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体触电伤害因素

人体触电伤害因素

安全管理编号:LX-FS-A54062
人体触电伤害因素
In the daily work environment, plan the important work to be done in the future, and require the personnel to jointly abide by the corresponding procedures and code of conduct, so that the overall behavior or
activity reaches the specified standard
编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A4打印/ 新修订/ 完整/ 内容可编辑
人体触电伤害因素
使用说明:本安全管理资料适用于日常工作环境中对安全相关工作进行具有统筹性,导向性的规划,并要求相关人员共同遵守对应的办事规程与行动准则,使整体行为或活动达到或超越规定的标准。

资料内容可按真实状况进行条款调整,套用时请仔细阅读。

人体触电所受伤害程度取决于下述几个主要因素:
1.流过身体的电流,以毫安计量。

它决定于外加电压以及电流进入和流出身体两点间的人体阻抗。

流过身体的电流越大,人体的生理反映越强烈,生命危险性就越大。

20-25毫安以上的工频电流都容易产生严重的后果。

在电流小于数毫安时,电流主要引起心室颤动而窒息,数百毫安以上的电流,除了引起昏迷、心脏即刻停止跳动、呼吸停止外,还会留下致命的电伤。

2.电流流经身体的途径。

心脏、肺脏、中枢神经
和脊髓等都是容易伤害的人体器官,因此,电流流经身体的途径,以胸部至手、手至脚最为危险,臀部或背部至手、手至手也很危险,脚至脚的危险性较小。

此外,电流经过大脑也是相当危险的,会使人立即昏迷。

3.电流通过人体的持续时间,以毫秒计量。

人体通电时间越长,人体电阻会因出汗等而下降,导致电流增大,后果严重。

另一方面,人的一个心脏搏动周期(约为750毫秒)中,有一个100毫秒的易损伤期,这段时间对电伤期相重合而造成很大的危险。

4.人体允许的电流
人体对0.5毫安以下的工频电流一般是没有感觉的。

实验资料表明,对不同的人引起感觉的最小电流是不一样的,成年男性平均约为1.1毫安,成年女性约为0.7毫安,这一数值称为感知电流。

这时人体由
于神经受刺激而感觉轻微刺痛。

同样,不同的人触电后能自主摆脱的最大电流也不一样,成年男性平均为16毫安,成年女性为10.5毫安,这个数值称为摆脱电流。

一般情况下,8-10毫安以下的工频电流,50毫安以下的直流电流可以作为人体允许的安全电流,但这些电流长时间通过人体也是有危险的。

在装有防止触电的保护装置的场合,人体允许的工频电流约30毫安,考虑到可能造成严重二次事故的场合,人体允许的工频电流应按不引起强烈痉挛的5毫安考虑。

5.人体电阻
当人体接触带电体时,人体就被当作电路元件接入回路。

人体阻抗通常包括外部阻抗(与触电才当时所穿衣服、鞋袜以及身体的潮湿情况有关,从几千欧-几十兆欧不等)和内部阻抗(与触电者的皮肤阻抗
和体内阻抗有关)。

人体阻抗不是纯电阻,主要由人体电阻决定。

人体电阻也不是一个固定的数值。

一般认为干燥的皮肤在低电压下具有相当高的电阻,约10万欧。

当电压在500-1000伏时,这一电阻便下降为1000欧。

表皮具有这样高的电阻是因为它没有毛细血管。

手指某部位的皮肤还有角质层,角质层的电阻值更高,而不经常磨擦部位的皮肤的电阻值是最小的。

皮肤电阻还同人体与导体的接触面积及压力有关。

当表皮受损暴露出真皮时,人体内因布满了输送盐溶液的血管而有很低的电阻。

一般认为,接触到真皮里,一只手臂或一条腿的电阻大约为500欧。

因此,由一只手臂到另一只手臂或由一条腿到另一条腿的通路相当于一只1000欧的电阻。

假定一个人用双手紧握一带电体,双脚站在水坑里而形成导电回路,
这时人体电阻基本上就是体内电阻约为500欧。

电击电流大小由接触电压和人体阻抗所决定。

人体阻抗主要与电流路径、皮肤潮湿程度、接触电压、电流持续时间、接触面积、接触压力、温度以及频率等有关。

人体阻抗的组成如图19.5所示。

如将两个电极接触人体的两个部分,并将电极下的皮肤去掉,则该两电极间的阻抗为人体内阻抗Zi。

皮肤表面电极与皮肤下导电组织之间的阻抗即为皮肤阻抗ZPl和ZP2。

Zi、ZP1、ZP2的矢量和为人体总阻抗ZT。

现将这些阻抗的特征说明如下:
a.人体内阻抗Zi
根据IEC测定的结果,Zi主要是电阻,只有少量电容,如图19.5虚线所示,其数值主要决定于电流路径,一般与接触面积关系不大,但当接触面积小到几平方毫米数量级时,内阻抗才增大。

b.皮肤阻抗ZP1、ZP2
ZP1、ZP2是由半绝缘层和小的导电元件(如毛孔构成的电阻电容网络)组成,见图19.5接触电压在50V及以下时,皮肤阻抗值随表面接触面积、温度、呼吸等显著变化;50~100V时,皮肤阻抗降低很多;频率增高时,皮肤阻抗也随之降低;皮肤破损时,皮肤阻抗可忽略不计。

c.人体总阻抗
ZT由电阻分量及电容分量组成。

当接触电压在500V及以下时,ZT值主要决定于皮肤阻抗值;接触电压越高,ZT与皮肤阻抗关系越少;当皮肤破损后,ZT值接近于人体内阻。

d.人体初始电阻Ri
在接触电压出现的瞬间,人体的电容还未充电,皮肤阻抗可忽略不计,这时的电阻值称为人体初始电
阻。

该值限制短时脉冲电流峰值。

当电流路径从手到手或手到脚而且接触面积较大时,5%分布序(即5%的人所呈现的最小初始电阻值)Z5%可认为等于500Ω。

请在该处输入组织/单位名称
Please Enter The Name Of Organization / Organization Here。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