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些重要体检指标含义总胆固醇(Tch、CHOL):如增高表示动脉粥样硬化、肾病综合征、胆总管阻塞、糖尿病、粘液性水肿等。
减低则甲亢、恶性贫血、溶血性贫血等。
甘油三酯(TG、TRIC):如增高表示冠心病、糖尿病、肾病综合征、先天性脂蛋白酶缺陷、脂肪肝等。
减低则甲亢、肝功能严重衰竭等。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如减低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
增高时对身体有益。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如增高表示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症。
减低时对身体有益。
甲胎蛋白(AFP):增高:肝癌、肝硬化、恶性畸胎瘤、肝母细胞瘤、卵黄囊肿瘤、急性肝炎、重症肝炎恢复期等。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如增高表示肝胆疾病、心血管疾病、服用损肝药物、饮酒过量等。
乙肝“二对半”:HBsAg和HBsAd(乙肝表面抗原和抗体):HBeAg和HBeAd (乙肝e抗原和抗体);HBcHb(乙肝核心抗体)。
正常均阴性。
1、乙肝表面抗原(HBsAG)性阳性≥2.12、乙肝表面抗体(HBsab)性阳性≥2.1 +3、乙肝e抗原(HBeAg)性阳性≥2.14、乙肝e抗体(HBeAb)性阳性≥2.15、乙肝核心抗体(HBcAb)性阳性≥2.1阴阳阴阴阴2、血脂化验报告讲解血脂升高的直接后果是动脉粥样硬化,从而引起心脑血管病。
因此,在体检查中血脂检测是必不可少的。
血脂检测可以分为:总胆固醇(CHO)、甘油三酯(TG)、载脂蛋白A和载脂蛋白B,其中胆固醇、甘油三酯、载脂蛋白B是对健康不利的血脂成分,而载脂蛋白A是对健康有益的,即所谓“好的胆固醇”。
(1)总固醇(CHO):成人正常值为3.4—6.5mm0l/L,小于正常值3.1 mm01/L 以下为低胆固醇血症,6.5—7.8 mm01/L为动脉粥硬化危险水平;≥7.8 mm01/L为动脉粥样硬化高度危险水平。
CHO的高低还与人的年龄、营养、饮食有关。
(2)甘油三酯(TG):成人正常值为:0.7—1.71 mm01/L。
TG减低见于甲亢、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肝实质性病变等疾病。
TG升高见于高血压、脑血管病、冠心病、糖尿病、糖原累积病、甲状腺功能低、肾病综合症、妊娠、口服避孕药、酗酒等。
TG是发生冠心病的重要因子,升高是导致冠心病病死率增高的危险因素。
(3)载脂蛋白A(APOA1):成人正常值1.00—1.60g/L,女性略低于男性,老年后波动不明显。
冠心病病人载脂蛋白A会偏低,脑血管病人会明显低下。
(4)载脂蛋白B(APOB):成人正常值0.6—1.1g/L,随年龄增高而升高,70岁以下会有所下降或不再升高。
载脂蛋白是各项血脂指标中较好的动脉粥样硬化标志物,APOB升高也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
降低APOB可以减少冠心病发病及促进斑块的消退。
APOB检测也可作为药物疗效观察的指标。
3、肝功能化验报告讲解化验项目结果单位参考范围谷丙转氨酶(ALT) u/L 0-40谷草转氨酶(AST) u/L 0-40γ谷氨酰转肽酶(GGT) u/L 0-50白清白蛋白(ALB) g/L 36.0-55.0直接胆红素(D-BiLi) umol/L 0.1-6.8总胆红素(T-BiLi) umo1/L 5.1-19血清总蛋白(TP) g/L 60.0-83.0间接胆红素(T-BiLi) umo1/L 3.4-13.7球蛋白(GTB) g/L 25-45白蛋白/球蛋白(A/G) 1.2-2.5ALT/AST比值说明:肝功能检查是健康体检项目中应用最为广泛的必查内容。
