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论休谟副标题:在精神学中采用实验推理方法的一个尝试从知性、情感、道德三个方面讨论人性的原理知性:印象和观念,印象包括单线的生动活泼的感觉和反应,是最初呈现于人心中的意识。
这种原始印象是一切思想、一切观念的来源,观念则是这些印象的黯淡的复本。
印象先于观念,一切的观念都来于印象,这是他的任性科学的“第一原则”。
人的知识不仅源于经验(感觉印象和反省印象),而且限于经验。
我们不仅不能知道在我们之外的事物是什么样子的,而且根本就无法知道我们之外是否存在任何事物。
怀疑论观念并不是完全松散而无联系的,有一种联系的纽带,可使一个观念自然引起另一个观念,这就是观念的联系或联想。
这种联想的原则有三种:类似、时空接近和因果关系(自然关系)。
休谟认为,观念之间还有由人心所进行比较而非由联想产生的关系:类似关系、同一关系、时空关系、数量比例、性质程度、相反关系、时空关系和因果关系(哲学关系)。
另外,将(类似、相反、数量比例和性质程度)&(同一关系、时空关系、因果关系)按是否需要经验验证区分两类。
人的科学,是其他科学的唯一牢固的基础,又必须建立在经验和观察之上第一卷论知性第一章论观念、它们的起源、组合、抽象、联系等第一节论人类观念的起源怎么说呢,观念和印象一定相辅相成的,每一个简单观念都有和它类似的简单印象,每一个简单印象都有一个和它相应的观念。
我们在暗中所形成的那个“红”的观念和在日光之下刺激我们眼睛的那个印象,只有程度上的差别,没有性质上的区别。
命题:我们的全部简单观念在初出现时都是来自简单印象,这种简单印象和简单观念相应,而且为简单观念所精确地复现。
由恒常的经验发现,简单印象总是先于它的相应的观念出现,而从来不曾以相反的次序出现。
我们教孩子红黄蓝绿或者酸甜苦辣这些观念的时候,必须先给他以相对应的印象。
另外科学研究的概念,也可以用来证明印象和观念出现的先后顺序。
另外的证明:盲人等。
第二节题目的划分印象分为感觉印象和反省印象,你想哦,冬天的雪花,寒冷刺骨,讨厌寒冷,希望温暖。
这个过程就表现出感觉印象和反省印象的概念。
感觉印象:冬天的雪花导致的感觉,观念:冷,反省印象:讨厌、希望 新的观念。
第三节论记忆观念和想象观念记忆观念是很生动强烈,想象观念已经抽象为纯粹的观念(社会、国家、量子、光子等)。
当我们回忆起过去的任何事件时,那个事件的观念以一种强烈的方式进入心中;而在想象中,知觉却是微弱而低沉,并且在心中很长时间保持稳定不变。
两者的另外的差别在于,记忆观念要有相对应的印象开路,而想象并不受原始印象的次序和形式的束缚。
记忆的主要作用不在于保存简单的观念,而在于保存他们的次序和位置。
第二原则:想象可以自由地移置和改变它的观念。
(飞马、火龙)第四节论观念间的联系和联结联结:某一个观念出现时,自然地引起另一个观念产生联结,使心灵以这种方式在各个观念之间推移的性质共有三种:类似、时空接近、因果关系。
这些原则就是我们简单观念之间的联结或结合原则,并在想象中代替了那种在我们记忆中结合这些观念的不可分离的联系。
这是一种吸引作用。
第五节论关系类似关系:很普遍,有相似之处都可以说得上类似同一关系:同为男生女生空间、时间关系:远、近、上、下、左、右数量数目:两堆苹果、一个鼻子(既然为两个事物比较,那么一个东西应该没有关系)性质程度:深红和浅红、大恶和小恶相反关系:与差异区分,差异包括与“同一”相反的差异(可称为数目上的差异)或与“类似”相反的差异(可称为种类上的差异)原因或结果:水和火、冷和热第六节论样态和实体实体观念和样态观念都只是一些简单观念的集合实体观念正如样态观念一样,只是一些简单观念的集合体,这些简单的观念被我们给与一个特殊的名称,借此代指集合体。
