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广东省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赴番禺职业技术学院专家组考察评估意见受广东省教育厅的委托,根据教高厅[2004]16号及粤教高[2004]129号、粤教高〔2005〕61号文件精神,以朱传礼为组长、沈耀泉为副组长的专家组一行9人(专家组成员名单见附件1),于4月25日至29日,对番禺职业技术学院进行了为期4天半的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
经过专家组认真考察和充分讨论,形成如下考察评估意见。
(一)学院领导及其主管部门高度重视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工作,自2003年7月全面启动迎评促建工作以来,广州市及番禺区领导多次亲临学院督促指导评建工作,广州市教育局投入300万元迎评专项经费,广州市政府和番禺区政府分别投入840万元、1200万元建设综合实训大楼;学院成立了迎评工作领导小组及迎评办公室、院内评估工作专家组和评估督导组,按照“以评促建、以评促管、以评促改、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二十字方针,广泛宣传、学习、落实评估文件精神,结合学院自身特点和实际情况,全面开展对照检查、认真整改、加紧建设,使迎评促建工作真正落到实处,进一步明确了办学指导思想,加快了教学基本建设,促进了管理工作的规范化,深化了教育教学改革,真正将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的迎评促建工作变成深化内涵建设、促进学院健康发展的一次机遇,取得了显著成效,使学院人才培养工作上了一个新台阶。
(二)通过考察了解,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在办学经费紧张的情况下,艰苦创业,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努力办人民满意的高职教育,在人才培养工作方面取得显著成绩,初具特色,就业率高。
主要成绩是:1.学院办学指导思想端正,发展目标明确,思路清晰,定位准确。
坚持为地方服务,立足番禺,面向广州,辐射珠三角,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的具有良好素质的技术应用型人才。
确立了将学院建设成为广州市高职教育的龙头和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示范性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的奋斗目标。
2.努力建设和谐校园。
通过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党的建设、民主法治建设、“三风”建设、干部、人事以及分配制度改革,为调动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和潜能营造了良好的人文环境。
学院领导班子团结合作,开拓进取,求真务实,决策民主,各级干部真抓实干,教职员工爱岗敬业,学生爱校守纪,师生员工对学院的发展有很高的认同感,对学院的未来充满信心,呈现出蓬勃向上的良好势头。
3.以教学为中心,加大教学投入力度。
通过多种渠道筹措办学经费,学费收入用于教学经费的比例达到了50%。
各项政策向教学、教师倾斜,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积极引进优秀教师,支持现任教师进修,特别是注重培养骨干教师,注重教师队伍梯队建设,作好教师业务管理和考核工作,形成了一支结构较为合理,素质较高的师资队伍,学生满意率高。
4.重视专业教学改革和建设。
学院广泛开展高职教育研究,不断更新教育思想观念,积极进行教育教学改革,教学基本建设扎实,成效显著。
各级领导干部和广大教职工逐步建立起与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相适应的人才培养质量观。
在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学制改革、学分制改革等多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索。
获广东省教学成果一等奖两项,国家级精品课程各两门。
重视职业技能和能力培养,积极推行“双证制”。
5. 教学管理机构健全,教学管理规范。
管理人员素质较高,规章制度完善,实施有效。
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实训指导书等教学基本文件规齐全,突出高职人才培养特点。
建立了教学质量保障与监控体系,较好地保证了教学质量。
引进了现代化教学管理系统,管理效率较高。
6.积极开展素质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学院始终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特别注重在学生中加强党的建设,积极发展学生党员。
注重环境熏陶,教师教书育人、为人师表。
结合高职教育特点和学院实际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效果明显。
2003年和2004年学院连续两年被中宣部等五部委联合授予全国“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
7.积极探索产学合作的有效途径,成效显著。
各专业普遍建立了专业指导委员会;与企业合作共建实训室和实训基地;合作进行实训教学改革、教材开发、职业培训、科研与技术攻关、产品开发;实施“订单式培养”等。
8.专家认为学校申报的“以质量为核心,走质量、规模、效益协调发展之路”初具特色,“以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为统揽,构建基于职业发展的素质教育体系”已见成效。
(三)经过为期四天半的考察,专家组在充分肯定番禺职业技术学院成立以来所取得成绩的同时,也认为学院建设“广州市高职教育的龙头和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示范性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的目标任务是十分艰巨的,对此应有清醒的认识。
特别是作为改革开放前沿、经济发达的广州市属的一所职业技术学院,应按照高标准严要求,将学院办成示范性高等职业技术学院。
专家建议如下:1. 增加办学经费,改善教学基础设施。
广州市与番禺区政府对学院的经费投入远低于省属高职院校的平均水平,无法满足办学规模和提高教学质量的需要,现有教学基础设施达不到提供优质教育的要求。
因此,专家建议广州市和番禺区政府增加经费投入,加大扶持力度,保证在建项目尽快完成、尽早投入使用,支持学院的进一步发展,使学院早日成为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示范性高等职业技术学院。
2.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加大力度培养一批高水平的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提供条件帮助青年教师尽快成长,加强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改革,进一步提高教学水平,建成一支一流的师资队伍。
