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古代汉语(1)-东北师范大学考试及答案

古代汉语(1)-东北师范大学考试及答案

如《左传•成公二年》:“卻克伤于矢,流血及屦。”
(2)、为”字式:在谓语动词前面,用 “为”表被动。
如《战国策·燕册三》:“父母宗族,皆为戳没。”
(3)在谓语动词前面,用 “见”表被动。
如《史记·屈原列传》:“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4)、被……式:在动词前面加介词“被”表示被动,
如《战国策·齐策》:“国一日被攻,虽欲事秦,不可得也。”
翻译:
赵国准备讨伐燕国,苏代为燕国去劝说赵惠王说:“我这次来,经过易水,看见一只河蚌正从水里出来晒太阳,一只鹬飞来啄它的肉,河蚌马上闭拢甲壳钳住了鷸的喙。鹬说:‘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你就变成肉干了。’河蚌对鹬说:‘今天不放你,明天不放你,你就成了死鹬。’它们俩谁也不肯放开谁,一个渔夫走过来,把它们俩一块捉走了。现在赵国将要攻打燕国,燕赵如果长期相持不下,老百姓就会疲弊不堪,我担心强大的秦国就要成为那不劳而获的渔翁了。所以希望大王认真考虑出兵之事。”赵惠文王说:“好吧。”于是就停止出兵攻打燕国.
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 徙,使动用法,使(武)迁移
2.孔子侍坐于鲁哀公,哀公赐之桃与黍。哀公曰:“请用。”仲尼先饭黍而后啖桃,左右皆掩口而笑。哀公曰:“黍者,非饭之也,以雪桃也。”仲尼对曰:“丘知之矣。夫黍者,五谷之长也,祭先王为上盛。果蓏有六,而桃为下;祭先王不得入庙。丘之闻也,君子以贱雪贵,不闻以贵雪贱。今以五谷之长雪果蓏之下,是从上雪下也。丘以为妨义,故不敢以先于宗庙之盛也。”
3、偏旁变形:隶变后分化了某些偏旁,随着结构位置不同,而产生变异。如“火”在小篆里,不论处在怎样的结构位置,笔势都不变,而隶变后异化成许多形式。如 变作“然”,“火”变成四点。 变作“熏”,上“火”变成“土”,下“火”变成四点;
3、什么是甲骨文?甲骨文的特点有哪些,并举例分析说明。
答:甲骨文是用刀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所以称作龟甲兽骨文字,简称甲骨文。
1.解释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义
答:侍: 在旁边陪着赐: 赐予啖: 吃掩: 遮盖
雪:擦拭庙:宗庙妨:妨害
2.找出文中宾语前置的句子,说明是哪种宾语前置的类型,并将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答:丘之闻也: 否定句代词做宾语前置
翻译:(我)孔丘没有听说这种情况
3.找出文中的双宾语结构,指出直接宾语与间接宾语,并将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如《墨子·公输》:“宋何罪之有?”
(4)、介词“以”的宾语提前。
如《左传·僖公四年》:“君若以力,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
2、什么是隶变?论述隶变对汉字结构的影响,并举例分析说明。
答:隶变是指隶书对汉字形体的改变.汉字的隶变使汉字由象形的音节表意文字阶段,过渡到符号的音节表意文字阶段,彻底地改变了古汉字的象形面貌,进一步声化和符号化。最重要的标志是:
翻译:
马惊恐车,那么君子就不能安坐在车上;平民百姓惊恐政事,那么君子就不能安坐政位。马惊恐车,就不如使马安静;平民百姓惊恐政事,就不如给他们实惠。选拔贤能的人,推举忠厚恭敬的人,提倡孝敬和友爱,收养孤寡之人,补助贫穷的人,如果这样,那么平民百姓就会安心政事政局,然后君子也就会安于政位。传说:“君主,是船;平民百姓是水。水能承载船只,也能倾覆船只。”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答:标点:
1.赵且伐燕,苏代为燕谓惠王曰:“今者臣来,过易水,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钳其喙。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今赵且伐燕,燕、赵久相支,以敝大众,臣恐强秦之为渔父也。愿王熟计之也。”惠王曰:“善。”乃止。
1)形符不同的。如:“歌、謌”;“歌”,从欠哥声;“謌”,从言哥声。“歌、謌 ”异体字,声符相同,形符“言”、“欠”相通。
2)声符不同的。如:“啗、啖”;“啗”,从口臽声;“啖”,从口炎声。“啗、啖”异体字,形符相同,声符不同
3)形符声符都不同的。如:“村、邨”。“村”,从木寸声;“邨”,从邑屯声。“村、邨”异体字,形符声符都不同。
5、什么是“六书”?论述“六书”说的具体内容,并阐述其贡献及不足
答:(1)六书:是汉儒总结出来的四种造字方法和两种用字方法,包括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2)四体二用:清人戴震提出象形、指事、会意、形声是四种造字法。转注、假借是二种用字法,这是“四体二用说” .造字法,与汉字结构有关;用字法,与汉字结构无关。
(3)贡献与局限:
贡献:“六书”在当时确实是个创造,可以说是古典文字学领域一个丰碑。“六书”说的建立,把人们对字形的感性认识提高到了理性的高度,开辟了科学地认识字形的途径。
不足:但由于汉儒接触是秦篆和六国文字,由于时代和科学水平的限制,所以“六书”说并不完善,今天看来,它有不少错误和疏漏。首先,许慎对“六书”说的某些界说含糊不清,所下定义欠于周密。再次,汉儒缺少语言与文字关系的科学观念。就字论字,割裂字和词、汉字和汉语的关系。
6、论述古代汉语中普通名词用作状语的几种情况,并举例说明。
答:(1)、表示行为的状态。多带有比喻的意义,这种用法具有浓重的修饰色彩,
往往能使动作行为生动形象,起到比喻的修饰效果。可译为“象……一样。”
如:土崩瓦解”、“狼吞虎咽”、(2来自、表示行为所凭借的工具或方法。
如“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3)、表示对人或事物的态度。可译为“象……一样”。
《古代汉语(1)》练习题
练习题一
一、论述题
1、什么叫宾语前置?论述古汉语中宾语前置的几种类型,并举例分析说明。
答:宾语在谓语后面,这是古今汉语的一般句式。但古代汉语中在一定的条件下,宾语可以放在动词谓语或介词的前面 .
