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财务风险的控制与防范研究
□李苏玲
【内容摘要】财务风险是企业财务活动受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使企业财务收益与预期收益发生偏离而蒙受损失的机会和可能。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现代企业面临越来越多的外部竞争,财务风险便随着企业外部竞争的加剧应运而生。
尤其在我国市场经济发展不健全的情况下,财务风险更是企业所不可避免的,因此加强对财务风险的认识对企业
来说就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财务风险;投资风险;财务预警
【作者单位】李苏玲,江苏省睢宁县睢城镇人民政府审计所
一、财务风险与形成原因
财务风险是指由负债经营引起的、伴随企业的财务活动而产生的企业经营结果的不确定性。
实践中可以把财务风险理解为企业在筹资活动中利用负债融资方式,由于财务杠杆的负面作用,可能导致企业股权资本所有者收益下降,甚至可能导致企业破产的风险。
风险是普遍存在的,建立有效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可化解和规避风险,使风险损失减至最小。
由于企业所面临着的财务风险,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所以与之相对应,预警机制的建立应是多元的。
企业应积极探索化解财务风险和规避风险的方法。
财务风险形成原因:(一)投资缺乏科学性。
企业投资包括对内投资和对外投资。
在对外投资上,很多企业投资决策者对投资风险的认识不足,盲目投资,导致企业投资损失巨大,从而财务风险不断。
企业对内投资主要是固定资产投资。
在固定资产投资决策过程中,很多企业对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缺乏周密系统的分析和研究,加之决策所依据的经济信息不全面、不真实以及决策者决策能力低下等原因,使得投资决策失误频繁发生,投资项目不能获得预期的收益,投资无法按期收回,这也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财务风险。
多元化经营使一些行业的“单项冠军”发生财务危机甚至濒临破产。
万一投资失败,血本无归,又会产生“多米诺骨牌”效应,造成更严重的财务风险。
(二)资金回收策略不当。
现代社会企业间广泛存在着商业信用。
一些企业为了增加销量,扩大市场占有率,大量采用赊销方式销售产品。
从会计核算的角度看,这可以增加企业利润,但相当多的企业在信用销售过程中对客户的信用等级了解不够,盲目赊销,造成大量应收账款失控,相当比例的应收账款长期无法收回,直至成为坏账。
另一方面,在中国企业流动资产中,存货所占比重相对较大,且很多表现为超储积压存货。
资产长期被债务人和存货占用,使得企业缺少足够的流动资金进行再投资或归还到期债务,严重影响企业资产的流动性及安全性。
二、化解财务风险的方法
(一)回避风险法。
企业在选择理财方案时,应综合评价各种方案可能产生的财务风险,在保证财务管理目标实现的前提下,选择风险较小的方案,以达到回避财务风险的目的。
(二)降低风险法。
面对客观存在的财务风险,努力采取措施降低财务风险的方法。
降低风险法可以采取三种策略:一是通过支付一定的代价,减少风险损失出现的可能性,降低损失程度。
二是采取措施增强风险主体抵御风险损失的能力。
三是通过制定有关的管理制度和办法来减少损失出现的可能性。
(三)分散风险法。
即通过企业之间联营、多元化经营及对外投资多元化等方式分散财务风险。
(四)转移风险法。
即企业通过某种手段将部分或全部财务风险转移给他人承担的方法。
(五)风险自保法。
即平时分期预先提取专项的风险补偿金以补偿将来可能出现的损失。
一方面可以建立风险基金,为风险较大的长期负债设立偿债基金;另一方面是提取资产减值准备等。
三、企业财务风险防范对策
(一)企业财务风险防范原则。
一是相互牵制原则。
企业每项完整的经济业务活动,必须经过具有互相制约关系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控制环节方能完成。
在横向关系上,至少由彼此独立的两个部门或人员办理以使该部门或人员的工作受另一个部门或人员的监督;在纵向关系上,至少经过互不隶属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岗位或环节,使下级受上级监督,上级受下级牵制。
对授权、执行、记录、保管、核对等不兼容职务要相互分离控制。
二是协调配合原则。
各部门或人员必须相互配合,各岗位和环节都应协调同步,各项业务程序和办理手续需要紧密衔接,以保证经营管理活动的有效性和连续性。
三是程序定位原则。
企业应该按照经济业务的性质和功能将其经营管理活动划分为若干个具体工作岗位,并根据岗位性质相应地赋予职责权限,规定操作规程,明确检查标准,做到责、权、利统一。
形成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专职、办事有标准、工作有检查,以此定出奖罚制度,增加每个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提高工作效率。
四是成本效益原则。
实行内部控制的成本要低于由此产生的收益,力争以最小的控制成本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五是层次效益原则。
