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沈从文笔下的湘西女性形象分析

沈从文笔下的湘西女性形象分析

毕业论文论文题目:沈从文笔下的湘西女性形象分析姓名:张少祺学号:201001654546学习中心:运城专业:汉语言文学指导教师:郭敏二〇一二年一月毕业论文承诺书提示:根据北京语言大学网络教育学院论文写作的规定,如发现论文有抄袭、网上下载、请人代写等情况,毕业论文一律不及格。

同时取消学士学位申请资格。

毕业论文不及格者,可申请重写一次,并按重修缴纳费用。

本人承诺:本人已经了解北京语言大学的毕业论文写作的有关规定;本人的论文是在指导教师指导下独立完成的研究成果。

整篇论文除了文中已注明出处或引用的内容外,绝没有侵犯他人知识产权。

对本论文所涉及的研究工作做出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注明。

签名:张少祺日期:2012.1.19北京语言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评阅书教务处制北京语言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指导记录表教务处制北京语言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答辩记录表目录摘要沈从文塑造了一系列的女性形象,而作为自然女性的湘西女子形象是别具一格的,具有独特的研究价值。

其人性的善良和淳朴,其生命的朴实和纯真闪烁着别样的光辉。

本文从湘西女子的性格、生命力、爱情、命运以及作者采用的艺术表现手法,论述了沈从文笔下湘西女子形象塑造的特点。

关键词:沈从文湘西女性形象自然美生命沈从文笔下的湘西女性形象分析引言沈从文笔下的女性形象是中国文学史上独具一格的,他所塑造的女性形象从无知识文化的乡村少女到受过教育的新式女性,都具有人性美感和生命美感。

学者们一般把这些女性形象大致分为两大类,即自然女性和都市女性。

在自然女性这一系列形象中,湘西女子的勇敢、纯净、美丽令人赞美钦佩。

一旦面向湘西世界,作者的笔下总有一种诗意的柔情,他怀着无限的柔情和爱心构建了一个美好而又理想的湘西世界,湘西女子是这一田园牧歌世界中的灵魂。

湘西女子无论从外表到心灵,从感情到意志,都闪耀着爱、善、美的光辉,展现了特有的人性美、自然美。

这种健康、完善的人性正是他全部创作要负载的内容。

沈从文是一位人性歌者,他的创作始终体现了对美的不懈追求,在湘西系列小说中描写了朴素、静美、安怡的女性形象世界。

他用饱蘸柔情的笔墨,描绘了一个个美丽温柔、多姿多彩的鲜活女性形象,突出了湘西女子人性的淳朴善良,生命的健康活力,爱情的纯洁真挚。

在讴歌湘西女子的同时,字里行间又浸润着沈从文对这些美丽可爱女子命运深深地悲悯,对民族苦难人生的叹息。

一沈从文是一位真正热爱生活的作家,他的一生追求者真与善,探求着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这是作者的感情潮流,这种感情隐退于人物和事件的背后,在演变中展现了作者的感情。

湘西系列小说中的女子湘西中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情感,他把自然人心之美化为少女,,丛翠翠到萧萧,湘西土地上的少女的音容笑貌,使半个世纪后的人们想起湘西,便联想到豆蔻年华的少女形象。

同时,作者个人对生命的强健、坚韧、神化到了任何力量也打不倒、催不垮,在万般屈辱中仍能曲折茁壮成长的坚定信仰也体现在湘西女子形象上,让读者看到了他对世间人性“圣境”的挚爱和追求。

沈从文赋予了湘西女子善良淳朴的性格。

如温顺乖巧,执着守着渡船等待傩送归来的翠翠;从小生活在溪边和母亲相依为命,单纯而又人性的三三;单纯自然,充满爱心照顾小丈夫的萧萧;谨慎热烈大胆的阿黑……这一群女子具有朴素温柔、天真无邪的性格,洋溢着生命的热情、自然和庄严,是作者湘西世界中跳动的精灵。

