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激活职校应用文写作教学策略论文

激活职校应用文写作教学策略论文

激活职校应用文写作教学的策略探讨
摘要:中等职业学校的应用文写作教学应加强应用能力的训练,突出其职业性、生活性。

本文从创设情境、案例分析及整合教学资源三方面入手,探索激活应用文写作教学的有效教学策略,旨在激发学生的学.--j~趣,在爱学、乐学的基础上,提升应用文写作能力。

关键词:创设情境;案例分析;整合资源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6-3315(2011)12-141-002
应用文写作能力是中职生不可或缺的一项重要能力,它最直接地服务于学生的生产生活和就业创业,在语文学习中有着突出重要的地位,从毕业生走出校门的就业招聘到工作中的各类计划总结等日常事务的处理,无不涉及到应用文。

让语文教学的工具性、实用性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应用文教学是重要环节之一,但应用文与其他文艺类文体相比缺乏生动的故事情节和优美的抒情氛围,学生难免感到枯燥乏味,另外,学生初次接触应用文,这方面基础也较为薄弱,因而学生对应用文写作不感兴趣。

本文就如何激活应用文写作教学探讨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创设职业情境、生活情境。

缩近学生与写作的距离
在应用文写作中避免机械讲解概念、定义,积极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学习写作,《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明确要求:“引导学生在特定的职业情境中,学语文、用语文。

”由于
中职学生首次系统地学习应用文,学生对应用文写作有一定的陌生感和畏惧感。

所以创设学生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尤其让学生意识到在特定的生活情境、职业情境中,应用文写作的重要性,从而产生学习的欲望和需求。

避免机械的讲解概念定义。

“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学习写作。

例如,指导《求职信》、《应聘信》的写法时,通过图片资料引导学生进入特定的招聘现场,感受竞争激烈的就业形势,让学生意识到制作一份精美的简历和写一封求职信的重要性。

在写应聘信时。

搜集报刊上登载的各类招聘信息,让学生有针对性地去写应聘信,通过这样的训练让学生意识到不是在写作,而是实实在在地在解决生活中存在的问题。

应用文写作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

教师既要积极创设情境,更要善于捕捉生活情境。

在同一项活动中捕捉不同的生活资源、教学资源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如校广播站招聘播音员,学生会竞聘干部,面对这样寻常的校园活动。

语文教师就应动足脑筋,指导学生写演讲稿的同时,结合学校发生的新闻,现场指导学生写作通讯稿。

接着了解这项竞聘活动何时开展,要求班级干部提前通知(学写通知),活动如何策划安排,制定竞聘活动计划,活动结束后写总结。

一项活动中融合了演讲稿、通知、计划、新闻、总结等五种应用文。

活动的开展让学生实实在在感受到不是为写作而写作,写作是实际生活的一部分。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在活动开展中,同学学会了应用文写作。

教师耐心指导这一系列的活动,既是顺理成章完成工作事务,又在开展
教学活动,活动过程充满了生活气息,生活情趣,学生学得轻松实在,教师教得愉悦自在,教学效果不言而喻。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生活即教育”,在学生最为熟悉的校园生活情境中,学生学会了写作。

二、精选典型案例,从案例分析入手。

掌握写作方法
应用文写作在格式及语言上都有一定的要求,有特定的程序,但生搬硬套讲解格式的程式化的教学会让学生感觉生硬乏味。

教师要善于搜集典型案例,从剖析案例人手,归纳总结出应用文写作的方法,让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案例教学法的基本环节之一就是“选择与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密切相关的正面与反面的典型案例,寓所教理论于案例之中”,案例教学法运用得当与否的关键在于能否拥有典型的案例,很多教师喜欢这一教学方法,但常常由于缺乏典型案例而不得不慎用这一方法。

而应用文写作案例的收集并不是一件困难的事。

“但肯寻诗便有诗,灵犀一点是吾师。

”我们稍微动一下脑筋,就会发现身边有很多这样的案例。

如作为一名班主任在日常的工作中必然会收到很多学生的请假条、入团申请、班干部的工作计划、总结,竞聘班干部的演讲稿等等。

学校下发给学生及家长的放假、缴费、开展活动的各项通知,致学生家长的公开信等。

这些事务性的材料或者出自学生之手,或者下发到学生手上,是与学生生活联系非常密切的应用文,都是原生态的案例,是活生生的教学素材。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以专业的眼光从格式到内容、语言,逐一推敲。