黄金(黄色、重量、可展性、可熔性+溶于王水)。
实体观念和样态观念的区别在于可加性:描述一个复合观念时,只要其接受了另一种样态,则要用另一个样态名词描述。
实体观念这种复合观念,是发现一种规律就添加进去,无终结。
第七节论抽象观念问题:当心灵想到这些观念时,这些观念是一般的呢,还是特殊的呢?一切一般观念都只是一些附在某一名词上的特殊观念,这个名词给予那些特殊观念以一种比较广泛的意义,使他们在需要时唤起哪些和它们相似的其他各个观念来。
当我们应用任何一般名词时,我们所形成的是个体的观念;我们很少或绝不会把这些个体全部审查穷尽;而那些余留下来的观念,只是通过那种习惯而被表象的,只要当前有任何需要时,我们就可以借这种习惯唤起这些观念来。
(人,我们会想到身高比例、两个眼睛两只耳朵等等,重量、肤色等其他印象观念,性格、人品等其他反省观念)第二章论空间和时间观念第六节论存在观念和外界存在观念我们可以意识到的或记忆起的一切印象或观念,没有一个不可以被想象为存在的。
我们既然在记忆起任何观念或印象时,总是要赋予它以存在,所以存在观念如果不是由一个与每一个知觉或思想的对象联结着的独立印象得来,必然就和知觉观念或对象观念是同一的。
我们所记忆的每一个印象和观念虽然可以被认为是存在的,存在观念却并非由任何特殊的印象得来的。
存在观念和被想象为存在的东西的观念是同一的。
除了心灵的知觉之外,不能想象任何其他的存在。
除了心灵的知觉或印象和观念以外,没有任何东西实际上存在于心中,外界对象只是借着它们所引起额那些知觉才被我们认识。
恨、爱、思维、触、视:这一切都只是知觉。
心中除了知觉以外既然再没有其他东西存在,而且一切观念又都是由心中先前存在的某种东西得来的;因此,我们根本就不可能想象或形成与观念和印象有种类差别的任何事物的观念。
我们纵然尽可能把注意转移到我们的身外,把我们的想象推移到天际,或是一直到宇宙的尽处,我们实际上一步也超越不出自我之外,而且我们除了出现在那个狭窄范围以内的那些知觉以外,也不能想象任何一种的存在。
这就是想象的宇宙,除了在这个宇宙中产生出来的观念以外,我们也再没有任何观念了。
第三章论知识和概然推断第一节论知识七种哲学关系:类似关系,同一关系,空间、时间关系,数量数目,性质程度,相反关系,原因或结果只有四种完全决定于观念,能够成为知识和确定性的对象,这四种是:类似,相反,性质的程度,数量。
第二节论概然推断;并论因果观念同一关系、时空位置和因果关系不是由挂念所决定的三种关系。
因果关系,没有一个确定的东西能够表示因果的,但是这些东西都是属于表现因果的那一类。
因此,因果关系的观念必然是从对象间的某种关系得来的。
凡是被认为原因或结果的那些对象总是接近的。
因此,把接近关系认为是因果关系的必要条件。
必要条件第二种:在时间上因先于果。
(个人感觉这里论证并不合理。
首先把原文的论证复述如下:某些学者认为因和果可以同时存在,但是生活中大多数例子经验似乎反驳了这种意见。
另外,时间是存在的,如果因和果同时发生,那么其结果的结果也要同时发生,那么就略了时间的观念。
原文92页。
以下为个人观点:两段论证,但是都存在漏洞。
第一段论证中存在着因果同时存在的生活中的案例,切蛋糕,没下刀永远没破坏。
第二段论证,最后的“这个结果又和它的结果是同时的”这句话有漏洞。
首先说,如果某个原因在一段时间内并没有导致结果,那么就会有其他原因参与导致结果的过程。
我们说那个结果的结果如果和结果不同时存在,则说明有其他原因参与导致结果的结果中。
