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中苏教版初一语文试卷及答案

初中苏教版初一语文试卷及答案

苏教版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阶段性质量调研七年级语文试题一、积累运用(共20分)1.阅读下面的文字,把文中加点字的拼音和拼音所表示的汉字依次写在文后方格内。

(2分)在凉山yí(▲)族群众心目中,火是圣物,它能净化一切。

年节祭品要一一在火上转三圈,或将一块石头烧过,经cuì(▲)水冒出蒸汽,再在上面绕三圈以除掉一切wū(▲)浊。

猎人、牧人常用的引火绳,用后只能用手压灭而不许用唾(▲)沫淹灭。

火是中心,哪里有了火,哪里便会围上一圈人,火成了凝聚人们的轴(▲)心。

(《火把节之歌》)2.名著阅读:下面对《小王子》主要内容的描述中有两处明显的错误,请先用横线划出错误的地方,再把正确的依次写在下面横线上。

(2分)《小王子》是英国作家安托万·圣埃克苏佩里于1942年写成的著名儿童文学短篇小说。

本书的主人公是来自外星球的小王子。

书中以第三人称讲述了主人公小王子从自己星球出发前往地球的过程中,所经历的各种历险。

从小王子的眼光,透视出成人的空虚、盲目,愚妄和死板教条,用浅显天真的语言写出了对生命与人生的思考。

⑴;⑵。

3.小明的奶奶不理解“文学确是一扇神奇的大门,只要你走进这扇大门,就不会空手而归”的意思,请你代小明给奶奶作一点解说,50字左右。

(3分)4.下面是某学生的习作片段,请你用学过的符号修改划线部分的不妥之处。

(3分)到了小院门前,看见爷爷伛偻着背在忙碌着,在阳光的映衬下,满头银发泛着特有的光泽,5.阅读下面材料,探究碎片化阅读的利与弊。

(4分)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以及智能手机的普遍使用,人们已经习惯通过所下载的客户端或APP了解新闻、资讯以及其他想要获取的知识。

这种通过手机、电子书、网络等进行的不完整的、断断续续的阅读模式,就是我们常说的碎片化阅读。

智能社会让人们接触到的信息成倍增加,吃早餐时、等公交时、坐地铁时,人们都习惯性地拿出手机阅读各类信息或文章。

一些前沿的时髦的话题和热门的网络词汇也张口就来。

不过,针对同一个问题,各种客户端、APP、公众号等提供的信息很多时候有重合之处。

但当人生遇到真正的困扰时,除了看些“心灵鸡汤”寻求安慰外,这种阅读无实质性帮助,像一些专有名词其实也不了解其真正的内涵,有点像什么都懂什么也不懂的样子。

6.默写。

(6分)⑴天上的风雨来⑵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⑶苏轼的《水调歌头》中“此事古难全”的“此事”是指词中的哪两句?。

二、阅读理解(共40分)(一)阅读下面两段出自《韩非子》的文言文,完成7~10题。

(共12分)【甲】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⑴何不试之以足? ”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乙】今者臣来,见人于大行①,方②北面而持③其驾,告臣曰:“我欲之楚。

”臣曰:“君之楚,将奚④为北面?”曰:“吾马良。

”臣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

”曰:“吾用多。

”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

”曰:“吾御者⑤善。

”⑵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

注释:①大行:太行山。

②方:正在。

③持:赶。

④奚:何。

⑤御者:车夫。

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或短语。

(4分)①自度其足()②吾忘持度()③方北面而持其驾()④吾用多()8.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划线句子的意思。

(4分)⑴⑵9.【甲】【乙】两文分别告诉了人们怎样的道理?(2分)【甲】文:【乙】文:10.写出与【乙】文的寓意相近的两个成语。

(2分)(二)阅读《社戏》节选,完成11~15题。

(共13分)①不多久,松柏林早在船后了,船行也并不慢,但周围的黑暗只是浓,可知已到了深夜。

他们一面议论着先前的戏,或骂或笑,一面加紧摇船。

这一次船头的激水声更响亮了,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连夜渔的几个老渔父,也停了艇子看着喝彩起来。

