槟榔ys
槟榔
A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ecae Semen
始载于李当之《药录》。 “疗寸白,生南海”。“岭南人啖之,以当果实……不 食此无以去瘴疬。其实春生,至夏乃熟……但取作鸡心 状,存坐正稳,心不虚,破之作锦文者为佳”。
据考证,古今药用槟榔原植物基本一致。
来源
棕榈科植物
槟榔 Areca catechu L.
的干燥成熟种子。
错入组织 种皮内层与外胚乳形成的折 合层,不规则伸入内胚乳中形成, 内有维管束组织,导管非木化。
胚乳 白色多角形细胞,壁厚,壁孔 大,略作念珠状,细胞中含有油滴 及糊粉粒
外胚乳 内胚乳
外胚乳 内内胚胚乳乳
粉末
红棕色至淡棕色。 1、内胚乳碎片众多,细胞形
状不规则,壁颇厚,有大 的类圆形壁孔。 2、种皮石细胞,等径或长方 形,细胞壁不甚厚。 3、外胚乳细胞长方形,壁厚, 含黑棕色物。 4、糊粉粒含拟晶体。 网纹导管,中果皮纤维
成分与质量
生物碱:槟榔碱、槟榔次碱、去甲基槟榔碱、去甲基槟榔次 碱、异去甲基槟榔次碱,槟榔副碱等,与鞣酸结合。
鞣质:约13%~27%。脂肪油14%~28%。槟榔红 。 ◆ 结晶实验 酸水提取液滴于玻片上,加碘化铋钾试液1滴,盖
片后放置,镜检,有石榴红色的球晶或方晶产生。 ◆ 含槟榔碱不得少于0.20%。
性状鉴别
扁圆形或圆锥形 表面淡黄棕色或淡红棕色,具稍凹的
网状沟纹; 顶端钝圆,底部中央凹陷处为珠孔,
旁边有疤痕状种脐。 质坚硬,不易破碎;断面可见棕色与
白色相间的大理石样花纹。 气微,味涩、微苦。 ●以个大、体重、质坚、断面色鲜艳、完
整者为佳。
种子横切面
种皮 分内、外层,外层为数列细小 石细胞,含棕色物质;内层为数列 薄壁细胞,含棕色物质。
附注
大腹皮:槟榔果皮。 大腹毛:果皮经打松。
常绿乔木,茎有明显环纹。 羽状复叶,丛生茎顶;小叶片线形。 肉穗花序。 坚果成熟时橙红色,
中果皮(大腹皮)厚,纤维质, 大型种子(槟榔)1枚
环纹
产地与加工
主产海南。广东、云南、福 建、台湾、广西亦产。均为 栽培。
进口品 菲律宾、印度尼西 亚、印度、斯里兰卡。
春末至秋初果实成熟时采收, 水煮后,干燥,除去果皮, 取出种子,再干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