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级首都医科大学研究生班局部解剖学期末复习题2014-06-281.胸骨角胸骨柄与胸骨体结合处所形成微向前方突出角角度大致140度左右该角又被称路易斯角。
胸骨角: 平对第4胸椎下缘;两侧接第2肋软骨。
胸骨角平面主动脉弓起、止端,气管杈、食管的第2狭窄、胸导管由右向左。
2.股鞘:腹横筋膜与髂筋膜向下延续包绕股动静脉上部形成的筋膜鞘,呈漏斗形,长3-4cm。
鞘内有两个纤维隔,将鞘分隔成三部分:外侧部容纳股动脉、中间部容纳股静脉、内侧部称股管,有股深淋巴结。
3.锁胸筋膜属胸壁深筋膜,张于喙突、锁骨下肌和胸小肌上缘,穿行结构有胸内、外侧神经,胸肩峰动脉的分支,头静脉,淋巴管等。
4.肌腔隙:由腹股沟韧带、髂耻弓和髂骨围成,内有髂腰肌及其浅面内侧的股神经和其浅面外侧的股外侧皮神经。
5.胸膜隐窝:在壁胸膜各部相互转折处,肺缘不能伸入其内,这些部位的胸膜腔称为胸膜隐窝。
1.肋膈隐窝:位于肋胸膜下缘与膈胸膜转折处,呈半环形。
2.肋纵隔隐窝:位于左侧肋胸膜前缘与纵隔胸膜前缘转折处下部。
6.肺段每一肺段支气管极其所属的肺组织为一支气管肺段。
内含有支气管,支气管伴行动静脉,淋巴,及神经,按照肺段支气管的分支和分布,左、右肺各分为10个肺段。
7.动脉导管三角:位于主动脉弓的左前方,前界为左膈神经,后界为左迷走神经,下界为左肺动脉。
三角内有动脉韧带、左喉返神经和心浅丛。
该三角是手术寻找动脉导管的标志。
动脉韧带:是胚胎时期动脉导管的遗迹,连于主动脉弓下缘与左肺动脉的起始部。
8.肾蒂:出入肾门的结构,即肾动脉、静脉、肾盂、淋巴管和神经,合称肾蒂。
肾蒂主要结构的排列由前向后依次为:肾静脉、肾动脉和肾盂,由上向下依次为:肾动脉、肾静脉和肾盂。
9.网膜孔:是位于肝十二指肠韧带与后腹膜壁层之间的孔,是网膜囊与囊外腹膜腔之间的唯一通道。
前界为肝十二指肠韧带(小网膜游离缘),后界为遮被下腔静脉的腹膜,上界和下界分别是肝尾叶和十二指肠上部。
正常的网膜孔可容一指伸入。
因为网膜囊是一个盲囊,当囊内因感染而积液或积脓时(如胃后壁穿孔),开始只局限于囊内,液体量增到一定程度时,方经网膜孔进入腹膜腔。
这对疾病的早期诊断增加了一定困难。
10.胃床:胃后壁隔网膜囊与胰、左肾上腺、左肾、脾、横结肠及其系膜相毗邻,这些器官共同组成胃床。
11.肺根出入肺门各结构的总称,外包以胸膜。
主要结构的排列关系:由前向后:肺上静脉、肺动脉、主支气管、肺下静脉自上而下:右:上叶支气管、肺动脉、中下叶支气管、肺上、下静脉左:肺动脉、主支气管、肺上、下静脉。
12.肘窝:边界:上界为肱骨内、外上髁的连线。
下外侧界为肱桡肌。
下内侧界为旋前圆肌。
顶由浅层向深层依次为皮肤、浅筋膜、深筋膜及肱二头肌腱膜。
底由肱肌、旋后肌和肘关节囊构成。
内容:肱二头肌腱在肘窝中心,是寻找神经血管的标志性结构。
13.腘窝:为膝后区的菱形凹陷。
外上界为股二头肌腱,内上界主要为半腱肌和半膜肌,下内和下外界分别为腓肠肌内、外侧头。
腘窝内含有重要的血管和神经,由浅至深依次为:胫神经、腘静脉和腘动脉。
其外上界还有腓总神经,血管周围还有腘深淋巴结。
14.颈动脉鞘:颈深筋膜中层向两侧扩展。
包绕颈总动脉、颈内动脉、颈外动脉、颈内静脉、迷走神经形成的筋膜鞘。
在鞘内全长有颈内静脉和迷走神经;鞘上部有颈内动脉;下部有颈总动脉。
在鞘的上部:颈内动脉居前内侧;颈内静脉在其后外方;迷走神经在二者后方。
在鞘的下部:颈总动脉居后内侧,颈内静脉在其前外方;迷走神经在二者后方。
