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犯罪心理学—女性lars

犯罪心理学—女性lars

犯罪心理学— 女性犯罪 Lars
(一)男女两性犯罪的比较
由于男性与女性在生理发育上的差异,特别 是在青春期后,男女两性在生理机能、体态、 内分泌、性机能等方面都有明显的差别。 这 种生理上的差异,奠定了男女两性在心理方 面存在差别的物质基础。 男女两性在心理上存在着以下差异。
(一)男女两性犯罪的比较
(三)女性犯罪原因
犯罪原因是一个多极,多层次的系统。任何 一犯罪的原因无论其作用如何强烈,在单一 情形下都引发不了犯罪,其必须与其他原因 一起作用才能产生犯罪结果。因而我们在研 究包括女性犯罪在内的犯罪原因时,必须坚 持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 的条件这一原则。这里内因就是女性犯罪的 生理、心理原因。外因就是女性犯罪的社会、 家庭环境因素。
(二)女性犯罪的现状
3.现代女性犯罪的特点 (1)女性犯罪数量普遍增长。 (2)女性犯罪涉案领域增多 (3)犯罪手段向智能化、男性化演变 (4)犯罪性质日趋严重 (5)女性在男女混合的犯罪团伙中的“粘合 剂”作用明显
女性犯罪的另一大特点是涉案领域增多。类 型呈现多样化的趋势。3年来,女性犯罪的类 型新增了10多种,包括间谍、故意杀人、故 意伤害、抢劫、强奸(帮助犯)、贪污受贿、 诈骗、组织或容留卖淫、运毒、窝藏或收购 赃物、交通肇事等。
(二)女性犯罪的现状
3.现代女性犯罪的特点 纵观现代女性社会犯罪的现状,可以从不同 角度透视女性犯罪发展演化的基本轮廓:一 方面显示女性犯罪横向扩张的态势。另一方 面呈现女性犯罪纵深发展的趋向,这两方面 纵横交错,构成了现代社会女性犯罪的一系 列特点
(二)女性犯罪的现状
3.现代女性犯罪的特点 (1)女性犯罪数量普遍增长。 (2)女性犯罪涉案领域增多 (3)犯罪手段向智能化、男性化演变 (4)犯罪性质日趋严重 (5)女性在男女混合的犯罪团伙中的“粘合 剂”作用明显
(一)男女两性犯罪的比较
(4)受暗示性 一般认为,女性比男性更容易受暗示。 女性比男性更多地考虑别人对自己的反应和态度, 对团体的压力更为敏感,因而女性易受他人影响, 容易产生从众心理和从众行为。正是由于女性易受 暗示性,对团体有较高的遵从,所以,当女性加入 了犯罪团伙后,她们往往会自觉地服从团伙,并利 用自己的性别优势拉拢和引诱其他女性加入犯罪团 伙。而男性往往在犯罪团伙中占主导支配地位。策 划犯罪行为的实施。
(三)女性犯罪原因
1.女性犯罪的心理因素:(内因) (1)依附心里强而自我保护能力差 (2)情感丰富但情绪不稳定 (3)虚荣心、嫉妒心强
依附心理是女性固有的心理,女性生来就性格偏内 向,性情温和,进入社会较晚,体力和认识能力不 如男性,导致在社会中不能很好的适应各种要求, 因而就出现了在家靠父母,婚后靠丈夫儿子,工作 靠男性领导和同事的现象,并常常受周围人的暗示, 服从于权威,缺乏主见和掌握自我命运的能力。这 样强烈的依附心理,势必会造成女性在社会人际关 系和市场竞争中处于被动不利的状态,而且越是处 于被动不利的状态,某些女性的依附性就越强,加 上进入社会后,社会经验不丰富,是非判断能力差, 不能自拔,因而很容易毁掉前途。女性在有很强依 附性的同时又表现出了自我保护能力差的特点,很 多女性就是因为轻信他人,盲从他人,被他人教唆, 最终也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二)女性犯罪的现状
