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测量的基本知识
一、控制测量概述
测绘工作的实质是确定地面上地物和地貌特征点的位置,即确定空间点的三维坐标。
这样的工作若从一个原点开始,逐步依据前一个点的位置测定后一个点的位置,必然会将前一个点的误差带到后一个点上。
这样的测量误差逐步积累,将会达到惊人的程度。
所以,为了保证所测点位的精度,减少误差积累,测量工作必须遵循“从整体到局部”、“先控制后碎部”的组织原则。
控制测量就是用较精密的仪器、工具和较严密的测量方法,较精确地测定少量起控制作用的点的精确位置。
控制测量分为平面控制测量和高程控制测量两种。
二、面控制测量
平面控制测量是确定控制点的平面位置。
平面控制网的经典布网形式有三角网(锁)、三边网、边角
网和导线网。
在6-1中,观测所有三角形的内角,并至少测量其中一条边作为起算边,通过计算就可以获得它们之间的相对位置。
这种三角形的顶点称为三角点,构成的网形称为三角网,进行这种控制测量
称为三角测量。
又如6-2中控制点用折线连接起来,测量各边的长度和各转折角,通过计算同样可以获得它们之间的相对位置,这种折线称为导线。
这种控制点称为导线点,构成的网形称为导线网,进行这种控制测量称为导线测量。
平面控制网除了上述布网形式外,目前常用的是G P S网。
它比用常规测量方法建立的控制网有速度快、成本低、全天候作业、操作方便等优点,因此被广泛应用。
国家平面控制网,是在全国范围内建立的控制网。
逐级控制,分为一、二、三、四等三角测量和一、二等精密导线测量及A、B、C、D、E级G P S控制测量。
它是全国各种比例尺测图和工程建设的基本控制,也为空间科学技术和军事提供精确的点位坐标、距离、方位资料,并为研究地球大小和形状、地震预报等提供重要资料。
工程控制测量是为大比例尺地形测量或为工程建筑物的施工放样及变形观测等专门用途而建立控制网。
工程平面控制网一般可以分为:二、三、四等及一、二级G P S网;二、三、四等三角网及一、二级小三角网;三、四等导线及一、二、三级导线;二、三、四等三边网及一、二级小三边网。
然后再布设图根小三角网或图根导线。
按1993年工程测量规范及1997年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其技术要求列
于6-1-1、6-1-2、6-1-3和6-1-4。
三、高程控制网
建立高程控制网的主要方法是水准测量。
国家水准测量分为一、二、三、四等,逐级布设。
一、二等水准测量是用高精度水准仪和精密水准测量方法进行施测、其成果作为全国范围的高程控制之用,称为精密水准测量。
三、四等水准测量除用于国家高程控制网的加密外,在小地区用作建立首级高程控制网。
在山区也可以采用“三角高程测量”测量的方法来建立高程控制网,这种方法不受地形起伏的影响,工作速度快,但其精度较精密水准测量低。
为了工程建设的需要所建立的高程控制测量,采用二、三、四、五等水准测量及直接为测地形图用的
图根水准测量,其技术要求列于6-1-5。
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测量的主要技术指标见6-1-6。
水准点间的距离,一般地区为2~3k m,工业区小于1k m。
一个测区至少设立三个水准点。
四、小地区控制测量
小地区控制网,一般是指面积在15k m2以下区域所建立的控制网。
尽量与国家(或城市)控制网联测,以使测区的坐标系和高程系与国家(城市)控制系统统一起来。
若测区内或附近无国家(或城市)控制点,或者附近有高级控制点,但不便于联测时,则可建立测区独立控制网。
另外,为工程建设而建立的专用控制网,或重点工程为保密需要而建立的控制网,均可采用独立控制网系统。
根据测区面积大小,按精度要求逐级建立控制网。
在全测区范围内建立统一的精度最高的控制网,称为首级控制网。
直接为测图而建立的控制网,称为图根控制网,网中各点称为图根点。
当测区面积小于0.5k m2时,图根控制网亦可作为首级控制网使用。
图根点的密度应根据测区比例尺和地形条件而定,一般
不低于6-1-7的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