作者塑造的湘西女子的性格不是刻意去雕琢的,而是自身所具有的优秀的湘西文化底蕴,对湘西人物的深刻了解自然而然的勾勒。

正是由于这份自然,湘西女子身上闪烁着独特的光辉,有种浑然天成,不拘一格的魅力。

这种性格的魅力,也是人类生命最初形式的完美表现,即自然自在,与大自然紧紧相连的生命本来,具有天然性格的湘西女子敢爱敢恨,是纯真洒脱的人性美的代表人。

然而湘西女子淳朴善良的性格并不意味着她们会害怕困难,逃避恶势力。

因为沈从文笔下的湘西女子具有顽强的生命力,这是湘西女子生生不息的源泉。

这种顽强是对生命的不放弃,对未来的希望,更是面对危机的从容不迫,勇敢与坚定。

萧萧在事发后多次想到死,但凭着对生命的不舍,对年轻可贵生命的珍惜,她放弃了自杀。

她虽无法反抗古老的陋习,但对生命是不言弃的尊重。

《长河》中的夭夭面对人生忧患从容而镇定。

当外界冲击乡村世界,乡亲们恐慌的时候,夭夭仍是从容不迫的继续着原来的生活。

在保安队长“买”橘子不成,威胁要派人砍树时,夭夭机智地与他周旋,同时还要安慰忧心忡忡的父亲。

面对人生忧患,在夭夭身上,则表现为外向的乐观和灵动,拥有藐视外部强力的镇定和从容,在对生命的把握上显得更有信心、力度。

沈从文笔下的湘西女子的顽强生命力,在夭夭这一形象上升到了一个更高的阶梯。

正是由于这样的性格,如此的顽强,才造就了湘西女子爱情的美好。

湘西女子的爱情是简单的,没有言情小说的大起大落的曲折情节,只是一种最朴素、最原始感情的流露,在这样平静的爱情故事里,湘西女子有着动人的美丽。

首先,从她们的择偶便准看,在选择伴侣的时候,她们不受门第地位的限制,不以家长的要求为准则。

湘西女子自有标准,即年龄、体魄、相貌、智慧。

这也是人类原始性的标准,不包含任何世俗的要求。

翠翠爱上傩送并非是因为他是船总的儿子,而是由于他的智慧。

媚金与豹子的相爱也是源于自然条件的选择,媚金与豹子的对歌中,输得心服口服,于是“唱到后来的媚金,承认是输了,是应当把自己交与豹子,尽豹子如何处置了”①。

媚金这个白脸族中最美丽风流的女子被豹子的智慧所折服,将爱情勇敢地交给了豹子。

再者,湘西女子的爱情运用了对歌这一种朴素的选择方式。

对歌是苗族人独特的定情方式,也是一种原始的求偶手段,古老的宗教文化习俗,在礼教的规范和约束外,保持了原始人性的强大,灵肉撞击的力度,是苗家人不可或缺的生命形式。

——郎家族男女结合,在唱歌。

大年时,端午时,八月中秋时,以及跳年刺牛大祭时。

平常时,在好天气下,或早或晚,在山中深河,在水滨,唱着歌,把男女吸引到一块来,在太阳下或月亮下,成了熟人,做着只有顶熟的人可做的事。

在此习惯下,一个男子不能唱歌他是种羞辱,一个女子不能唱歌她不会得到好的丈夫。

抓出自己的心,放在爱人的面前,方法不是钱,而是貌,不是门阀也不是假装的一切,只有真实热情的歌。

所唱的,不拘是健壮乐观,是忧愁,是怒,是恼,是眼泪,总之还是歌。

一个多情的鸟绝不是哑鸟。

一个人在爱情上无力勇敢自由,那在一切事业上也全是无希望可言,这样的人绝不是好人!(沈从文:《龙朱》,《沈从文笔下的湘西世界》第九页第二段)对歌是男女真情的传达,也是智慧的较量,《龙朱》是一个简单的爱情故事,黄寨主的女儿是一个聪慧贤能的湘西女子,她与矮奴和龙朱的对歌可以看出她充满智慧的一面,更重要的是她敢于爱别人不敢爱,不能爱的王子龙朱。

因为“凡是龙朱的声音,别人都知道,凡是他唱的歌,无一个女人敢接②。

”这种对爱的大胆追求没事生命意义的体现,也是对超越金钱、功利神圣美的追求。

在婉转而又神奇的歌声中,两人相识、相知、相爱、相许,是歌,仅仅是歌,使青年男女结合。

歌谣本事具有形式美,而对歌的湘西女子更重要的是表现了自己的美丽生命。

这种爱情形式是对生命的自由支配,是隐含的纯净灵魂,朴素欲望的原始生命力的展现,充满了勃勃生机。

代表了湘西女子勇敢地向以金钱、权势、身份为内容的恋爱婚姻观念发出的挑战,是作者对生命的自主自由的赞扬!二作者在无情的现实世界里寻觅着理想的世界,无疑是与现实相冲突的。

