墩身施工施工技术交底
Φ32
7028.6kg
2、施工测量控制
在墩身施工的过程中,除应保证各部位几何尺寸正确外,更重要的应该进行墩身测量系统的控制并与全桥总体测量系统接轨。墩身测量系统应建立在相对稳定的基准点上。测控时注意墩身各转折点的测量控制,这些点的测量控制要严格控制,避免误差的积累。基准点的变化应进行总体坐标修正,进行测量的系统控制。
模板每次安装、浇筑2×2.25m,模板从下段拆除上翻与最顶段模板相连接,然后拆安下段,完成后作横向连接,精确调位。用全站仪配合模板精确调位,在模板每节段每侧上缘设1~3个调位控制点,供模板精调时安置全站仪镜头时用。
翻升模板施工要点
⑴在每节模板四周同模板一次性设计人行1米宽的操作平台,并设置1米高的护栏,联接牢固可靠,并用安全网周边防护。
1)浇筑混凝土前,对模板、钢筋、预埋件进行检查,模板内的杂物、积水和钢筋上的污垢清理干净。
2)墩身砼浇筑节段高度为4.5m。向模板内倾倒砼时,控制其自由倾落高度小于1.5m,以不发生离析为度。超过这一高度则用溜管等设施卸落砼。
3)砼按照30cm厚度分层浇筑,分层保持水平,在下层砼初凝或能重塑前浇筑完上层砼。
⑺重复如上步骤,灌注第四、五节混凝土。待第一、二节混凝土强度达到拆模要求,第三节混凝土强度达到10MPa以上时,翻升模板(第一、二节)、施工第四节、第五节混凝土的准备。
⑻模板翻升。将第一节模板用手动葫芦挂在第二节模板上,松开并抽出第一节模板之间的拉筋,用塔吊和手拉葫芦分别起吊第一节模板的各部分并运至第三节模板顶部或地面,清理模板涂刷脱模剂后在第三节模板顶按上述次序安装固定各组成部分。如此循环,直至墩顶。
6、砼工程
6.1混凝土的配合比
墩身的外观质量的好坏绝大部分取决于砼的配合比。为保证砼的外观质量,试验室将根据砼的设计要求和施工工艺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过程中,将采用同一厂家的水泥、同一产地的砂料、同一产地的石料,同时选用适当的外加剂,调整出较为理想的配合比。
6.2砼的浇筑
采用产量为30m3/h拌和楼生产砼,输送泵输送砼,保证砼浇注连续、快速进行。砼浇注过程中,由专职技术人员在现场进行全过程控制,并作好砼浇注记录。试验室按照规定在施工现场制作砼试件,对试块进行养护以及日后的压力实验。
⑵钢筋绑扎与检查。按设计要求绑扎钢筋后进行检查。绑扎中注意随时检查钢筋网的尺寸,以保证模板安装顺利。由于模板高度4.5m,因此每次钢筋绑扎的最低高度不小于4.5m加钢筋搭接长度。若钢筋绑扎长度大于6m,则需将钢筋的中上部安装辅助定位,以防钢筋倾斜和变形。
⑶首次立模准备。根据墩身中心线放出立模边线,立模边线外用砂浆找平,找平层用水平尺抄平。待砂浆硬化后即可立模。
模板制作精度如下:尺寸误差小于2mm,倾斜角偏差小于1.5mm,孔位误差小于1mm。为确保工程质量,在工厂内统一加工。模板用槽钢骨架与6mm钢板组焊成整体。内模采用建筑组合钢模拼装,内外模间设带连接套的φ20精轧螺纹钢筋作对拉螺栓,以利于结构总体尺寸控制和方便操作。墩身内腔每隔一定高度预设型钢作支撑梁,上面搭设门式脚手架作为装拆内模和浇筑混凝土工作平台之用。安装和拆卸模板、以及钢筋等物品的垂直运输均由塔吊完成。工作平台焊接固定在模板上。
④、做到试验资料不充分不开工,测量放样不复核通过不开工,施工技术交底不合理不全面不开工,技术工作不复核不开工。
⑤、项目质检工程师要对分项工程进行全过程质量检查,每一道工序完工后进行自检,对不合格的项目一定要返工重做。
、现场技术人员必须做好施工日志等原始记录,积极配合监理工程师对工程质量检查验收。
序 号
工种
数量
备注
1
工程技术人员
3
2
工长
2
现场值班2人;试验1人
3
钢筋工
10
4
混凝土工
10
5
模板工
10
6
电工
2
7
拌和站值班
2
机料科1人、实验室1人后场值班
9. 施工测量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测量人员必须认真细致。
(2)各部位的平面位置和高程控制,必须进行严格的施工控制复测,
(3)所有控制测量和放样测量的计算和施测,必须经过二人的校核,以确保准确无误。
⑷首节模板安装。模板用塔吊吊装,人工辅助就位。先拼装墩身一个面的外模,然后逐次将整个墩身的第一节外模板组拼完毕。外模板安装后吊装内模板;然后上拉筋。模板连接设置10mm的连接公母榫。
⑸立模检查。每节模板安装后,用水准仪和全站仪检查模板顶面标高;中心及平面尺寸。若误差超标要调整,直至符合标准。
⑹混凝土灌注。模板安装并检查合格后,混凝土经混凝土输送泵泵送入模。混凝土采用水平分层灌注,每层厚度30cm左右,用插入式振捣器振捣,不要漏捣和过度振捣。灌注完的混凝土要及时养生。
(4)各道工序完成,应及时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向本项目总工程师汇报。
10、质量保证措施:
