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农村小学教育现状的调查与研究

农村小学教育现状的调查与研究

地区长期落后封闭,初等文化教育落后,长期以往造成城乡二元分化加剧,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加强农村基础教育尤其是小学教育,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农村人口素质,服务于新农村建设。

【关键词】:农村小学教育;小学教育突出问题;解决问题策略【引言】: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和“科教兴国”方略的实施,我国农村小学教育取得了喜人的成绩,尤其是在“新农村建设”政策的全面推行以及各级政府努力完善教育体制的作用下,农村小学教育更进一步发展。

但同时由于地域及环境的影响,与城市相比,教育仍存在着资源分配不均、教师文化素质低下等诸多需亟待解决的问题。

面对当今社会如此大的生活压力,农民迫切希望子女能通过读书改变自己的未来,因此他们对教育问题的关心程度特别高。

针对目前农村小学教育的一系列问题,辽科大与沈阳两所高校的下乡联队对海城市高坨镇小马村进行了一周的调研活动,首先通过领导、老师了解了该地小学的基本情况,又通过对小学生的支教与家长进行反馈、访谈,全面了解和探讨了当地小学教育的现状及突出问题。

下面我再结合我国农村教育情况与大家进行深入的分析,给出个人的几点建议。

【农村小学教育现状的分析】: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80%,农村的发展对整个现代化事业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

农村的发展靠人才,人才的培养靠教育。

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农村的教育决定了中国的未来。

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大头和难点也都在农村。

从国家近十年来出台的针对农村教育的政策中可知,国家非常重视农村小学教育的建设和发展,特别是在2005年10月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后,国家对农村教育的投入逐年增加。

2006年,国家开始在西部农村实行小学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免除学杂费,对贫困生还免费提供教科书,补助寄宿生生活费等;后来中部和东部地区农村也全部实行免费。

中央和各地大力实施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有力地推进了“两基”攻坚。

2006年,全国小学寄宿生人数达704万人,占小学在校生总数的6.6%,西部地区小学寄宿生比例明显高于东部和中部地区。

国家在全国农村全面推行免费义务教育等新举措将有效地推动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和进步,为推进新农村建设、提高我国全民素质、构建和谐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但与此同时也产生了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一)教育资源。

据了解,在全面推行“新农村建设”以来,各地均把发展教育列为重要内容。

各级政府纷纷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并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对原有教育资源进行整改,努力改善教学设施和教学质量,调整师资队伍,提高办学水平。

教育资源整改措施极大地推动了各地农村教育的发展,但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首先,教育资源分配不合理。

体现在两个方面:1.学校基础设备差。

与城市相比,农村学校教学设施陈旧,教学设备缺乏,严重地限制了教师教学及信息交流,从而影响教学质量,阻碍学生拓展知识面。

其中最为明显的是农村学生英语听力和口语远远不及城市学生,这将直接影响今后升学。

另外,乡镇级以下中小学教师严重缺乏,教师队伍老化程度严重。

有的教师一人教授几门课程,且绝大多数教师工资待遇极低,基本没有其他福利保障。

有些农村教师甚至因不能按时领到工资,不得不维持半耕半教状态。

更有甚者利用课余时间强制小学生补课从而肆意谋取金钱,久而久之造成教育质量下降和师资严重流失。

国家近年来一直在加大教育投入,教育投入占GDP比重比历年平均水平高出近2%,但这一比例却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据统计,世界上120个国家平均为5.2%)。

我国西部地区工农业相对萧条,生活环境艰苦,经济发展相对缓慢,没有良好的经济基础做后盾,因此无法改善学校基础设施,吸引优秀人才。

2.教育资源严重浪费。

虽然国家已在全国范围内实行免费义务教育,但据媒体了解,在山东、安徽等一些经济发达地区,父母大多放弃免费的公立学校,而选择年费用二千左右的私立学校,私立学校数量飞速增长,这使得公立学校教育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造成教育资源浪费。

据部分家长反映,很多公立学校教师存在教学水平低,缺乏责任心和竞争意识,不关心学生等问题,公立学校办学条件和办学理念也不如私立学校。

很多私立学校在提高学生文化水平的同时注重素质教育,根据学生喜好和特长开设钢琴班、书法班等,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竞争力。

这对公立学校是很大的冲击。

3.教师文化素质普遍较低。

由于农村环境及生活条件较差,不能吸引优秀人才,农村教师自身文化素养不高,大多是大中专及以下文化水平,没有完整的专业知识体系,缺乏教学技巧和对学生心理的把握,因此不能有效扩展学生思维方式,教学质量普遍较差。

(二)教育观念。

在竞争激烈的当今世界,人们越来越意识到,要想提高综合国力,必须首先提高全民素质。

加大教育投入、义务教育免费等政策的相继出台,正是国家为实现这一目标而实行的新举措,而多数家长不惜花费大笔资金,投入子女教育的事实也证明“知识改变命运”的理念日趋深入人心。

然而在部分贫困落后的农村地区,“重男轻女”、“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封建思想仍然根深蒂固,许多父母目光短浅,只看到眼前利益,使得许多女孩初中毕业就失去了继续学习的机会而外出打工。

