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农村教育现状浅析

农村教育现状浅析

农村教育现状浅析
自1986年我国通过《义务教育法》开始,农村教育就一直是我国义务教育的重点,近十多年来,农村教育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特别是九十年代的"六配套"工程,是对农村教育一次大的促进。

但近年来我国农村教育发展不但没有同城市拉近差距,反而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为什么会造成这样的状况呢?因此有必要对其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

笔者认为造成农村教育发展速度减速的原因可以分为外部原因和内部原因。

一,农村教育发展减速的教育外部原因
农村教育是中国"普教"发展中的重中之重,但是还有许许多多的人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为什么说"普教"的重点是农村教育呢?因为我国大量接受义务教育的适龄人口是在农村,而农村经济发展比城市要慢的多,近年来在教育方面的发展的难度要更大,所以说"普教"发展的重点在农村。

〈一〉我国对教育的投资不足对农村教育产生的不良影响:
我国教育总投资的不足从而导致了农村教育发展的减缓,在《中国教育年鉴》1991-1995年对教育的投资占国民生产总的统计表中,我们可以看到这样的一组数字:
(1991--1995)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比例关系
据上表所示,从1991-1995年,我国的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在国民生产总值的2,5%左右浮动。

而且从1991起就是下降的趋势,而1993年,世界平均水平为5.1%,即使是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也远远高于我国达4.1% ,据预测我国到本世纪末国家性财政支出约3400 亿元左右,人均276元(约34美元),低于1991 年发展中国家的人均42美元的水平。

由于我国对教育的总体投资不足,而对农村的投资就更加紧张,当然这也与我国农村教育规模大、范围广、投资分散有关,但更主要的是教育投入的严重不足从而对农村教育产生的两个结果。

1.由于教育投资不足,对教师产生了巨大影响,从而导致农村教育质量的下滑。

首先,教育投资的不足导致教师上课不认真。

从西方经济的理论来分析没有成本的投入或投入过少,就不能产生效益或效益极为低下,同理可以推论,教师不能获得好的报酬,不能得到应有的尊重,这样很容易造成教师上课走过场、形式。

而不追求教育质量,而这种情况的改善,
取决于国家提倡尊师重教和教育投资的力度的加大。

其次,教育投资的不足导致素质的降低。

因为投资额的不足,就容易使得一些高素质的教师另谋他就,从而使得教师的整体素质下降,达不到应有的学历程度,因此降低学生学习的效果,培养不出合格的人才。

2.由于教育投资的不足,导致教学设备、教学环境得不到改善,从而影响教育的质量。

我国的社会一直是二元社会,城市和农村的差距很大,在教育方面也是如此,大部分的资金投入到城市学校,而农村学校一直得不到合理和应有的改善。

如教育物材的规定,小学教学黑板应用磨砂玻璃,而农村学校大部分都还在用水泥黑板,甚至还有木质黑板,更不要说在城市中已经得到广泛应用的电化教学、多媒体教学,广大的农村还正在为基本的生存条件而努力。

因此,可以这样说,教育投资不足是农村教育发展减缓的最为重要的原因。

〈二〉社会各种不良思想对农村教育发展的影响
马克思主义者认为"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学校是社会的一个的组成部分,也会受到社会中的各种思想的影响。

其中有正面影响,有负面影响。

正面影响促进社会发展,如学雷锋。

负面影响阻碍或延缓社会发展。

当前社会上的一些负面影响对教育发生了重大影响。

社会上的不正之风对教育的影响,随着改革开放二十年来,我国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