我们并没有否认结果的结果只是由结果这一个原因导致的,也没有说普遍意义上的结果只能有普遍意义上的一个原因。
所以我们就可以把时间的位置加结果和结果的结果之间,这样就让这个连续的现象有了时间的过程,就推翻了作者推翻之前论点的论据。
作者试图推翻之前的观点,在我来看是有漏洞的。
我试图推翻作者的观点,希望是正确的。
所以最后我的观点是:普遍意义上的结果是不会先于原因产生,之于结果和原因同时产生的这种情况,我认为是的确存在的。
可能说这种现象的确特殊或者较为少见,所以并不作为哲学思考的重点对象。
或者说,把因果同时存在的这种情况归结到因先于果里,并不是不满足什么前设条件,也并不影响后续思考。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任何一种因果同时存在的情况都可以认为是概念上的因先于果出现。
比如说切蛋糕,一定是先有了刀碰到蛋糕这个事实,才会有蛋糕被破坏的结果。
在概念上,一定是这样的。
但是从时间上来讲,这两个事实并没有先后的顺序。
哦对了,还有相对运动的例子。
作者这样讲过,如果实在想不通就不要想了,哲学家一定要在自己能力的范围内思考,如果过度怀疑就会导致自己建立起来的理论的不确定了。
)第六节论从印象到观念的推断心灵从一个对象的观念推移到另一对象的观念,不是由理性决定的。
因果概念是在过去一切实例中恒常结合而不分离的那些对象的概念。
第八节论信念的原因由因果关系可以给出信念的部分的定义:它是与现前一个印象关联着或联结着的观念。
习惯,即经验的重复,是任何信念产生的根源。
第十四节论必然联系的观念因果有必然联系的观念来自心灵的习惯,来自因果总是相随重复出现而产生的一种印象。
因果必然性的本质在于由因果的习惯性的推论。
第十五节判断原因和结果所依据的规则各个对象的恒常结合决定了它们的因果关系;恰当的说,除了存在和不存在之外,没有对象是互相反对。
因果关系的若干基本特征:1.原因和结果必须是空间上和时间上互相接近的。
2.原因必须是先于结果的。
3.原因与结果之间必须有一种恒常的结合。
构成因果关系的,主要是这种性质。
4.同样的原因永远产生同样结果,同样结果也永远只能发生于同样原因。
5.当若干不同的对象产生了同样的结果时,那一定是借着我们所发现的它们的某种共同性质。
6.两个相似对象的结果中的差异,必然是由它们互相差异的那一点而来。
7.当任何对象随着它的原因的增减而增减时,那个对象就应该被认为是一个复合的结果,是由原因中几个不同部分所发生的几个不同结果联合而生。
8.如果一个对象完整地存在了任何一个时期,而却没有产生任何结果,那么它便不是那个结果的唯一原因,而还需要被其他可以推进它的影响和作用的某种原则所协助。
第四章论怀疑主义哲学体系和其他哲学体系第六节论人格的同一性自我的概念,是没有的,是不存在的。
产生每一个实在观念的,必然是某一个印象。
但是自我或人格并不是任何一个印象,而是我们假设若干印象和观念所与之有联系的一种东西。
如果有任何印象产生了自我观念,那么那个印象在我们一生全部过程中必然是继续同一不变的;因为自我被假设为是以那种方式存在的。
但是并没有任何恒定而不变的印象。
我,只能感觉到一些知觉,并不能感受到一个单纯同一的我。
当我酣睡的时候,我感觉不到知觉的存在,这个时候的我,也就不存在了。
自我不过是飞速接续、永在流动的知觉的集合。
心灵是一种舞台;各种知觉在这个舞台上接续不断地相继出现;这些知觉来回穿过,悠然逝去,混杂于无数种的状态和情况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