②离平桥村还有一里模样,船行却慢了,摇船的都说很疲乏,因为太用力,而且许久没有东西吃。

这回想出来的是桂生,说是罗汉豆正旺相,柴火又现成,我们可以偷一点来煮吃。

大家都赞成,立刻近岸停了船;岸上的田里,乌油油的都是结实的罗汉豆。

③“阿阿,阿发,这边是你家的,这边是老六一家的,我们偷那一边的呢?”双喜先跳下去了,在岸上说。

我们也都跳上岸。

阿发一面跳,一面说道,“且慢,让我来看一看罢,”他于是往来的摸了一回,直起身来说道,“偷我们的罢,我们的大得多呢。

”一声答应,大家便散开在阿发家的豆田里,各摘了一大捧,抛入船舱中。

双喜以为再多偷,倘给阿发的娘知道是要哭骂的,于是各人便到六一公公的田里又各偷了一大捧。

④我们中间几个年长的仍然慢慢的摇着船,几个到后舱去生火,年幼的和我都剥豆。

不久豆熟了,便任凭航船浮在水面上,都围起来用手撮着吃。

吃完豆,又开船,一面洗器具,豆荚豆壳全抛在河水里,什么痕迹也没有了。

双喜所虑的是用了八公公船上的盐和柴,这老头子很细心,一定要知道,会骂的。

然而大家议论之后,归结是不怕。

他如果骂,我们便要他归还去年在岸边拾去的一枝枯桕树,而且当面叫他“八癞子”。

⑤我向船头一望,前面已经是平桥。

“都回来了!那里会错。

我原说过写包票的!”双喜在船头上对着我的母亲大声的说。

大家都说已经吃了点心,又渴睡,各自回去了。

⑥第二天,我向午才起来。

“双喜,你们这班小鬼,昨天偷了我的豆了罢?又不肯好好的摘,踏坏了不少。

”我抬头看时,是六一公公棹着小船,卖了豆回来了,船肚里还有剩下的一堆豆。

“是的。

我们请客。

我们当初还不要你的呢。

你看,你把我的虾吓跑了!”双喜说。

六一公公看见我,便停了楫,笑道,“请客?——这是应该的。

”于是对我说,“迅哥儿,昨天的戏可好么?”我点一点头,说道,“好。

”“豆可中吃呢?”我又点一点头,说道,“很好。

”⑦不料六一公公竟非常感激起来,将大拇指一翘,得意的说道,“这真是大市镇里出来的读过书的人才识货!我的豆种是粒粒挑选过的,乡下人不识好歹,还说我的豆比不上别人的呢。

