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小组教学的利与弊

浅谈小组教学的利与弊

浅谈小组教学的利与弊
灵璧五中徐贵红我校的小组教学模式,是全市的唯一试点单位,自从2007年开展至今已经五个学年了,我校教师先后到杜郎口等地考察学习小组教学经验,在前进中摸索适合自身发展的特色小组教学模式。

课堂内的小组教学大致分三个步骤:一是出示学习目标,二是分组展示,三是达标测试,在课堂外师生要做的很多。

教师要先分析教材,弄清教学重难点,确定教学方法,因每班都是六个小组,教师要尽可能的把教学内容压缩到六个问题中去。

先布臵预习题,然后再每小组分一题,课堂上展示。

各小组展示后,请其他同学补充,如补充不到位,再由教师补充、总结。

最后出示达标测试题当堂完成。

我校的教学流程大致如此。

当然,任何事物都有它的两面性,尤其是小组教学在我校处于刚起步阶段,在实施中我们感到利弊并存。

先来谈谈“利”的方面。

一、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课堂真正还给了学生
在展示阶段,由学生到黑板前讲解,即是扮演小老师的角色,讲解的内容与方法由学生自己决定,并可提问其他同学,一方讲解多方补充,使研究的问题清晰化、全面化。

时有思维的火花迸溅,使课堂掌声迭起。

这种课堂才真正是学生的课堂。

教师发挥的是主导作用,引导、组织、补充、归纳总结、提供练习,是一个穿针引线者。

二、提高了学生“说”的能力,把课堂变成了舞台
每个学生展示时,要求讲普通话,姿态要大方、从容,声音要抑
扬顿挫。

这种要求大部分学生在初期是很难做到的,通过一段时间的锻炼,一步步提高。

现在我所教学的七年级学生,经过一个学期地训练,基本上都可以用普通话展示教学内容,一半学生做到了姿态大方,甚至有些表达能力较好的同学,已能根据展示的内容进行拓展延伸,这种表达已经达到灵活化。

例如教学郭沫若《天上的街市》时,要求学生理解什么是想象,想象与联想的区别。

一生说:“想象是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联想是由一个事物想到另一个事物。

”看到大家听后一头雾水,似懂非懂的样子,该组另一名表达较好的学生急中生智地说:“大家看窗外,我们学校对面是看守所,你们看到看守所会想到什么?”大家七嘴八舌地说:想到犯人,想到警察,还有个同学高声的说想到“自由”。

在这时我带头给他鼓掌,告诉他们这就是联想。

并以此为契机教育他们做个遵纪守法的人。

“那什么是想象呢?”一生说:“学了《月亮上的足迹》我们会想到月饼、中秋节。

”另一生说:“我想以后我们可以坐飞船到月亮上旅行甚至度假。

”我说:“停,这个同学所说的才是想象。

刚才那个同学所说的是联想。

他们的区别在于是否出现了新的形象或事物。

”这时大家点头做出恍然大悟的样子。

我提议给展示的同学以掌声鼓励,他引导大家弄明白了什么是想象与联想,以及它们的区别。

这节课的难点就这样解决了。

相信不久以后,绝大部分同学都能把“说”的能力提高到一定水平。

不仅在课堂的舞台上“说”的流畅,而且能把精彩的“说”带到人生的大舞台中去。

三、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培养团结协作的精神。

“让课堂变成舞台,让舞台展现能力。

”每节课都是一场比赛,在这个赛场上,各参赛小组都在争取有好的表现,为了表现地好,各小组在得到预习题后,积极思考,搜集整理资料,组织语言安排顺序,考虑展示的方式。

有的小组甚至以舞台剧的形式展示。

例如教学《落难的王子》这则寓言时,一个小组要展示的是寓言的主要内容。

他们选出三个组员,分别扮演“我”、王子和旁观者,把整个寓言故事表演的惟妙惟肖。

再如教学寓言《赫尔墨斯与雕像者》时,两个学生分别扮演赫尔墨斯和雕像者,把赫尔墨斯自高自大和爱慕虚荣的性格特征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都表现出来了。

因此他们精心的准备,精彩的表演赢得了大家的阵阵掌声,当然是那节课、那场比赛的获胜者。

这与小组内成员的默契配合是分不开的。

这种小组教学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同时也培养了团结协作的精神。

小组教学增添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与激情,让我看到了孩子们的进步与成长。

但与此同时我们也不可回避小组教学的不足之处。

在教学中我发现小组教学存在以下几个弊端:
一、优等生与后进生的差距增大
在展示环节中基本上都是成绩好的学生在唱“独角戏”,后进生都极少参与,虽然老师在不断给予他们鼓励与引导,但仍是无法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在他们眼中这个舞台不是他们的,他们只是旁观者。

这样以来无形中就增大了优等生与后进生之间的差距。

社会的贫富差距令人堪忧,学生的两极分化同样令人揪心。

二、学生的思维没有得到训练
学生展示时所讲的答案几乎都是从资料书中摘抄的,没有自己的见解。

例如教学朱自清的《春》时,要求一组学生分析课文结构,结果答案倒是很准确,问及思考过程,都无语。

这样表面活跃的课堂,活动了的学生,其实思维却是静止的。

他们为了展示的好,一门心思的搜集课外资料,却没有“搜集”自己的思想,这就是“得来全不费工夫”。

著名的教育家T.洛扎克说:“信息,到处是信息,唯独没有思考的头脑。

”长此以往看似热闹的课堂,学生的大脑却是静止的。

语文教学目标提出对学生的技能进行训练,包括分析、概括能力,这些都需要学生积极思考才能得到。

如教学《紫藤萝瀑布》时,让学生去结合课文内容去分析理解一句话“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结果有些学生很快举起小手,拿起资料书就读,答案当然是正确的,但不是他们思考得来的。

这种直奔主题,没有思考过程的现象,在小组教学中已经成为难以克服的弊病,如何正确利用工具书,调动学生思维,锻炼他们的思维能力,成为语文小组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

小组教学有它的优点和长处,但并不是每节课都是要用的。

俗话说:“好钢用在刀刃上”。

一般地说,当课堂教学中出现了新知识,教学的实施需要培养学生的探究合作能力的时候可以用;当学生对某一问题不一致,需要交流讨论时也可以用…….但一些重知识传授的课,仍可以由教师讲。

小组教学与传统教学相结合,各自发挥优点,让学生能学会,愿意学,善于学,真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才是我们的追求。

起步阶段的小组教学利弊并存,我们应
尽可能发扬它的优点,想办法改进、克服缺点与不足,使小组教学切实有效地开展,让我们走向语文教学的又一个春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