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研活动计划安排表及教研记录完整版.doc

教研活动计划安排表及教研记录完整版.doc

教研活动计划安排表(2014--2015 学年度)内项目容时间活动内容活动形式负责人1、各校组织教师学习新《义务教育法》、教育局《关于义务教育第一周阶段学校教育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进一步加强教育教学管理,使学校常规管理逐步走上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的轨迹。

集中顾明—2、召开校长会议,布置开学初工作。

1、以教研组为单位组织教师学习《课程标准》、吃透新教材,以“文昌市小学教学常规管理细则”为准则,狠抓教学常规管理,提高第二周教师课堂教学水平。

2、召开教导会议,制订新学期教学工作计划;针对上学期的四年集中顾明—级质量检测及毕业质量监测进行剖析,并制订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

各校要强化质量意识,每次质量检测后都要做分析研究,抓薄弱环节,尽量做到既减负又增效。

以确保在本校的质量抽测中保持优势。

1、深入各校听课,抽查教师的备课、上课、批改等教学常规工作,了解各校校本研训活动开展情况,与教师共同研究学习,互教互学。

第三周2、加强对执行课程计划的管理,坚持依法执教,严格执行刚修改集中顾明—的课程设置方案,按照规定开齐上足,教好各类课程。

3、组织教师学习《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

4、落实好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活动,增强师生语言规范意识。

第四周1、成立中心备课组,召开中心备课组长会议布置新学期中心备课活动。

集中顾明—2、深入各校了解各级英语、科学、品德和综合教学情况。

第五、六周1、加强学生爱国主义精神教育。

—2、国庆节第七周1、做好文昌市中小学生爱国电影观后感征稿工作,各校在集中有关教10 月顾明—31 日前将学生稿件上送至中心小学办公室。

师听课、评议、研讨第八周1、加强网络教研工作力度,鼓励教师参与“教育新平台”集中有关教,养成顾明—网络在线交流、备课、研讨的习惯,促进专业发展。

师听课、评议、研讨第九周顾明1、分学科进行召开毕业班教学研讨会集中—第十周顾明1、做好段考复习,举行段考,进行试卷分析。

集中—内项目容时间活动内容活动形式负责人1、以中心备课组为单位召开段考分析会。

各组长做好本学科段考第十一周分析,并组织教师进行研讨活动。

— 2 、做好品德、数学、音乐、综合和信息技术等学科的教学论文、集中顾明教学案例和说课稿评选活动。

第十二周1、深入各校听课,了解各校课改实验工作。

集中顾明—第十三周集中有关教1、抽查教师教学常规工作。

重点检查学生的书写情况。

师听课、评顾明—议、研讨第十四周1、深入各校听课。

顾明—2、在中心小学举行品德研究课。

第十五、六周1、深入学校听课,与教师共同学习研究。

集中顾明—第十七周1、抽查教师教学常规工作。

集中顾明—第十八周深入各校了解各校教师培训工作。

集中顾明—第十九周1、深入学校听课,与教师共同学习研究。

集中顾明—2、抽查教师教学常规工作。

第二十周深入学校听课和了解学校常规教学管理档案资料、教师个人成长档案、学生成长档案、校本研训档案等。

对各校进行常规教学管理检集中顾明—查,并即时指导、反馈,以便改进、提高。

第二十一周1、进行期末复习考试;顾明—2、对各类档案进行分类归档。

崖湾小学2014年9月教研活动记录时间: 2014年 9 月 23 日地点:办公室参加人员:全体教师授课内容:分数的意义研讨主题:创新课堂模式,落实学生主体地位主持人:顾明过程:一、解题1、关于模式创新模式是一种形式,同时模式也是约束教师行为的一种手段。

我校确定的教学模式命名为“三助式”,即自助(自主学习)、生助(合作学习)、师助(教师提点)。

“三助式”既是教师教学的三个环节,更是学生学习的三种方式。

2、关于落实学生主体地位(1)学生绝对的学习时间(2)学生表达的空间二、活动目的改变学习观念,改进教学行为——变有意为无意。

三、活动原则和而不同刘星辉:《分数的意义》说课在教学中我十分希望自己能带给学生一堂非常精彩的数学课,一堂有意义、有价值的数学课,来帮助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

“分数的意义”是在学生已对分数有了初步的认识的基础上,教材安排的一次理论上的概括。

它不仅是前面所学知识的归纳、总结,更是对分数认识上的一次飞跃。

其教学目的是让学生能正确地认识单位“1”,理解分数的意义,有条理地运用分数知识对生活中的问题进行分析与思考。

而分数的意义对于小学生来说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怎样让学生理解单位“1”的含义?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地从具体的实例中逐步抽象归纳出分数的意义是本节课所要解决的两个重点问题。

因此,课中我紧紧抓住本课的重点,从以下三方面着手,引导学生领悟单位“1”的含义,理解分数的意义。

(一)重视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出发,抓住新知识的生长点,对单位“1”的认识和扩展,加深对分数的认识。

课一开始,就从学生比较熟悉的分数1/4 入手,回忆关于分数学生已有的知识。

紧接着通过表示 1/4 ,引起学生对所分物体个数的关注,通过思考、观察、比较,使学生理解了既可以把一个物体平均分,也可以把许多物体看作一个整体进行平均分。

从而完成了对单位“ 1”的认识与扩展,也为揭示分数的意义做了较充分的准备。

(二)注重让学生在操作中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本节课给学生提供了学具小磁扣,让学生自己选择喜欢的数量创造分数。