我今天也要送些给我们的姑奶奶尝尝去……”他于是打着楫子过去了。

⑧待到母亲叫我回去吃晚饭的时候,桌上便有一大碗煮熟了的罗汉豆,就是六一公公送给母亲和我吃的。

听说他还对母亲极口夸奖我,说“小小年纪便有见识,将来一定要中状元。

姑奶奶,你的福气是可以写包票的了”。

但我吃了豆,却并没有昨夜的豆那么好。

11.用简要的语言概括选文的主要事件。

(2分)12.结合选文的具体内容分析双喜的形象特征。

(3分)13.简要赏析选文第①小节画线句子在文中的表达特色。

(3分)14.说说选文结尾处“但我吃了豆,却并没有昨夜的豆那么好”这句话的深刻含义。

(3分)15.选出对选文的内容解读错误的一项:(2分)【】A.选文基本上是按照时间顺序来展开主要内容的叙写的。

B.第④小节“而且当面叫他‘八癞子’”里“八癞子”加上引号是表明特定称谓。

C.选文中的六一公公是一位热情好客、淳朴善良的老人,并不是真的“小气鬼”。

D.选文主要是以小时候的鲁迅的视角来记录这些人和事,所以显得很真切。

(三)阅读《一辈子的幸福》一文,完成16~19题。

(共15分)树阴下,有一大一小两个孩子,大的约七岁,小的看来不到三岁。

树下有几个用砖块砌起的墩子,大的孩子以砖墩当桌子趴在上面做着作业,小的也拿了一截铅笔在一张纸上胡乱画着。

两个孩子都很朴实,不远处有一个工地,很显然,他们是兄弟俩,大的孩子放了暑假,由农村到这座城市打工的父母,从家里接了来团聚一些时日。

风就是一个淘气的孩子,特别爱恶作剧,越是酷热,它越是要把自己藏起来。

弟弟大约是忍受不了那热,抓耳挠腮的,满脸通红,有汗水从腮上掉了下来。

这时,哥哥好像变戏法一样,从树桠上拿出一把扇子。

确切地说,那不是扇子,只是一小块三夹板,拿绳子绑上了一根小木棍做柄。

哥哥捏着那柄一个劲地给弟弟扇着。

是的,兄弟俩到这个小城已两天了。

哥哥扇起的风,将砖墩上的灰尘搅起,在从树叶隙罅筛落的阳光的照射下,就像一绺绺舞动的火。

热热的风让兄弟俩感觉不到一丝儿凉快。

这时,哥哥两眼直直地从街的缺口处望过去,他渴望有风吹过来,可是没有。

哥哥显得非常失落,他下意识地四处瞅着,眼光突然就落在了一个地方,那多么像一块侧立起来的池子。

也许他的思绪的鱼儿已游回到了家乡,他们门前有一块池塘,不管多热的天,只要坐在池塘边树下的青石墩上,将双脚伸到水里,就会有一股透心的凉从脚下一直凉到头顶。

哥哥来到了那“侧起的池子”前,他是认识的,那是一块玻璃。

下面是砖墙,玻璃有些高,他掂了掂脚,仍然够不着那玻璃。

随之他“吭哧”“吭哧”搬来几块砖头,顺着墙根码起来,站在砖头上,他这下能够着了。

他将双手贴在了玻璃上,然后又把整个脸紧紧贴上去。

这时,他突然想起了什么,赶紧将弟弟抱了过来,他要站到那码好的砖头上,可就是上不去,努力几次后,他放弃了,因为他明白,凭着自己的力量,是不能抱着弟弟上到砖头上去的。

他想了想,将弟弟抱回到到树阴下,把自己的双手在玻璃上贴一会儿后,赶紧去握住弟弟的手。

几乎在两个多小时里,哥哥就一直重复着这样的动作。

直到快中午十二点了,在工地上做饭的母亲来叫哥弟俩去吃饭。

哥哥的这一动作才停止。

妈妈问哥哥:“孩子,你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哥哥说:“我不能让弟弟热着,再说弟弟要是热得哭了起来,会影响爸爸妈妈的工作的。

”妈妈的两眼不禁红了,可哥哥似乎没看到妈妈的表情,只顾高兴地说下去,“妈妈,我知道阴处的玻璃会是凉的,想不到城里的玻璃会这么凉。

”妈妈本想告诉儿子:这玻璃之所以特别凉,是因为玻璃的后面,即屋子里有大功率的空调。

可妈妈没有说,她再次侧脸看了儿子一眼,幻想着他长大的情景,心里觉得无比温暖。

(选自《铜陵日报》)16.通读全文,概述全文的主要情节。

(4分)17.联系上下文,赏析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

(6分)⑴这时,哥哥两眼直直地从街的缺口处望过去,他渴望有风吹过来。

⑵哥哥扇起的风,将砖墩上的灰尘搅起,在从树叶隙罅筛落的阳光的照射下,就像一绺绺舞动的火。

18.文章写小兄弟俩的平常故事,却用了“一辈子的幸福”这个标题,深意是什么?(3分)19.有读者为上文故事所感动,专门拟写了一副对联来点赞主人公,请补出上联。

(2分)上联:下联:家人爱,一生一世。

三、作文(40分)20.请以“最好的声音”为题,写一篇不少于400字的记叙文。

要求:①文中不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等。

②要写出真情实感。

最好的声音参考答案及评分意见一、积累运用(20分)1.注音:tuò、zhóu;写字:彝、淬、污。

(2分。

对2~3个得1分,对4~5个得2分)2.(1)“英国”改为“法国”;(2)“第三人称”改为“第一人称”。

(共2分。

)3.提示:称呼及礼貌用语(1分);基本说明白了该句的大致意思(1分);语言通顺流畅(1分)。

(共3分。

)4.①“秋阳”改为“阳光”或者把“和煦的春风”改为“清爽的秋风”;②“端菜,做菜”改为“做菜,端菜”;③“抄”改为“炒”;④“饭菜”后面的句号应该在引号的里面。

相关主题