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机取巧型员工案例
【案例1】
投机取巧——投机:利用时机钻空子。
取巧:采取狡猾的手段占便宜。
指用不正当的手段谋求个人的私利。
投机取巧的人,总是希望能付出少,回报多,其情可以理解。
但是在工作中投机取巧也许能让你获得一时的便利,但却在心灵中埋下隐患,从长远来看,有百害而无一利。
投机取巧会使人堕落,只有勤奋塌实地工作才是最高尚的,才能给人带来真正的幸福和乐趣。
一旦养成投机取巧的习惯,一个人的品格会大打折扣。
只有做事一丝不苟能够迅速培养品格、获得智慧,加速进步与成长;尤其是它能带领人往好的方向前进,鼓舞人不断追求进步。
因此,管理者必须在团队内杜绝投机取巧,提倡踏实苦干。
管理投机取巧的员工,我的经验是:(一)思想工作要做好。
在肯定他的美好愿望的同时,以身边的事例,多摆事实,多讲道理,让他明白,做成功一件事,必须要经历一番磨难,一番付出;(二)让他交点学费,吸取点教训。
有些员工很顽固,思想工作很难做得通,因此不防尽观其变,让他撞一次南墙,方能使其觉悟。
我们管区有一位代表,非常灵活,聪明,就是做事不够踏实,总希望成功走捷径。
他负责某地区的业务工作,但是很少见他给客户写过信,打过电话,即便去拜访,也总是蜻蜓点水一般,跟客户的关系始终是不温不火,没有得到对方信任。
我们批评他,指导他,他还自我感觉良好,很有理,振振有词,写信打电话有什么用?客户要的是真正的实惠,关键时候只要我打点到位,单子一定能拿得下来。
看来他是不撞墙不知回头的。
不久,该地某校招标,有100多万实洋,他去做工作,但是已经晚了,校长馆长都不见他,好容易探到了校长的行踪,去见面,但是校长对他不冷不热,给好处也坚决不收,最后我们没有中标。
事后,大家一起分析,总结出平时关系不到位,关键时刻你给人家好处,给许诺,人家就很难信任你了。
自从这一次失利后,该代表做事踏实多了,业务工作也蒸蒸日上。
【案例2】
员工A,一个英俊潇洒、才华横溢、充满理想的小伙子。
不一般的生活背景促使自己阅历丰富、社交能力极强,综合评价——能说会道且有一定文字功底;不一般的机关工作经历,更使自己拥有了与一般人所不同的工作方式,综合特点——承诺重于实际行动,视觉灵敏。
我们部门刚成立后,员工A自愿申请加入,我也是备加欢喜。
因为我觉得这也是别人对自己的一种信任与支持。
我也是带这感恩的心去与之相处的。
发掘个人优点,设置岗位时也同时考虑工作需要与个人特点。
把我们部门最具核心的工作交给了他。
起初,小星表现还不错。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我慢慢的发现,他工作按时完不成了。
而且完成不了的原因总是很多。
为此,我在安排工作时,总是明确工作完成时间及完不成的后果。
并询问是否有难度。
员工A一向都没问题。
我想这下可以安心等着验收了。
可是结果又不想我想得那样。
晚上12点钟,他会发短信告诉他在加班,快要上班时他会打电话告诉我与女朋友吵架,必须请假去处理自己的终身大事。
也有时快上班时他会发短信:工作压力太大,需要理思绪。
反正就是总有工作按时交不了的理由。
怎么办呢?制度不行,再换谈心思想教育吗?划远景?讲实例?忠言劝说——一行动
表现重于言语表现,做事要脚踏实地。
小星态度一向满好。
那就看行动了。
给人留下的只有失望。
无奈,请求总监和人事部门的帮助。
谈话也都很成功,于是总监便会给我们和解。
且总监也教导我,要引导、要思想教育,此人还是有能力的。
可是有时候我总在想,为什么这样一个有能力的人,有的经理不接受,有的经理讨厌,其它同事不喜欢他呢?
人才,何为人才?有知识、有能力、又有实干精神的人才能算得上。
对于一些投机取巧的员工,我们不是一再的原谅、挽留就可以解决问题的。
留有这样一个虚有其名的“有能力”员工,不仅改变不了什么,而且搞得整个办公室工作氛围都不好。
有知识、有能力、又有实干精神的人是我们最需要的,但是如果三者选一话,我想脚踏实地、干实事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