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将军列传(公开课)
李 将 军 列 传
有关李广将军的名句: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 中。
——卢纶《塞下曲》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王昌龄《出塞》
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王勃《滕王阁序》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甘 肃 天 水 李 广 墓
第一节重点词语理解
徙成纪: 迁徙 大举
大入萧关: 用善骑射:
第三节重点词语理解 领属护军将军: 属某人所统领 素闻广贤:
暂腾:
一向
突然跳起
络而盛卧广: 网;装着
下广吏:
吏当广:
把…交给
判决
以卫尉:
生致之:
广详死: 因推堕儿:
凭…身份 捉来,送来 通“佯”假装
顺势,趁势
因引而入塞: 率领
挑出关键句,从中可以看出李广的什么特征?你觉 得什么部分值得我们品读,谈谈自己的体会。
雁 门 出 击 战
善于选取形象化的词语,表现人物形象。 如“睨”、“腾” 字的使用。 用连续的动词,展现场景的特征。 “腾”“推”“取”“鞭”连用,表现时 间之短暂,情况之危急。 将对人物的情感巧妙地隐藏于平实的叙事 之中。
第一部分⑴: 交代李广籍贯,身世、文帝时抗匈奴事
第二部分⑵ ——⑽ :选取典型事例,记述李广不平凡的 一生
那三个人失去了 三人亡马 步行,行数十 马,徒步行走,走 里。广令其骑 了几十里。李广命 张左右翼,而 令骑兵散开,从左 广身自射彼三 右两面包抄,并亲 人者,杀其二 自射击那三人,结 果射死二人,活捉 人,生得一人, 果匈奴射雕者 一人,果然是匈奴 也。 射雕的人。
已缚之上马,望 待捆绑好俘虏上马,望 匈奴有数千骑, 见匈奴有数干骑兵。他 们看见李广,以为是诱 见广,以为诱骑, 皆惊,上山陈。 敌的骑兵,都吃一惊, 上山布阵。李广的一百 广之百骑皆大恐, 骑兵也非常恐慌,想奔 欲驰还走。广曰: “吾去大军数十 驰转回逃走。李广说; 里,今如此以百 “我们距离大军几十里, 骑走,匈奴追射 现在以一百骑兵这样逃 跑,匈奴一追赶射击马 我立尽。
上 郡 令阵前下马解鞍,纵马而卧 遭 遇 战 奔射杀白马将
夜暮突围,全身而退
身自射彼三人者,杀其二人,生得一人 —— 箭术高超 —— 临危不乱,镇定自若 胆识过人,
——
勇猛善战
——
指挥若定
谈谈对“前”“止”“令曰”这几个字,在人物 表现上的作用。 “前”为口令,如雷霆之声的命令,果断而坚决, 在己有“置于死地而后生”的气魄,对人则更具 迷惑性。 “止” “令曰”则显示出了汉军纪律严明,岿然 不动的意志。 这三个词连用,一气呵成,显示了李广面对强敌 时的镇定自如和指挥若定。突显了一位有勇有谋 的将军形象。
2017/3/28
躺着,搭在两马之间。