主要有四种情况:
(1)、疑问代词作宾语时。疑问代词可以动词或介词的宾语时前置.
如《孟子·滕文公上》:“‘许子冠乎?’曰:‘冠。’曰:‘奚冠?’曰:‘冠素。’”(奚冠,即“冠奚”,戴什么帽子的意思)。
哀公赐之桃与黍:
“之”为间接宾语“桃与黍”为直接宾语
翻译: 鲁哀公赐给孔子桃子和黄米饭
3.粤中庄有恭,幼有神童之誉。家邻镇粤将军署,时为放风筝之戏,适落于将军署之内宅,庄直入索取。诸役以其幼而忽之,未及阻其前进。将军方与客弈,见其神格非凡,遽诘之曰:“童子何来?”庄以实对。将军曰:“汝曾读书否?曾属对否?”庄曰:“对,小事耳,何难之有!”将军曰:“能对几字?”庄曰:“一字能之,一百字亦能之。”将军以其方之大而夸也,因指厅事所张画幅而命之对曰:“旧画一堂,龙不吟,虎不啸,花不闻香鸟不叫,见此小子可笑可笑。”庄曰:“即此间一局棋,便可对矣。”应声云:“残棋半局,车无轮,马无鞍,炮无烟火卒无粮,喝声将军提防提防。”
(4)书写自由灵活,可以正写,也可以反写,随意性较大。。如“及”,写作 ,又写作
4、什么是被动句?论述古代汉语中有结构标志的被动句式的几种类型,并举例说明。
答:被动句是相对主动句而言的,被动句的主语不是动作行为的施事者,而是受事者(2分)。
(1)“于” 字式:
在谓语动词后面用介词“于”引进行为的主动者,这种引进主动者的“于”字所组成的介宾词组放在动词后边作补语。
2.梁惠王曰寡人愿安承教孟子对曰杀人以梃与刃有以异乎曰无以异也以刃与政有以异乎曰无以异也曰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兽相食且人恶之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恶在其为民父母也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如之何其使斯民饥而死也
答:标点:
梁惠王曰:“寡人愿安承教。”孟子对曰:“杀人以梃与刃,有以异乎?”曰:“无以异也。”“以刃与政,有以异乎?”曰:“无以异也。”曰:“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兽相食,且人恶之;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恶在其为民父母也?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如之何其使斯民饥而死也?”
甲骨文作为早期文字,它具有如下的一些特点:
(1)因其去古未远,与原始文字较为接近,还保留浓重的描画物象的色彩,形象逼真,颇似画面。如: 即鹿.
(2)异体字繁多。因为当时只求大体相象,只要不发生混误,多一笔,简一笔,不求固定画一。如“犬”,写作 、 、 、 等
(3)偏旁不固定,可以互换。如“牢”, 里面既可以是羊,又可以是牛,是马.
如“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4)、表示行为发生或进行的处所。可译为“在……”、“到……”。
如“而相如廷叱之。”
二、阅读题
1.律知武终不可胁,白单于。单于愈益欲降之,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天雨雪,武卧齧雪,与毡毛并咽之,数日不死。匈奴以为神,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羝乳乃得归。别其官属常惠等,各置他所。武既至海上,廪食不至,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文中义。
答:誉: 美誉署:官府 适:正好 弈: 下围棋遽:立刻曾:曾经对:对对子
2.找出文中宾语前置的句子,并翻译成现代汉语
答:何难之有! 理解为: 有何难 翻译为: 有什么难的呢?
3.将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答:诸役以其幼而忽之,未及阻其前进
众衙役因为他年幼而忽略了他,未来得及阻止他前进.
翻译:
梁惠王说:“我很乐意听您的指教。”孟子回答说:“用木棒打死人和用刀子杀死人有什么不同吗?”梁惠王说:“没有什么不同。”孟子又问:“用刀子杀死人和用政治害死人有什么不同吗?”梁惠王回答:“没有什么不同。”孟子于是说:“厨房里有肥嫩的肉,马房里有健壮的马,可是老百姓面带饥色,野外躺者饿死的人。这等于是在上位的人率领着野兽吃人啊!野兽自相残杀,人尚且厌恶它;作为老百姓的父母官,施行政治,却不免于率领野兽来吃人,那又怎么能够做老百姓的父母官呢?孔子说:‘最初采用土偶木偶陪葬的人,该是会断子绝孙吧!’这不过是因为土偶木偶太像活人而用来陪葬罢了。又怎么可以使老百姓活活地饿死呢?”
(2)、否定句里代词作宾语,放在动词前,宾语前置。
如《左传·宣公元年》:“我无尔虞,尔无我诈。”(无尔虞 ,即“无虞尔”,不欺骗你;无我诈,即“无诈我”,别欺诈我;现在的“尔虞我诈”就是这种用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