在中国,女性犯罪数量也逐步上升,犯罪类型主要 为财产犯罪和性犯罪最为突出,但随着中国改革开 放的到来,女性对社会各类事物的参与,也同时为 女性犯罪提供了比以前更多的机会。例如,外地或 农村“打工妹”大量涌入城市,由此女性犯罪必然 提高,而且犯罪类型也在向男性化发展,具有了攻 击性和城市性,出现了抢劫,杀人,防火,诈骗, 毒品,拐卖人口等具有暴力和财产并有的犯罪,而 且犯罪人年龄在逐渐偏低。
(二)女性犯罪的现状
2.女性犯罪的发展: 但随着历史的推进,西方工业革命的开始,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 全世界包括中国都在进行着反帝反封建的思想改造,开始提倡男 女平等,因而女性获得了该属于自己的合法权益,开始逐渐频繁 地接触社会,结果导致了犯罪率提高的必然性。到了20世纪初期, 意大利著名犯罪学家龙勃罗梭正式开始了“女性犯罪”这一概念 的研究。并且这一概念正一步步的走向成熟,它已经成为了犯罪 学中的一种独立的类型。如今在意大利,女性犯罪事件呈泛滥趋 势,从入室偷盗到拦路抢劫,种种犯罪活动都有女性参与。据最 近的一项统计显示,意大利今年每8起犯罪事件中就有一起是女性 所为。同1984年的记录相比较,女性犯罪率增长了4倍,而同1960 年相比则增长了6倍。特别是最近2年,女子犯罪率急速上升,并 且犯罪领域不断扩大,尤其是在经济犯罪中有15%是女性所为。
现在那些完全由男性组成的犯罪团伙已不多 见,男女混合型成为犯罪团伙的主要形式。 在这类团伙中,女性犯罪人往往为犯罪活动 提供地点,望风掩护,以色相为诱饵,配合 销赃。当前还出现了女性为主实施犯罪、男 性协助配合的新特点。同时,女性利用自的粘合剂,使犯罪团伙更加难 以摧毁。
(二)女性犯罪的现状
1.女性犯罪的社会背景: 中国是个历史文化悠久的国家,在这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 无论是哪个朝代,都或多或少的流传着一种男主外,女主内 以及男尊女卑的封建思想。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女性被封 建道德所束缚,不仅文化思想闭塞,生活活动范围狭小,而 且很多权利都被剥夺,因而女性真正接触社会的机会并不多。 世界著名犯罪学家萨瑟兰曾经提出过女性走向社会比男性晚, 犯罪机会少,而且在社会中受到的挫折少,所以犯罪少。因 而从古至今,女性犯罪率和数量从总体上看远远低于男性。
2.情感和意志特征差异
女性情绪情感丰富,感情细腻,富于内心体验和敏 感性,情绪的感情稳定性差,行为举止容易受心境 的影响,使她们情感的起伏性大,多种性质的情绪 体验交错刺激,容易引起内心的强烈冲突和矛盾; 而且情绪体验深刻,容易受情绪的感染支配而感情 用事。相比之下,男性的内心体验没有那么强烈, 情绪稳定性强,偏向理智客观的看待事物,不易感 情用事
正是由于男女两性存在着认知差异,所以, 犯罪女性常常表现为认识范围狭窄,社会认 识系统薄弱;容易被表面现象所迷惑,透过 现象看本质的能力差;看问题往往带有很大 的片面性、局限性,不能从事物的相互联系 中多角度地认识事物。在现实生活中,女性 容易上当受骗成为受害者,这也是与其认识 特征分不开的。
(一)男女两性犯罪的比较
(三)女性犯罪原因
1.女性犯罪的心理因素: (1)依附心里强而自我保护能力差 (2)情感丰富但情绪不稳定 (3)虚荣心、嫉妒心强
女性的高级神经兴奋程度较强,抑制较弱, 因而女性的情感非常丰富,遇到事情很容 易动感情,但女性具有丰富情感的同时, 又表现出情感的复杂多变,情绪变化迅速, 波动幅度大。很小的事情常常会引起轩然 大波,所以女性比男性更会吵架,更会由 于感情激动而冲动犯罪。另外,女性意志 力通常也受情绪的影响,一旦心情不好, 意志力也就不强,工作学习缺乏信心,产 生自暴自弃的悲观心理,从而报复他人, 报复社会,引起犯罪。