34
行十余里,广详死, 睨其旁有一胡儿骑 走了十几里,李广假装(详 = 佯)死去,瞥见(斜视) 善马,广暂腾而上 旁边有一匈奴少年骑着一匹 胡儿马,因推堕儿, 好马,李广突然从网中腾跃 取其弓,鞭马南驰 起来,跳上匈奴少年的马, 数十里,复得其余 趁势推他下马,夺下他的弓, 军,因引而入塞。 策马向南奔驰几十里,又遇
2017/3/28 33
匈奴兵多,打败 匈奴兵多,破败 广军,生得广。 (使……败)了李广的 部队,活捉了李广。单 单于素闻广贤, 于一向听说李广贤能, 令曰:“得李广 下令说;“如果抓获李 必生致之。”胡 广,一定要把他活着押 骑得广,广时伤 送到我这里来!”匈奴人 俘获了李广,李广当时 病,置广两马间, 受伤生病,匈奴骑兵就 络而盛卧广。 把李广用网装着,使他
第二部分⑵ ——⑼:选取典型事例,记述李广不平凡的一生 第一层⑵ :景帝时,
上时, 天子使中贵人从广 天子派亲近的宦官跟随李 勒习兵击匈奴。中 广一道统率训练军队,抗 贵人将骑数十纵, 击匈奴。一次,这位宦官 带领几十名骑兵,纵马驰 见匈奴三人,与战。 骋,遇到三个匈奴人,与 三人还射,伤中贵 他们交战。那三个人转身 人,杀其骑且尽。 射箭,伤了宦官,那几十 中贵人走广。广曰: 名骑兵也被射杀将尽。宦 “是必射雕者也。” 官逃到李广跟前,李广说: 广乃遂从百骑往驰 “这一定是射雕的人。” 三人。 李广于是带一百名骑兵, 急追这三个人。
40
到了自己的幕府,李广对他的 至莫府,广谓其麾下曰; 部下说:“我李广从年轻的时 “广结发与匈奴大小七 候到现在,和匈奴打了大小七 十余战,今幸从大将军 十多仗,这一次有幸随大将军 出接单于兵,而大将军 出征和单于交战,可是大将军 又徙广部行回远,而又 调我部走绕远的路,而且又迷 迷失道,岂非天哉!且 了道,这难道不是天意吗?况 广年六十余矣,终不能 且我李广已六十多岁了,到底 复对刀笔之吏。”。 不能再受那些刀笔之吏的侮辱 了。”
上就全完了。
今我留,匈奴必以 我为大军之诱,必 不敢击我。”广令 诸骑曰:“前!” 前未到匈奴陈二里 所,止,令曰: “皆下马解鞍!”
现在我们若留下, 匈奴一定以为我们 是为大军来诱敌, 必然不敢来袭击我 们。”李广命令骑 兵说:“前进!”进 到约离匈奴阵地二 里许停了下来,又 下令说:“都下马 解鞍!”
李广将军,陇西成纪人。他 的先祖名李信,秦朝时做过将军, 就是追获燕太子丹的那位将军。 他们老家在槐里,后迁徙到成纪。 李广家世代传习射箭。汉文帝十 四年,匈奴大举入侵萧关,李广 凭良家子弟的身份从军抗击匈奴, 因为精通骑马射箭,杀敌斩首和 虏获多,做了汉朝的中郎。
广从弟李蔡亦为 李广的堂弟李蔡,也作 郎,皆为武骑常 了郎官,他们都是武骑 侍,秩八百石。 常侍,俸禄八百石。李 尝从行,有所冲 广曾经随从皇帝出行, 有冲锋陷阵抵御敌寇和 陷折关及格猛兽, 而文帝曰:“惜 与猛兽搏斗的事,因而 乎,子不遇时! 文帝说:“可惜呀,你 未遇到好时候,假如你 如令子当高帝时, 万户侯岂足道 生在高祖时代,封个万 户侯哪还用说呢!” 哉!”
