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经济型酒店的发展与经营模式的选择王婵娟(贵州民族学院旅游学院,贵州贵阳 550025)摘 要:结合已有的相关研究,整合我国经济型酒店发展的基本状况,分析其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借用经营模式的相关理论探讨在今后的经营活动过程中经济型酒店该如何选择适合国内发展行情的经营模式。
关键词:经济型酒店;发展状况;经营模式中图分类号:F 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644(2010)02-0194-04一、经济型酒店的发展及界定经济型酒店最早起源于20世纪30年代末期到50年代末期,是以这一时期美国汽车旅馆的出现和发展为代表的。
在经历了萌芽发展初期、蓬勃发展时期及品牌调整时期,到了21世纪,经济型酒店进入了第四个历史发展阶段,即新一轮快速发展时期。
此期主要表现在国际著名的经济型酒店品牌在发展中国家的迅速扩张和发展中国家本土自创品牌的发展。
新世纪背景下,经济型酒店意指 以大众旅行者和中小商务者为主要服务对象,以客房为唯一或核心产品,价格低廉(一般在300元人民币以下),服务标准,环境舒适,硬件上乘,性价比高的现代酒店业态 。
[1]P198从中不难看出经济型酒店的基本特征:第一,目标市场是以大众旅行者和中小商务者为主要服务对象;第二,产品的有限性,以客房为唯一或核心产品,功能简化,服务功能集中在住宿上,传统酒店业的基本功能大大压缩;第三,性价比高,相对于经济型酒店的价格低廉,经济型酒店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是优质的,突出强调了的卫生、简约、温馨、舒适等客房设施的特点,做到了舒适性与服务的标准化,物美价廉。
二、国内经济型酒店的发展状况随着我国酒店业的多元化发展,经济型酒店以其独特的目标市场选择、专业化和标准化的服务、简洁舒适的环境、经济而实惠的消费等为特征的酒店业态出现。
我国经济型酒店最初发展始于1996年,下属于上海锦江集团的锦江之星是我国出现最早的一家经济型连锁酒店,也是第一个国内品牌。
进入21世纪,在新一轮快速发展时期的背景下,经济型酒店在短短几年的时间里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
世界知名的经济型酒店品牌迅速加入,如速8、天天客栈、假日快捷等,本土自创的品牌(如锦江之星、如家快捷、莫泰168、7天等)也后劲十足,但是, 经济型酒店真正展开扩张竞赛是从2004年开始的,那一年被称为中国经济型酒店元年 [2]。
(一)品牌呈现蓬勃发展趋势2005年供应量前十名的经济型酒店2006年供应量前十名的经济型酒店品 牌成立时间客房数(间)饭店数(家)品 牌成立时间客房数(间)饭店数(家)锦江之星1997987769锦江之星199716885118如家酒店连锁2002896775如家快捷酒店200216162134莫泰1682003487820莫泰16820031127252中州快捷2004400025中州快捷2004443028中江之旅1999270023速82004424942新宇之星2003180918万里路青年酒店等2002316277速82004162717格林豪泰酒店2004287321城市之家200287277天连锁酒店2005281825扬子江饭店199875213维也纳酒店等2005216887天连锁酒店20056626雅悦2006186315资料来源:2007年4月商业部商业改革发展司与中国饭店协会发布的 2007中国经济型饭店调查报告194*收稿日期:2009-10-10作者简介:王婵娟(1981-),贵州民族学院旅游学院教师,在读硕士。
以上是2005及2006年经济型酒店供应前十名的名单。
根据2007年4月商业部商业改革发展司与中国饭店协会发布的 2007中国经济型饭店调查报告 提供的估测数据,截至2006年底,中国经济型酒店连锁品牌已达100家,已开业店数超过1000家。
2006年与上年相比市场高速增长,品牌数及市场供应量均翻了一番。
同时,民族品牌仍占据较强的主导地位。
2006年,一些新兴品牌和新兴市场的出现,也使得中国经济型饭店在业态细分和地域布局上更趋饱满。
三个主要经济型品牌包括锦江之星、如家、莫泰,而它们均面临着与国外品牌如速8和快捷假日酒店的激烈竞争。
[3](二)国内大众旅游及公务商务旅游的发展推动经济型酒店的发展一个国家人均GDP 达到800~1000美元时,国内旅游开始并较快形成规模,而我国的人均GDP 已超过了1000美元。
伴随着旅游 黄金周 的日趋成熟,国内旅游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稳步增长阶段,旅游成为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普遍活动,成为了人民群众生活内容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2003年的 非典 过后,国内旅游需求大幅度提升,国内旅游市场迅速发展。
国内大众旅游在价格上相当敏感,经济型酒店的消费水平符合了低消费水平的庞大国内旅游市场, 中国经济型酒店发展的基础是经济型酒店长期符合大多数中国国内游客支付水平的酒店类型 。