然而女性的虚荣也会导致女性走向另一个极 端,当女性的虚荣心得不到满足的时候,偏 偏又碰到一些在各方面条件都比自己好的人, 从而导致自己的虚荣心受挫,免不了背后编 排一些蜚短流长来诋毁别人,甚至因此产生 仇恨,寻找机会报复,而且报复手段多残忍, 报复对象多为身边生活,名声比自己好的人。 因此女性在具有虚荣心的同时,也表现出很 强的嫉妒心。 案例
2005年3月11日《百姓法制》杂志上就刊登了这样 一则案例:张某,女,49岁,因嫉妒同村某人生活 条件比自己好,2004年11月12日将糖粘上毒鼠药, 给同村某人的小孩吃,结果可怜3岁的幼女被毒死。 2005年3月9日上午,浙江省金华市中级人民法院认 定张某故意杀人罪名成立,判其死刑。总之,虚荣 心,嫉妒心强是女性较为突出的心理特征,可以说 也是女性本身性格上的弱点,是引起女性犯罪的导 火线之一。
(二)女性犯罪的现状
3.现代女性犯罪的特点 (1)女性犯罪数量普遍增长。 (2)女性犯罪涉案领域增多 (3)犯罪手段向智能化、男性化演变 (4)犯罪性质日趋严重 (5)女性在男女混合的犯罪团伙中的“粘合 剂”作用明显
当前一些女性犯罪情节恶劣,手段残忍,杀 人、投毒、拐卖妇女儿童、绑票敲诈勒索、 帮助男性强奸妇女等一些大案、奇案不段发 生。数据显示,近两年来在市一中院审理的 一些犯罪性质恶劣,手段凶残的暴力型犯罪 案件中,女性参与或实施的暴力案件有23件, 有13件故意杀人案件的犯罪对象为丈夫、男 友和邻居。
(三)女性犯罪原因
2.女性犯罪的生理因素:(内因) 犯罪的性别差异首先是由男女之间的生理差 异造成的,女性在生理方面的不同特征,影 响着她们的犯罪行为的实施及特征。影响女 性犯罪的生理因素主要有:激素作用。女性 生理性周期。生理发育过剩。
(三)女性犯罪原因
2.女性犯罪的生理因素: (1)激素作用 : 研究表明,激素对于犯罪尤其是暴力犯罪具 有重要的作用:雄性激素中的睾丸甾酮(激 素)会助长雄性和雌性动物的攻击性;当个 体的内分泌失调时,雌激素中的孕激素可以 减轻激惹性和紧张性。由于女性的雌激素具 有减弱、抑制攻击性的作用,相应地,女性 的犯罪较少攻击性,并且发生率较低。
(一)男女两性犯罪的比较
(3)自信心 一般认为,女性的自信心低于男性,与此相适应,她们的自 我评价也低于男性。男性由于具有较高的自信心,因此往往 夸大自己的实力,对自己的估计常常过高。 男女两性在自信心方面的差异,反映到犯罪问题上,可 以明显看出:女性犯罪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在犯罪率上, 都远远低于男性,这是与女性的自信心差、胆小怕事相关的。
1.认知上差异 女性的形象思维能力较男性强,因而女性的 思维特点偏重于形象性、具体性。而男性的 思维特点则偏重于逻辑性、抽象性。 女性的语言表达能力、感受性和知觉速度等 都比男性强,女性对声音的感知优于男性, 女性善于辨别色彩而男性善于辨别图形;女 性的机械识记能力强,观察仔细。
(一)男女两性犯罪的比较
(一)男女两性犯罪的比较
3.个性上的差异 (1)攻击性 攻击性包括生理上的攻击行为和语言上的攻击行 为。攻击性的强弱是男女两性在个性和行为方面最 为显著的差异之一,男性往往比女性富于攻击性。 当受到刺激时,男性表现出愤怒,甚至大动干戈; 而女性却焦虑不安,甚至自责。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