现实世界是残酷的,沈从文无法回避这种残酷,它犹如一道寒光晃动在他的内心深处。

他钟爱祥和的人生,在作品中避开了一些血淋淋的场景,避开了湘西女子苦难的命运,只是用极其冷静的手法将其轻轻掠过,但这恰恰增添了作品的压抑情调。

作者热烈探求着美得情感,美得道德,探求着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而现实中人情总是处处与自然相左;希望人与人心的沟通,却又找不到消弭这种阻隔的具体桥梁,这种内心的矛盾痛苦,正是产生这种感伤情绪的根源。

湘西世界并不是歌舞升平的世界,湘西女子又不是无忧无虑的。

沈从文精心构建的理想家园,也笼罩着惆怅、痛苦,蕴含了作者一种悲怆的情感。

因为湘西世界中除了宽容善良的美好道德,还有着古老陋习的存在。

这种存在对于自然的湘西女性是一种人性的压制。

再者,湘西世界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外界社会的变化也会影响他,作者笔下的精灵——湘西女子,对于外部社会点点滴滴的渗透,人生形式也发生的变化,对于人生也生出了隐隐的担忧,看似简单淳朴的生活和情感,流露却是生命的无奈和悲伤,也是作者对湘西民族命运的深思。

在小说《萧萧》中,给人做童养媳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然而由于花狗的诱惑珠胎暗结,偶然的原因产下男孩,没有被陈潭或是发卖,留在了弟弟家。

这种命运看似是最幸运的,然而只是偶然的因素导致,并不是萧萧自己选择的人生形式。

弟弟的家人,唯一的亲人伯父,就决定了萧萧的何去何从,传统的道德习俗决定了萧萧的命运,这样的人生充满了无奈和惆怅。

文章结尾处写道:“萧萧抱了自己新生的月毛毛,却在屋前榆蜡树篱笆看热闹,同十年前抱丈夫一个样子。

③”这种看戏似的心情,却包含了无奈,新人只不过延续着萧萧的命运。

湘西女子握住的不是生命的自主,而是充满忧伤无奈的被选择。

同样在贤惠能干的三翠身上,我们也看到了外界变化对于湘西女子生命形式的冲击。

三翠的丈夫由于时代的变动,随着其他人去当兵了,三翠独立支撑着家,照顾孩子和瘫痪的干娘,丈夫再也没有回来,“她抱了周岁的孙儿到雪地里看他人接新娘花轿过身时,她年纪已经是三十岁。

④”默默等待丈夫的归来,或许永远也等不到了,这种无望的守候也是一种无奈的命运。

《边城》是一幅美妙的人物风景画,平静、和谐,自然风光优美的茶峒。

乖巧天真的翠翠。

但温和平静的人物和风景,却冲淡不了让人难受、让人心痛悲剧氛围。

翠翠的父母相爱因为种族的原因而不能在一起,最后殉情而死。

翠翠的诞生不仅是母亲生命的延续,更是母亲悲剧的延续。

翠翠渴望纯真的爱情,她在等待傩送的归来,“这个人也许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⑤”湘西女子就是在这种渴望等待中默默地与命运抗争,这是湘西女子的命运悲剧。

感伤中留下一线希望,而希望中更多的是感伤与悲剧,作者明知现实的无情,却要在这无情的世界中寻觅理想的人生,这也是湘西女子形象中最令感动的地方!三作者层层剖析,逐渐深入,塑造了有血有肉的湘西女子形象,她们各具情态,有着独特的审美价值,称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然而好的艺术形象的塑造除了对人物性格、爱情乃至命运的剖析,还在于表现手法的运用。

沈从文匠心独运,用环境描写、写梦等表现形式展现了湘西女子特有的魅力。

沈从文对于湘西怀有独特的情感,山水一体是其笔下常写的对象,这是湘西生命的活动空间。

他的笔下湘西的山是秀拔的,俊俏的,孕育着生命的厚重。

湘西的水是清澈、透明的,缓缓流动着,昭示着生命的生生不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