在某些农村,女孩初中毕业后大多被送去打工,供家里的男孩上学,而男孩看到早早赚钱的同龄人,失去了学习文化知识的兴趣,蠢蠢欲动。

“女孩没学上,男孩不愿上”,使得农村学校的生源越来越少。

更有的地方赌博之风盛行,父母的赌博行为影响到孩子,甚至出现了一家人靠赌博营生的情形。

【小马村小学教育情况分析】:1.小马村基本信息:小马村座落于海城市高坨镇西北部,地处浑、太两河之间,东临鞍山,北接辽阳市,西连台安县。

全村面积7400亩,村庄占地面积800余亩,耕地面积占6340亩(其中4000亩水田,2340亩旱地)人均耕地2.2亩。

全村共分为15个村民小组,720户共2870人,男女比例2:1。

儿童、青年、壮年1300余人,中年1000多人,60岁以上400人。

村中有贫困户17户,农村医疗保障已覆盖80%。

村民文化程度基本为初中文化。

村民经济收入来源主要依靠种地,村中有外出务工人员600~700人,多数为短工,占人口40%。

当地共有10个鱼塘,总面积45亩。

鱼产品以食用销售为主,剩余的部分鱼用来供人们垂钓,30元/小时。

小马村耕地较多,而且土质肥沃,气候适宜;加之又有浑河、太子河两大河流流经境内,水源丰富。

有了这样优越的条件,小马村的种植、养殖业发展迅速。

种植业有主要水稻、玉米和温室大棚蔬菜种植产业;养殖业主要有黄牛、蛋鸡、生猪、淡水鱼等。

全村共有温室大棚200多个,占地240亩,第一个温室大棚在1996年建成,2006年初具规模,近几年以50个/年的速率增长,并且温室大棚主要分布在公路两旁,交通方便,销售便利。

温室大棚主要生产各种常规蔬菜和新品种蔬菜,例如茄子、豆角、西红柿、黄瓜等作物等。

小马村养鸡业起步于2000年,规模多在1000-3000只,最多达10000只。

村中现有鸡舍120座,以养殖蛋鸡为主(占95%以上),肉食鸡为辅。

除2005年受禽流感影响外,鸡舍数量每年都有增长。

村中有一宇神饲料厂,产品畅销当地及周边城市。

村中小学小马小学建于1950年,学校现有7个年级,124名学生。

教师12名,平均年龄46岁。

村中现有秧歌队、舞蹈队作为业余文化队伍,村委建有文艺广场,村级文化站,图书室。

2.小马小学教学条件:小马小学建于1950年,现已走过了61个春秋。

学校刚建立初期由村委会负责管理,后划分到海城市教委管理。

全校占地22000平方米,共有教室12间,实验室1间,图书室1间,音乐室1间,建筑总面积1400平方米。

现学校有7个班级,学生共计111人。

实验室建于1992年9月,占地45平方米,实验仪器价值4600元。

图书室占地60平方米,音乐室占地60平方米,学校还有电脑,投影仪、收音机、DVD、电视等多媒体电子教学设备,另还拥有农村远程教育设备。

小马小学为高陀镇第二大小学,在2001年被海城市教育局授予“办学特色教育学校”称号。

在进三年中,小马小学一直坚持“以体强身,提高健康水平,以体辅德,提高道德素养,以体增智,提高文化素养,以体益美,提高审美能力,以体传教,提高教学品味”为特色的办学宗旨,以一育促诸育,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工作。

同时,学校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方针,从学校实际出发,认真贯彻落实海城市教育局关于特色学校教育建设的文件精神,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而努力奋斗。

小马小学师资力量介绍小马小学共有教师12名,其中9名为外地教师,7名党员,教师平均年龄为46岁,多数为中专以上文凭。

小马小学教师信息一览表姓名性别出生年月参加工作时间毕业院校学历所任学科政治面貌吕晓红女1964.4.201984.7.1鞍山师院大专语数群众范崇宝男1967.1.151984.3.1鞍山师院大专自然党员张文东男1977.10.261998.7.1鞍山师院大专语数党员张丽凤女1970.12.191986.3.1鞍山师院大专语数群众经茹栋男1953.7.211976.3.1海城进修中专自然群众高殿武男1962.8.61976.3.1海城进修中专体育党员吴荣贵男1967.9.91984.8.7海城进修中专自然党员顾玉兴男1957.1.11980.12.1海城进修中专自然党员陈来芳女1955.4.251976.9.1海城进修中专语数党员张金玲女1951.11.271971.9.1海城进修中专自然党员李长松男1980.11.222000.9.1鞍山师院大专语数群众戴思萍女1970.9.41982.3.1鞍山师院大专语数群众数据来源:小马小学档案室小马小学学生情况如今小马小学有7个班级,共计124个人,平均每班17人,达到了历史最低值。

近年来小马小学随着学生人数的减少,学校班级个数也在不断减少。

从建校之初到今天,小马班级个数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

1950-2010年各时间段内小马小学班级个数图< xmlnamespace prefix ="v" ns="urn:schemas-microsoft-com:vml" />< xmlnamespace prefix ="o" ns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数据来源:小马小学通过小马村的基本信息我们可以得知,高坨镇小马村应该是辽宁省有名的富裕村,那么为什么该地小学的教育条件还没有完全改善,学生人数不如从前呢?对此,我们对部分学生的家长进行了访谈,下面是这个访谈的一个总结:第一,当地的儿童的数量增多的趋势并不是特别明显。

主要是因为村民反映,在现有的社会形势下,养一个孩子的负担太重,光教育方面的支出就要花去很多,甚至不抱有太大的希望,今后的出入更不敢去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