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产教融合型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现状与对策

产教融合型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现状与对策

产教融合型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现状与对策
摘要:实训基地建设对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

产教融合的生
产性实训基地可以有效利用校企双方的优质资源,有助于强化学生专业技能和职
业素养,推进课程改革和专业建设,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产教融合生产性实训基地校企合作
实践表明,黑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依托哈尔滨铁路局校企合作
建立产教融合型生产性实训基地哈尔滨铁路客户服务12306分中心,校企双方优势互补、资
源互用、利益共享,彰显了高职教育办学特色。

一、产教融合型生产性实训基地特征
1.实习环境真实化。

产教融合型生产性实训项月的选取必须来自于企业的生产项目,设
备与生产厂家设备完全一致,按照企业真实的生产车间进行设计与建造,实训过程严格根据
企业生产的操作规程来进行,产生经济效益,实训过程就是产品的企业生产实际过程,生产
环境真实化。

2.基地功能多元化。

校企双方筹资共建的产教融合型生产性实训基地,必须具备多功能性,营造真实的职业环境与职业氛围,学生、专业教师、企业技师和企业专家共同参与真实
操作、真实生产。

3.“双师型”队伍建设简单化。

通过校企合作,建立产教融合的生产实训基地,打造产教
兼容的校企“双师型”师资队伍,促进教师及时掌握铁路运输发展趋势,使教师既能解决教学
实际问题又能解决铁路生产一线的实际问题。

二、产教融合型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问题
1.国家政策与企业发展需求不协调。

政府的引导和支持力度较弱,与职教发达的国家如
德国相较相差甚远,而企业是以产能与效益求生存的,具有一定的功利性。

因此,不论基地
是建在校内还是建在企业,在既无法律规定,又无利益驱动的情况下,容易导致企业不愿深
入进行产教融合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工作。

2.资金投入与基地建设需求不协调。

尽管国家提倡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但相对普通高等
本科院校而言,国家财政对职业院校教育经费支持力度要小得多,而发达国家高等职业教育
的办学成本远远高于普通高等教育。

经费投入的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基地建设中产教
的实质融合。

3.高职教育与产业转型需求不协调。

目前高职院校整体师资力量较弱,大多年轻教师从
高校毕业就来到学校,没有企业一线的生产经验,不能较好地把握产业转型升级对人才的需求,不能把握行业动态与生产性技术前沿。

三、产教融合型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对策
1.建立产教一体的生产性实训基地。

以铁道交通运营管理生产性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需求和专业建设发展要求为依据,根据专业建设模式,营造企业真实氛围,选择与专业相符
合的课程特色建设实训基地,学生可真实操作、真实生产。

2.建构产教融合的专业课程体系。

构建“以实习实训为载体、以生产过程为导向”的课程
体系,其主要特色有:(1)课程内容与企业实践紧密结合,形成工学结合的高职特色。

(2)以真实工作任务为载体开发课程教学内容,将知识点、技能要求与具体工作任务联系起来,
突出知识与技能要求的岗位针对性。

(3)强调实践性,制定工学结合特色的高职生产性项目化课程的教学标准。

3.建设产教互惠的协同运行机制。

校企共建产教融合型生产性实训基地,学院充分利用其师资、技术、实验研发条件等优质资源,企业以其资金、设备、生产技术指导等优势,不但为学院的师生提供了“工学结合” 的实践操作平台,而且产教融合型生产性实训基地也为企业高技能人才培养、职工培训、技术研发服务、职业技能鉴定等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

4.建造产教兼容的校企师资队伍。

师资力量是产教融合型生产实训基地建设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必须打造一支“专任教师精技术、兼职教师懂教育”的产教兼容的教师队伍。

首先培养1-2名造诣深厚、有技术特长的专业带头人,然后落实“双师工程”,完善其知识能力标准评价体系,促进教师及时掌握铁路运输发展趋势,使教师既能解决教学实际问题又能解决铁路生产一线的实际问题。

参考文献
[1]规划纲要工作小组办公室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与规划纲(2010-2020年)公开征求意见稿[Z],2010,02,23。

[2]赵昕职教集团发展的制度困境与对策[J].职教论坛,2013,(1):12-14。

[3]丁晓昌理清思路加快发展,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J].中国高等教育,2013,(6):50-52。

[4]陈年友周常青吴祝平产教融合的内涵与实现途径[J].中国高校.科技,2014,(8):40-42。

[5]方春龙产教融合,强化校外实训基地建设[J].中国高等教育,2014,(14):74-75。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