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避税案例
微软公司合理避税
• 微软爱尔兰都柏林区域运营中心:爱尔兰都柏林区域运营中心主要负 责微软产品在欧洲、中东和非洲地区的生产和销售。 • 微软公司在爱尔兰设立了几家受控公司,第一家公司是RIO公司(在 爱尔兰运营,但总部设在百慕大群岛,是美国微软的一家全资受控外 国公司),其全部股权由微软公司直接或间接控制;第二家公司MIR 公司是RIO的一家作为“无形实体”的全资受控外国公司,在爱尔兰 区域运营中心的运营中处于核心地位。根据MIR与微软公司签订的成 本分摊协议,MIR大约分摊微软在全球范围内研发成本的30%,同时 享有在欧洲、中东和非洲地区销售微软产品的权利,但是其并不直接 生产或销售任何产品给客户,而是将知识产权的经济权利转授给更低 层级的关联受控外国公司,获取特许权使用费。MIR公司将该经济权 利转授给第三家公司MOL其全资子公司,由MOL公司生产并销售微软 产品给相应的分销商,再由分销商最终销售给客户。M0L公司作为 MIR公司的一家“无形实体”的全资受控外国公司来生产并分销公司 的产品和服务。微软公司将利润成功转移到了爱尔兰,爱尔兰又是有 名的西欧的低税区。
• 微软公司超过85%的知识产权的研发都是在美 国进行的,却只分摊了微软在全球范围内研发 成本的大约35%,且MLGP还须将其在美国销售 额的47.27%转移到波多黎各的区域运营中心。 爱尔兰区域运营中心成本分摊协议的主要参与 者MIR实际负责的研发活动仅占微软公司总研 发量的不到1%,却大约分摊了微软全球研发成 本的30%,并由此获得了对应的经济权利;新加 坡区域运营中心成本分摊协议的主要参与者 MAIL不进行任何的研发活动,却大约分摊了微 软全球研发成本的10%,也获得了对应的经济权 利。
• 微软公司和在爱尔兰的关联企业MIR公司签订有研发活动的成 本分摊协议。由于成本分摊协议的每个参与方均被视为被研发 无形资产的所有人,依此方法,微软将其所研发的无形资产转移到 了美国境外,也因此将无形资产所产生的收益转移到了美国境外。 • 根据2006年美国国会制定的《国内收入法典》第954节 (c)条(6) 款,“将一家受控外国公司从另一家关联受控外国公司收到的 股息、利息、租金和特许权使用费等被动收入排除在“外国个 人控股公司所得”的定义之外,这部分所得也就不是F部分所得。 所以微软母公司将在爱尔兰这些关联的公司都选择为“无形实 体”,那么从美国税收角度就把这类外国公司看作是股东设立 的分公司,而不再是一个独立的法人实体。所以MIR公司将知 识产权的经济权利转授给其全资子公司所得,不属于F部分所得, 不用纳税。这一规则使美国子公司更容易规避海外应缴纳的美 国公司所得税。
微软合理避税后结果--巨额利润停留在海外
• 2014年,根据各区域运营中心与美国微软签订 的成本分摊协议,MAIL(新加坡)向美国微软 支付了12亿美元,MIR(爱尔兰)支付了28亿美 元,合计40亿美元。但这两个区域运营中心共 从知识产权中获得了来自更低层级的关联受控 外国公司的120亿美元的特许权使用费,这意味 着美国微软实际上将80亿美元的利润转移到了 海外低税率管辖。根据成本分摊协议,2011年 MOPR向美国微软支付了19亿美元(补偿微软 知识产权的现有价值),而其获得的MLGP在美 国销售微软产品的收入则有63亿美元。(分摊 了成本就可以获得收益)
• 波多黎各区域运营中心主要由M0PR运营,其于2006 年与微软美国签订成本分摊协议,获得了在美以及其 他美洲地区销售微软产品的权利。同时,M0PR向微 软美国支付9-10年的买进支付以补偿微软知识产权 的现有价值,并根据其在美洲地区的销售额占全球销 售额的比重大约分摊了微软全球年度研发成本的 25%。此外,根据M0PR和微软美国子公司 MLGP之间 的分销协议,在获得微软美国的授权后,M0PR制作微 软产品的数字和物理副本,并将国销售额的47.27%转移至波多黎各区域运营 中心。
• 新加坡区域运营中心主要负责微软公司在日本、 印度、大中华地区与亚太地区的业务。它也包括 多实体,其中第一家公司:MSHPL是美国微软的一 家全资受控外国公司,它为MAIL参与美国微软的全 球成本分摊协议提供资金支持。第二家公司: MAIL位于百慕大群岛,是MSHPL的一家无形实体的 全资受控外国公司。根据其与美国微软在2004年 达成的全球成本分摊协议,MAIL大约分摊微软全球 研发成本的10%。作为交换,MAIL享有在亚洲地区 销售微软产品的权利,但其无员工,不进行任何研发 活动,实为一家空壳公司,主要是参与美国微软的全 球成本分摊,然后将所获得的知识产权的经济权利 转授给MOPL。第三家公司:MOPL同样是MSHPL 的一家无形实体的全资受控外国公司,主要是在获 得MAIL的授权后,制作微软产品的副本并销售给亚 洲各地的分销商,再由这些分销商最终销售给客户。
• “微软公司避税案” 通过成本分摊协议将 其知识产权转移到低税率管辖区的受控外 国公司。与此同时,又利用打钩规则与受 控外国公司透视规则成功规避了美国《国 内收人法典》F部分所得项下的税收.
• 主要的原因就是公司通过这种转移定价方 式将收入输送到在爱尔兰,新加坡以及波 多黎各的“外国区域运营中心”。
THANKS
微软公司国际避税分析 微软公司国际避税
微软国际避税情况
• 2006年:微软实际避税率为31% • 2010年:微软实际避税率为25% • 2011年:微软实际避税率为17.5%
• 2014年:微软实际避税率为21% • 远低于35%的美国企业税标准税率
• 2014年最新文件显示,微软在海外积累近 930亿美元现金,借此省下近300亿美元的 税金,反映了近年美国大公司资金外逃以 避税的趋势。只要在美国以外地区花掉海 外收入,美国企业就不用为此缴纳所得税, 但若将海外所得汇回美国,用于支付股息、 聘雇新员工或收购公司,就要被征收35%的 所得税。这促使美国企业将大笔现金放在 海外,对美国政府财政造成负面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