15.坐骨直肠窝位置与边界:位于肛管两侧,为尖朝上,底向下的锥形腔隙。
内侧壁:下部为肛门外括约肌,上部为肛提肌、尾骨肌及盆膈下筋膜。
外侧壁:下部为坐骨结节内侧面,上部为闭孔内肌及其筋膜和深会阴筋膜。
前壁:会阴浅横肌及尿生殖膈。
后壁:臀大肌下缘及其筋膜和骶结节韧带。
尖:由盆膈下筋膜与闭孔筋膜汇合而成。
底:肛门两侧的浅筋膜及皮肤。
内容:阴部内动、静脉和阴部神经以及淋巴及脂肪组织。
16.会阴浅隙:又称会阴浅袋,位于浅会阴筋膜与尿生殖膈下筋膜之间。
此隙向前开放,其内有:会阴肌浅层、阴部神经、阴部内动脉的末支及其伴行的静脉。
男性还有:阴茎脚、尿道球及其内的尿道;女性还有:尿道、阴道下部、阴蒂脚、前庭球以及前庭大腺。
17.心包斜窦:在左心房后壁,左右肺静脉,下腔静脉与心包后壁之间的间隙称为心包斜窦。
手术时若需阻断下腔静脉的血流,可经心包斜窦下部进行。
18.舌下神经袢:又叫颈袢,由第1~3颈神经前支的分支构成。
第1颈神经前支的部分纤维随舌下神经走行,在颈动脉三角内离开此神经,称为舌下神经降支,沿颈内动脉及颈总动脉浅面下行,又名颈袢上根。
第2、3颈神经前支的纤维,经过颈丛联合,发出降支,称为颈袢下根,沿颈内静脉浅面下行。
上、下两根在肩胛舌骨肌中间腱上缘,适平环状软骨弓处,在颈动脉鞘浅面合成颈袢。
自袢发肌支支配肩胛舌骨肌上腹、胸骨舌骨肌、胸骨甲状肌及肩胛舌骨肌下腹。
他们的功能主要是在收缩是压低舌骨和喉部,帮助吞咽和说话。
甲状腺手术时,多平环状软骨切断舌骨下诸肌,可避免伤及神经。
19.股三角:股三角在大腿的前面上部,位于股前部上1/3,为底在上、尖朝下的三角形凹陷。
边界:上界:腹股沟韧带外界:缝匠肌内缘内界:长收肌内缘底:髂腰肌耻骨肌长收肌及其筋膜顶:阔筋膜股三角内容:前壁:阔筋膜,从外向内:股神经及其分支,股动脉及其分支,股静脉及其属支,腹股沟深淋巴结20.纵隔:是指左右纵隔胸膜之间的器官、结构和结缔组织的总称。
境界与位置:位于胸腔正中偏左,呈矢状位,分隔左右胸膜囊和肺。
前界:胸骨和肋软骨内侧部后方:脊柱胸段两侧:纵隔胸膜上为:胸廓上口,下:膈,分区(四分法):上纵隔,前、中、后纵隔21. 网膜囊网膜囊是腹膜腔的一部分,可看作是腹膜腔的一个较大隐窝,位于小网膜与胃的后方。
其境界是:前壁:小网膜、胃后面的脏腹膜和大网膜的前两层后壁:覆盖于胰、左肾上腺、左肾的腹膜和大网膜的后两层上壁:肝尾状叶和膈下面的壁腹膜下壁:横结肠及其系膜左壁:脾胃韧带和脾肾韧带右壁:为网膜孔,网膜孔是网膜囊与腹膜腔之间的唯一通道,可通过1~2个手指。
22. 腰上三角:位于背阔肌深面内侧:竖脊肌外缘;外下:腹内斜肌后缘;上:第12肋(下后锯肌)三角内有:肋下神经、髂腹下神经、髂腹股沟神经。
肾腹膜外手术必经之路。
腰上三角是腹后壁薄弱区之一,容易形成腰疝。
23. 肝门:肝脏面的横沟称肝门或第一肝门,有肝左、右管,肝门静脉左、右支和肝固有动脉左、右支,淋巴管及神经等出入。
在肝膈面腔静脉沟的上部,肝左、中、右静脉出肝处称第二肝门。
在腔静脉沟下部,有右半肝脏面的副肝右静脉及尾状叶的一些肝小静脉出肝处称第三肝门。
24.胆囊三角:解剖学上将胆囊管、肝总管及肝脏脏面三者构成的三角形区域称为胆囊三角。
二、问答题:1. 请分别简述胸前部的层次和女性乳房的淋巴回流途径。
层次结构:(1)皮肤:较薄,以乳头、胸骨前面、两侧部最薄(2)浅筋膜:含脂肪、浅血管、淋巴管、皮神经、乳腺等皮神经:锁骨上神经:3-4支(来自颈丛)肋间神经:有前、外侧皮支肋间臂神经:第二肋间神经外侧皮支跨腋窝分布于臂内侧皮肤,乳癌根治术中要注意。