因为肝脏具有代谢功能,生物转化作用、分泌与排泄功能。
通俗说,肝脏就是我们人体内的一个化学工厂。
由此可见,如果肝脏受到损伤,功能减弱甚至衰竭,就会出现食欲下降、厌食、消化不良、营养不良、消瘦等,严重还可以因为蛋白质合成障碍出现水肿、腹水等。
1、引起“谷丙转氨酶”升高的原因:(1)急性和慢性病毒性肝炎(2)胆囊炎或胆道疾病(如炎症、结石、息肉、癌症等)(3)饮酒引起的肝脏损伤(4)药物引起的肝脏损伤(5)其他引起ALT异常因素(脂肪肝、肝癌等)2、“谷草转氨酶”结果的分析:谷草转氨酶(AST)增高>60u/L;心肌梗死急性期、急性肝炎、药物中毒性肝细胞坏死、慢性肝炎活动期,肝硬化活动期、肝癌、心肌炎、肾炎、肌炎。
3、ALT/AST比值结果分析:AST主要分布于心肌,其次是肝脏、骨骼肌和肾脏等组织中。
由于大约80%的AST存在于线粒体内,所以对肝细胞损伤的敏感度不如ALT,升高的幅度也不如ALT大,但如果AST大幅度升高意味着肝细胞损伤比较严重。
因此,在临床上往往把ALT/AST的比值作为一个诊断指标和病情监测指标来看。
4、γ谷氨酶转肽酶(GGT)的结果分析:GGT主要是来自肝胆系统,因此,它主要是肝胆疾病的监测项目。
(1)肝脏炎症:GGT轻度和中度增高。
(2)肝胆其他疾病:肝癌、肝阻塞性黄胆、胆汁性肝硬化、胆管炎、胆囊息肉、胆结 2石、胰腺炎、胰头癌、胆道癌等、GGT明显升高。
(3)长期或大量的饮酒,也会导致该酶的升高。
(4)长期接受某些药物如苯巴比妥、苯妥英纳、安替比林者,口服避孕药等也会使GGT升高。
5、胆红素的结果分析:胆红素是血液中衰老红细胞分解和破坏的产物。
它分为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三种。
因此,胆红素测定结果有3个方面的作用。
(1) 肝细胞受到损伤时如肝炎时,直接和间接胆红素会明显升高。
(2)胆道疾病,尤其是胆囊结石、胆道息肉、胆囊炎等、血中直接胆红素显著升高。
(3)溶血性疾病使血液中的胆红素来源增加,肝脏处理不及,造成间接胆红素明显增加。
6、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的结果分析:血液中蛋白的含量可以反映肝脏功能,如果蛋白质降低就表示肝脏合成功能受损害,是病情比较严重的表现,如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硬化、肝功能衰竭等。
一些非肝脏疾病也可以使血液中蛋白质发生变化,所以分析结果时要注意一些生理性的影响因素。
4、血常规化验报告讲解化验项目白细胞计数(WBC)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浓度(HGB)红细胞压积(HCT)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血小板计数(PLT)淋巴细胞比值(LYM%)中间细胞比值(MXD%)中性粒细胞比值(MEUT%)淋巴细胞绝对计数(LYM#)中间细胞绝对计数(MXD#)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MEUT#)红细胞分布宽度(RDW-SD)红细胞分布宽度变异系数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大血小板比值(P-LCR)结果参考范围 4.0-10.0×10~9/L 3.6-5.8×10~12/L 115-160 g/L 0.40-0.5380.0-100.0 fL 27.0-35.0 pg 310-370 g/L100-300×10~9/L 20-40% 3-10% 50-75%0.8-4.0×10~9/L 0.3-1.0×10~9/L 1.17-7.5×10~9/L 37.0-54.0 fL 11-15% 9.0-13.0 fL 8.0-13.0 fL 13-43%血常规检验结果分三部分分析:第一部分是红细胞系统,包括:RBC、HGB、HCT、MCV、MCH、MCHC、RDW等7项。