2017/3/28 36
大将军青亦阴受上诫, 大将军卫青暗中接受武帝的告 以为李广老,数奇,毋 诫,认为李广年老,运气不好, 不要让他位于单于的正面(和 令当单于,恐不得所欲。 而是时公孙敖新失侯, 单于面对面作战),怕不能获 为中将军从大将军,大 得所要的胜利。而这时公孙敖 刚失掉侯位,作为中将军跟从 将军亦欲使敖与俱当单 大将军,大将军也想让公孙敖 于,故徙前将军广。
夜半时,胡兵 亦以为汉有伏 军于旁欲夜取 之,胡皆引兵 而去。平旦, 李广乃归其大 军。大军不知 广所之,故弗 从。
夜半时,匈奴兵还 以为汉军有伏兵在 旁边准备夜间袭击 他们,而全部撤走 了。天亮,李广才 回到大军驻地。大 军不知李广到了哪 里,所以没有派兵 去接应。
第三层 ⑶:武帝时,雁门出击战
第一层⑵ :景帝时,上郡遭遇战 第二层⑶:武帝时,雁门出击战 第三层 ⑷⑸⑹⑺:选取生活细节,突出李广性格 第四层⑻⑼⑽:武帝时,与卫青出击匈奴战 第三部分⑾ : 司马迁对李广的评价
李将军广者,陇西成 纪人也。其先曰李信,秦 时为将,逐得燕太子丹者 也。故槐里,徙成纪。广 家世世受射。孝文帝十四 年,匈奴大入萧关,而广 以良家子从军击胡,用善 骑射,杀首虏多,为汉中 郎。
2017/3/28 41
遂引刀自刭。广军 士大夫一军皆哭。 百姓闻之,知与不 知,无老壮皆为垂 涕。而右将军独下 吏,当死,赎为庶 人。
2017/3/28
于是就拔刀自刎。李广的 军士、大夫等全军都哭了。 百姓听说李广死,认识或 不认识他的,无论年老的 或年轻的都为他流泪。右 将军赵食其独自被送交执 法官审处,判处死罪,出 钱赎罪成了平民。
从弟: 故槐里
因为
堂弟 老家
第一部分⑴: 交代李广籍贯,身世、文帝 时抗匈奴事
惜乎,子不遇时!如令子当高帝时, 万户侯岂足道哉!——汉文帝
文始借文帝惋惜之语是何用意?
文中引用文帝的赞叹,使李广的形象富有 立体感,侧面烘托了李广的才干。
第二节重点词语理解
勒习: 统帅,训练 亡马步行: 丢失 即有急: 如果 用坚其意: 判断 是时会暮: 恰巧 故弗从:
单于素闻广贤,令曰:“得李广必生致之。”
广详死,睨其旁有一胡儿骑善马,广暂腾 而上胡儿马,因推堕儿,取其弓,鞭马南 驰数十里, 吏当广所失亡多,为虏所生得,当斩, 赎为庶人。
雁 门 出 击 战
机智勇敢,武艺高强,具有随机应变 的能力,但命途不顺
描写单于的态度用了侧面描写的手 法,对李广形象起到了烘托的作用
李广上马与十 李广上马与十几名骑 余骑奔射杀胡 兵奔驰前去射杀了这 白马将,而复 个匈奴白马将军,然 还至其骑中, 后又返回到他的骑兵 中间,解下马鞍,命 解鞍,令士皆 令士兵把马放开,随 纵马卧。是时 便躺卧。这时刚好天 会暮,胡兵终 黑,匈奴兵始终觉得 怪之,不敢击。 这种情况很奇怪,不
敢出击。
到他残余的部队,于是带领 着他们进入雁门关塞。
2017/3/28 35
匈奴捕者骑数百追之, 匈奴派了几百骑兵追捕他, 广行取胡儿弓,射杀追 李广一边跑一边取匈奴少 骑,以故得脱。于是至 年的弓,射杀追来的骑兵, 汉,汉下广吏。吏当广 因此能够逃脱匈奴之手。 所失亡多,为虏所生得, 于是回到汉朝,汉朝廷把 当斩,赎为庶人。 李广交给执法官审问。执 法官吏判决李广损失伤亡 人马多,又被匈奴活捉, 依法当斩,纳金赎,免斩 刑,降为平民。
合军从东路出兵。
2017/3/28 38
军中向导逃跑,迷失(或 = 惑) 军亡导,或失道,后 了道路,后于(落在后面) 大将军。大将军与单 大将军会师的约期。大将军 于接战,单于遁走, 和单于接战,单于逃跑,没 弗能得而还。南绝幕, 能得到战功而回。大军向南 遇前将军、右将军。 横渡沙漠(幕 = 漠),遇到前 广已见大将军,还入 将军和右将军。李广见过大 军。 将军,回到军中。
2017/3/28 39
大将军使长史持糒醪遗 广,因问广、食其失道 状,青欲上书报天子军 曲折。广未对,大将军 使长史急责广之幕府对 簿。广曰:“诸校尉无 罪,乃我自失道。吾今 自上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