3.进一步加强高等职业教育研究。
学院虽在高职教育研究方面进行了有成效的探索,为高职教育的发展积累了一定经验。
但作为一所办学历史相对较长和有一定影响的高职院校,应有更高要求,应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加强高职教育研究和地方产业结构特征研究,紧跟地方经济发展的步伐,主动全面地为地方经济服务,发挥高校领先地方文化、领先地方产业的作用;加强教育规律研究,站在更高的理论高度系统总结提炼办学经验,充实、完善、提升学院办学特色,推进产学合作向纵深发展,为高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广东省赴番禺职业技术学院评估专家组专家组长(签名)2005 年4月29日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赴广东松山职业技术学院专家组考察评估意见受广东省教育厅的委托,根据教高厅[2004]16号及粤教高[2004]129号、粤教高〔2005〕61号文件精神,以蔡荣昌为组长、杨群祥为副组长的专家组一行9人(专家组成员名单见附件1),于6月13日至16日,对广东松山职业技术学院进行了为期4天的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
经过专家组认真考察和充分讨论,形成如下考察评估意见。
(一)学院领导及其主管部门高度重视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工作,自2004年5月全面启动迎评促建工作以来,韶钢集团在政策、资金和融资渠道方面给予了支持。
学院成立了评建工作领导小组和院系两级评建工作小组,按照“以评促建、以评促管、以评促改、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二十字方针,广泛宣传、学习、落实评估文件精神,结合学院自身特点和实际情况,全面开展对照检查、认真整改、加紧建设,使迎评促建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学院明确提出:迎评过程是学院办学指导思想日趋成熟的过程;是学院办学定位更加准确的过程;是固定资产和人力资源充实的过程;是教学质量逐步提高的过程;是对学院办学差距和体制缺陷认真思索和理性面对的过程;是全院师生员工精神更加焕发、修养更加深厚、价值观良性展示的过程。
总之,迎评工作使学院人才培养工作水平得到全面提升。
(二)学院在人才培养工作上的主要成绩和特色是:1.学院办学指导思想正确,发展目标明确,办学定位准确。
坚持“依托韶钢,服务社会”的宗旨,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为地方经济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人才。
确立了把学院建设成为粤北地区的一所能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先进办学理念、优良教学条件、鲜明办学特色、一流人才质量的职业技术学院的奋斗目标。
2.学院领导班子团结合作、开拓进取;中层干部队伍精干、真抓实干;教职员工爱岗敬业、安居乐业;广大学生勤奋好学、爱校守纪。
师生员工对学院领导的工作有很高的认同感,学院处处体现“宽、厚、平、和”的松山人文环境。
3.学院依托韶钢,校企紧密结合。
学院隶属于韶钢集团,开展产学研合作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学院能够发挥这一优势,在管理上吸收企业管理的先进经验,高效地利用学院人、财、物资源,共享韶钢的设备、场地、师资等资源,努力办好高职教育。
成立了产学研顾问委员会,建立了5个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1个职业技能鉴定所,27个学生实习点,打造了一整套的职业能力训练体系,成功探索了递进的技能培养模式,开发了多样的职业鉴定种类,学生考证通过率高。
广东松山职业技术学院逐步成为韶钢集团的一个品牌。
4.学院在办学经费紧张的情况下,勤俭节约,艰苦创业,经过多年努力,建设成了一所有一定规模、师资队伍及教学设施基本能满足教学需要、教学质量较好、毕业生就业率高的高职院校。
5.学院能够根据社会人才市场的需求和自身办学能力,不断加强专业建设,及时调整专业结构,初步形成合理的专业布局;积极开展两年制专业教学改革试点工作,2004年“数控技术与应用”专业被教育部批准为国家高等职业教育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试点专业。
6.加强素质教育,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得到提高,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三)学院目前存在如下主要问题:1.办学经费不足,教学基础设施亟待加强。
广东松山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公办学校,但政府没有向学校拨款,举办单位无经常性教育经费划拨给学校,学校的经费主要依靠学生的学费和住宿费。
这种经费不足的状况将严重制约学校的进一步发展。
2.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不高,师资队伍建设亟待加强,在数量、职称结构、学历结构上都明显不足,特别是缺少有影响力的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
3.学院对教研、科研重视不够,科研力量不足,科研成果不多,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有待完善,教学文件建设、教学常规管理、教材建设有待加强。
针对学院改革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以更高的标准要求,使学院在现有的基础上再上一台阶,专家组提出如下三点建议:1.增加办学经费,改善教学设施,建议主办单位要建立一个经常性的经费投入制度。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加大力度培养一批高水平的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提供条件帮助青年教师尽快成长,加强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改革,进一步提高教学水平,建成一支数量适当、结构合理、素质优良、专兼结合、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
3.加强高职教育理论的学习和研究,转变教育思想观念,准确把握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规律,进一步提高教学管理水平,高标准地规范学院的教学管理,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深化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的改革,使学院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迈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