①、实行质量目标管理,把质量目标层层分解,落实到施工的每一道工序上,把质量目标落实到每个施工人员肩上。
②、严格进行技术交底制度和他人复核制度。
③、施工操作上严格按现行规范执行,试验室也应按现行技术规程进行试验。
6.4工作缝处理
在墩身分节段施工过程中,为了保证混凝土节段之间连接的整体性,待混凝土终凝并具有一定强度后,采用人工凿毛形成粗糙面。每次浇筑完一节段砼时,将沿外模向内2cm宽范围内的砼顶面精细抹平,浇筑新一段砼前该部分也不再凿毛,以形成一条笔直的接缝线。浇筑新一段砼之前,预先用清水充分润湿下一段砼表面,并用工业肥皂仔细嵌填已浇砼与模板间的缝隙,防止新浇砼的浆液流下污染结构物表面。
2)钢筋的表面应洁净,使用前应将表面的油渍、漆皮、鳞锈等清除干净。钢筋应平直,无局部弯折。钢筋的弯制和末端的弯钩应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
3)钢筋主筋φ20以上的采用机械连接。
4)主筋上每隔一米设置砼垫块,以保证钢筋骨架的砼保护层厚度。
5)注意其他预埋件的安装工作。
5、模板工程
翻模是由上、中、下三组同样规格的模板组成,随着混凝土的连续灌筑,待混凝土达到拆模强度后,用吊机配合自下而上将两组模板拆除,接续安装,如此循环往复,完成桥墩的灌注施工。
6.5、操作平台
为方便钢筋施工及砼浇筑的需要,在每节模板四周同模板一次性设计人行0.8米宽的操作平台,在模板背面加焊操作平台,操作平台用L75×75×8mm角钢拼焊成倒三角绗架组成,顶面铺设钢板网和围栏形成一个环形工作圈,并设置1米高的护栏,联接牢固可靠,并用安全网周边防护。此操作平台一可满足施工需要;二则增加了模板的刚度;三则可作为模板调整的力臂。
(4)拆模时严禁用撬棍猛烈锤击模板,防止损坏混凝土表面和造成模板变形。
(5)塔吊吊装翻模时,应防止翻模上升途中对混凝土表面的划伤。
(6)模板拉杆应对称均匀拧紧,使模板平顺,以保证墩身表面美观。
每次安装模板时,首先调平墩身模板安装的底平面,接着安装接高墩身模板,调整到设计位置后固定,待监理工程师检查合格后进行混凝土的浇注工作。
墩身的模板安装采用5013型塔式起重机吊装进行。混凝土的浇注采用输送泵车施工。
墩身主要工程数量表(1号、2号主墩)
材料项目
工程数量
C40混凝土
3713.50m3
C55混凝土
384.0m3
II级钢筋
HRB335
Φ12
16854kg
Φ16
65009.8kg
Φ20
12135.2kg
Φ28
274144.6kg
制作和安装模板时注意事项如下:
(1)模板及配件应按批准的加工图加工,成品经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模板板面之间应平整,接缝严密,不露浆。
(2)因为采用翻模施工,在调整首节段模板时,必须保证其顶面水平,保证墩身的垂直度,同时方便以后各节段模板的调整。
(3)安模时把模板清洗干净,板面用砂布除锈后涂上薄薄的一层脱模剂。
6.3砼养护
墩身混凝土主要采用洒水养护的方法。尤其在夏季炎热天气,尽快覆盖并洒水养生,在墩身脱模前,保持模板湿润。混凝土养护用水同拌和用水,洒水养护的时间为7d。由于墩身较高,洒水养护用的水泵的扬程要与墩身高度相匹配(不小于30m)。具体方法是:在墩身的四周固定一组开有若干小孔的水管,并将其与水泵连接,养护用水管随着墩身的升高而上移。墩身将派专人定时进行养护。
3、施工工艺流程
图9 墩身施工工艺流程
4、钢筋工程
4.1劲性骨架加工、安装
墩身采用角钢劲性骨架,劲性骨架为桁架结构,按照设计图纸在专用台座上加工制作,现场逐段焊接接高,塔吊辅助安装。加工安装时严格控制其精度和焊接质量。
劲性骨架的安装:第一次安装用塔吊将单片劲性骨架竖直吊安于已预埋好的劲性骨架顶面,此时固定的骨架(预埋好的)已临时焊好连接钢板,用两个锤球同时操作,确定骨架的方向将对接头临时固定,此操作过程用2台1t手动葫芦进行调整。松塔吊挂钩。同样方法安装第二片内劲性骨架单片,连接两单片间角钢,骨架已初步安完,以上所有操作骨架都临时固定,再次精确调整劲性骨架之后,全部焊接骨架间连接,直至牢固。焊接时使用4台焊机同时施焊。杆件与节点板的连接焊缝为两面侧焊或三面围焊,所有骨架安装完后,再次对骨架进行校核,无误方能进行钢筋安装,
每次墩身施工以一组模板为基础,在其上连接另两组模板;
模板及支架拼装好后,安装护栏作为工作平台使用;模板与工作平台同时翻转。
墩身外模采用大刚度大块钢模板,采用2[16a槽钢作为背肋,分上、中、下三节,第一次安装两节,接缝采用阴阳锲接头,用φ20精轧螺纹钢筋(外套φ25PVC管)作主拉杆,外模板用双螺母拉杆定位和固定,以确保结构物外观。
技术交底记录表
记录代号:SRBG-J-10-03
使用号:
项目名称
巴中市回风特大桥主墩墩身施工
施工桩号
K0+214
K0+374
施工单位
江西省交通工程集团公司
交底人(签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