动脉来自:胸廓内动脉、肋间后动脉、腋动脉的分支等静脉回流:与动脉伴行,分别汇入胸廓内静脉、肋间后静脉浅静脉:胸腹壁静脉:汇入胸外侧静脉—腋静脉。
此静脉是沟通上、下腔静脉的重要通道之一。
也是门腔静脉的侧支循环通道之一。
(3)深筋膜: 分为浅、深二层。
浅层:胸大肌的表面;深层:胸大肌的深面。
锁胸筋膜 clavipectoral fascia:张于喙突、锁骨下肌和胸小肌上缘,穿行结构有胸内、外侧神经,胸肩峰动脉的分支,头静脉,淋巴管等。
(4)肌层第一层:胸大肌、腹外斜肌和腹直肌上部第二层:锁骨下肌、胸小肌、前锯肌(5)肋间隙: 肋间肌、肋间血管和肋间神经肋间肌:肋间外肌:前部为腱膜,称肋间外膜肋间内肌:肋角以后为腱膜,称肋间内膜肋间最内肌:位于中1/3部肋间后血管与神经:肋间后动脉:第1、2来自锁骨下动脉的分支(肋颈干)第3-11起自胸主动脉,有同名静脉、肋间神经伴行。
肋间后静脉: 向前注入—胸廓内静脉向后注入—奇静脉、半奇静脉、副半奇静脉乳腺淋巴回流:外侧部、中央部→胸肌淋巴结(胸大肌下缘,沿胸外侧血管排列)。
上部→尖淋巴结(沿腋静脉近侧端排列)和锁骨上淋巴结。
内侧部→胸骨旁淋巴结,并与对侧吻合。
内下部→膈上淋巴结,并与膈下及肝上面的淋巴管吻合。
深部→胸肌间的淋巴结(胸大、小肌间,又称Rotter结)和尖淋巴结。
2.简述腋窝的各壁的结构及其内容。
腋窝的各壁:腋窝的顶:由锁骨中1/3部、第1肋外缘和肩胛骨上缘围成,向上通颈根部。
腋窝的底:朝向下外,由皮肤、浅筋膜和腋筋膜共同构成。
腋窝的四个壁内侧壁:前锯肌、上位4个肋骨及肋间隙。
外侧壁:肱骨的结节间沟、肱二头肌长、短头、喙肱肌。
前壁:胸大肌、胸小肌、锁骨下肌、锁胸筋膜。
后壁:肩胛下肌、大圆肌背阔肌和肩胛骨内容物:主要有臂丛锁骨下部及其分支、腋动脉及其分支、腋静脉及其属支、腋淋巴结和疏松结缔组织等①臂丛锁骨下部及其分支外侧束:肌皮神经、胸外侧神经、正中神经外侧头内侧束:胸内侧神经臂内侧皮神经前臂内侧皮神经正中神经内侧头.后束:桡神经腋神经肩胛下神经胸背神经、②腋动脉及其分支胸肩峰动脉胸外侧动脉肩胛下动脉(旋肩胛动脉、胸背动脉)旋肱前、旋肱后动脉)、③腋静脉及其属支、④腋淋巴结(位于腋血管及其分支周围,分为五群: 1.外侧淋巴结 2.中央淋巴结 3.尖淋巴结 4.胸肌淋巴结 5.肩胛下淋巴结)⑤疏松结缔组织等3. 何谓腹股沟管、腹股沟三角?根据解剖学知识如何瓣别腹股沟斜疝与直疝?腹股沟管:位于腹股沟韧带内侧半的上方,是由外上斜向内下的肌肉筋膜裂隙。
(1)腹股沟管的四壁及两口:前壁:为腹外斜肌腱膜,在管的外1/3处有腹内斜肌起始部。
后壁:为腹横筋膜,在管的内1/3处有联合腱。
上壁:为腹内斜肌和腹横肌的弓状下缘。
下壁:为腹股沟韧带。
内口:为深环,位于腹股沟韧带中点上方约一横指处,是腹横筋膜的一个卵圆形孔。
孔的内侧为腹壁下动脉。
外口:为浅环,是腹外斜肌腱膜在耻骨结节外上方的一个三角形裂隙。
(2)腹股沟管的内容物:男性有精索、髂腹股沟神经和生殖股神经的生殖支等;女性有子宫圆韧带和相应的神经。
腹股沟三角(Hesselbach三角)由腹壁下动脉、腹直肌外缘和腹股沟韧带内侧半所围成的三角形区域。
腹股沟疝的概念:腹腔内容物顶着腹膜由腹股沟区的两个薄弱处突出于皮下形成腹股沟疝,可分为斜疝和直疝两种。
4. 运用解剖学知识解释胰头癌病人为什么出现黄疸、腹水、下肢水肿及肠梗阻等症状?胰头、胰颈的毗邻关系:胰头位于第2腰椎右侧,被十二指肠环绕。
胰头下部有向左突出的钩突,绕经肠系膜上动、静脉的后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