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政治经济学导论习题及答案

政治经济学导论习题及答案

政治经济学导论习题及
答案
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一、名词解释
1、劳动
2、劳动资料
3、劳动对象
4、生产力
5、生产关系
6、经济规律
二、选择题
1、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是()
A.社会生产力
B.社会生产关系
C.社会生产方式
D.物质资料生产
2、研究生产关系的目的是()
A.揭示经济体制和经济制度的关系
B.揭示客观经济规律
C.揭示资本家剥削工人的本质
D.揭示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
3、生产关系的性质和具体形式从根本上说必须()A.适应经济制度的变化要求
B.适应生产力变化的要求
C.适应生产体制变化的要求
D.适应经济体制的变化要求
4、生产关系是()
A.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关系
B.人类社会所有人和人的关系
C.构成社会生产方式的一个方面
D.人们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
5、生产关系发展变化的原因和依据是()
A.生产力发展的状况和要求
B.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
C.科学技术的进步及其在生产中的应用
D.社会生产方式的运行规律和内在矛盾
6、社会生产力的构成要素包括()
A.劳动力 B.劳动对象 C.劳动资料 D.科学技术
7、社会生产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的环节是()
A.生产 B.分配 C.交换 D.消费
8、“生产直接也是消费”,“消费直接也是生产”,这个命题()
A.混淆了生产和消费 B.说明生产和消费就是一个东西
C.表示生产和消费互为媒介,相互依存 D.生产和消费处于经济关系的同一环节之上
9、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产生的历史背景主要有()
A.资本主义世界产业革命的完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最终确立以及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使其本身所固有的矛盾日益暴露
B.资本集中和垄断现象日益严重
C.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成为社会的主要矛盾
D.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10、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主要理论来源是()
A.劳动价值论 B.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C.重商主义经济学 D.古典政治经济学和空想社会主义
三、简答题
1、为什么说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2、试述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
3、试述科学技术也是生产力
4、简述经济规律的客观性与人的主观能动作用的关系
5、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意义
四、论述题
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创立的理论意义
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是什么
3、经济规律有哪些不同于自然规律的特点
4、怎样认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方法
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劳动:是有劳动能力和劳动经验的人在生产过程中有目的性的活动。

2、劳动资料:人们在劳动过程中用以改变或影响劳动对象的一切物质资料和物质条件。

3、劳动对象: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将劳动力加于其上的一切东西。

4、生产力:人们利用和改造自然使其适合人们需要的能力,是推动社会生产发展的决定因素,也称社会生产力。

5、生产关系:人们在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结成的各种经济关系,是人们最基本的社会关系。

6、经济规律: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它体现着经济过程的必然趋势。

二、选择题
1、D
2、B
3、B
4、ACD
5、A
6、ABC
7、A
8、D
9、ACD 10、D
三、简答题
1、答:(1)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的基础。

人类要生存,首先要有生活资料,而生活资料是通过物质资料生产过程生产出来的。

(2)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

人类社会只有在物质资料生产发展的基础上,才能有政治、文化、科技、教育等活动的存在,物质产品生产是精神产品生产的基础。

2、答:(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和发展变化;
(2)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发展有反作用:表现在一是适应就推动生产力发展;二是不适应就阻碍生产力发展,不适应有两种情况,即落后于生产力或“超前”于生产力。

(3)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性质,是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

3、答:(1)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发展的原动力。

(2)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发展的首要的、决定性要素。

(3)科学技术本身是潜在的生产力。

科学技术转变为现实生产力,必须通过成为人化的科学和物化的科学,即提高主体要素劳动力的科技素质,提高客体要素生产资料的质量水平。

4、答:(1 )经济规律具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性,它在一定的客观经济条件基础上产生和发生作用,人们不能消灭、废除、改造和创造经济规律。

(2 )承认经济规律的客观性,并不意味着人们在经济规律面前无能为力,相反人们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客观经济规律。

(3 )人们认识经济规律的目的,在于利用规律能动地改造世界。

5、答:(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强大思想武器。

(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社会主义建设主改革的理论基础。

(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改造世界观的强大思想武器。

四、论述题
1、答: 19世纪中叶,马克思和思格斯批判地继承了古典政治经济学、空想社会主义经济学说等理论的科学成分,创立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对政治经济学作了根本的改造:
(1)第一次明确提出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人与人之间的社会生产关系。

(2)首创了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学说,创立了科学的劳动价值论。

(3)建立了科学的剩余价值论,发现了资本积累的一般规律和历史趋势。

(4)解释了资本主义发展了历史趋势,并预见了未来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的一些基本特征。

2、答:(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在一定生产力状况下的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

(2)政治经济学所研究的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社会生产总过程中所形成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诸方面经济关系的总和,也就是社会生产关系体系。

(3)政治经济学的任务在于揭示经济运行过程中的客观经济规律。

经济规律是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3、答:经济规律同自然规律相比,具有自身的特点:
(1)经济规律总是同人们的经济活动相联系。

离开了人们的经济活动,也就不存在经济规律。

而自然规律是完全离开了人们的经济活动而独立存在和发生作用的。

(2)多数经济规律具有历史性。

因为经济规律只在一定历史条件下产生并发挥作用,一旦这些经济条件消失,经济规律也随着消失。

而自然规律大多是长久不变的。

(3)在阶级社会里认识和利用经济规律具有阶级性。

这是因为,经济规律作用的结果,总会直接涉及到某个阶级或集团的利益,不同阶级对发现和利用经济规律的态度是不同的。

而自然规律则不具有阶级性。

4、答:(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从根本上讲就是唯物辩证法。

对唯物辩证法的具体运用,又形成一系列具体的方法。

(2)科学抽象法以及研究方法和叙述方法
研究方法是叙述方法的基础,它是由具体到抽象,从现象到本质的认识方法。

叙述方法是研究方法的倒置,它是由抽象上升到具体,用本质说明复杂现象的逻辑方法。

(3)分析和综合、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等方法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研究经济范畴时,通常是将范畴的矛盾双方加以分解,首先假定一方保持不变,抽象地分析另一方;在对矛盾双
方分别作了分析后,再将矛盾的两方面综合起来,具体考察矛盾双方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所具有的特征。

这就是分析与综合方法的统一。

逻辑方法是指在研究社会经济现象时,按照经济范畴的逻辑关系,从比较简单的经济关系和经济范畴,逐步上升到比较复杂的具体的经济关系和经济范畴,逐步上升到比较复杂的具体的经济关系和经济范畴,阐明社会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的逻辑发展进程。

历史方法则是在研究社会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时,按照它的历史发展的真实进程来研究经济现象和经济发展过程。

(4)除上述方法以外,在政治经济学研究上还经常运用归纳和演绎法、中介方法、数学方法、系统方法等,这些具体方法构成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完整的方法论体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