但同时一些资本主义腐朽的思想也传入了我国。

仅据《瞭望》2000年15期中登载的,某县一少年对其读研究生的叔叔说,你回来当我们县的教育局长,我就可不买教育局长姐姐的本子。

据介绍该县教育局长的姐姐承包了全县一至六年级的练习本。

这股不正之风影响我们思想教育建设,更加容易使学生接受资本主义的那些不正确的思想,更加容易使学生竖立起不正确性的世界观,方法论。

厌学情绪对农村教育的影响,据河北省最近的一次调查,造成农村学生弃学的主要原因不是经济因素,而是厌学情绪。

当然造成厌学情绪的原因很多:有孩子本身因素,有家长因素,有教师的原因等等。

但其根本性的原因还是社会大环境的影响。

整个社会环境轻视教师,轻视传统的一些优秀的文化遗产。

从而造成现在的学生只知道还珠格格、精武门,而不懂得祖冲之、宋应星。

厌恶老师的管教,从而导致厌学,而向往去南方打工挣钱。

当然去打工并不是有什么错,但对一个农村学生来说义务教育都还没有接受完就去打工,能懂得什么技术,有什么能力养活自己。

我曾经教过这样一名学生,他说他最多混个初中文凭,然后去打工,现在读不读书无所谓。

这种广泛存在的厌学情绪,极不利于以后对农村推行素质教育,而且对我国劳动力的质量将产生巨大的影响。

如果这种情况不加以改善,届时,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劳动力都是一个个基
本知识和能力都不合格的劳动者,这将大大延缓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

二.农村教育发展减缓的教育内部原因
在我国的农村教育发展中,广大的基层教师作出了巨大的牺牲,努力实现着"穷国办大教育"的目标。

尽管在过去的五十年中我国的儿童入学的普及率己达百分之九十多,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建设者,进入我国现代化的各行各业。

但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在我国农村教育组织内部还存在着巨大的弊端。

〈一〉农村教育的管理上还不完善。

(这里只谈微观学校管理,而不涉及各级行政管理)
由于我国农村教育的各个学校规模过小,造成了极大的教育资源浪费,据了解,某县一个乡全乡共24名教师(不包括脱产的学校领导)负责全乡的300多名学生的教学,全乡共6个学校,二所学校学生各80人左右、教师16人,都为单班,二所学校教师各为3 人,学生各为50人左右,开展复式教学,二所学校教师各一人,一所学校有30左右,一所不到10人,其实,如果在城市一个学校都不止这些人,但由于农村每个自然村都要求有小学,因此造成管理上的分散,组织配备极为散乱,财务制度不健全,学校领导难以对教学质量和效果进行有效的管理,因此难以提高农村教育质量。

另外,有些农村学校的领导很多是由于教学成绩较好而被提拔出来的,因此造成很多学校领导缺乏必需的管理知识。

如某农村小学,某学生因偷东西而被班主任教师抓住,该班主任居然在其脸上刻"贼"学,造成恶劣影响,本因追究其刑事责任,但其学校领导居然让该班主任去外地方旅游。

这里并不是说其业务知识如何,但其学校领导缺乏基本的法制观念和基本的管理知识。

这种类型的学校领导在我国不只是少数。

他们缺乏创新能力,缺乏新观念,这样就造成我国农村教育的层次始终在低层次上徘徊,不能有所突破有所创新的原因之一。

由于农村教育管理上的不完善,使得农村教育的发展和提高都遇到了巨大的阻碍,因此必须完善管理,加大农村管理制度的改革,才能使农村教育得到更好的发展。

<二>教师的"敬业"精神下降
近十年来,我国有些行业的服务质量和工作质量,简直不能让人忍受。

而教育行业同样也存在这样问题。

想起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一生献身于教育,令我们这些后人汗颜。

在农村中,由于娱乐活动少,有些青年教师对这种生活极不适应,只好以打牌,打麻将消磨时光。

而且经常是通宵达旦的打牌,而一到白天上课,呵欠连天,如何能使教育质量提高呢?而且其行为对学生特别是对学生将产生极为恶劣的影响。

从而导致学生对老师缺乏应有的尊重和对学习的乐趣.使得教育质量难以得到改
进.
<三>对现有的农村教师缺乏应有的培训机制
在我国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我国的农村教师很难得到培训提高机会.在英国,教师每七年享有一学期的进修机会.美国教师每年至少培训两个星期,前苏联教师每隔五年脱产进修一次.而在我国要实行这种政策显然是不可能的(至少是在目前不可能).有的五六十年代师范毕业的教师其知识结构还是五六十年的知识结构,这种知识结构如何能满足现在学生的求知欲望呢?更不要说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了,其学习效果也就可想而知.
通过对现今的农村教育的分析,我们应该清醒的认识到在我国农村教育事业上还存在什么问题,我们应该怎样解决这些问题。

首先我们应该认识到农村教育是一个系统的问题,它不仅仅是教育部门的事情,它关系到我国在未来世界的地位问题。

我们的教育部门、政府部门不应该只看到城市教育,而应该更关心农村教育,因为他们更缺乏教育发展的基本条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