让学生感受可以把许多物体看做一个整体,把这个整体平均分成不同的份数,其中这一份或几份也可以用分数表示的过程。

为抽象分数的意义做好铺垫,感悟分数就在生活之中。

然后通过观察比较、分析讨论、归纳概括出分数的意义。

这样学生在操作、交流、对比中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认识。

(三)在练习上淡化语言描述,强调概念本质。

我在“分数的意义”这一课中设计的几道练习,有效的解决了学生对分数意义的掌握过于抽象、枯燥、难懂的困难。

使学生在有趣、富有思考性的练习中,从更高层面上来认识和理解分数。

在练习中没有反复的描述,但学生在用分数表示涂色部分、猜一猜、抢答等数学活动中,已经深刻的领会到了分数的本质意义,并且掌握的更加灵活。

同时也为今后学习分数应用题打下了基础。

当然,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也存在着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希望大家多提出宝贵建议,我会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逐步改进。

主持人:下面,各位老师和领导结合课堂教学谈一谈各自的姚斌斌:1、探究目标明确:整个一节课始终围绕三道思考题进行探究:什么叫单位“1”,什么叫分数?什么叫分数单位?从引入部分,学生自学后一知半解地回答----到探究过程中,逐一解决这几个问题——到课堂总结时,再次回顾...... 学生对于单位“1”的理解,对于分数以及分数单位的理解,逐步由模糊到清晰,凸显刘老师扎实的课堂风格。

2、教学过程动态生成:通过这节课可以感受到刘老师不是在教教材、用教材, 而是站在课改的新理念的高度驾驭教材,整个探究的过程就是在猜一猜、分一分、说一说、练一练中完成的,环境轻松、和谐、平等,动态生成,没有一点感觉是教师硬性地将学生的思路拉上教案的现象。

一路给人的感觉好象是顺水行舟,行云流水一般。

3、设计新颖:让学生感受到了数学的魅力,也让他们学会带着数学的眼光去看待生活。

露出整体的四分之一,让学生画出整个图形,这样创造性的活动是学生最喜欢的活动,学生兴高采烈的去完成作品. 教师在原有的基础上建构新知识,使学生创造力、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4、分层递进,由扶到放。

分层递进,由扶到放是刘老师设计这节课的特点,让学生主动探索,获取知识,达到最终的学习目的。

通过实物演示和学生动手操作,来增强学生的感知力。

在课堂上,既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尊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层层递进 , 螺旋上升,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在整堂课中,学生处于积极参与中,思维活跃, 师生与生生之间保持了良好的互动。

体现了刘老师较高的教学素质,是一节不可多得的好课!梁安顺分数的意义对于小学生来说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怎样让学生理解单位“1”的含义?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地从具体的实例中逐步抽象、归纳出分数的意义是本节课所要解决的两个重点问题。

刘老师的这节课在设计上淡化形式,注重实质,注意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一切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以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为核心,引导学生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中体会、领悟单位“ 1”的含义、进而逐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可用十二个字来浓缩①理念新②做中学③练习精④开放多。

理念新。

老师能打破传统的教学惯性,摒弃了以往教学模式,大胆而科学地对教材重新组织,设计了较为开放的问题,提供了必需的学习材料,解放了学生探索的时空。

通过学生小组操作活动,引出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一个整体的情况,从而为抽象单位“ 1”做好了准备。

做中学。

学习数学实质上就是“做数学”。

老师给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料,让学生采用不同形式和方法“做分数 1/4 、,很自然地使学生体验、感受分数形成的过程。

分数意义的探索完全在学生自己实践、合作、思考下获得。

学生“学习的主人”色彩体现的淋漓尽致。

让学生充分的交流,适时的抽象、归纳、概括、引导、总结,在让学生充分展示自我的同时,教师很恰当地体现了自己指导者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

师生之间的互动,使学生深刻的理解和掌握了抽象的分数的意义。

体现了“在活动中学习数学”的现代思想。

练习精。

体现了层次性、针对性、实效性。

特别是相关的变式练习,对学生分数意义的建构起到了催化作用。

开放多。

本节课是课例研究课,其研究主题是《分数的意义》一课如何运用和开发开放性习题。

因此,本节课多次设计了开放性问题及环节,如:1、你们能不能利用桌上的材料表示1/4 ?其中,你们能不能利用桌上的材料表示1/4 ?这一环节是教材中的开放习题,教师加以了运用。

其他环节是教师自己开放的开放性习题和问题。

本节课设计的这些开放性练习题,可以使学生主动学习的空间得以扩展,给不同层次的同学展示的机会,使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石丽萍:1、教师教态自然、大方,对课堂的控制能力较强。

2、课堂结构设置合理,层次清晰,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的比较充分,学习热情较高,课堂的学习氛围较为浓厚,教学效果比较明显,进一步发展了学生的个性思维及自主探究能力。

3、由于分数意义的教学相对比较抽象,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多采用一些实物来实施教学,用看得见、摸得着的事物可以更好地刺激学生的空间想象力,以便于帮助学生理解。

4、本节课的难点在学生对单位“1”的理解,明确了单位“1”的含义后,在练习层次可以结合具体条件进一步明确对单位“1”的理解,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单位“ 1”的印象,从而突出难点并加以解决。

康景霞:1、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留给了学生的学习空间,充分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教师教学方法运用得当,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课堂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3、在教学的过程中,对于单位“1”的具体练习可以更为丰富一些:如一个物体、多个物体、半个物体等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