安置。 对于疑似有传染性的特殊感染或重症感染,
应隔离于单独房间。对于空气传播的感染, 如开放性肺结核,应隔离于负压病房。
对于MRSA、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等感染或 携带者,尽量隔离于单独房间,并有醒目的 标识。如房间不足,可以将同类耐药菌感染 或携带者集中安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