1、RBC—是红细胞的数量,增加多见于红细胞增多症;减少就是贫血,减少越低贫血越严重。
2、HGB—是血红蛋白量,与RBC的变化趋势一致,借此可以初步判断贫血原因。
3、HCT—是血液除去血细胞的净体积,其变化与RBC的变化趋势一致,但程度有不同,借此可以初步判断贫血原因。
4、MCV、MCH、MCHC—简称贫血3指标。
MCV指平均每个红细胸的体积大小,体积增大见于叶酸或维生素B12缺乏引起的贫血;MCV降低见于缺铁性贫血;MCH指平均每个红细胞中有多少血红蛋白;MCHC指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它们的临床意义与MCV相同。
5、RDW—是将红细胞按体积大小排列,正常情况下,每个红细胞的体积大小相近,在疾病尤其是缺铁性贫血时,红细胞大小不等,分布宽度减少是没有意义的。
第二部分是白细胞系统,包括:WBC、LYM%、MXD%、NEU%、LYM、MXD、NEU等项目。
1、WBC—升高主要见于感染性疾病,如化脓性扁桃体炎;WBC升高还可以见于白血病,因此如果WBC升高的情况下,应该要进一步检查。
WBC降低也是体检中常见的情况,这种情况应正确判断,因人而导或进一步检后,可以给予相应的营养物质治疗。
第三部分是血小板,包括有PLT、MPV、PDW、R-LCR等项目。
1、PLT—是血液凝固所必需的物质。
PLT减少可以引起出血,升高并不是什么好事,尤其为中老年人,意味着血液容易凝固,发生血栓的的机会会增加。
2、MPV、PDW、P-LCR是血小板形态变化的指标,可以帮助我们间接推出血小板的功能和骨髓造血小板的情况。
5、血液流变指标检测1)红细胞变形能力正常值:男:3.9~5.0 女:3.0~4.2临床意义:降低溶血性贫血、血管性疾病、糖尿病、肝脏病。
2)红细胞沉降率(ESR、血沉)缩写:ESR、血沉正常值:男:0~21mm/h 女:0~38mm/h临床意义:贫血或血液被稀释血沉增快,是红细胞下降逆阻力减低,并不是红细胞聚集增强而增快。
通过红细胞比积的血沉方程K值,可排除贫血或血液稀释对血沉的影响。
K值高反映红细胞聚集性增强。
若血沉快,K值大,血沉一定是快;血沉快,K值正常,是由于红细胞比积低而引起血沉增快。
3)红细胞电泳正常值:电泳时间: 14.6~18.2s 电泳率:1.16±0.06μm.秒-1·Vcm-1 临床意义缺血性中风、冠心病、肺心病、心肌梗塞、高血压、慢性支气管炎及系统性红斑狼疮病人的红细胞电泳率都降低,电泳时间延长4)红细胞电泳时间(S)缩写:S正常值:15~17.4s临床意义红细胞、血小板电泳时间缩短,提示红细胞、血小板带电荷强,血液粘度下降。
见于血小板无力症、巨球蛋白血症、肿瘤、坏血病及服用阿司匹林、保泰松、右旋糖酐等。
红细胞、血小板电泳时间延长,提示红细胞及血小板聚集性增强、血液粘度增高,易形成血栓性疾病,如闭塞性脉管炎、心肌梗塞、心绞痛、缺血性中风、高血压等。
5)红细胞刚性指数正常值:男:7.16 女:7.14临床意义红细胞刚性指数越大,表明红细胞变性性越小,是高切变率下,血液粘度高的原因之一。
6)红细胞压积正常值:男:0.42~0.47女:0.39~0.40临床意义红细胞压积是指红细胞在血液中所占的容积比值。
是影响血液粘度的重要因素,血液粘度随红细胞压积的增加,而迅速增高,反之则降低。
增高:各种原因所致血液浓缩如大量呕吐、腹泻、大面积烧伤后有大量创面渗出液等,测定红细胞压积以了解血液浓缩程度,可作为补液量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