正确处理企业内部控制层次与工作效率的关系,防止以增加层次
·
622
·
防汛抗旱中水库加固施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王絮
【内容摘要】通过防汛抗旱工作的具体开展情况分析,可以看出水库加固施工存在的问题还是比较多而且明显的,为了进一步提升水库加固施工效果应该加强基本资料的收集论证,加强地质勘探工作,加强水库施工任务论证。
本文从防汛
抗旱工作对水库加固的要求入手,总结了当前防汛抗旱工作中水库加固施工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提升水库加固施
工效果的对策,为保障水库加固施工效果提供了宝贵的建议。
【关键词】水库加固;防汛抗旱;地质勘探
【作者单位】王絮,吉林市丰满区农牧水利局
“防汛抗旱”是水利工程施工的重要目标,目前的防汛抗旱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彰显了当前水库加固施工的不足之处。
本文从防汛抗旱工作对水库加固的要求入手,总结了当前防汛抗旱工作中水库加固施工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提升水库加固施工效果的对策,为保障水库加固施工效果提供了宝贵的建议。
一、防汛抗旱工作对水库加固的要求
防汛抗旱工作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事关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
坚持防汛抗旱统筹,在防洪保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利用洪水资源;以法规约束人的行为,防止人对水的侵害,既利用水资源又保护水资源,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水库加固工程施工必须要重视对防汛抗旱的提早预防措施,做好水库加固施工的全面检测,掌握了解险工险段基本情况。
目前,我国水库加固工程,特别是中小型水库的加固施工情况不是很理想,很多施工忽视防洪要求,未经洪水分析、防洪论证,施工计划缺乏可操作性和科学性,成为防汛抗旱工作的安全隐患。
的“人海战术”来获得较好内控效果的现象。
以高效、有用为出发点,合理设置内控层次(或人员),明确各个层次的职责权限,强化各相应层次的责任心,提高企业内部控制的有用性和效率性。
(二)建立短期预警体系,编制现金流量预算。
由于企业理财的对象是现金及其流动,就短期而言,企业能否维持下去,并不完全取决于是否盈利,而取决于是否有足够的现金用于各种支出。
预警的前提是企业有利润。
对于经营稳定的企业,由于其应收、应付账款及存货等一般保持稳定,因此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一般应大于净利润。
例如当经营性应收项目或存货大幅减少时,表明公司货款回笼情况较好,产品积压少,公司具有较强的经营能力;反之,当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少于净利润,则应引起投资者的高度警惕。
由于应收账款,应付款项及存货项目对公司的经营现金流量有很大的影响,三项中的任何一项失衡,均会引起企业危机,故可将这三个项目作为短期预警的警源,只要这三个项目的增量间达到均衡,便可避免风险。
企业现金流量预算的编制是财务管理工作中特别重要的一环。
准确的现金流量预算,可以为企业提供预警信号,使经营者能够及早采取措施。
(三)投资风险的控制。
一是合理确定资金的需要量和投入时间。
企业应根据营销战略所确定的投资方向,合理确定资金的需要量,控制资金的投入时间,调整资金在各产品、各投资项目之间的投放比例,做到既能满足生产经营的需要又能降低资金成本,加快资金周转,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二是合理预测投资效益,加强投资方案的可行性研究。
投资方案的可行性研究可以降低实际投资收益偏离预期投资收益的可能性和程度,同时也可将风险高而收益低的方案排除在外,从而降低投资风险。
可行性研究应从经济、技术和财务三个方面进行。
三是运用投资组合理论,合理进行投资组合。
根据投资组合理论,不是所有的投资组合均能降低投资风险,多角度投资能否分散投资风险,取决于投资项目之间的相关程度,相关程度越小,越易分散投资风险。
(四)资金回收风险的控制。
一是进行市场调研,保证产品的质量和销量。
企业应生产适销的产品,并配合一定的营销策略,使产品销售顺利实现,完成由产品资金向结算资金的转变。
二是选择合理的销售方式和结算方式。
对于财务状况和资信状况好的客户,采取赊销的方式,并将累计赊销金额控制在信用额度之内,结算时相应采取分期收款、商业汇票等风险较小的结算方式。
对于那些信用状况不好、偿债能力差的客户则宜尽可能采取现销方式,相应采取汇兑、支票等结算方式。
三是制定合理的信用政策,及时催收货款。
四是企业应定期编制账龄分析表,建立应收账款回收责任制,加强货款的催收工作,促使货款及时回收,完成由结算资金向货币资金的转化。
【参考文献】
1.财政部CPA考试委员会.财务成本管理[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2
·
7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