[4]对比星级酒店,经济型酒店以其经济实惠、服务优质满足了国内大众旅游的需求和经济实力,具有较强的市场适应力,因而在每年10亿人次以上的国内大众旅游的推动下,经济型酒店市场得以迅速发展。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区域经济合作的加强、贸易活动的增加、学术交流的日益密切,业务联络与洽谈,参加各种交易会、博览会和国际会议、组织奖励旅游等,使公务商务旅游越来越频繁,并且呈现出和以往不一样的特点,以往星级酒店是公务商务旅游者的主要选择,现今经济发展瞬息万变,企事业单位为了保证利润,不同程度地执行严格的财务制度,控制出差旅游费用的预算,使人们在公务商务旅游中对酒店的选择更加关注是其性价比。
有关资料显示,2006年,中国经济型酒店住客中,商务散客占43%;公司协议客户占22%;会议团队占5%;旅行团队占4%;休闲散客占8%;其他占8%。
[3]可见商务散客成为了经济型酒店的主要消费者,经济型酒店由于选址多在商业繁华的市中区,交通通讯便利,便于经济商务活动的开展;压缩了传统酒店业中没有必要的功能和实施而换来的低价格消费受到了公务商务旅游者的普遍认同和接受。
日益发展的中国经济刺激了公务商务旅游的发展,同时也带来了对经济型酒店的巨大需求。
(三)经济型酒店以其投资少、回报快吸引了各类资本的大量涌入传统酒店为了达到相关部门的质量标准在硬件和软件设施上都有一套完整的质量体系,相对于经济型酒店提供的有限服务设施,投资是比较大,资金回收较慢。
金融危机过后,宏观经济回暖,国际国内资本对于行业的投资越来越谨慎,投资转向到实业上的更是如此,经济型酒店投资少、回报快吸引了各类资本的大量涌入。
在正常情况下,一般的酒店,需要8~10年才能收回投资,而经济型酒店仅需5~6年即可收回投资。
[5]下图是中国饭店协会统计的2007年主要经济型酒店投资结构分布。
资料来源:2007年4月商业部商业改革发展司与中国饭店协会发布的 2007中国经济型饭店调查报告不难判断,各类资金的注入极大地推动了经济型酒店的蓬勃发展。
并且,可以肯定的是,任何投资都是希望能取得良好的经营业绩,从而取得良好的收益,最短的时间、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大的回报。
三、国内经济型酒店存在的问题(一)行业监管力度不够,缺乏有效控制传统酒店有专门的行业部门监控,在我国主要是国家旅游行政部门及各级地方政府的旅游行政部门,为了保证行业的监管力度各级部门都有相关的行业标准,如 旅游饭店星级的划分与评定 (GB /T 14308-2003), 星级饭店客房客用品质量与配备要求 (LB /T 003-1996)等。
[6]经济型酒店目前的发展情况却无法纳入到传统酒店的监管部门体系之下,对其实施监管的也只能是地方的工商、卫生等相应政府公共行政部门,缺乏统一的管理。
运营过程中出现问题时由于主管部门不明确,彼此之间相互推脱,造成负面影响,整个行业缺乏有效而统一的控制。
(二)产品单一,层次不清根据国外的发展经验,经济型酒店有三种类型档次:有限服务酒店,经济酒店和廉价酒店。
[1]P198三种档次就有相应的产品层次,产品在价格和规格上的区别是明显的。
虽然经济型酒店看准了自己的目标市场是以大众旅行者和中小商务者为主要服务对象的,但是目前国内市场缺乏进一步的市场细分和市场定位,提供的仅仅是单一化的产品,没有针对市场需求提供不同层次的产品和服务。
(三)成本上升,均价上涨,没有体现其性价比的优势商务部商业改革发展司和中国饭店协会联合发布了 2008中国经济型饭店调查报告 中显示,由于经济型酒店物业的租赁成本继续高涨,全国平均涨幅达到29%,因此,平均单店的投资额增长至860万元,平均每间客房投资为6.5万元。
经济型酒店多选址于商业繁华区,近年来房地产业的蓬勃发展直接构成了其成本的上升,为了保证回收的利润,不得不转嫁到平均的价格上,造成近几年均价的持续上涨,从150~300元不等,有些甚至超过了当地一些星级酒店平均价格,整体价格普遍偏高,相应的产品质量却无法保证。
各类资本的投资过热已经导致经济型酒店价格出现上涨趋势,这与经济型酒店的本质要求是相悖的。
因而经济型酒店物美价廉、高性价比的优势没有充分的体现出来,经济型酒店不经济。
(四)伴随着品牌连锁扩张的同时,质量标准不统一,产品和服务质量差别大通过前面2005年、2006年经济型酒店供应前十名的名单对比,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品牌都在以迅速的扩张势头占领市场份额,新建的经济型酒店数量成倍增长,但是大多数新建的经济型酒店,为了保证低投入、高利润回报,设施设备简陋,只提供简单的住宿。
以至于很多国际国内知名品牌地区差异较大,打着加盟的旗号,资源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共享,质量标准很难统一,产品和服务质量差别大,损害了部分品牌的美誉度。
而由原先的招待所、旅社经过简单的修复改善而改头换面的这类经济型酒店,服务质量就更为严重了。
我们定义的 经济型酒店只是投资、设施配套少些,绝不是酒店基本管理服务质量的下降,客人对经济型酒店的要求已不仅是 安全、卫生,符合基本生活需要 ,而是要求具有相应的规范和基本服务质量和专业水平 。
[7](五)人力资源不足,缺乏专业性的管理人才传统酒店基本的服务功能划分详细,对各职能部门工作划分十分具体,对应的从业人员在正式上岗前都会接受相应的部门培训,技术性针对性强。
而经济型酒店压缩了传统酒店的很多基本功能,仅仅提供一些有限的服务,从成本的角度考虑对人员雇佣是有控制的,更需要那些具备一专多能全方位的人才。
那些在传统酒店具备了一定工作经验的从业人员,由于专业技术性过强,却很难适应经济型酒店经营模式和管理要求,所以人力资源的不足是相对的,缺乏的是针对经济型酒店管理模式的专业管理人才。
(六)预定系统不完善,客户不稳定,营销手段单一虽然像 锦江之星 、 如家 等不少品牌已建立自身的客房预定系统,但对比整个行业来看仍然是不完善的,其现有的客房预定系统优势也局限于部分发达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