对部分存在典型错
误的案例,在教学时详细解析,通过对一则典型案例的分析,举一反三,从而掌握正确的写法。

对一些写得比较成功的案例,教师可以加以修改,进一步完善,作为正面的典型案例加以学习。

案例教学法,让应用文教学再次回归到学生本位、生活本位的渠道上。

案例来自于学生的实际生活,针对性、典型性强,教学效果也会大大增强。

三、以教材为依托,整合教学资源。

挖掘教师的潜力
叶圣陶先生说过:“课文无非是例子。

”应用文教学有固定的章法体系,例文模仿是很重要的学习方法。

教材中的例文具有一定的典型性,从格式到语言都具有示范作用,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我们细看内容,发现有些文本的内容离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距甚远,很难做到内容与形式都贴近学生的生活。

考虑到中职学生毕竟是未成年人,最好选择与学生实际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

如果学生对内容不感兴趣,势必也会影响学习的积极性。

如在计划这一章节中,教材选用了一篇《行政办公室2008年度工作计划》,学生对办公室的工作事务不甚了解。

对此,作为语文教师不如呈上一份自己本学期的语文教学计划,身为班主任的,还可以展示自己的班主任工作计划,让学生从形式上学会了计划的格式,还从内容上了解了本学期班主任的工作重点,从而也更理解和支持班主任的工作。

总之,我们要善于驾驭教材,对教材进行处理,学它的格式,同时又注入新的内容,“旧瓶装新酒”,依旧醇香浓郁芳香怡人。

又如学写“保证书”这一文体时,教材选用了旅行社《依法经营,诚信服务的承诺保证
书》,非旅游专业的学生对旅游专业的诚信服务也不够了解。

我们还不如以单招考试时省教育考试院向每个考生颁发的诚信承诺书
为例,引导学生仔细阅读相关条款,一方面养成诚信考试的良好品质,另一方面也学会写作保证书这一应用文体。

因为考试诚信承诺书其阅读对象本身就是我们学生。

所以在应用文教学中,教师要有整合教材资源的能力。

在普通文体教学中,所选的例文均来自名家大师,选文文质兼美,我们普通语文教师一般很难超越,也不会去挑战。

但应用文教学中的例文,其质量并不一定高于我们普通老师所写的,我们不是在区分高下,孰优孰劣,最合适的就是最好的。

一线教师所写的应用文非常贴近学生的实际,学生面对出自老师之手的文章,兴趣也会大增。

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就是这个道理。

例如本人作为学校的通讯员,常年会写大量的新闻报道。

在讲授《新闻》这一章节时,我就列举了本人所写的几十篇报道。

报道内容为学校近一年来的情况,学生倍感亲切熟悉。

在教师的提示下,学生饶有兴趣的找寻标题、导语、背景、结语。

他们怀着极大的兴趣,重温学校发生的重大事情,更在阅读新闻中掌握了新闻的写法,还对老师产生了由衷敬佩之情。

写作教学中,我们倡导教师写下水作文,这一观念在应用文教学中尤其值得提倡。

新的课程资源理论告诉我们,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是很重要的资源。

我们总是四处找材料,为何不自己动手写材料,只要把教师自身的潜力挖掘出来了,教学就不再是一件难事,而且我们的教学资源会丰富多彩。

通过创设情境、捕捉案例,整合教材资源,挖掘教师个人的潜力,
这一系列的举措会让我们的应用文写作教学充满生活气息,变枯燥乏味为生动有趣,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大大增强,教师的主导作用也得到很大程度的体现。

学生学习应用文的过程变得愉悦,教师教学变得轻松。

这些方法有效激活了应用文教学,让我们的应用文教学园地里焕发一抹灵动亮丽的色彩。

参考文献:
[1]陈秀艳主编,学写常用应用文,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6月第1版。

[2]郑金洲主编,案例教学指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6月第1版。

[3]王,宗廷案例教学中课堂讨论引导的艺术,教育艺术,1999年第12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